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林建成教授所著《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一书,已于2011年12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知识社会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舍勒提出的,但只有在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1893-1947)那里,知识社会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曼海姆于1929年发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一书,标志着知识社会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正式诞生。  相似文献   

2.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林建成教授所著《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一书,已于2011年12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知识社会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舍勒提出的,但只有在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1893-1947)那里,知识社会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曼海姆于1929年发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相似文献   

3.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林建成教授所著《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一书,已于2011年12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知识社会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舍勒提出的,但只有在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曼海姆(1893-1947)那里,知识社会学才真正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曼海姆于1929年发表《意识形态与乌托邦》  相似文献   

4.
本文考察了知识社会学的中心思想,即曼海姆的“社会境况决定论”,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曼海姆这一理论同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区别。  相似文献   

5.
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认为社会思想因采用不同视角而带来了"合理的偏见",同时又要求知识社会学进行不带偏见的思考。这种自相矛盾的理论观点被Geertz Clifford称作曼海姆悖论。许多学者尝试针对曼海姆悖论进行辩护。悖论与辩护是围绕知识的构建规则及其实现而展开的。曼海姆悖论在方法论上是可以被消解的;在本体论意义上的悖论性指责不具有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劳丹与知识社会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劳丹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实质上是批判的科学知识社会学,他在对已有知识社会学批判的基础上形成了自己的知识社会学思想,劳丹的知识社会学思想的主要内容是对曼海姆知识社会学和布鲁尔科学知识社会学的批判,对科学知识社会学的划分以及对科学知识社会内容确定等。  相似文献   

7.
北京交通大学人文学院林建成教授所著《曼海姆的知识社会学》一书,已于2011年12月由河南人民出版社出版。"知识社会学"这一概念最早是由德国哲学家舍勒提出的,但只有在德国哲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曼海  相似文献   

8.
孙思 《自然辩证法通讯》2005,27(3):46-52,111
"强纲领"是埃丁堡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简称SSK)提出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巴里·巴恩斯和大卫·布鲁尔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他们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相对主义知识观"上,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在20世纪曾经占统治地位的科学哲学理性主义知识观受到挑战后,如何评价科学知识社会学的相对主义知识观?本文试图通过分析批判SSK相对主义知识观的几个主要观点,并对现代科学哲学中相关的理论做出历史反思和辩护来审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学知识社会学寻求从理论上说明社会因素对科学内容的影响或作用,这种说明破坏了科学知识的合法性,并导致了其理论的相对主义。布尔迪厄和拉图尔都试图发展一种科学社会学以超越相对主义。布尔迪厄的科学场理论强调科学的自主性,拉图尔的联合社会学理论则强调联合。这是因为他们各自持有相反的认识论和本体论假定。布尔迪厄关于在相对自主的科学场中产生的知识是"超历史的"的主张仍然是一种认识论断言,而拉图尔关于知识是通过联合生成的主张,则未能捕捉到帮助我们建立可信任的资源、区别和边界。当然,这两种理论对科学应该如何被组织的问题给出了答案,有利于我们研究和回答科学如何嵌入社会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10.
SSK科学争论研究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把科学争论作为重要的研究场点,以表述其相对主义的和社会建构论的知识主张。本文概述了SSK科学争论研究的基本策略、主要代表人物和经验研究纲领,并做出相关评价。  相似文献   

11.
“强纲领”是埃丁堡科学知识社会学学派提出的研究知识社会成因的社会学形而上学理论。巴里.巴恩斯和大卫.布鲁尔是这个学派的理论家。他们把自己的纲领定位在“相对主义知识观”上,其批判的矛头直指科学哲学研究中的理性主义。他们的一个重要观点是,反对逻辑的合理性是人类理性活动的普遍合理性的标准。然而,他们的论证是有问题的。  相似文献   

12.
从知识社会学到科学社会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科学社会学是社会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在社会学众多分支中是非常年轻的,它在本世纪六、七十年代才发展成熟。但是,自从上世纪中叶社会学诞生以来,就已经有许多社会学家研究了包括科学知识在内的一般知识及其他精神现象;在本世纪的二、三十年代,这方面的研究成果形成了知识社会学。知识社会学是孕育科学社会学的基地,但是,科学社会学的发展又是彻底摆脱知识社会学的范式及框架,从新的角度研究科学这种社会现象的结果。科学社会学和知识社会学不一样,它不再把科学单纯当作一种精神现象和认识成果来考察,而是把科学作为一种社会活  相似文献   

13.
批评的语境经验主义试图通过背景假设的介入作用和主体间的批评互动来说明非充分决定性论题和克服相对主义,以此建构一种社会化知识的理论。但却面临着理论框架过于狭隘、精致的相对主义和个人主义等质疑。针对这些问题,把探究的视域从社会语境拓展到行动语境,从社会化知识拓展到技能性知识,从互动的客观性拓展到体知的客观性,将有利于弥补其局限。  相似文献   

14.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6,(4):107-111
所有的知识都是叙事知识,也都是地方性知识。后现代主义可以定义为"对宏大叙事的消解",因此,在后现代的世界里,知识的合法性成为一个问题。地方性知识由于强调知识的生成与辩护都具有地方性特征,因而最终也无法超越文化相对主义的怪圈。从理论立场上说,本文认为一种"温和的相对主义"立场是可取的,它既充分尊重每个民族的文化的多元性与特殊性,又强调各个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的可能性与必要性,在参与、分享的过程中达到相互的理解与认同。  相似文献   

15.
科学的"权力/知识"考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探讨的是科学知识与权力的关系问题。文章首先考察了传统的知识论为什么无法容纳权力概念,接着指出从表象主义的知识观向能知的知识观的转变的必要性以及此种知识概念与权力的内在相关性,文章最后讨论了这种转变带来的合理性和相对主义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追求确定性知识的思维方式及其现代性后果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追求确实可靠的确定性知识,构成了哲学和自然科学得以成立和发展的传统。随着这一思维方式在人文社会知识中的贯彻,确定性及其所导致的知识霸权和控制构成了现代性的一个基本纬度;后现代的相对主义是上述现代性的极端的怀疑主义后果。确定性的思维方式使我们不能真实理解科学及其发展。不论是从知识论自身的发展,还是从追求确定性知识所导致的现代性后果来看,我们必须正视知识的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哈金的科学推理风格理论是历史知识论的重要研究方向之一。最近,马丁.库什从科学知识社会学的角度出发,对哈金的理论提出了一系列批评。这些批评认为,哈金的理论无法避免内在主义编史学和极端相对主义的结论,它是建立在不恰当的论据之上的。  相似文献   

18.
文化相对主义观念是人类学的思想精髓,本文首先讨论人类学中的文化相对主义观念以及这一观念的核心立场;继而,重点论述人类学意义上的文化相对主义观念所带来的科学观的变化,以及文化相对主义科学观对科学史研究的影响;最后对围绕相对主义的相关争论进行几点讨论。  相似文献   

19.
张东荪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了自己多元交互主义知识论,注重知识所受的社会文化影响.他认为,知识是一种解释,知识之真是一种文化满足,真理是在某种境况决定下不得不信的理论.这是中国学界引入与运用知识社会学的最早理论尝试,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研究真理问题的理路.  相似文献   

20.
后现代反科学思潮的主要特征是:(1)相对主义,(2)科学的意识形态化,表现在对科学理论,实验,客观真理,理性的全面解构之中,表现为“强纲领”的科学知识社会学,后殖民科学观与激进的女性主义。所有这一切与科学哲学中的后实证主义的发展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