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正>自2月24日俄乌冲突爆发以来,以美欧为首的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在谴责俄罗斯并支持乌克兰当局,同时对俄实施越发广泛的制裁,很多国家政府也被迫相继表态。其中与西方国家和俄罗斯同时保持良好关系的印度在冲突中保持“中立”态度,  相似文献   

2.
10月25日,俄罗斯尤科斯石油公司总裁霍多尔科夫斯基被捕在国际上引起很大轰动,俄股市瞬间急跌、资金外流加速、社会争论尖锐化、投资者疑虑重重。事件发生后,人们非常担心俄私有化进程会否因此而改变。俄罗斯的大规模私有化始于俄获得独立后。1991年12月29日,俄总统叶利钦签署《关于加快国有和市政资产私有化的总统令》,同时俄政府公布了《俄罗斯国有和地方企业私有化纲要基本原则》。1992年6月,作为叶利钦-盖达尔政权推行激进经济改革“休克疗法”的一部分,私有化正式开始实施。当局的意图是通过先放开价格和迅速将国有财产私有化,造成新生…  相似文献   

3.
"重启"美俄关系是奥巴马政府对外战略调整的重要一环。奥巴马上台后,频频向俄罗斯伸出"橄榄枝",并加强了与俄罗斯高层间的互动。2009年2月8日,美国副总统拜登在出席慕尼黑安全会议期间表示,美国不认为美俄关系是此消彼长的"零和游戏",现在是"重启"美俄关系的时候了。3月8日,美国国务卿希拉里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日内瓦会晤时,两人共同按下象征"重启"美俄关系的红色按钮,并强调"这不但是一个改善双边关系的开端,也是美俄在世界重要问题上发挥领导作用的开端"。在4月召开的20国集团金融峰会上,奥巴马与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举行了首次会晤,决定出台新条约,以取代2009年年底到期的美俄第一阶段《消减和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2009年7月6日至8日,奥巴马首次正式出访俄罗斯,美俄关系出现全面"回暖"态势。本期话题:如何看待重新"启动"的美俄关系?美国是否要与俄罗斯建立一种完全新型的关系?继续关注本刊记者与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陶文钊的对话。  相似文献   

4.
近期,有关俄罗斯与印度年度峰会取消的消息引发广泛关注。2020年是俄印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建立20周年,但在这个关键的节点年份,已连续举行了20年的俄印峰会首次未能如期举行。尽管俄印官方皆表示取消峰会是由于新冠疫情影响,但还是引起了外界关于两国关系是否生变的猜测。巧合的是,在2020年度大型记者招待会和瓦尔代年会上,俄罗斯总统普京对印度只字未提,似乎暗示着一直高调的俄印关系出现了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正>特朗普上台以来,美俄关系并未如其所愿出现改善。特朗普在竞选期间高调对俄示好,还力排众议表示克里米亚属于俄罗斯,赢得大选后即表示将改善与俄关系。然而美国对俄政策调整至今未见出台,特朗普还改口说俄罗斯应将克里米亚归还乌克兰。俄罗斯则两次在叙利亚问题上于安理会行使否决权,直接与美国对着干,美国最近轰炸叙利亚后更是提出严厉警告。回顾美俄关系的演变史,这种事与愿违的现象属于情理之中,表明  相似文献   

6.
时事概览     
《世界知识》2020,(22):8-9
普京出席瓦尔代年会并发表讲话10月22日晚,俄罗斯总统普京以视频形式出席了俄知名智库瓦尔代国际辩论俱乐部年会活动,就全球问题,俄美关系、纳卡冲突等阐述了俄方态度。关于俄美《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续约谈判,普京表示,"俄罗斯准备好从零开始,从问题的最核心部分开始",俄愿以任何形式进行谈判。  相似文献   

7.
今年3月29日,欧洲委员会宣布将派遣调查小组了解车臣居民的生活状况和人权问题,并警告俄当局,如果车臣的人权状况不改善,该组织将替车臣向国际战争罪行法庭提出控诉。4月,欧盟在联合国第59届人权委员会上提出谴责俄侵犯车臣人权的提案,这是欧盟连续两年在人权委员会上提出对俄罗斯的谴责提案,后遭否决。北约、欧安组织等也以“人道主义灾难”为由对俄施压,有的甚至威胁对俄实施制裁。西方的种种干预使车臣问题更加复杂化,给俄解决车臣危机增加了相当的难度。近年来,国际伊斯兰极端势力调整了策略,加紧向北高加索地区渗透。…  相似文献   

8.
3月22日,美国下令驱逐51名俄罗斯外交官,其中4名俄外交官必须于10日内离境,其余46人则必须于7月1日前离境。俄罗斯不甘示弱,次日迅速作出了驱逐美驻俄外交官的决定。美俄间谍案向来是美俄关系的晴雨表,反映双边关系的阴晴冷暖。布什上台不久,美俄即发生互逐间谍事件,似乎表明美俄关系今后的发展不会很顺畅。  相似文献   

9.
正2015年12月23日~24日,印度总理莫迪访问俄罗斯,出席第16届印度—俄罗斯领导人峰会,并发表了题为《实现互信迈向新的合作》的联合声明。这是莫迪对俄罗斯的第一次正式访问。此前,莫迪出席了2015年7月在俄罗斯乌法举行的金砖国家峰会。俄印关系紧密,自2000年以来,两国领导人每年都轮流在两国举行年度会晤。此次莫迪访俄是一次例行的首脑会晤,但在特殊的时期具有特殊的意义。特殊的战略伙伴俄印关系有着悠久的历史。在一些俄罗斯学者看来,俄印之间没有领土纠纷、文明冲突和历史恩怨,具有建立友好关系的天然基础。  相似文献   

10.
外刊概要     
《世界知识》2013,(8):6-7
1 习近平主席首访俄罗斯 [俄]《权力》2013年3月18日 在与美国关系紧张的背景下,中国急于巩固与俄罗斯的战略友谊。如中国媒体所言,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把俄罗斯作为其上任后的首访国,反映出中国对与俄关系的重视。然而,中国领导人访俄也有现实目的,就是获取俄油气资源、为俄远东开发提供优惠贷款。对俄罗斯而言,北京的建议很有诱惑力,欧洲形势恶化、国内资本外流和承办奥运会使俄财政收入逐年减少,而开支逐年扩大。现在中俄能源谈判的核心问题——天然气价格已经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1.
2003年8月,应俄罗斯国家和平基金会邀请,笔者赴俄参加了国际关系方面的学术研讨会,并就中俄关系问题进行学术调研。现结合此行的耳闻目睹,对中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动力与意义作些思考。  相似文献   

12.
乌克兰民族与俄罗斯民族都是古罗斯族的分系。苏联解体后,俄乌关系经历了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亚速海和刻赤海峡本就是两国的敏感地带,此次俄乌堤坝危机使乌再度感到自身安全问题仍然受到威胁。  相似文献   

13.
正冷战结束以来,乌克兰一直处在美国和俄罗斯博弈的前沿,每当俄与西方关系紧张,乌克兰都会出现动荡。2021年以来,俄罗斯与西方关系再次遭遇低谷,拜登政府不仅将俄视为"最大的安全威胁",还与欧盟发起对俄新一轮制裁。与此同时,北约不仅在巴尔干半岛和黑海地区日趋活跃,而且还升级了与乌克兰准盟友关系,频繁与乌举行大型军事演习。俄罗斯也毫不示弱,  相似文献   

14.
<正>俄罗斯方向李勇慧:对中国的周边外交而言,俄罗斯既是全球伙伴,也是重要友邻。在乌克兰危机升级为地区冲突前,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已经进入“历史最好时期”。在大国博弈日趋激烈、美欧与俄关系全面破裂的背景下,预计俄罗斯将会不断加大对太平洋地区事务的关注和投入,中国需要更多地从周边安全与稳定的视角处理对俄关系,进一步思考欧亚地区秩序构建和战略目标的一致性问题。  相似文献   

15.
<正>5月2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在索契会见了来访的德国总理默克尔,这是德国总理两年来首次访俄。在俄罗斯与德国、欧盟的关系不佳的大背景下,默克尔赶在美俄领导人正式会晤前与普京见面,充分展示出了德国外交政策的务实性。德国媒体与部分学者分析认为,德俄关系是否能突破以  相似文献   

16.
夏立平 《世界知识》2022,(11):55-57
<正>与冷战时期中美苏大三角关系相比,冷战后中美俄三边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俄乌冲突进一步对中美俄关系产生了不容忽视的影响。俄罗斯对乌克兰采取特别军事行动以来,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对俄罗斯实施极限制裁,并向中国施加压力。与此同时,美西方继续推进其“印太”战略,以制约中国。当前的中美俄三边关系表现在地缘政治与安全、国际秩序、经济与高技术等三个维度上。俄乌冲突将在上述三个维度对中美俄三边关系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17.
2021年是俄罗斯与以色列建交30周年。2021年10月22日,刚上任不久的以色列总理贝内特出访俄罗斯,以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并希望借此延续内塔尼亚胡时代两国日益密切的关系。贝内特指出,俄以关系是以色列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普京总统是"犹太人的真正朋友"。普京表示,俄以关系具有独特性,俄希望两国关系保持连续性。  相似文献   

18.
2021年是俄罗斯与以色列建交30周年。2021年10月22日,刚上任不久的以色列总理贝内特出访俄罗斯,以庆祝两国建交30周年,并希望借此延续内塔尼亚胡时代两国日益密切的关系。贝内特指出,俄以关系是以色列外交政策的重要支柱,普京总统是"犹太人的真正朋友"。普京表示,俄以关系具有独特性,俄希望两国关系保持连续性。  相似文献   

19.
<正>1月14日,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在年度记者招待会上谈到俄日关系时指出,日美同盟对俄日关系产生消极影响。他说,美国在其战略文件中将俄罗斯与中国称作对手,而日美是同盟关系,美军就有权在日领土上用兵,如果美国的中短程导弹计划部署在日本,就是对俄罗斯安全的威胁。正如拉夫罗夫所言,俄罗斯独立30年来,美日同盟的强化以及机制不断加强的美国“印太战略”,使俄日构建相互关系受到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自2016年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以来,“通俄门”调查一直是俄罗斯与美国关系中的一大症结。围绕俄是否干预美国大选、特朗普及其团队与俄罗斯究竟是何关系,美朝野斗争激烈,外交和内政纠缠在一起,迄今未有明确结论。美国人描述俄罗斯人的行为“前所未有”,对总统选举这一美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构成挑战,但美国很难通过网络举证和情报去指控克里姆林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