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杰拉尔德·霍耳顿(Gerald Holton)是美国哈佛大学物理学和科学史教授,早年从师于操作主义大师布里奇曼,后又在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弗兰克门下受业多年。霍耳顿教授在科学史研究方面卓有成绩,是国际上知名的研究爱因斯坦的专家。霍耳顿在科学哲学上主要贡献是提出了“基旨”(themata或themes)这一概念,借助于这一概念,他把科学认识的哲学研究与历史学、心理学的探讨结合起来,本文将对有关问题作一评述。  相似文献   

2.
论爱因斯坦的经验约定论思想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关于爱因斯坦的主导哲学思想,中外学者比较公认的看法是“理性论的实在论”(Rationalistic Realism),按照传统的哲学概念,也可以称之为“理性论的唯物论”。对于这一观点,我没有什么异议。在本文,我要论证的是:经验约定论(Empirio-conventionalism)也是爱因斯坦主导哲学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某些领域和某种程度上,它在爱因斯坦的思想中甚至和“理性论的实在论”一样强烈;而且,像理性论的实在论一样,经验约定论在爱因斯坦的早期思想中就占主导地位。这一点常常被许多研究者所忽略,有必要在此加以强调。下面,我将依次展开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论爱因斯坦致马赫的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致恩斯特·马赫(Ernst Mach,1838~1916)的四封信,对于研究他们之间的关系是很珍贵的史料。遗憾的是,学术界至今尚未找到马赫致爱因斯坦的信,使得对这些信的研究缺少参照。本文试图把这些信和其他有关的历史文献结合起来,在已有的研究工作的基础上,构画出爱因斯坦和马赫之间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简论思想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思想实验不是实际进行的实验,而是一种理性思维活动,这种思维活动按照实验的格式展开,所以也被称为“实验”。史特芬、伽利略、马赫、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都很善于使用这种科学方法。把思想实验当成一种科学方法加以研究,也已有近百年历史。马赫的《论思  相似文献   

5.
关于“我们如何获得关于可能性的知识?”这个问题,模态知识论领域一向有理性论和经验论的二分。模态理性论者认为可能性知识来自于先天设想;模态经验论者认为可能性知识来自于后天经验。理性论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并被广泛应用于其它领域。但是,学界发现理性论面临两难困境:要么遭遇反例;要么解释范围过窄。理性论的两难引发了模态知识论领域的经验论转向。经验论路径下最受瞩目的理论是罗卡洛斯的相似性理论。然而,以相似性理论为例,本文将指出,经验论面临和理性论类似的两难困境。进一步,本文将论证,经验论的困境更糟糕:它比理性论的解释范围更窄。最后,本文将阐述经验论和理性论解释范围有如此差别的根源,并展望一种融合理性论和经验论的新模态认知理论。  相似文献   

6.
关于理论体系的建立应该遵循“逻辑简单性”原则,是爱因斯坦有关科学方法论的一个独特而重要的思想。长期以来,国内外学者对爱因斯坦这一思想的认识与评价存在着许多混乱与分歧,缺乏系统而深入的研究。究竟应如何理解“逻辑简单性”原则?它在科学方法论方面有何意义?爱因斯坦的“逻辑简单性”原则与马赫的“思维经济原理”有何关系?本文试图对这些学术界尚未搞清而存在疑惑的问题作出初步的分析与评论。  相似文献   

7.
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范式"(paradigm)术语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0年前,我发表了一篇论文《库恩在科学哲学中首次使用了“不可通约的”术语吗?》。在那篇论文中,我对所提出的问题做了否定性的回答。因为爱因斯坦在1946年撰写、1949年发表的“自述”中,马赫在1905年出版的《认识与谬误》、可能在1895/1896年的系列讲演“探究的心理学和逻辑”中,都曾经在科学哲学的意义上使用了“不可通约的”(incommensurable,inkommensurabler)术语——先于库恩1962年出版的《科学革命的结构》。在本文,我拟通过手头的资料论证,库恩也不是在科学哲学(和科学社会学)的意义上首次使用“范式”(paradigm)术语的人。  相似文献   

8.
马赫对牛顿旋转水桶实验的经验主义与现象主义分析,对于破除牛顿与康德求助于绝对空间来定义惯性系的先验论证,是爱因斯坦创立广义相对论的哲学动机。但是,马赫的论证立足于与场论以及相对论不相容的超距作用,因而成为荒谬的物理构想。而光的传播需要时间,意味着遥远物体与星辰的视位置与通过光信号对时确定的物理位置是不一致的,马赫原理无法论证旋转的相对性。爱丁顿认为,尽管在广义相对论中,时空是相对的,但是旋转运动涉及物体不同位置之间的相对速度与相对加速度,因而改变了物体的能量-动量分布,从而产生了偏离惯性结构的绝对运动。  相似文献   

9.
马赫主义者曾把他们的哲学称为“二十世纪自然科学的哲学”,“自然科学的最新哲学”,“最新的自然科学的实证论”波格丹诺夫在“感觉的分析一书的俄译本序言里就这样说过。显然,马赫主义者是想利用“最新的”自然科学理论,来为其唯心主义作注脚,来为其唯心主义  相似文献   

10.
加拿大安大略省理论物理学者李·斯莫林认为,这一人选应该具备下列关键素质:当然首要的是对物理学的深刻理解。不过成为爱因斯坦的衣钵传人还需具备除科学能力之外的其它特质:胆大无畏。爱因斯坦发表于1905年的论文就具有摄人心魄的胆识和见地,不仅科技价值极高,也具有相当高的哲学和思想水平。在斯莫林的想象中,下一个爱因斯坦"也将以物理  相似文献   

11.
在人类历史的长河中,诞生了不少杰出的哲人科学家,像马赫、迪昂、爱因斯坦等等.他们遍历于自然科学的很多领域,研究那些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在他们的世界里,科学和哲学得以统一,世界因为他们的思索深入而明朗.他们高举理性之剑,在重重迷雾之中为人类认识的进步开辟了方向.在通往人类理性高峰的路途中,他们是孤独的探索者,在突破传统束缚的战斗中,他们是自由的倡导者.今天我们所享受到的物质和精神的丰富,有很大一部分得益于他们的伟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1988年是恩斯特·马赫诞辰150周年,为纪念这位伟大的科学家和思想家,中国科学院自然辩证法通讯杂志社和中国科协自然辩证法研究会于1988年11月11日—14日在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联合召开了“马赫学术思想讨论会”。来自全国有关学术单位的代表20余人参加了这次会议。马赫哲学自本世纪20年代初传入我国,距今半个多世纪,经历了艰难而曲折的历程。解放后30多年来,我国出版的许多论及马赫哲学的著作和文  相似文献   

13.
正当被格丹诺夫(Bornhob,1873-1928)等人努力把马赫哲学引入马克思主义的时候,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1909年)中把马赫哲学看作是同马克思主义水火不相容的,对它进行无情的批判,“物理学家马赫在他的哲学谬误中完全离开了现代自然科学”;  相似文献   

14.
从古希腊到中世纪对心灵的研究多从属于灵魂学说,主要有两个传统,一是柏拉图开创的理念论的灵魂学说,发展到中世纪由奥古斯丁继承;二是由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形式论的灵魂学说,中世纪主要的继承者是阿奎那。莱布尼茨在对经验论和唯理论继承和批判的基础上,从调和的视角对心灵的能动性问题做出新的阐释,这对后来德国古典哲学的主体能动性问题的研究具有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简单性作为科学家的信念,引起了不少哲学家和科学家的关注。爱因斯坦的逻辑简单性思想不仅是他的科学信念,而且也是科学认识的指导原则和科学研究方法论的基本准则,并且体现在他创立相对论的过程中。本文首先对爱因斯坦之前的简单性思想进行了梳理,为理解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独创性奠定基础;其次,探讨了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的丰富内涵及其对他创立相对论的影响,澄清一些模糊的认识;最后,分析了爱因斯坦逻辑简单性思想的来源,特别是斯宾诺莎哲学的影响,为人们理解哲学与科学之间的互动关系提供了具体的案例。  相似文献   

16.
1905年是科学史上较为特殊的一年,当时默默无闻的爱因斯坦发表的5篇论文彻底改变了传统的物理学,也为造福后世的诸多技术奠定了基础。百年之后,联合国通过大会决议将2005年定为国际物理年,以纪念这个“奇迹之年”。这一年也恰逢爱因斯坦逝世50周年。以物理的名义2005年1月13日,在巴黎召开的国际物理年发起会议上,国际物理年在全球正式启动。紧接着,1月19日,德国总理施罗德也宣布本国的“爱因斯坦年”(德、英等国把国际物理年直接命名为“爱因斯坦年”)开始。施罗德称赞爱因斯坦“用他的思想给科学带来了彻底变革,并改变了世界”。中国物理学…  相似文献   

17.
模态理性论是模态认识论领域占主导地位的主流理论。它在哲学各分支领域,如心灵哲学和形而上学的应用也非常广泛。本文有两个目的:(1)通过梳理模态理性论的理论建构,本文将揭示该理论面临双重两难。(2)本文将指出,学者们在应用模态理性论时往往忽视了这两个两难。对两难的忽视导致模态理性论在哲学各分支领域的应用存在走弯路和误用的现象。  相似文献   

18.
“薛定译猫佯谬”表面看似一个量子力学哲学问题,实际上涉及到科学哲学研究中一些基本哲学问题之争,如主观论与客观论之争、实在论与反实在论之争。近年来,“薛定谔猫佯谬”的实验研究新进展,使得死活叠加的薛定谔猫纠缠态及其退相干效应,不再是可争论的而是可观察的物理世界的行为,从而推进了长期围绕量子理论在不同哲学流派中展开的哲学基本问题之争的研究。  相似文献   

19.
针对"‘盲的直观’是否是概念性的"这一问题,康德学界形成了概念论和非概念论两大阵营。非概念论在分析哲学界分为内容非概念论和状态非概念论,这一区分也被康德学界广泛接受。然而这种区分的基本原则是什么?该原则在康德哲学中是否适用?从分析哲学到康德哲学,"非概念论"的含义是否发生了转变?在康德哲学语境中界定"非概念论"的确切含义不仅使得当前概念论与非概念论的争论明晰化,更重要的是借此深化了康德的直观理论。  相似文献   

20.
恩斯特·布洛赫希望哲学的存在论是“尚未存在的存在论”,这是完全不同于传统形而上学存在论的一种新的世界形态的存在论。传统形而上学存在论是一种业已完成了的东西的存在论,而尚未存在的存在论是尚未存在的东西的存在论。尚未存在的存在论的功能在于,一方面,预先推定“尚未被意识到的东西”;另一方面,预先推定“尚未完成的东西”。自然界和人类历史的长远目标是建立在劳动基础之上的“自然的人化和人的自然化”,“无-尚未-全有”这一公式恰恰揭示了自然界和人类历史是一个从无到有的内在目的论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