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从18世纪起,近代机械首先在英国出现,而后在欧美迅速发展,形成了近代机械工程技术。由于当时清政府推行闭关自守政策,这种先进的技术未及时传入中国。1840年后,西方列强以近代枪炮、船舰为利器,打开中国的大门,中断了中国在封建主义轨道上的独立发展。客观上迫使中国认识到自己的落后,开始走向技术近代化。本文根据机械设计与制造技术、机械工程研究与教育等方面的发展变化,分三个时期概述中国近代机械工程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2.
16世纪末,欧洲耶稣会传教士在中国传教的同时,附带传入了一些西方近代科学技术。西方生物学知识最初见于中文著作中的是《无极天主正教真传实录》,其中第5至第7章介绍了各地草木、禽兽等生物学内容。虽然传教士本身并没有带入多少生物学知识,但是这一工作却意味着中西科学技术合流的开端,它促使中国与世界生物学汇成一体。鸦片战争后,面对日益严重的民族危机,先进的知识分子产生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同时,大批传教士纷至沓来,也夹带了一些包括生物学在内的西方近代科学知识。洋务派,奏设江南制造局,附设翻译馆,聘请西方人士大量翻译出版科技书籍,开始了西方自然科学在近代中国的  相似文献   

3.
论晚清时期中国科学技术传播模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晚清时期,近代西方科学技术通过传教士、学堂教育、留学生、译书出版等在中国广泛传播,而新式医院的开设扩大了科学传播的受众,近代企业的兴办为科学技术传播提供了强大动力,学制的确立从制度上确保了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与发展。近代科学在中国的传播模式与它在西方的传播模式有着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4.
王徵与邓玉函《远西奇器图说录最》新探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明末学者王徵与传教士邓玉函根据多种西方书籍,共同编译了《远西奇器图说录最》,专门介绍西方静力学、各种简单机械及数十种较复杂的专用机械,其中一些内容对中国人来说属于新知识。这部书也反映了东西方技术和技术观的差异。但技术背景等方面的因素当时限制了这部书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晚清时期,西方在中国的鸦片贸易给中国人的健康和社会的稳定带来严重危害。因为传教士是西方人,所以经常有人认为传教士也是进口鸦片毒害中国的中介之一。但事实上,西方传教士曾在中国开展了各种形式的反鸦片活动,包括为中国鸦片成瘾者提供戒除鸦片的医疗服务,开展禁绝鸦片的社会宣传和社会运动等。这些行动不仅推动了西医医院在中国的建立和发展,显著提高了中国民众对西方医疗技术和西方药物的接受程度,也促进了中国社会公共卫生状况的改善和社会生活方式的改良。西方传教士的反鸦片活动为西方医学在中国的传播和生长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契机。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西方火器技术在明清时期的冲击及其回应,从一个剖面考察了中国的科技与社会转型这一近代化过程。火器技术有着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作用,它既是中西之间物质和技术差距与中国人对外国“船坚炮利”认识的直观表现,又是中国睁眼看世界进而兴起向西方学习热潮的起始点,更是中国科技和社会转型的重要促进因素。以火器技术的引进和仿制为开端,科技转型得以展开,技术(或工艺)与科学分离的状态逐渐演变为科学、技术、工业紧密联系并相互影响的状态。在社会转型方面,翻译西方军事技术书籍、兴办军事工业,进而带动与之相关的近代科学、民族工业、高等教育的发展,中国社会逐步走向近代化。在这一历史变局中,火器技术作为一项能够完整反映和呈现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互动关系的绝佳案例应该被研究和重视。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天文学的内容、方法和目标不会引发仪器的近代化。天文学的特殊地位使它的兴衰深受朝廷态度的影响。与文艺复兴以后的欧洲不同,科学和技术尚未纳入明清社会的主要知识建制。来华传教士致力于开拓宗教事业,缺乏跟踪欧洲仪器前沿的需要和意识,对欧洲的新进展了解不多。他们的敲门砖性的科技活动不足以将中国科技引向近代欧洲那种探索性的研究,传统科技适应了小农经济的延续。人们满足于自己的文化传统。只有很少的工匠们有  相似文献   

8.
阻碍西方科学技术东渐的若干因素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叙述了17-18世纪西方科学技术东渐的过程及影响,认为历法为主的中国古代天文体系,中国的传统观念和传教士科技活动的二重性等是影响西方科学技术知识传入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美国传教士与中国早期的西医护理学(1880-1930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西方护理学伴随西方医学由传教士带到中国。传教士通过建立诊所、医院和护士学校,开始在中国传播西医护理学。主要回顾了1880—1930年的50年间,美国传教士在中国所做的工作,重点介绍了沃安娜(1890-?)和盖奇(1883-1946)两位传教士护士的工作,以及中华护士会的建立和作用,并简要分析了影响西医护理学在中国发展的因素。  相似文献   

10.
在晚明内忧外患之际,晚明"四贤"作为受洗入教的开明士大夫,他们站在时代前列,以道自担,力主科技救世。在科技思想上,主张缘数寻理,以数学为科技之根基;以经世致用为择取科技之标准;以会通中西科技为超越西方的必由之路。在科技实践上,他们积极与传教士合作翻译西方科技著作,建构科技文本;依照西方科技,制器用器,推广科学技术,并建立"仁会"、"兴仁会"等社团组织培养科技人才。晚明"四贤"的科技救世主张,虽然并没有改变明朝灭亡的历史命运,但却推动儒学"格物致知"的诠释转向实证化,引发受洗入教的热潮,推动与传教士的合作,形成丰富的科技著作和器械,在晚明乃至中国科技史上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1.
西方光学知识在十九世纪中叶后大量地传入到中国。除了近代西方光学理论知识外,还包括西方光学仪器的相关知识。显微镜是西方光学理论中重点介绍的光学仪器。显微镜的知识主要是通过西方传教士与中国知识分子的"西译中述"方式进行传播,其内容主要涉及显微镜的基本构造、功能以及使用方法。傅兰雅撰写的《显微镜说》一书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因为这本著作向中国人传授了如何正确使用显微镜的方法。显微镜在中国的传播深深地影响了像康有为这样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火车票“一票难求”的景象,再次说明了铁路在现代运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其实,世界上第一条铁路,是1825年在当时最发达的大英帝国开始投入营运。铁路出现不久,关于铁路方面的知识和信息,便随着西方商人、传教士在19世纪30年代末传入中国。然而,铁路真正在中国的土地上修建,却经历了十分复杂的过程,甚至是颇为激烈的政治斗争,铁路的修建可以说是西方近代文明对传统中国社会冲击的一个典型缩影。  相似文献   

13.
伽利略被誉为“近代科学之父”,为普罗大众所熟知。在明末清初来华传教士的文字中,他零星地出场过,但随即销声匿迹。直到19世纪后期,基于晚清学人对他的科学史叙事,他才真正被中国的知识阶层所接受。同时,通过书写科学史中的伽利略,他身上附着的科学知识被介绍到了中国,并得以传播,构成了近代中国引进西方科学的一种独特方式。  相似文献   

14.
“近代科学为什么没有在中国的明清之际诞生?”人们对这个问题作过不少的探讨。本文仅从明末至清中叶(以下简称明清间)的科学家对中西科学关系的认识来分析这个问题。明清间的西方传教士将西方近代科学技术传入中国。中国当时的绝大多数科学家都注意到学习和吸取先进的西方科学,提出“会通”中西科学的主张,并付诸实践。因而李约瑟认为在这一时期,“中国和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和物理学已经没有显著差异,它们已经完全融合,浑然一体了。”(《世界科学的演变》)但是,明清间中西科学的会通,没能够改变中国科学落后于西方的总体格局。相反,中西科学的差距正是在这期间增大的。造成这一历  相似文献   

15.
19世纪,西方传教士在介绍西方近代天文学知识的同时,也对中国古代天文学有所研究,但他们更关注于起源问题,且受到考古学、人种学、比较语言学、比较宗教学等研究领域的影响,从而得出源于本土、巴比伦、印度或其他文明等不同观点。本文依据艾约瑟、湛约翰和艾德等人在1884-1888年间发表于《中国评论》上的相关论文,回溯他们关于中国古代天文学巴比伦起源的争论过程。  相似文献   

16.
留美幼童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历史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代中国首次大规模学习西方先进科技的幼童留美计划虽遭夭折,但在近代中国举步维艰的科技现代化进程中,留美幼童仍然扮演了开路先锋的角色,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本文考证了留美幼童回国后的主要去向,系统考察了幼童群体对近代中国科技发展的主要贡献及其历史作用与影响。  相似文献   

17.
氧氢氮的翻译:1896-1944年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oxygen、hydrogen和nitrogen是近代化学最具代表性的三个名词,它们在1855年由英国传教士合信以“养气”、“轻气”和“淡气”介绍到中国来。从字表面上,“氧气”、“氢气”和“氮气”这三个中文元素术语要比英文的oxygen、hydrogen和初nitrogen看来更具规则性,但这规则性并不是反映西方化学意义或理论的规则,而是中国自然哲学现和造字规则的呈现。  相似文献   

18.
人类对于仿人机械的幻想自古有之,工业革命后传统工匠突破了依靠复杂工艺来提供自动机械的动力源问题,电动机等新技术的出现使早期机器人诞生成为现实。西方早期机器人知识在清末通过报刊、电影、小说等形式传入中国;通过梳理民国时期关于机器人知识的新闻报刊,搜集与机器人题材有关的电影及小说,进而分析近代早期机器人知识在中国的传播方式及影响,探讨民国时期民众接受西方先进技术的态度及中西文化融合的过程。  相似文献   

19.
洋务派对近代科学技术的认识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到他们在洋务运动中的行为实践和路径选择,并在科技实践中逐渐形成了器物科技观、知识科技观和教育科技观,反过来在其科技观指导下进行了大量近代科技实践活动,对中国近代科学技术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中体西用下的洋务派科技观存在着明显的历史局限性,然而在客观上加强了西方科技文明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是中国近代化的重要标志之一,为我国后来的维新变法思想的产生和维新运动起了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0.
我国科技名词术语,具有优良的光荣传统,在科学技术发展史上占据着光辉的地位。我国古代科学技术上的四大发明,代表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篇章。在我国古代科学术语方面,早已形成了一套完整而严谨的命名原则和方法,起到了反映科学技术成就和新概念的作用,而成为传播生产技术,交流科学知识的有力工具。我国古代科学技术术语,在中国浩如烟海的古籍中,有着大量的记录和描述。我国近代科技术语,一般说来,多从西方引进和翻译西方科技著述而来,大约从元代开始,经过明、清两代达到一定繁荣地步,特别是在介绍近代科学技术成就中创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