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张晓丽 《天津科技》2007,34(4):61-63
根据我市城市建设的总体规划,探讨了生态环境与城市建设之间的逻辑关系,通过对生态型城市基本特征的探讨,指出生态型城市的建设路径,提出人类要想生存,必须走环境与经济相协调的道路,而生态型城市建设就是向生态化社会迈进的重要一步。  相似文献   

2.
由于城市环境的不断破坏,所以有必要建设生态结构合理、生态服务功能高效的城市生态系统.从城市森林建设的重要性入手,提出了建设生态化城市是城市发展的必然结果,进而分析了城市森林建设的标准、作用,探讨了我国今后城市森林建设的主要内容,为构建一个个生态化城市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论述了城市生态化发展的必然性,提出了城市生态化发展的策略,指出了城市生态化的目标——建设生态城市和我国建设生态城市的3个阶段。  相似文献   

4.
分析了资源环境的现状及其被破坏的根源,探析了生态化技术创新对资源和环境的改善作用,提出了采用生态化技术创新来促进人类与资源环境和谐发展的措施,指出生态化技术创新应成为我国大力提倡的技术创新方式.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城市的规模日渐扩大,城市的交通系统面临着交通环境污染严重、交通拥挤、交通资源利用率低等一系列问题.平衡城市交通发展与交通的环境承载能力,促进城市交通的生态化已成为城市建设的迫切要求.该文提出城市生态规划的理念、原则,在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对城市交通规划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6.
刘静  尹东晓 《科技信息》2009,(21):276-276
通过对屋顶花园在城市建设应用中的价值工程分析,提出屋顶花园是城市建设生态化、人性化发展的必然结果。屋顶花园不仅可以净化空气、降温隔热、保护屋顶,还开辟了绿色空间、美化了环境、改善了城市气候环境、增强了城市立体景观。屋顶花园在城市建设过程中使自然生态环境与城市总体环境达到和谐,是城市文明与文化生活环境的完美和谐。  相似文献   

7.
徐丽贤 《科技咨询导报》2011,(12):224-224,226
城市规划,是城市历史文化发展的必然需求,它直接影响着一个城市的整体风貌和历史文脉,同时也反映了城市自身独具地域特色.同时在城市规划设计中融入生态化的设计理念,加强设计规划中的人文关怀,提高城市环境,提高城市的风貌,建设具有地域特色并同时具有生态和谐城市规划.文章通过介绍城市规划的生态化设计,并加强城市历史文化的保留、设计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一些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8.
浅谈发展生态化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化进程中,城市环境建设的种种失误给我们的生存环境带来了各种挑战和危机,“如何调整我们的设计理性”和“发展怎样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才不再让这些问题成为城市化发展的阻碍?发展生态化的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将是对城市环境建设的解题,也是21世纪城市公共环境艺术发展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9.
本文在分析生态化城市及其特点和趋势的基础上,就如何建设生态化城市提出了一些建议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0.
论文首先分析了我国中小型城市生态化进程的现状,依据城市生态化水平评价体系指标,将中小型城市生态化进程划分为初级、过渡和高级三个阶段.最后结合我国大多数中小型城市的特点,提出了中小型城市生态化的基本原则及其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1.
生态道德是以人与自然的伦理回归为逻辑起点,是保护生态平衡和实现生态可持续发展的道德意识、规范和行为的总和,它决定人类对自然环境和一切生物应承担的道德义务,也使加强生态道德培育具有了后工业化时代的广泛意义。本文首先阐述了生态道德的理论基础,包括生态道德的生态价值观、生态补偿观、生态发展观、生态消费观和生态公平观,然后对生态道德作为提高人类的生态觉悟、促使人类保护生态平衡和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伦理基础进行了分析,最后,尝试探索出生态道德的培育路径。  相似文献   

12.
传统环境伦理思想对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的认识滞留于传统主客观二分的境地,非但不能取得积极的成果,反而制约了经济社会的发展。如何做到有效地发展经济、保护生态、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必须实现传统环境伦理思想的马克思主义的生态自然观转向。  相似文献   

13.
王蕾 《菏泽师专学报》2012,(4):10-12,20
科学发展观在关于发展目的问题上,主张以生态良好为根本手段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在人与自然之间关系问题上,坚持以践行生态正义为促进自然生态良好的根本动力;在人与人、社会之间关系问题上,强调以实现生态公平为推进社会生态良好的根本准则。可见,它即坚持以人为本,又倡导生态伦理,因而是一种实现了以人为本与生态伦理完美对接的科学理论。  相似文献   

14.
人类的生存与发展同自然生态环境的好恶紧密相连,所谓"皮之不存,毛将焉附",协调和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于整个人类社会的前途与命运至关重要。"以人为本"作为一种价值取向,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上,它强调对人的生存意义和价值的全面关怀,体现了公正的生态伦理意念,超越了"人类中心主义"的狭隘思想。构建"以人为本"的生态伦理正是人类走出生态危机、实现科学发展和和谐社会的需要。"以人为本"建构生态伦理要求人类尊重自然的权利、坚持可持续发展和公平公正,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5.
壮族民间信仰蕴含着丰富的和谐生态伦理观念。探寻壮族民间信仰的和谐生态伦理意蕴对于建设生态文明、制定正确的生态环境政策和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实现壮民族地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之间的相互协调与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提出了抓住中部崛起机遇,促山西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有关措施与建议,包括建设新型能源和工业基地、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转变思想观念、发展生态农业和特色农业、加强资源合理利用和环境保护、改善和创新发展环境、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等。  相似文献   

17.
重庆市云阳县农业生态环境的现状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改善生态环境,发展贫困山区经济,树立人与自然共同协调发展观念,建立合理农业结构和作物布局,本文评述了云阳县农业生态危机的现状,提出了保护环境、发展立体农业的合理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刘艳  高倩媛  何志颖 《科技信息》2012,(13):424-424,454
生态文明作为一种新的文明形态,需要新的伦理体系的支撑和指导。环境伦理倡导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道德准则,将道德伦理应用到与人类生存息息相关的环境,既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道德基础,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9.
杨作增 《科技资讯》2012,(14):78-79
本文试图以例证说明建筑是怎样与自然环境融合的。工业革命后,人类利用自然、改造自然方面取得了骄人成绩的同时,也付出了高昂的代价。人口爆炸、农田被吞噬,空气、水和土地资源日渐匮乏等社会环境的不断恶化,正日益威胁着人类。生态建筑的设计思想正是在全球不断发生地区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的背景下产生的,这是建筑师对现代工业文明开始进行深刻思想反思的结果。近年来,环境思想的发展也促使建筑设计中环境要素的地位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建筑与环境的融合成为21世纪建筑设计思想的新探索和新方向。  相似文献   

20.
生态环境危机将成为人类生存与发展的最大威胁,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世界各国决策者的共识,青年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主体,培养大学生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积极应对生态危机是低碳经济发展背景下理应重视的主要工作。调查显示当代大学生对生态意识的认知和实践现状不容乐观,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生态主体平等及生态整体利益观、生物和谐相处及多样性发展观、生态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文明观、生态主体责任观及资源配置公平观。提供科学的生态伦理意识标准并探索如何培养大学生生态伦理意识是当务之急,也是本文研究的出发点和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