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了钴矿石浸出液中Co、Cu、Fe的萃取分离,以及不同萃取挤萃取上术元素的影响因素。提取液用P204、LIX984和正辛酸分别萃取Fe、Cu和Co萃取率分别为99.9%、99.4%和98.1%。成功地实现了复杂钴矿石中的Co、Cu、Fe的分离与提纯。  相似文献   

2.
本文提出用二(2.6-二甲基-4-庚基)磷酸[HD(DIBM)P]作为萃取剂,用于镍阳极电解液中的Ni2+、Co2+、Cu2+和Fe3+的萃取分离流程。在一定的工艺条件下,测定了各种金属离子的平衡数据,建立了Ni2+、Co2+、Cu2+和Fe3+的分配模型。并在此基础上,针对含有 140 克/升 SO4-2和 40克/升 Cl-的镍阳极电解液体系对其中 Ni2+、Co2+、Cu2+分离工艺进行了最优计算,并确定了水法处理该溶液的萃取流程。所得最优工艺参数为:温度=50℃;HD(DIBM)P浓度=0.23M; pH=5,74; 3级,有机相对于水相流比O/A=0.31。此时,镍回收率为99%,钴回收率为94.1%,铜回收率为99.99%。此项研究由北京第五研究所提供萃取剂。  相似文献   

3.
某些金属离子对过氧化氢稳定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生理条件下,研究了Cu2+、Cr2+、Zn2+、Ca2+对H2O2稳定性和过氧化氨酶活性的影响,在该文实验条件下,对H2O2分解反应的催化作用顺序和对过氧化氨酶活性的抑制作用顺序皆为Cu2+>C3+>Zn2+>Ca2+。  相似文献   

4.
关于用HDEHP从硫酸体系中液—液萃取分离镍和锌铁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HDEHP从硫酸体系中液-液萃取分离镍和锌铁,研究了HDEHP对Fe^3+,Zn^2+,Ni^2+,Cu^2+的萃取行为,反萃取条件及三级连续萃取。结果表明:萃取除铁锌符合硫酸溶液交化的要求外,镍的直收率达98%以上,无废渣。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了部分皂化的二(2-乙基己基)磷酸(HDEHP)一正庚烷(C7H16)萃取二价过渡金属Cu2+有机相聚集态和FTIR光谱,结果表明:有机相中只有HDEHP的P=O基团与Cu2+配位,其萃合物的组成为CuA2·2HA。HDEHP萃取Cu2+的过程伴随着微乳状液的破乳。  相似文献   

6.
利用HDEHP从硫醚体系中液一液革取分离镍和锌铁,研究了HDEHP对Fe ̄(3+)Zn ̄(2+)、Ni ̄(2+)、Cu ̄(2+)的萃取行为,反萃取条件及三级连续萃取。结果表明:萃取除铁锌符合硫醚镍溶夜净化的要求外,镍的直收率达98%以上,无废渣  相似文献   

7.
文章研究了部分皂化的二(1-甲基庚基)磷酸(DMHPA)-C7H16微乳状液萃取Cu2+、La3+及Cu2++La3+有机相的聚集态和FTIR光谱,结果表明:由于金属离子的种类不同,三种萃取体系的存在状态和微观结构均有差异。  相似文献   

8.
Tween80-水杨基荧光酮-(NH_4)_2SO_4体系萃取分离Mo(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研究了 Tw een80- 水杨基荧光酮( S A F)- ( N H4)2 S O4 体系萃取钼的行为及 Tw een80 水溶液分相条件的选择.实验表明,在适当p H 条件下,该体系能使 Mo(Ⅵ)与 Fe3+ 、 Co2+ 、 Ni2+ 、 Mn2+ 、 Zn2+ 、 Cd2+ 、 Cu2+ 等常见离子分离  相似文献   

9.
抗坏血酸对Cu~(2+)与TPPS_3配位反应促进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可见吸收光谱法和直流极谱法研究了抗坏血酸对Cu(2+)的还原性、Cu(2+)的还原状态、抗坏血酸浓度及溶液中溶解氧浓度对Cu2+与三磺基四苯基卟啉(TPPS3)配位反应的影响。实验证明,在抗坏血酸存在下,Cu2+与TPPS3可能的配位反应机制为;抗坏血酸首先将Cu2+还原为Cu2+,Cu2+与TPPS3生成很不稳定的、对溶解氧非常敏感的Cu(Ⅰ)-TPPS3中间体,此中间体一旦生成立即被溶液中的溶解氧氧化为Cu2+(Ⅲ)-TPPS3配合物。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月桂胺的三氯甲烷溶液从盐酸介质中对AuCl^-4的萃取,确定了萃合物的组成为BH^+,AuVCl^-4测得lgKex=2.18。  相似文献   

11.
白庙子斜发沸石经浸煮法化学改性为钠、铵、钾、钙、镁型矿样,并在室温下与40mg·dm-3CuCl2溶液进行Cu2+静态交换和动态交换.实验结果发现,原矿化学改性时阳离子的交换度与其离子水合半径有关.各矿样的Cu2+交换容量、交换度和离子分离因数与阳离子水合半径、离子价数有关,呈现Na型>NH4+型>Mg型~K型>Ca型~Or型的规律.其中Na型、NH4+型改性矿样对除去水中Cu2+最有效.  相似文献   

12.
新型螯合树脂的合成及其吸附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新型大孔政治协商会议状聚氯乙烯为骨架的多乙烯多胺树脂在盐酸存在下与亚磷酸、甲醛反应,合成了氨基酸型螯合树脂,研究了该螯合树脂对Cu^2+、Zn^2+、Ca^2+、Mg^2+、Na^2+等离子的吸附率分别达96.2%和93.4%,对Ca^2+、Mg^2+、Na^+等的吸附容量较低,对Cu^2+Zn^2+具有较好的吸附选择性,能分别从Cu^2+、Mg^2+、Ca^2+、Na^+的混合离子中定量地吸  相似文献   

13.
本文研究了Nafion化学修饰钨丝圆盘预富集-石墨炉原子吸收法间接测定头孢拉定的方法,并探讨了测定的机理。在pH为6.9的Cu2+液中,加入的头孢拉定与Cu2+进行配合反应,使原来溶液中的Cu2+量减少,于是交换到Nafion膜上的Cu2+的量也相应减少,从而测得Cu2+的吸光度信号下降。头孢拉定浓度在1.5×10-6-1.0×10-5mol/L范围内,与吸光度下降值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平行测定十次,相对标准偏差为2.0%,最低检出限为1.0×10-6mol/L。同时测得Cu2+与头孢拉定的配合比为1∶2,条件稳定常数为6.9×109。实测药物中头孢拉定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向被测水样中加入适量Bi^3+和Na2S,使水样中Cd^2+、Cu^2+、Pb^2+与Bu^3+一起形成硫化物的共沉淀。将沉淀物用热稀硝酸溶解,定容后,直接用火焰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通过沉淀富集,可以测定水样中用直接火焰吸光光度法无法测定的低浓度Cd^2+、Cu^2+和Pb^2+。  相似文献   

15.
用TBD-Span80-二甲苯乳状液膜体系研究了La3+的迁移行为,确定了完全、快速迁移La3+的条件.在该条件下,能够使La3+从常见过渡元素Fe3+、Co2+、Ni2+、Cu2+、Cd2+、Mn2+、Zn2+等离子的混合液中得到完全分离.  相似文献   

16.
用双乙醛草酰二腙分光光度法测定了在不同条件下,胆固醇在水溶液中对Cu^2+的吸附情况,得出胆固醇与Cu^2+相互作用属物理吸附的关系,并就CU^2+与高胆固醇血症的关系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7.
白庙子斜发沸石的化学改性及重金属离子交换性能研…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白庙子斜发沸石经浸煮法化学改性为钠、铵、钾、钙、镁型矿样,并在室温下与40mg·dm^-3CuCl2溶液进行Cu^2+溶液进行Cu^2+静态交换和动态交换。实验结果发现,原矿化学改性时阳离子的交换度与其离子水合半径有关。各矿样的Cu^2+交换容量、交换度和离子分离因数与阳离子水合半径、离子价数有关,呈现Na型〉NH4^+型〉Mg型 ̄K型〉Ca型 ̄Or型的规律。其中Na型、NH4^+型改性矿样对除去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设计了反应与分离合二为一的膜催化反应器,将自制的负载型TiO2-聚丙烯疏水性复合膜材料用于以Ni-Cu/MSO为催化剂的CO+H2合成乙烯的反应,考察了反应中CO的转化率和乙烯的选择性。实验结果表明:以Ni-Cu/MSO为催化剂CO+H2合成乙烯膜催化反应(反应温度为150℃),与常规的催化反应在同温度下进行比较,CO转化率提高了8.5%,C2H4的选择性提高了12%.  相似文献   

19.
本文合成了一种新的长链烷基取代化合物N-十一烷基-N′-(对氨基苯磺酸钠)硫脲(UPT)并确定了结构.这种新的显色试剂与40多种离子在不同的介质中反应,仅与Cu2+、Ag2+、Hg2+2、等少数阳离子具有特征反应,其他均无明显现象发生;在NaAc、HAc介质中和微量的Cu2+、Pd2+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实验证明其灵敏度和选择性都优于一般的试剂,可以被用作定性鉴定Cu2+、Ag+、,定量测定Cu2+、Pd2+的试剂.  相似文献   

20.
微波辐射下壳聚糖的化学改性及其应用研究(Ⅱ)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在稀醋酸溶液中,微波辐射下壳聚糖与Cu^2+反应制备了壳聚糖Cu^2+配合物,然后将制得的配合物与环氧氯丙烷在微波辐射下再进行交联反应后,用稀酸除去Cu^2+,合成了具有Cu^2+离子孔穴的交联壳聚糖树脂。考察了该树脂对Cu^2+、Ni^2+、Co^2+的吸附性能。实验表明,使用微波辐射模板法制备具有Cu^2+离子孔穴的交联壳聚糖树脂,能大大缩短反应时间;制备的树脂在酸性条件下不会发生软化和溶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