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杜甫诗歌之所以能臻于完美的艺术境界,与他坚持创新求变的审美追求是分不开的。他善于融汇众长,而又自辟蹊径。他的律诗对仗工稳典丽,但两联之间又充满变化,充分体现了诗人“整中求变”的艺术匠心。本文从内容、手法、语式等三方面对此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对仗是近体诗尤其是律诗的格律要素之一,它具有鳌伤凝重的美惑,因此历来为诗人们所看重。但是如果一味追求对仗形式的整齐而缺乏变化,就会流于板滞,影响诗歌语义的表达。杜甫律诗的对仗善于寓变化于整齐,求灵动于规矩,充分体现了艺术辩证法,取得了很高的艺术成就,为律诗的定型与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3.
杜甫七言古诗在语言运用方面颇具匠心,尤其是其中对仗句式的灵活运用整中寓变,以拙见巧,具有独特的表达功能。本文对杜甫七言古诗中对仗句的语式变化试作具体的例析,以期从一个侧面阐释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艺术追求。 相似文献
4.
陈增杰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24(3):41-41
宋洪迈《容斋随笔》卷三《诗文当句对》条,曾举杜甫《白帝》诗“戎马不如归马逸,千家今有百家存”和李商隐《当句有对》诗“池光不定花光乱,日气初涵露气干”的例子。赵翼《瓯北诗话》卷十二《诗病》二续有所论:“古人句法,有不宜袭用者。白香山‘东涧 相似文献
5.
李艳红 《焦作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1996,(1)
本文主要探讨了律诗的变格问题,初步总结了律诗中各种基本句式的常见拗救情况,并给初学者提供了一个简洁便当的方法,就是关于七言各种句式的拗救,前两字一般都不存在拗救问题,后五个字可按五言各种句式的拗救来掌握。因而各种基本句式的常见拗救情况重点是掌握五言。 相似文献
6.
钱少武 《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1999,(3)
对仗与对偶是有区别的。对仗是唐代近体诗创出的一种作诗方法,标准与格律要求多而严,如不允许同字相对,必须词义、词性大致相对,平仄相对、句法结构相对,等。 相似文献
7.
8.
9.
针对柳宗元律诗作品"峭"之语感特征的成因做了发掘。认为诗人自身的某种性格特质或心境或外在环境的影响在律诗的写作里绝不是决定其作品特征的仅有要素。在这种特殊诗体的写作里,诗人唯有获得这一诗体艺术的表现自觉和相应的驾驭能力,才有可能让自己内在性情里某种特质与诗语表现之间达成相对的默契。而柳宗元受"苦吟派"影响下形成的情景搭配的出新能力恰恰是形成柳诗之"峭"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0.
律诗的平仄是很有规律的。只要向初学者揭示它的规律,人人都会觉得易懂易学。而使用“音节教学法”就能使中学生较轻松地掌握这种规律,写出真正合律的律诗。 相似文献
11.
杜甫律诗创作中最可贵的地方正在于他善于融汇古今,纵横变化,自创新格,以致他的律诗被誉为“千古律诗之极则”.本文对杜甫律诗中的几种常见的句法形式作了较深入的例析,从一个侧面对杜甫诗歌语言运用的审美特征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2.
杜甫在诗歌创作中善于炼字琢句,他努力挣脱常规语法的羁绊,多方面地探索近体诗,尤其是律诗语言的特殊表达方式。为“诗家语”的形式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语词省略是其律诗创作中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本文拟从省略的形式,特点及表达功能等方面试作论析。 相似文献
13.
唐代试律诗诗题对有关祥瑞及灵异之类典故的大量选用,不但体现了唐代统治者借祥瑞文化维护自身统治的治国策略,也表明了尚奇之风在唐代的盛行。 相似文献
14.
牛勇军 《达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3):38-40
宋人魏庆之《诗人玉屑》卷七汇聚前人五七言律诗对仗技巧,列述"流水对"、"隔句扇对"、"当句有对"、"蹉对"、"借对"、"天生的对"格法数种,比较系统地介绍了宋人经常提及的对仗技巧,但对于每种格法的分析多语焉不详,缺乏深入探讨,仅列举诗例若干而已。试结合历代诗论著作,分析以上各种对仗格法。 相似文献
15.
樊露露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2,18(4):39-41
古诗演进为律诗,不仅是表层语言形式上的格律化,更是情感对象化和形式化.诗歌是心与物的复合体,诗歌的乐感来自情感的宣泄、心灵的律动,画意来自物象的自我呈现.从心物关系角度看古诗到律诗的审美趣味转变过程可知,先秦汉魏诗富于乐感,六朝诗胜于画意,唐律诗将二者合流,达到心物在更高层次上的融合.唐律诗意象的精深正有赖于六朝之际对物象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16.
随着电梯技术的不断发展,新的结构形式不断涌现,就电梯层门门扇之间连接方式而言,除常见的直接机械连接和间接机械连接的连接方式外,近几年又出现了直接在行程的末端连接(钩联)的方式,这种连接方式是在间接机械连接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些结构型式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下面就这种连接方式在使用中经常遇到的几个问题加以分析,有不妥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7.
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时空变化初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根据40年间收集的综合观测资料、部分成果以及1998/1999年本课题执行的2个航次的调查和岸边监测,分析了渤海浮游植物生物量的年循环规律、水平分布的年际变化及长期变化。结合渤海水温、盐度、黄河径流量及营养盐浓度的变化,初步分析了原因。渤海为高生产力陆架海,每年有2次生物量的高峰期,水华时间有1个月的前后移动;生物量及其水平分布的年际变化大于10年际变化,渤海温盐有增加趋势,无机氮浓度增加、磷酸盐浓度降低,河流输入变化只影响局部海域子系统,近岸海域的富营养化使得营养盐更多地消耗在近岸,而中央海区依然保持良好水质。物理系统的变化是该时空变化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8.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清脂联素和抵抗素水平的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脂联素、抵抗素水平与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14例,根据血压水平分为高血压病1级组(H1)、高血压病2级组(H2)和高血压病3级组(H3), 正常血压组(H4,对照组)40例,检测各组组的血清脂联素、抵抗素、血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和空腹血糖;计算体质指数.结果:脂联素与收缩压、甘油三酯之间呈直线关系,收缩压、甘油三酯是影响脂联素水平的独立因素;抵抗素与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脂联素之间呈直线关系,舒张压、高密度脂蛋白、脂联素是影响抵抗素水平的独立因素.结论:血清脂联素的降低、抵抗素的升高是原发性高血压发生和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9.
联苯基甲醛与联苯基甲酸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报道了联苯基甲醛与联苯基甲酸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效应.研究结果表明:联苯基甲醛与联苯基甲酸对蘑菇酪氨酸酶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导致酶活力下降50%的抑制剂浓度(IC50)分别为86.5和860.0mmol/L,前者的抑制作用强度是后者的10倍.这两种抑制剂对蘑菇酪氨酸酶的抑制作用均表现为可逆过程,联苯基甲醛对酶的抑制作用为非竞争性,而联苯基甲酸是混合型.本文进一步测定它们的抑制常数KI和KIS,并加以比较.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