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一个新时代己经诞生我们已经不知不觉进入了一个新时代。我们把电视机搬进了客厅,把个人电脑放进了孩子的书房;没有一点抗拒,可说是欢天喜地迎接这个时代的到来。我们把这个时代叫做“高科技时代”,因为我们都在集中最优秀的科学与工程人员,把大量资源投入研究、创新与科技发明上,表现出特高的经济生长率,新奇的产品进入  相似文献   

2.
这个话题是跟新闻、传媒相关的一个话题.关于新闻和传媒,过去一直把它叫做新闻事业或者叫大众传播事业,现在有一个词汇就把新闻业、传媒业联系在一起,就是传媒产业.我们都知道,在中国任何一个名称的演进都意味着理论和实践的某种巨大的推进.那么今天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传媒产业它的价值本质到底是什么的这样一个问题.  相似文献   

3.
我们要创造出一个什么样的全球文明才能把人类对资源的暴涨式消耗过渡到一个足以保持人类长期繁衍下去的水平  相似文献   

4.
闪烁光斑室     
闪烁光斑室是我们最近提出的关于高能粒子探测器的一个设想。我们注意到,当一个高能带电粒子穿过薄层荧光物质(称为闪烁体)时,会在底面上产生一个亮的光斑(叫做闪烁光斑),利用闪烁光斑可以记录单个的高能粒子。我们把这种可能的仪器称为闪烁光斑室。下面从几个方面进行介绍:闪烁光斑室原理  相似文献   

5.
那一天,我同怀孕八个月的妻子奥德丽出去购物。红灯亮时我把车停下来。奥德丽的一个朋友发现了我们,奔过来看我们是不是已经有了孩子。她透过车窗往后排座上看,上面躺着一个幼仔,用毛毯包着,头露在外面睡着。忽然,那个女人的笑容消失了,换上了一副惊状的表情——她的反应是可以理解的,因为那不是婴儿,而是一个刚出生的小黑猩猩。奥德丽急忙把车窗玻璃降下来,向她解释着。绿灯亮了,我们相互告别,驱车而去。一路上我都在说笑着这个戏剧性的幽默。第二天,奥德丽给她所有的朋友打电话,告诉他们我们收养了黑猩猩幼仔的事。几年前的这一个秋日,一…  相似文献   

6.
万物之理     
有没有一个单独的统一了自然界显著多样性的深刻的理论?是不是正发现了粒子物理线索到万物之理的一个有趣的模式?某些物理学家正想回答这两个问题。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宇宙中最不可理解的事情,实际上是都可以理解的。”宇宙的体积之大不可相信,其所包含事物之多不可想象。至今我们已能模拟出它的大部分历史,阐明它的结构,预测它的未来,了解其所含有客体的迷惑多变的行为。我们之所以能做这些事是因为我们了解到所有事物都是通过一个关系网把它们联结在一起的。我们把它们称之为物理定律。万物归一个好的物理学定律或理论的工作就是用…  相似文献   

7.
正深度学习网络中一个被忽视的特征可能会成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重大突破口。小时候,初步进入数学世界时,我们学会了一个苹果加另一个苹果等于两个苹果,我们还学会了为真实事物计数。直到后来,我们才接触到一个奇怪的概念:零,或者说一个空盒子里的苹果数量。阿拉伯学者和意大利数学家斐波纳契把"零"的概念引入现代数字系统之后,给数学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当今,尽  相似文献   

8.
正取名字是一个学问,不管是东方人,还是西方人,总是喜欢用自己熟悉事物的名字加以改装,变成新事物的名字。比如,我们把番茄叫洋柿子,把马铃薯叫洋芋,把佛手瓜叫洋丝瓜。就这样,我们通过不停地联想和改造,把命名系统丰富了起来。而我们的西方朋友就不停地在熟悉的苹果身上加延伸,比如菠萝叫pineapple,莲雾叫wax apple,番荔枝叫sugar apple。在林奈创立生物命名双名法规则之前,各种植物的名字可真是一锅粥。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让机器人也有自我意识,或许也会让我们人类更了解自身。关于"自我"有一个很关键的说法:我们不该把自我看成一种本质,而应该视其为一组过程。"自我其实产生自一系列的过程",这一观点使科学家们备受鼓舞。他们认为,我们可以在机器人身上人工建立起自我意识。这是一个把自我意识完全解构,再一片一片重新拼回去的过程。科学家们通过持续地合作研究,对自我意识有了更深层次的了解。虽然接下去的路还很  相似文献   

10.
我们在软木塞上打个洞,并穿进去一根细玻璃管,然后,我们将玻璃管插入盛有有色水的瓶子的瓶颈处。当我们这样做了时,一些有色水便进入到细玻璃管中。我们在玻璃管上做一个水上升高度的记号,然后把这个瓶子放到一盆  相似文献   

11.
黄鸣龙无论什么学说都应当是不断进展的、不断改进的,我们决不应当让教条主义、墨守成规、崇拜偶像、压制批评等现象阻碍我国科学的发展。以往在我们科学界确有一些偏差,我来举一个医学及一个化学方面的实例说明这种情况。巴甫洛夫学说是世界科学先进国家共同认为卓越的,确是值得崇拜的学说,徂是我们不应当把一个学说认为已是只善只美不需改进。我们不应当认为巴甫洛夫学说就是将来也不会发现它有不足之处,我们不应当认为巴甫洛夫每一句话都是  相似文献   

12.
编读往来     
《大自然探索》2008,(3):1-1
我们开辟“编读往来”这个栏目,旨在加强读者与编者之间的互动关系,目的只有一个:了解并尽量满足读者的阅读需求,把杂志办得更好。辽宁大连的读者徐继渝最近致信本刊,提出他对本刊的几点建议。《大自然探索》以“揭示自然奥秘,再现探索历程”为办刊宗旨,徐继渝的意见十分中肯,引起了编辑部的重视,对此我们深表感谢。我们欢迎广大读者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帮助我们把《大自然探索》办得更好。[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当我们研究地球的时候,不能忘记我们只是在和太阳系行星的一个代表打交道。还有В.И.维尔纳茨基也写到了这一点,无疑他是正确的。之所以正确,是因为不是所有地质过程都能在地球上发现的,不是所有的现象都能在我们星球的范围内弄明白的,因为常常不可能把某个现象的各个方面都认识清楚,如果不把它与另一种现象加以比较的话。通过这样的比较首先可以了解清楚我们星球演  相似文献   

14.
在垃圾战中获胜王柏玲译5年前,许多美国人都在为垃圾而忧心忡仲。清除垃圾已不再是一件令人愉悦的家务活动了。对大多数人来说,把垃圾堆在路边是一个很大的过错。如果我们仍旧执迷于浪费的生活习惯,垃圾将会象潮水一样涌来,把我们掩埋。当时的美国人大概就是这么想的...  相似文献   

15.
阿碧 《科学之友》2006,(1):18-19
我们小时候常常用镜子玩反射阳光的游戏:把一面镜子放在太阳底下对着别人,别人会感受到刺目的阳光。或许我们那时没有想到,这样一个简单的游戏中蕴含着一定的科学道理,可以解决人们冬季缺少阳光的困难。  相似文献   

16.
现在我们非常关心一个新的时期降临到我们人类社会。在掌握信息、材料、生物、能源、海洋……等方面,我们将更多地离开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在谈到被称为“新技术革命”的这个词语时,我们特别注重信息技术的作用,常常提到“信息革命”、“信息社会”、“信息世界”等。而且提到“信息技术”时,总是把“新一代计算机”、“第五代计算机”等放在首位,并把大规模集成电路看作是主要关键。这都是有道理的,但还是值得探讨的。  相似文献   

17.
杨凌霞 《科学之友》2009,(9):156-156
一个学期结束了,很有必要静下心来,通过考试重新审视半年束的教学工作。教无止境,学无止境,思无止境。让我们在反思中把教学做得更好。  相似文献   

18.
中原 《科学之友》2007,(1):18-20
月亮是地球的一个卫星,它的来历和结构本身就是一个令人费解的谜。1970年,苏联有两个科学家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叫做“宇宙飞船月球”的理论。他们认为实际上月亮不是自然产生的一个卫星,而是某一种智慧的生命,也许把这个星球经过改造,可以把它变成一个人造卫星。这种说法太惊人了,科学家到底在月球上发现了什么,会让他们得出这样一种结论?就让我们跟着科学家的脚步一起来探讨有关月亮的未解之谜吧。  相似文献   

19.
一句流行的标语这样写着:“地心引力不仅是个好主意,也是法则。”地心引力是我们最古老而熟悉的敌人。我们骨子里能感觉到它的存在,并且这种力量最终将我们埋葬,它使我们的器官下垂,把我们往下拉。除了人们熟悉的这些外,它还是一个神秘体。 那么这个法则实际上是什么?大多数人认为是牛顿1687年宣布  相似文献   

20.
在2月14日这样一个充满温馨的节日里,也许我们不该把话题说得那么沉重。所以我们不谈那些让人不舒服的故事———比如在一个残酷的时代里,主人公目睹情侣被处死而无动于衷(《我们》,叶甫盖尼·扎米亚京,1920);比如在一个貌似文明的社会中,道德规范对主人公爱情的嘲弄和不容(《美丽新世界》,奥尔德斯·赫胥黎,1932);再比如在那个人性丧尽的假想年代里,主人公为求自保,而把伤害转嫁到恋人身上(《一九八四》,乔治·奥威尔,1949)。似乎每一部“反乌托邦”作品中,爱情都是苦涩和不幸的,就连80万年之后那近乎游戏般的爱情也是如此(《时间机器》,H…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