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统计分析了中华山国家级森林公园的种子植物区系.该区共有野生种子植物139科、594属、1257种.该区的优势科(含16种以上)主要有菊科、禾本科、蔷薇科、豆科、唇形科、百合科和蓼科等,科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成分为主(4333%),其中科的热带性地理成分占5876%;本区以单种和寡种属为主,属的分布区类型以泛热带(2371%)和北温带(2352%)分布最多,属的温带性和热带性地理成分分别占4381%和5372%.通过与邻近的黄山、神农架、伏牛山、嵩山以及天目山5个山地进行种类相似性分析,中华山与伏牛山关系最密切,与天目山关系差异性最大.  相似文献   

2.
在野外调查和分类的基础上,对大木山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大木山自然保护区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共有种子植物137科,648属,1400种.科的优势现象明显,优势科为蔷薇科、菊科、禾本科、豆科和百合科.地理成分复杂,种子植物科的分布区类型有10个,热带成分占优势,属的分布区类型有15个,种的分布区类型有14个,温带性质属种略多于热带性质属种,区系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征.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特有成分和珍稀保护物种丰富.  相似文献   

3.
基于植物地理学理论,运用聚类模型、排序分析和最小生成树等数量方法,对辽宁仙人洞自然保护区植物区系地理组成、与其他山系植物区系的相似性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仙人洞自然保护区野生种子植物物种组成丰富,共有96科362属764种.被子植物占物种总数量的97.64%,其中双子叶植物占82.32%;属的地理成分以温带成分为主,共有236属,占总属数的74.67%,处于中国-日本森林植物亚区暖温带—温带的过渡范围内,划归于华北植物区系平原山地亚地区.在与之进行比对研究的16个山体中,仙人洞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属的分布区类型与凤凰山、千山、太行山、五台山、小五台山和东灵山有着较大的相似性,而纬度是影响植物地理分布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对永丰县种子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并研究了其属的分布类型及区系特征.结果表明:该县种子植物种类丰富,共有1340种,隶属于202科、721属;且优势科、属明显.属的分布区类型具有明显的热带性质和温带成分,在植物区系分区上处于从亚热带向温带过渡范围内;且起源古老,成分复杂.  相似文献   

5.
青城山森林植被种子植物属的区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青城山风景区森林植被种子植物属的植物区系成分十分复杂,区系起源古老,特有和珍稀淑危植物种类丰富,温带成分和热带亚热成分相互交触,反映了青城山森林中种子植物属分布区类型的过滤性。  相似文献   

6.
湖北大学校园种子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湖北大学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华中高校校园植物的区系组成与分布.对湖北大学校园种子植物区系进行调查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物种多样性丰富,共有校园种子植物85科、181属、264种;(2)优势科、属不明显;(3)分布区类型多样,地理成分较为复杂;(4)温带性质明显,热带成分丰富,表现出较明显的过渡性;(5)属种系数相对较高.  相似文献   

7.
秦岭石瓮种子植物区系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瓮地处秦岭南坡柞水县境内,共有野生种子113科,421属,813种。通过对该区种子植物的科、属、种分析统计,归纳该区种子植物区系特点如下:1)植物种类较为丰富;2)地进成分复杂,分布类型多样,区域联系广泛,与世界各大洲有密切的联系;3)区系起源古老;4)区系性质明显是温带性,且以北温带成分为主,区系过渡性明显;5)本区植物区系80.44%的成分与华中植物区系共有,具有华中植物区系特征。  相似文献   

8.
贵州草海水生维管植物区系地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经过野外调查、标本采集与鉴定分析,结果表明:贵州草海湿地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丰富。共有水生维管植物57种,包括蕨类植物3种,种子植物55种,分别隶属于23科34属。其中,挺水植物31种,漂浮及浮叶植物10种,沉水植物16种。包括世界分布类型19属,热带分布类型成分6属,温带分布类型9属。该湖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表现出一定的温带性质。比较了草海湿地与国内其他3个湖泊的区系相似性,各湖泊与草海相似性系数的大小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条件、理化环境等因素都有关系。通过分析认为,草海水生维管束植物区系近20多年发生了显著变化,但水体污染对其物种组成造成潜在的威胁。  相似文献   

9.
河北蕨类植物区系初步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河北省蕨类植物区系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分布有104种蕨类植物,归23科、38属,种类不太丰富;地理成分多样,以温带成分占优势;特有现象明显;与北京关系最为密切,其次为山西、黑龙江,与陕西秦岭、河南鸡公山也有一定联系,与云南独龙江关系疏远.这几个特点与中国植物区系的分区相吻合,符合其所处的温暖干旱的气候环境.  相似文献   

10.
赤水桫椤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对赤水桫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种子植物进行详细调查的基础上,对其生活型及植被类型、属的系数、科和属的分布区类型、保护和特有植物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保护区内植物类群丰富,种子植物区系成分复杂;2)种子植物生活型以草本植物为主,植被群落类型多样;3)优势科、优势属明显;4)植物区系以热带成分为主,具有向温带过渡的性质;5)种子植物区系起源古老;6)国家重点野生保护及贵州特有植物较为丰富.  相似文献   

11.
山区地质地貌条件复杂,使得我国山区道路沿线的山地灾害广泛发育,5.12汶川地震诱发的生山地灾害使得山区道路沿线的环境进一步恶化。分析了汶川地震震后两年多时间内崩塌滑坡、泥石流的活动特征及其对山区道路的危害,其中震后崩塌滑坡主要以小型的堆积层崩滑为主,且分布范围广,而震后的泥石流则表现为规模大、频发性、群发性、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为保证山区道路的畅通,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威胁道路的次生山地灾害进行综合防治,提出了震后山区道路灾害防治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12.
伏牛山区包括伏牛山、熊耳山、外方山在内,是豫西山地的一部分,它可以分为三个亚区.伏牛山区自然环境优越,历史悠久,文化灿烂.从地域范围与自然环境、历史状况与文化内涵、文化特点与定位三个方面对伏牛山区文化进行探讨,认为伏牛山文化具有多元性、多样性等特点,属于一种复合文化.  相似文献   

13.
秦巴山地土壤地带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岭和化龙山土壤垂直地带性随山地所在的地理位置、山地高度和山地坡向的不同而呈现规律的变化.根据已有资料,揭示了秦巴山地土壤的地带性特点及其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山地游憩逐渐成为旅游者热衷的活动。本文以山地旅游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问卷调查获取资料,分析了武功山山地游憩市场及旅游者游憩行为的一般特征。结果表明:(1)山地游憩旅游者的性别结构以男性游客居多,青年学生为主体,具有高学历的特点,但高端人群比例较少;(2)山地游憩以近距离市场游客为主,远距离市场游客为辅;(3)山地游憩旅游者的活动偏好和出游动机存在一致性,旅游者的满意度与重游意愿较高。  相似文献   

15.
明代地理学家、旅行家徐霞客一生好旅行考察。他对中国的山脉和山地地貌进行过深入地描述、研究和探讨,提出了一些有价值的观点和结论。本文仅就这一点加以论述。  相似文献   

16.
武夷山土壤粒径分布特征及其可蚀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更好地了解中亚热带山地土壤粒径分布及其可蚀性因子特征,以武夷山北段山脉为研究对象,选取土壤垂直带中6个代表性剖面,分析粒径分布规律,并结合有机碳分布特征,计算土样的可蚀性K值.结果表明:1)武夷山土壤质地以壤土和粘壤土为主,砂和粉砂相对含量随海拔升高大体呈上升趋势,粘粒含量则呈下降趋势;2)总体上,武夷山土壤可蚀性K值较小,但同一土壤剖面上B层的比A层的大,且土壤可蚀性因子K值随海拔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值取决于质地和有机质含量.  相似文献   

17.
庐山为一年轻之块垒孤山,其山谷上游宽平呈U字形,系由寒冻风化和流水相互交替作用所成,下游陡峭的V字形巨深峡谷则主要是新构造运动的块断上升及流水沿断裂和节理强烈下切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三维多层流动过孤立山脉产生的山脉重力波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中尺度数值模式ARPS研究了分层流动大气中的非线性山脉重力波。分层流动过孤立山脉所产生的山脉重力波的数值模拟表明,具有两层模式结构的气流过孤立山脉产生一个发散模态的拦截背风波,同线性理论模式计算结果具有基本相同的流动特征。但是具有三层模式结构的气流过孤立山脉所产生的非线性山脉重力波和大气船波表现出同两层模式结构的气流完全不同的流动特征,因非线性相互作用在山脉背风面产生了2个发散波模态的拦截背风波向山脉下游传播,具有同两层模式和线性理论模式相比更加复杂的波动特征。  相似文献   

19.
根据山地研究现状和相关学科发展,提出山地系统科学概念、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建立山地系统科学的框架.山地系统科学,以地球系统科学理论作为理论指导,以“3S”集成等新方法和技术体系为支撑,从时间序列、空间结构、动态过程和耦合关系等多维度入手,对山地系统的动态过程、演变规律、形成机制、耦合关系等展开全方位的研究.从时间序列上,重点研究不同时期自然及人为作用下山地系统的环境演变与山地资源灾害的时空响应机理,辨识环境演变与资源灾害过程的驱动力,揭示山地环境演变过程和山地灾害的成因机理;从空间结构上,开展山地系统结构、功能及成山过程研究,深入探讨不同类型山地环境、资源与灾害的空间分异规律;在时空耦合界面上,探讨重大山地环境和灾害问题,建立评价和区划指标体系,研究山地系统的调控与管理,以及生态经济环境质量综合评估,地质——生态环境演变趋势预测,人——山系统的调控与管理体系,提出合理地开发自然资源和有效地减轻自然灾害的理论和技术措施,推进山地可持续发展.鉴于研究对象复杂性和多学科交叉性,山地系统科学必须把许多相关理论熔合出自身理论体系,形成统一观点和普适方法,同时为西部大开发和贫困山区跨越式发展提供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20.
浅析武夷山山地土壤理化性质的垂直分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的理化性质反映了土壤在物理和化学方面的特征,它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大小,成为评价一个地区土地初级生产能力的重要指标.研究针对武夷山地区6个典型土壤剖面,通过野外调查取样和室内理化分析方法,对6个剖面土壤基本性状进行测定、对比分析.结果发现,武夷山山地土壤理化性质在垂直高度上呈现明显的地区分异:1)随着海拔的逐级递增,土壤A发生层厚度也随之递增;2)根据前苏联土壤质地分类,武夷山山地土壤总体上是属于壤土,但各个剖面由于成土环境的不同,土壤质地仍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随着海拔的逐级递增,土壤质地从中壤土向轻壤土、砂壤土逐渐过渡;3)武夷山山地土壤的pH值大致在4.2~4.5范围内,其土壤类型属于强酸性土类;4)土壤有机质质量分数总体上也随着海拔的逐级递增而增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