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临翔区野生龙胆草屑云南坚龙胆,主要分布在海拔1600-2300米的小灌木林,高山草场,稀疏云南松山林。80年代以前我区野生龙胆草人工采集量在100吨左右,而近年的野生龙胆草人工采集量约50吨左右,并且逐年减少。目前,市场对野生龙胆草需求量有增无减,人工驯化示范种植已取得初步成功,规模化人工栽培已基本具备条件。现将临翔区野生龙胆草人工驯化种植情况初报如下:  相似文献   

2.
秦巴山区野生桑黄人工驯化栽培技术研究初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初步确定秦巴山区野生桑黄人工栽培的培养基配比及栽培管理措施。采用代料栽培对秦巴山区野生桑黄进行人工驯化研究。人工代料栽培桑黄子实体培养基配比桑树木屑76%,稻壳2%,玉米粉10%,麸皮10%,蔗糖1%,石灰1%,含水量60%~62%;空气相对湿度90%~95%,温度25℃~28℃,光照200~300lx。初步试验结果表明秦巴山区野生桑黄可以经过人工驯化进行代料栽培。  相似文献   

3.
甘肃早开堇菜和维西堇菜引种驯化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野外观察堇菜属野生观赏植物生态生物学特性的基础上, 选择早开堇菜和维西堇菜2 种不同生态要求的种类进行人工驯化栽培的研究. 结果表明, 堇菜属野生观赏植物实现人工栽培是切实可行的, 应予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驯化栽培试验研究大花百合繁育、生长物候、田间管理技术.结果显示:大花百合野生于湿地,人工旱地驯化可以正常生长;喜氮磷钾平衡型肥料,群花期40 d以上;有性繁殖与无性繁殖获取种源少,生长期建议遮阳50%;病害少,虫害主要是东方蝼蛄,易咬食大花百合根茎及鳞茎;人工栽培大花百合的生长性状优于野生自然生长.  相似文献   

5.
李伟民 《甘肃科技纵横》2003,32(3):56-56,50
通过引进各地栽培地方品种、野生药用植物进行人工驯化栽培试验,研究其栽培技术,筛选适宜秦王川灌区种植的中草药品种。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我国北部药用甘草的生物学特性和群落学分类系统.目的是为人工驯化栽培提供生态学依据,并为甘草野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提供资料.  相似文献   

7.
首次对野生濒危藏药喜马拉雅紫茉莉系统的人工驯化栽培试验并获得成功,为甘南州资源的深层次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藏药种植业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藏药翼首草的人工栽培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甘玉伟  陈灼  旦智草  杨勇 《甘肃科技纵横》2006,35(3):225-225,12
通过对野生濒危藏药翼首草进行系统的人工驯化栽培试验并取得突破性成果,对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推动藏医药产业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区域经济和民族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荔枝种质多样性及其保护与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荔枝种质形成与表现呈多样性.野生荔枝在中国的广东、广西、海南和云南等地有较广泛分布,其果实性壮与目前栽培荔枝果实性状接近;野生荔枝自然繁殖种质库、栽培荔枝人工实生繁殖种质库和栽培荔枝人工无性繁殖种质库是栽培荔枝品系选育的主要种质来源.荔枝种质还具有适应湿度、温度等生态适应型,其果实发育也呈现单性结实、焦核结实和正常结实等多种发育类型.荔枝种质的可持续发展需从建立不同生态类型的人工荔枝实生保育区、利用生物技术诱变改造以及利用极端环境驯化筛选等方面来促进.  相似文献   

10.
野生金龙胆草(Conyza blinii Level)自然资源日趋枯竭,人工种植势在必行。米易县从2000年至2002年进行人工种植试验研究,对野生生态环境观察、采种、播种、育苗、大田移栽、收割、干燥,以及各生长阶段的总皂甙含量检测等关键技术都反复作了研究。历时三年,研究工作完成。总结了一套基本成熟的种植技术。人工种植的产量、总皂甙含量都高于野生的金龙胆草。  相似文献   

11.
海南兰科植物资源极为丰富,已知的有58属170种和变种。近二十年来,由于林区采伐面积的不断扩大和岛内外兰花经营者乱采滥挖,造成海南野生兰科植物资源濒危。本研究课题历时五年,旨在保护、抢救濒危的海南野生兰科植物资源,先后引集了海南野生兰科植物42属102种和变种,进行了人工驯化栽培研究,发现了一些观赏价值及药用价值较高的属、种,为保护和开发利用海南野生兰科植物资源提供了一些现实的依据。  相似文献   

12.
对长白山野生百合进行了资源调查和引种驯化,结果发现:百合的病害较多,大多数品种喜肥并需遮阴;可进行有性繁殖和无性繁殖,卷丹可利用腋球繁殖,有性繁殖种子需进行暖温处理.无性繁殖种球形成时间短,退化现象少于有性繁殖.培育基质为沙壤土.人工栽培的长白山野生百合在鳞茎的生长、观花、赏叶方面明显优于自然生长的野生百合.研究结果可为开发利用长白山野生百合资源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3.
以人工新合成、野生天然及栽培异源四倍体小麦为实验材料模拟四倍体小麦形成初期、自然进化及人工驯化等阶段,利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FISH)对各群体进行核型的鉴定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新合成群体存在亚基因组间序列重组,重组位置主要集中在染色体长臂端部;野生天然群体积累了大量的序列重组,除3号同源群外,其他同源群均出现了近着丝粒区的片段渗入;栽培群体仍有新的重组现象出现,但与自然进化过程相比明显减少.各群体内的核型检测结果表明,人工新合成群体存在少量的染色体结构变化,野生天然和栽培群体则趋于稳定.本研究结果为明确多倍体作物在进化过程中的核型变化规律,了解其核型稳定程度提供重要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野生和栽培红毛五加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比较野生和栽培红毛五加形态、光合、光谱及生理特征差异,制定合理的红毛五加人工栽培方案提供技术支持,对野生与栽培红毛五加叶片的外部形态与解剖特征、光合气体交换参数、叶绿素荧光参数、叶片及冠层光谱特性及以刺五加苷E、绿原酸为代表的次生代谢产物含量进行比较。①与野生红毛五加叶片相比,栽培红毛五加叶片厚度、叶面积明显增加,叶片长宽比明显减少,栅栏组织较厚而海绵组织较薄;②栽培红毛五加光合速率及光能利用率较高;③野生和栽培红毛五加都具有典型的植株反射光谱特征,但同野生红毛五加相比,栽培红毛五加叶片和冠层光谱在近红外波段的反射率都较高,一阶导数光谱中的红边振幅和红边面积也较大,红边位置红移10 nm;④2009年所测的栽培红毛五加茎皮中的绿原酸、刺五加苷E含量较野生红毛五加,栽培6年后,上述两种成分含量有所上升,且刺五加苷E含量符合《四川省中药材标准》相关标准。结果表明光照条件的改变影响着红毛五加的叶片形态,充足的光照有利于红毛五加的光合作用和正常生长,研究结果将有助于指导红毛五加的人工驯化栽培工作。  相似文献   

15.
刺参(Oplopanax elatus)在长白山区呈间断性窄地域分布,受到森林锐减、过度采挖等因素影响,导致种群衰退.通过对野生刺参生长环境、土壤特点、伴生植物的调查,分析其种群退化原因;指出通过政府引导,加快产业调整,实施人工驯化栽培满足市场需求是解决刺参濒危的主要途径.  相似文献   

16.
沙葱的营养价值与栽培利用技术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贺访印  刘世增  马全林  严子柱 《甘肃科技》2005,21(12):204-205,191
通过对沙葱资源分布及生态习性的研究,分析了人工栽培、野生和腌制沙葱的营养价值,探讨了其作为野生蔬菜的资源优势和开发前景,并提出了民勤绿洲沙葱人工种植和利用技术,为进一步开发利用沙葱资源,进行人工栽培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1引言猕猴桃(ActinidiakolomiktaMaxim.),为猕猴桃科猕猴桃属的落叶藤本果树。世界猕猴桃属植物约有56种以上,中国有53种42变种,黑龙江省产三种。猕猴桃是20世纪野生果树人工驯化栽培最有成就的四大果种之一,由于猕猴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药用价值以及工业、园林等多方面的应  相似文献   

18.
目的以中药材天南星野生驯化、栽培技术为例,研究药农的现代培训模式。方法采用传统理论培训、多媒体、视频、现场指导等方式进行培训。结果药农自觉严格按照GAP相关技术要求进行天南星的野生驯化及栽培。结论采用传统培训方式与现代培训方式相结合,理实一体而获得良好的培训效果。  相似文献   

19.
黄鼬俗称黄鼠狼,是珍贵的野生毛皮兽,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其人工养殖在国内刚刚兴起,种源十分缺乏,捕捉野生黄鼬驯化家养,是解决种源不足的有效途径。一、野生黄鼬的捕捉捕捉野生黄鼬,必须熟悉其栖息环境和生活  相似文献   

20.
对河南省野生和人工栽培刺楸的物候期和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无论是山区野生状态还是平原人工栽培环境,刺楸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生态适应性和速生性,并能正常开花结实和自然更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