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8 毫秒
1.
无机碳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上向流生物膜滤池厌氧氨氧化反应器,考察了无机碳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分两阶段进行,在初始阶段加入少量的无机碳,亚硝酸盐氮浓度高于100mg/L时会对厌氧氨氧化产生可逆性抑制,将NO2--N的浓度提高至250mg/L时,总氮的去除率降至58%;在第二阶段逐步提高无机碳浓度,经过长期培养发现NO2--N的浓度高于100mg/L时厌氧氨氧化并没有受到抑制,提高NO2--N浓度至250mg/L时去除率仍能达到高达86%.结果表明,高浓度的无机碳有助于厌氧氨氧化菌克服亚硝酸盐氮对其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亚硝酸钠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的急性毒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以三疣梭子蟹各期幼体为实验对象,以发育次日为实验起点,对其进行了亚硝酸氮的急性毒性实验。结果表明:亚硝酸盐对三疣梭子蟹Z1期幼体饥饿和饱食两种状态下72 h半致死浓(LC50)分别为为2.282mg/L和2.736 mg/L,Z2期幼体分别为9.955 mg/L和11.541mg/L,Z3期幼体分别为19.487mg/L和30.336mg/L,Z4期幼体分别为14.243 mg/L和15.568 mg/L,M期幼体分别为69.110 mg/L和126.020 mg/L;饥饿与饱食状态下72 h半致死浓度无显著差异;三疣梭子蟹育苗池亚硝酸盐含量应控制在0.228mg/L以下。最后就亚硝酸盐对三疣梭子蟹幼体的急性毒性效应和急性致毒机理进行了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3.
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启动及污泥产率系数测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膨胀颗粒污泥床中接种厌氧颗粒污泥,采用间歇进水、间歇出水方式运行210 d,成功启动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总氮容积负荷为0.11 kg/(m3*d)下,氨氮去除率达75%,亚硝酸盐氮去除率达85%,污泥颜色由原来的黑色渐渐变为棕色,厌氧颗粒污泥逐渐解体,新的厌氧氨氧化污泥颗粒粒径较小.氨氮、亚硝酸盐氮去除量和硝酸盐氮生成量的比例为1:1.1:0.18.在对厌氧氨氧化过程电子流分析基础上,建立了厌氧氨氧化细胞产率系数与NH 4、NO-2去除量和NO-3生成量之间的计量学关系,估算出厌氧氨氧化菌产率系数为0.080 mol CH2O0.5N0.15/mol NH 4.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亚硝酸盐胁迫对凡纳滨对虾的生长状况及虾肝肠胞虫(EHP)携带量的影响,探索亚硝酸盐、EHP和对虾生长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本试验以南美白对虾为试验动物,每天调节一次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含量,维持实验设定亚硝酸盐水平;每10天取一次样,统计死亡率,测定虾的生长指标和EHP携带情况.结果表明:1)亚硝酸盐10 mg/L组具有抑制EHP感染和传播的趋势,整体来看,对虾EHP携带率表现为空白组亚硝酸盐20 mg/L组亚硝酸盐10 mg/L组;2)EHP携带的试验虾,存活率由高到低表现为:亚硝酸盐10 mg/L空白组亚硝酸盐20 mg/L;3)亚硝酸盐10 mg/L组对感染EHP对虾的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亚硝酸盐10 mg/L组的试验虾规格大于其他两组.  相似文献   

5.
以上向流生物滤柱为反应器,实验室内氧化沟回流污泥为接种污泥,在常温低基质下成功启动了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在此基础上,研究了pH,亚硝酸盐氮与氨氮之比和HRT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厌氧氨氧化反应的最适pH值为6.7~8.7;亚硝酸盐氮与氨氮的最适比值为(1.35~1.37)∶1;厌氧氨氧化反应的临界HRT是2h,随着HRT的缩短,总氮的去除率迅速降低.  相似文献   

6.
固体超强酸光催化氧化硫代硫酸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固体超强酸SO42-/TiO2及SO42-/WO3对硫代硫酸钠进行了光催化氧化的实验研究,并讨论了影响硫代硫酸钠氧化率的主要因素。实验结果表明:SO42-/TiO2对硫代硫酸钠的氧化能力比SO42-/WO3强。选择浓度为1.5mol/L的硫酸浸渍制得的SO42-/TiO2作为催化剂,用量为0.500g,硫代硫酸钠溶液的起始浓度为50.0mg/L、pH值为10.0,光照4h,硫代硫酸钠的氧化率达99.4%。该方法具有催化剂便宜易得、用量少、易分离、催化效果好、节能、操作简单、氧化率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7.
分段进水对生物转盘厌氧氨氧化性能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厌氧生物转盘反应器中研究了分段进水对厌氧氨氧化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当采用单点进水时,进水亚硝酸盐氮浓度升高至300mg/L时,出水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去除率同时降低到70%左右,表明了较高的亚硝酸盐氮对厌氧氨氧化菌的抑制作用。当采用分段进水时,生物转盘的面积去除负荷由11.5提高到17g N/(m2d),系统脱氮能力提高了47.8%;对沿程盘片上生物膜厚度测定结果表明,生物量增加是系统脱氮能力提高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提出旁侧污泥消化液处理系统实现短程硝化,该系统中的剩余污泥中氨氧化菌(AOB)含量高,而亚硝酸盐氧化菌(NOB)含量低;将上述剩余污泥投加至城市污水处理系统实现生物强化作用,进而实现稳定短程硝化。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游离氨(FA)和游离亚硝酸盐(FNA)对NOB合成作用的抑制,可稳定实现污泥消化液短程硝化,亚硝酸盐积累率(RNA)平均为97%。通过投加短程硝化污泥结合控制溶解氧浓度可快速启动城市污水短程硝化。在短程硝化污泥投配率为5.6%和溶解氧质量浓度为0.96 mg/L的条件下,运行15 d即可重建城市污水短程硝化,RNA从1%增加至89%。基于生物强化技术实现城市污水处理系统稳定短程硝化,使得城市污水厌氧氨氧化脱氮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9.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基质抑制及其恢复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氨和亚硝酸盐是厌氧氨氧化菌的基质,但同时也是毒性物质.通过提升UASB反应器的进水基质浓度研究了两种基质的抑制特性,针对其抑制特性,研究了不同的恢复策略及其恢复性能.结果表明,亚硝酸盐的毒性显著强于氨,当亚硝酸盐抑制相对较轻时(出水亚硝酸盐浓度低于抑制常数K_(IH,NO_2~--N):632mg/L),通过降低进水基质浓度,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可快速恢复(恢复时间为15d,恢复程度为100%);当亚硝酸盐抑制相对较重时(出水亚硝酸盐浓度高于632mg/L),采用慢速恢复策略,有效恢复时间为39d,恢复程度仅为89%.当游离氨浓度达83—130mgN/L时也可抑制反应器的脱氮功能,及时调低反应液pH值6.8—7.0可有效解除游离氨抑制,反应器的脱氮性能可较快并完全恢复(恢复时间1d,恢复程度100%).  相似文献   

10.
为了开发商品化的硝化菌产品,以去除养殖水体中的亚硝酸盐,利用序贯试验设计(包括Plackett-Burman设计、部分析因设计、最速上升法和中心组合设计等)对从虾塘中筛选得到的硝化菌的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得到最佳培养基组成为:NaHCO31.86g/L、NaNO22.04g/L、Na2CO30.2g/L、NaCl 0.2 g/L、KH2PO40.1 g/L、MgSO4.7H2O 0.1 g/L和FeSO4.7H2O0.01g/L.由该优化培养基培养的硝化菌使亚硝酸盐的氧化速率由初始的580.7mg/(g·d)提高至859.5mg/(g·d),且其在模拟和真实养殖水体中对亚硝酸盐的降解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1.
FA和pH值对低C/N污水生物亚硝化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活性污泥法SBR工艺研究低C/N含氮污水实现亚硝化要求的适宜pH值和游离氨(FA)浓度.结果表明:低C/N含氮污水可实现稳定的亚硝化,其亚硝化率最高可达90%;pH值为6.5~8.5适宜亚硝化细菌的生长;当游离氨刚升高时,亚硝化菌对游离氨的抑制反应迅速,而硝化菌对游离氨的抑制反应滞后,经过一段时间适应之后,亚硝化菌逐渐赢得了生长或/和活性上的竞争优势,而硝化菌处于劣势,导致亚硝化现象出现,即处于较高FA环境有利于亚硝化菌的优势竞争;试验得出亚硝化系统适宜的FA浓度为7-10mg/L;而长SRT系统长期运行污泥将会逐渐失去活性;亚硝化现象的出现与消失是各种环境因素的综合表现导致污泥本质结构发生变化的结果,杆状絮体可能是良好亚硝化现象的特征污泥相.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循环伏安法直接制备了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并对其进行了表征,研究了亚硝酸根在石墨烯修饰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石墨烯修饰电极对亚硝酸根的氧化有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在0.10 mol·L-1PBS缓冲液(pH值为7.0)中动态安培法检测亚硝酸根的线性范围为2.69×10-6~8.13×10-4 mol·L-1和8.13×10-4~8.56×10-3 mol·L-1,灵敏度分别为42.68和10.91 μA·(mmol·L-1)-1,检出限为8.68×10-7mol·L-1(3sb).利用该方法测定了土壤样中亚硝酸根的含量,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3.
初步分析RMCH型净化槽生物硝化反应中出现NO2 -N积累的原因 ,以及影响亚硝酸积累的不同因素。结果表明 ,进水高浓度氨氮是产生不完全硝化和NO2 -N积累的重要原因 ;DO的不足是另一个主要因素 ;进水的C/N比与NO2 -N积累以及积累量有直接的相关关系 ;好氧槽中水力停留时间的减少和容积负荷的增加也影响了NO2 -N积累。本文还提出了厌氧槽中出现氨氮厌氧氧化的可能性分析  相似文献   

14.
厌氧氨氧化滤池中pH值与基质去除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生物滤池为反应器,考察了厌氧氨氧化滤池的pH值与基质去除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pH值随滤层的加深而变化,在pH=7.58时,变化趋势较缓慢;pH(7.58时,pH值变化幅度较大,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负荷较高,分别为0.97 kg/(m^3.d)、1.06 kg/(m^3.d);而pH(7.58时,pH值是先下降后上升,氨氮和亚硝酸盐氮的平均去除负荷较低,分别为0.56 kg/(m^3.d)、0.73 kg/(m^3.d)。在pH=7.98时去除负荷达到最大,去除负荷分别为1.42 kg/(m^3.d)、1.84 kg/(m^3.d)。  相似文献   

15.
在磷酸介质中以亚硝酸根催化溴酸钾氧化罗丹明B为研究体系,探讨了该体系在聚乙二醇-2000(PEG-2000)中的萃取催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建立了催化荧光光度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结果表明:该方法的检出限为1.65×10-7 g/L,线性范围为0.053-0.23 mg/L,用于测定蔬菜中痕量亚硝酸根的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研究了在稀磷酸介质中,NO2-催化溴酸钾氧化孔雀绿褪色的指示反应,建立了催化光度法测定NQ2-的新方法.NO2-量在0—450ng/25ml范围内与ln(A0/A)成线性关系,用于水样和蔬菜中NO2-的测定取得满意结果.  相似文献   

17.
研制了一种纳米二氧化钛薄膜修饰的金电极(nano-TiO2/Au),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亚硝酸根(NO2)在该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并对实验条件进行了优化.实验结果表明,该电极在酸性介质中(0.1mol/LH2SO4)对NO2的氧化具有高度灵敏性和选择性,且大多数阳离子对NO2的测定无干扰.NO2的氧化峰电流与其浓度在2.0×108~4.0×104mol/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形关系,检测限可达2.0×109mol/L.  相似文献   

18.
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在磷酸介质中,亚硝酸根对嗅酸钾氧化罗丹明6G具有催化作用,提出了催化荧光法测定痕量亚硝酸根的新方法,方法的检出限为0.083ng/ml,线性范围为每25ml4~60ng,30多种常见离子基本不干扰测定,将方法用于鲜带鱼、香肠、自来水,雪水中亚硝酸根含量的测定,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9.
固体超强酸SO2— 4/TiO2制备及其光催化氧化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采用沉淀-浸渍法制备固体超强酸催化剂SO2- 4/TiO2纳米粒子,并用XRD,BET,XPS,UV-Uis漫反射光谱等对其特性进行表征,NO-2以为降解目标物,考察了SO2- 4/TiO2光催化氧化性能,结果表明,SO2- 4/TiO2在高温下相结构稳定,TiO2的超强酸化可增大表面,有利于反应物吸附,同时产生吸附带边蓝移及禁带宽度增加,从而,产生较大的氧化还原势,与TiO2相比,光催化氧化活性显著提高,焙烧温度600度时催化剂活性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