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创新教育是21世纪高校教育的核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等学校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使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2.
在知识经济时代,具有创新精神和能力的人才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高等学校在培养创新人才的过程中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为使高等教育培养高质量、高素质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就必须在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3.
教师与大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高等学校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基地和摇篮,随着21世纪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创新教育将越来越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灵魂,是高等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主题.高校应该大力推进创新教育,在人才的培养上以创新人才培养为中心和主题,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放在突出的位置.在现阶段,学生的创新能力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依赖于教师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教师对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起着重要作用.这就要求高校教师应把培养创新人才作为自己的重要使命和责任,在教学中突出和强化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其成为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发展需要的一代优秀人才.  相似文献   

4.
"创新"是信息化时代的集中体现,创新人才是信息化时代最宝贵的财富,而高等学校是知识传播和创新人才培养的主体。随着社会对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需要良好的教师队伍做保障,培养高校青年教师成为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新人才,对改革我国目前的教育模式具有重要作用。因此,高等学校必须全面推进创新教育,青年教师应该具备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5.
杨美荣 《科技信息》2013,(18):457-457
随着教育市场化的转变,培养创新型人才已成为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和社会发展的需要。高等学校肩负着培养高素质综合型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寻找高校的创新型人才培养之路,探索科学的教育方法,为国家培养具备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科技创新能力的综合型人才,适应当今时代步伐发展的需要,是我们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6.
浅谈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立 《甘肃科技纵横》2005,34(4):198-199
加强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改革的核心,是知识经济时代社会发展的要求。作为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基地的高等院校。要深刻认识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人才的重大意义,要把握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素质要求和标准特点,着力转变观念、营造创新环境、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改进教学方法和考试方法。来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郑建峰 《科技信息》2007,(29):70-71
知识经济时代的竞争,是科技创新能力的竞争,是创新人才的竞争。中国要在21世纪的国际社会占有一定的地位,就必须培养大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因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高等教育界的共同认识。在创新型社会条件下承担着大量高素质人才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要适应21世纪教育发展和培养造就高素质创造人才的需要,必须体现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发展为本的新观念,并在这一新的理念指导下对高等教育进行全新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在知识经济时代, 知识创新成为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 经济、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 是创新人才的竞争。这就要求高等教育应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积极探索培养高素质人才的途径和措施, 努力培养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9.
要创建创新型国家,高校必须不断培养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实践教学是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高素质工程技术人才的重要环节。加强实践教学改革,构建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创新实践教学体系,建立放式创新实验室,展大学生科技创新能力训练项目,产学研相结合,加强校内外实习基地建设,提高实践教学质量,培养高素质创新型应用人才。  相似文献   

10.
创新教育是当代世界教育改革的共同趋向,是我国进行素质教育的核心和灵魂.培养高素质的中医药人才的核心和关键是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在此就《有机化学》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中医药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作了积极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构建创新创业大平台,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中南民族大学成立了创新创业中心。以创新型人才培养为目标,构建由点和面结合的创新创业实验大平台,创建创业活动基地,设立科研创新研究基金,加强了创新开放实验室软硬件建设。积极推进实验教学队伍建设和创新实验教学开放管理方式改革,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得到了极大提高,为我校本科教育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2.
加强创业教育,适应地方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广东区域经济的发展动力除了其得天独厚的地缘条件,还需要人才作为其发展的支撑,尤其是需要有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的人才。为地方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创业者,促进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是地方大学的历史使命和现实责任。  相似文献   

13.
创新教育与英语高素质人才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高等学校英语教学更新教育观念,培养高级应用型、复合型英语人才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完美的学习动机、英语文化的交际能力、适应社会需要的知识结构、创新精神。  相似文献   

14.
创造性人才的培养离不开人文精神的培育,人文精神作为人类先进文化的精髓,在人才创新素质培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人文精神使创新的主体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形成科学的方法论和思维方式;人文精神为创新精神的形成全面注入精神内涵,使创新主体理性地进行创造性活动;在创新素质的各个环节,人文精神都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培养人才的创新素质,就必然要弘扬人文精神,否则,人类会为一个缺乏人文精神的社套付出不应有的代价。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全球化带来人才竞争全球化的今天,培养创新人才巳成为世界各国的战略目标,高校班主任应根据大学生不同阶段的心理特征和创新素质培养的要求,有针对性地培养具备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和创新人格的创新型大学生,为祖国的繁荣昌盛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从传统文化看创新人才的基本人文素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在讨论培养人才的文章很多 ,但对其基本人文素质是什么 ,却众说纷纭。从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审视 ,创新人才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主要有思维的开放性、心理的包容性、意志的坚定性、能力的综合性等四个方面。了解和把握了这些素质的特征 ,对于开发人们的创新精神和能力 ,无疑是会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以大连民族大学首届建造节为例,探讨建筑设计基础教学中建造实践的改革。结合学校建筑学专业建设的发展,以及大连民族大学建筑学院的专业建设定位,通过建造实践教学的引入,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注重对学生团队精神、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了建造任务书,在设计和建造阶段给予跟踪指导,成功举办了大连民族大学首届建造节暨纸板建筑设计与建造竞赛,完成了22栋纸板建筑作品,取得了理想的教学效果,为构建民族院校建筑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地方本科院校的首要任务是培养应用型创新人才,以解决当前经济社会对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文中以实验室开放为平台,以项目为载体,以学科竞赛和考研就业为激励,以跨系院指导教师团队为保障,构建了以竞赛驱动的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19.
以科技竞赛为载体培养工科学生创新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创新实践能力是工科学生创新人才培养的重点,鼓励工科学生积极参加科技竞赛是提高他们创新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针对工科学生创新能力存在的问题,结合近几年学生参加科技竞赛的实践,分析了科技竞赛活动对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的必要性,并对基于科技竞赛的工科学生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模式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20.
高精尖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当今高等学校发展的主要目标之一。在提高能源与动力类专业实践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上,提出切实可行的高精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是教学的研究核心。针对能源与动力类专业实践教学,从课程的构建特点出发,通过对实践教学的建设思路、教学内容、以及教学方法等方面的探索研究,设计优化了一套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完整的教学体系,不仅能够增强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和科研动手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更有利于高精尖人才的培养与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