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从过程哲学的视角看,物理主义与泛心论都是某种"实体本体论",始终未离开二元论的讨论框架。过程本体论主张以一种动态的、创造性的过程即"现实实有"取代机械唯物论的静态实体。基于过程本体论之上的新版泛心论,可称为"怀特海式的过程泛心论",主张一种动态的、普遍关联的实在观,以一元的"过程"突破传统物理主义与泛心论进路的二元论局限,一定程度上弥合了心身间的认识鸿沟,消解了"难问题"与"组合问题",成为心身问题思考的新进路。  相似文献   

2.
莱布尼茨的实体思想是其庞大哲学体系的基石。他认为笛卡尔的广延概念既"复杂"又"相对","我思故我在"除了主体的思还存在"外在的多样化基础";斯宾诺莎的"上帝即自然"的思想也面临实体多样化的难题。莱布尼茨是在批判地继承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实体思想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实体观,在他看来,实体不仅包括元级作为主导单子(主动力),还包括有机形体(被动力),二者构成有形实体,有形实体构成现实世界。单子不能被分割,也不存在部分,但是单子与有机形体是必然统一并共在。莱布尼茨的有形实体观不仅为活力的自然找到了基础,而且也为身心问题提供了答案;不仅对自由意志的可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3.
莱布尼茨的实体思想是其庞大哲学体系的基石。他认为笛卡尔的广延概念既"复杂"又"相对","我思故我在"除了主体的思还存在"外在的多样化基础";斯宾诺莎的"上帝即自然"的思想也面临实体多样化的难题。莱布尼茨是在批判地继承笛卡尔和斯宾诺莎的实体思想上提出了独具特色的实体观,在他看来,实体不仅包括元级作为主导单子(主动力),还包括有机形体(被动力),二者构成有形实体,有形实体构成现实世界。单子不能被分割,也不存在部分,但是单子与有机形体是必然统一并共在。莱布尼茨的有形实体观不仅为活力的自然找到了基础,而且也为身心问题提供了答案;不仅对自由意志的可能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后世理论的发展提供了思想资源。  相似文献   

4.
在儒家传统中,经世致用观强调关注社会现实,利用所学解决时代的问题,这一观念在每个时代都发挥着历久弥新的作用。我们试图对经世致用观进行历史考察,探究其在不同历史阶段的特征和作用。早期儒家的经世观是"体藏诸用",强调化成天下当无声无臭。宋明理学的经世观则提出"明体达用",着重从心性修养方面教化天下。明清时期,实学兴起,主张"实体致用",此时的经世观重在实行实用,则有助于科技的发展。儒家的经世致用观因其积极入世、勇于担当的精神,为时代所需并当积极弘扬之。  相似文献   

5.
古代希腊自然哲学体系以"实体"为核心展开,同时也包含着"关系"思想的萌芽。它包括"始基"本原说、自然类观念、形式论、部分和整体的"关系"等,呈现出严密的逻辑关系。无论是近代经典科学的"实体"问题,还是当今系统科学的"关系"问题,在古希腊就已经提出。它不仅为中世纪及近现代的哲学研究开辟了道路,而且为近代产生的——作为研究的——科学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心身关系问题(The Mind-Body Problem)是当代心灵哲学的最核心论题,它指涉着心灵现象与物理现象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本文将以当代认知神经科学为基础,对现今关于这一问题最具代表性的若干理论,如查莫斯的"自然主义二元论",塞尔的"生物学自然主义",丹尼特的"功能主义"等进行重审,并指出这些理论的缺陷主要是由于三个原因所致:第一、对"存在"内涵的混淆;第二、对传统哲学中"实体"与"属性"的盲目沿用;第三、对研究者是人本身的忽视。本文由此提出一种名为"生物学双维主义"的可能立场,以说明从"人"这一生物物理系统出发,对"心身关系"问题所应当采取的合理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哲学范畴内,"人与机器"探讨人的本质及其与外在物的关系问题。亚里士多德以人的目的性说明人与机器的同一关系。18世纪以来的机械论哲学试图以"普遍数学"原理在理论上阐述"人是机器",但未能彻底说明心灵作为一种实体与物质实体的同一关系。大数据时代出现了人机合一的趋势,其实质仍然是建立在人的目的性基础之上,作为物质实体的机器与人身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辩证自然观"、"辩证科学观"是恩格斯提出的两大理论,辩证自然观是通过自然科学这一中介去认识、研究自然界,揭示自然界客观事物的辩证联系和发展;辩证科学观是对自然科学的整体进行相关哲学问题研究而形成的理论。"辩证自然观"与"辩证科学观"的形成,虽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乃至全部哲学具有重大的价值,但其并没有像马克思的"两大发现",即"唯物史观"、"剩余价值理论"那样的独立与质的区分。  相似文献   

9.
上个世纪30到60年代,英美分析传统的科学哲学唱"独角戏",大陆传统的科学哲学鲜有人关注。在近年来科学哲学"转向"的话语中,英美学界开始对大陆传统的科学哲学尤其是德国和法国的传统产生了兴趣,有的学者甚至提出"大陆科学哲学"的概念。这种大陆视角的科学哲学的新意在于,它并非仅仅与分析模式的"主流"对抗,而是具有一种全球视野和明显的包容性。它还被赋予了促进两个哲学阵营走向"融合"光明前景。  相似文献   

10.
法天贵真:庄子技术观的生命哲学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哲学具有强烈的生命取向,是关于生命的哲学。其生命哲学以"道"论为中心,以自然生命为本位,以实现自由为最高追求。在生命的观照下,形成了庄子独特的技术观,它以体悟生命为核心理念,以自然与自由的统一为技术追求的最高目标,以"以天合天"为技术活动的基本原则。因此,这种独特的技术观可谓是生命技术观。庄子的此种生命技术观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值得现代人借鉴。  相似文献   

11.
"媒介即隐喻"是美国著名媒介环境学家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出的理论命题,该命题体现了20世纪以来的技术哲学对传统技术观的反思。通过对麦克卢汉"媒介即讯息"思想的继承和改造,波兹曼发展出了媒介"隐喻论",指出了媒介所具有的强大暗示力,以及媒介所特有的自我遮蔽性,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媒介哲学。从"隐喻论"出发,波兹曼展开了对以电视为代表的电子媒介的猛烈批判。进入互联网时代,波兹曼进一步将自己的媒介批判理论应用于互联网,揭示出互联网媒介的隐喻。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从郭嵩焘日记中对世界毁灭而又再生的构想展开,探讨郭嵩焘自然循环观的思想脉络,阐述他对中国传统自然循环观的继承和发展,进而在"循环与进化"的视野下,解读其著作中的"生物—社会"演化径路,并考察这种演化径路在近代中国思想界从自然循环观走向进化观过程中起到的铺垫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试论拉图尔的科学实践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传统科学哲学、科学社会学以及前科学知识社会学在科学认识上出现的"单向度"局面,拉图尔提出了自己的科学实践现.这个实践观是以人类学理论和方法为指导,将富有哲学意蕴的新的对称性原则作为根基,兼具宏观互动与微观制作维度的"行动者网络"为产物的"行动中的科学".这种新的研究"范式"在科学研究上产生了多重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分析结构实在论的三个不同版本,表明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是基于对前两种版本批判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通过对科学认识中几个关键哲学概念连续性是否可能的分析,表明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无法维护理论实体具有连续性的观点。然而,建构的结构实在论所提出的"经验约束"思想,以及通过结构来认识实体的辩护策略,可以一定程度上回应反实在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5.
哲学人类学是现代西方主要哲学思潮之一,以"人是什么"问题为轴心,围绕人在本质上是"工具制作的动物"或"理性、精神的动物"展开争论,形成了"工具论"和"理性论"两大传统。奥特加·加塞特提出人并非天生的"工具动物"或"理性动物",人的本质并非即成的、被给予的,而是需要通过专属于人的技术活动不断获取;人通过技术在建构自身存在的同时,也创造了人类生活。但技术并非人的本质属性,而是生活中"第二性"的创造活动。在人的本质问题上,奥特加追问的是"人做什么",而不是"人是什么",由此超越了传统哲学人类学的争论,从人的存在出发思考技术,并面向人类生活建构技术哲学。  相似文献   

16.
"科学理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始终是科学哲学研究中讨论和争论的焦点问题之一,作为20世纪现代西方哲学最具影响力哲学家之一的维特根斯坦,在其前期哲学中就有对这一问题的体认和思考。维特根斯坦的科学观,既是对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传统真理符合论的继承,也是对传统的一种超越与发展。与此同时,由于维特根斯坦强调唯我论与实在论的内在一致性和对唯我论的认肯,他的科学观又彰显出一种人文主义维度。  相似文献   

17.
皮克林的科学实践观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娜  吴彤 《自然辩证法研究》2006,22(7):33-36,89
皮克林的科学实践观对于传统科学哲学和新的科学实践哲学都有很强的影响力。本文旨在通过对皮克林思想的实践转向、强调语境的机会主义和实践冲撞观的初步探讨。说明其科学实践的基本观点,以及科学实践观对传统哲学问题的新解释。同时对这种新的分析框架做出评价。  相似文献   

18.
传统哲学是一种以概念分析为中心的思辨哲学。思辨哲学"思辨"方法的局限导致了"直觉危机"的产生,引发了对"哲学承诺"的寻找和"去经验"的冲动;技术的进步有助哲学家展开经验导向的实证研究:哲学内外多股力量的合流促进了哲学实验的开展和实验哲学的诞生。实验哲学包括"基于实验的实验哲学"和"基于思辨的实验哲学"两类。运用系统的实证方法特别是"直觉探查"的新工具替代"思辨哲学工具三件套",实验哲学做出了"诺布效应"和"自由意志的时间真实性基础"等一系列重要哲学发现。实验手段是思辨方法的重要补充,有助于解决某些思辨哲学难以解决的问题,新工具引发了一场重要的哲学变革,这同时是当代哲学对认知科学挑战的一种回应。  相似文献   

19.
<正>刘大椿教授主持编写的科学哲学史著作《一般科学哲学史》于2016年1月由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首先有一重要"导论",下分为三篇共十二章。第一篇为"科学哲学兴起史",回溯了古希腊自然哲学家的科学思想源头,评述了近代重要学人的科学哲学思想,阐述了实证主义、马赫主义以及哲人科学家科学观的兴起和发展,并在此基础上,论述了逻辑经验主义的正统科学哲学。第二篇为"现代科学哲学流变  相似文献   

20.
在默顿科学社会学的发展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是其思想资源之一,而且充当了某种理论参照系的作用;同时,默顿科学社会学强调科学的自主存在和发展,对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科学依赖经济需要和物质生产的观点,既是一种"反调",也是一种有益的补充.默顿科学社会学关于科学制度的研究是开创性的.这种研究看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没有看到的关于科学社会本性的许多内容,极大地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科学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