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名称的涵义和指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密尔所提"达特茅斯"问题并不能证明专名有所指而无涵义.弗雷格指出名称是通过涵义指称对象的,但他的理论存在许多不足.罗素在区分专名与摹状词的前提下认为有涵义的是摹状词,而他所讲的摹状词的涵义与人们通常讲的名称的涵义并不相同.塞尔讲的专名在指称性使用中涉及到的摹状词与人们通常讲的名称的涵义基本一致,但是把专名的涵义看做是使用者预设的,显得缺乏充足理由.克里普克认为摹状词所描述的对象的特性属于对象而不属于名称,这其实并不影响摹状词可以成为名称的涵义.对于同一名称指称不同对象的情况,关键是要看人们是通过什么途径将这些名称区剐开采的.在专名的零指称问题上,多数人是把名称所指的对象等同于现实世界中存在的个体.实际上,看一个名称有无指称应该主要看这个名称的使用语境.  相似文献   

2.
专名的摹状词理论可以用于两种不同的目的:第一,用来说明专名的意义;第二,用来说明专名指称其对象的指称方式。根据这两种用途,关于专名的摹状词理论相应地可以区分成"专名的摹状词意义理论"和"专名的摹状词指称理论"两种形式。克里普克认为专名的"摹状词意义理论"相比其"摹状词指称理论"来说要更为基础,理由是:当摹状词被用来说明专名的指称方式时,这种说明必然预设了"摹状词被首先用来说明专名的意义"。笔者将论证,克里普克在上述两种专名的摹状词理论之间建立的必然关联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我们可以独立地使用摹状词理论来说明专名的指称问题而无需以"专名的摹状词意义理论"为基础,也即:"专名的摹状词指称理论"可以独立地被运用。以上述论证为基础,笔者将讨论克里普克对于"独立"使用的"专名的摹状词指称理论"的反驳——"语义学"论证,认为克里普克的"语义学论证"并不成立,因为该论证是建立在对"指称关系"的错误理解之基础上的。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经典摹状词理论和簇摹状词理论作了扼要的比较,按照维特根斯坦和塞尔等人的观点,把簇摹状词看作在数量上和内容上都不确定的一组摹状词。接着引入开放集合的概念,把簇摹状词作为一个由摹状词构成的开放集合。进而表明:一个名称的内涵是经典摹状词,一个名称的外延是作为开放集合的簇摹状词;从而得出语言指称语言的重要结论。然后讨论克里普克的因果命名理论和后验必然性概念,并且构造了一个将经典摹状词理论、簇摹状词理论和克氏的命名理论融为一体的理论模型。  相似文献   

4.
唐纳兰关于限定摹状词区分为归属性用法和指称性用法的观点基本合理,但他对罗素和斯特劳森的摹状词指称理论的批评有失偏颇,因为罗素主要是从语义学的角度谈论摹状词的指称,斯特劳森则首次区分了语词的指称性使用和归属性使用,指出了从语用学层面研究语词的新思路。唐纳兰关于限定摹状词的两种用法的观点,实际上是对罗素和斯特劳森观点的发展,特别是对斯特劳森的工作的进一步深化和发展。他是在罗素和斯特劳森的基础上提出了更为丰富的摹状词指称理论。  相似文献   

5.
斯特劳森正确地指出,罗素把限定摹状词的存在性预设当作存在性断定,进而把一个违反存在性预设因而没有真值的语句看作一个假命题,这是对预设和断定的混淆。笔者进一步指出,唐奈兰把由世界语境和交流语境造成的关于适合于摹状词的对象是否存在的差别,错误地归结为,在适合于一个摹状词的对象不存在的情况下关于该摹状词的归属性用法和指称性用法的差别。笔者认为,无论归属性用法还是指称性用法,只有在适合于那个摹状词的对象存在的情况下才有指称;关键在于,适合于那个摹状词的对象在不同的语境下可能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6.
罗素的本体论思想与他的名称和摹状词理论具有密切联系。简单事实是关于世界的基本事实,其基本成分是殊相和共相,殊相是本体;原子命题描述简单事实,其主词是名称,名称是对殊相的命名,而只有亲知的殊相才能够被命名;形式上占据主词地位的并非就是名称,因为它并非必然是亲知的,因而日常被认为是名称的符号通常是缩略的摹状词。摹状词理论体现了罗素本体论上的思维经济原则。  相似文献   

7.
限定摹状词的指称性使用和归属性使用的区分奠定了新指称理论的基础.对该区分是语义性质还是语用性质的区分之争论至今仍在持续.文章从比较摹状词的指称性使用与说话者指称入手,通过考察回指现象以及分析萨尔蒙和怀斯坦对于区分性质的争论,我们提出用彻底的索引词解释来分析摹状词的指称性使用中的语义行为,以消除描述论者和指称论者各自可能面临的理论困难.  相似文献   

8.
立足其所提出的前指参照用法,挪威学者阿斯海姆近年对限定摹状词的指称性用法提出了挑战,断言不存在限定摹状词的真正指称用法。事实上,阿斯海姆对限定摹状词用法的分析存在不少问题,主要表现在:对实质性指称用法的分析存在着不清晰性和不彻底性;其立足塞尔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思想,对限定摹状词的指称性用法的反驳不充分;将归属性用法与罗素对限定摹状词的分析相对应的做法也是错误的。究其实,限定摹状词的前指参照用法与指称性用法、归属性用法只不过是不同视角的解读,其间并不存在实质性冲突或矛盾,前指参照用法并不如阿斯海姆所认为的那样,可以替代或否定指称性用法。  相似文献   

9.
科学实在论有如下两个核心命题,即认为:(1)自然科学理论中的专名是有指称的;(2)自然科学理论中的定律是近似真理的。命题(1)涉及到“指称理论”,命题(2)涉及到“真理论”,而指称理论又是真理论的基础,因此,指称在自然科学研究中有一种认识论上的奠基作用。指称理论一直是当代科学哲学家和语言哲学家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从弗雷格、罗素……,直到克里普克和普特南(H.Putnam),都对这个领域作出了自己的贡献。本文试图对普特南的“内部因果指称理论”作一点粗浅的述评。  相似文献   

10.
关于专名的涵义与指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相对于专名的涵义与指称这一问题 ,作者从三个方面进行了讨论 :(1)从历史看 ,围绕着专名有无涵义这一关键问题 ,主要有“摹状词说”与“历史因果命名说”两种观点。这两种观点并非完全对立的 ,而是互补的。 (2 )所谓专名的涵义 ,就是专名的使用者所理解的该专名所指对象的属性 ;一般地说 ,专名的任务就是给对象命名 ,但在命名的过程中也不排除描述的成份 ,所以 ,有时专名与摹状词之间的区分也并非绝对的。 (3)关于专名的指称 ,不应理解为对象本身 ,而应理解为专名的使用者认识中的专名的所指对象  相似文献   

11.
塞尔的意向指称理论评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直接言语行为的研究中,塞尔提出了充分完成指称的两个必要条件:存在原则和识别原则。通过类比间接言语行为的主要施事行为和次要施事行为,塞尔把我们指称一个对象时用专名、限定摹状词等所表征的说话者意向内容区别为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认为只有主要方面才对表述的真值起作用。塞尔还引入可能世界的概念讨论说话者意向对象的存在问题,这有很大的积极意义;但他却没有充分关注语境的重要性,因而没有给出听话者如何正确辩认说话者的意向性的客观条件。  相似文献   

12.
从个体确定名称指称的角度看,描述论没有考虑个体对自然类对象的内在划分;因果论以所谓直接指称为特征,以因果链搁置对个体指称过程和经验的考察;混合论的两个主要分支都没有真正给出指称的机制,布朗对自然种类词项成分问题的解决也是不彻底的。本文将从各种名称理论中提炼出其关于自然种类词项指称机制解释中的直觉依赖,提出一个关于个体如何确定自然种类词项指称的推理观,并初步检验其解释力。  相似文献   

13.
弗雷格认为,"a=a"和"a=b"这样的同一性命题明显具有不同的认识价值,后者有意义地扩展了我们的知识,因为"a"和"b"的意谓相同,但意义不同.克里普克不赞同弗雷格的观点.他认为,应该把同一性看作是某个东西与其自身之间的关系.在他看来,"长庚星就是启明星"这样的专名之间的同一性命题是后验的又是必然的.克里普克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专名是严格指示词,在不同的可能世界指示同一对象".不过,从这样一个理论前提出发,能够证明象"长庚星是启明星"这样的命题是必然命题,却使得这样的命题具有先验命题的嫌疑.这是克里普克的理论所必然付出的代价.  相似文献   

14.
指称的因果理论及其修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描述理论和因果理论是关于单称词项指称机制的两种竞争理论,本文通过考察对克里普克式因果指称理论的批评,讨论了对指称的因果理论进行修正的戴维特策略和埃文斯策略.在此基础之上,本文基于名称的使用实践给出了确定名称指称的基础语义学论题,认为遵守规则是该论题中的核心要素.  相似文献   

15.
自罗素起,限定摹状词就成为逻辑哲学、语言哲学以及心灵哲学的核心话题。迄今为止,国外学界相关研究已经历时一个多世纪,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文章以限定摹状词理论发展过程中问题域的转换为基本标准,把整个发展历史截成"确立"、"反驳"与"澄清"三个阶段,并在严格界划"语言"、"心灵"与"世界"三重区分的前提下,通过"限定摹状概念"理论的提出,对前述成果的成就与不足进行批判性考察。  相似文献   

16.
按照弗雷格的精确性要求,含混表达式没有指称,由此导致包含含混表达式的语句没有真值。弗雷格的这种观点在当代语境中通常被解读为关于含混性的一种虚无主义立场。然而,这种解读没有注意到弗雷格对精确性要求所附加的限定条件,也即从逻辑的观点看。这就意味着存在另外的非逻辑观点,从这种观点看,日常语言的含混语词或表达式有指称并且含混语句也有真值。  相似文献   

17.
G.埃文斯是当代英国哲学家,被认为是处于分析哲学传统内部、从语言哲学向思想哲学转型的代表人物,而他的涵义理论在这个转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埃文斯的涵义理论一方面是对弗雷格涵义理论的直接继承,另一方面又通过罗素的意义理论改造了弗雷格的涵义理论,即将在弗雷格那里具有客观性的涵义从主观性的角度重新加以界定.这种涵义理论凸现了"信息"概念的重要性.本文试图从埃文斯对弗雷格、罗素的思想的继承与发展的角度出发,对他的涵义理论予以概括说明.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意义与指称问题似乎总被认为只为分析哲学所独有,但实际上,在海德格尔那里依然也有某种变换了面貌的意义与指称问题。本文将分析并展示海德格尔的《存在与时间》及其后期语言之思中的意义与指称问题。最后,本文提出两点看法:首先,虽然批评者们对拉封的观点所作的批评并不能完全成立,但在某种意义上有助于使此问题变得更加清晰。其次,拉封运用唐纳兰对限定摹状词的归属性用法与指称性用法的区分而对海德格尔的意义决定指称理论所作的批评并不成立。  相似文献   

19.
语言和世界相关联是通过指称事物实现的。文章认为:"指称"不同于"指称对象","指称"体现为一种关系含义,而"指称对象"则体现为一种对象含义。指称是通过人的意向指向事物的"指称点"所建立起来的有关事物的一种显现关系。指称的载体几乎总是语言表达或其他具有这种特殊功能的表达。因此,在一个表达中能够唤起我们注意力的任何事物都可以被指称,它不仅包含个体,而且也包含特性、关系和境况。  相似文献   

20.
弗雷格主张谓词是句子函项,因而是有空位的或待填充的,当专名填入其空位后便构成一个句子。笔者认为,弗雷格的这一观点无疑是正确的和重要的。不过,弗雷格进而主张,谓词的指称即概念也是有空位的和不完整的,从而与语义完整的专名所指称的对象严格地分开来。弗雷格的这后一主张引起一些严重的困难,其中包括概念悖论。笔者认为,尽管谓词在其语言形式上是不完整的,但其语义──无论是涵义还是指称──却是完整的;因此,当谓词作为句子的主词时并不会产生弗雷格所面临的问题,即不完整的概念如何成为完整的对象呢?相应地也就不会出现弗雷格所面临的概念悖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