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章静波 《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7,20(4):113-115
日语中存在大量的以否定接头词“不”或“无”开头的词语。掌握这些词是日语学习中一个相当重要的部分。但据笔者调查爱现,日语学习者对于否定接头词“不”和“无”的意义没有清楚的概念,尤其对于它们的读音掌握的不是很好。文章从否定接头词“不”和“无”的意义辨别和读音规则两个方面进行叙述,望能给广大日语学习者提供一个参考。 相似文献
2.
目前普通话异读词整理和规范最紧要的任务,就是研究分析异读词中哪些可以采用统读的方式来处理,哪些在不能完全实行统读的情况下可以采用减少异读音项的办法来处理。通过调查,根据具体异读词的不同特点,提出可以通过取消意义上无差别或差别细微的异读、改读部分古音异读、取消只用于个别方言词语的异读音、规范文白两读等方法来进一步统读或减少异读音项,从而提高普通话异读词读音的规范化水平。 相似文献
3.
4.
本文对英语中某些肯定的陈述句、修辞疑问句、感叹句、条件句及一些虚拟语气等句式所表示的否定意义作了较为深入的探讨。文章认为,对这种较为复杂的语言现象,不仅要从语句形式,而更应从深层的语义中来把握其否定概念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5.
刘玉兰 《沈阳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2(1):99-102
从理想认知模型分析着手,探讨了汉民族对含极性词的句子的肯定与否定的理解,分析其句式特点、肯定与否定的转换及转换条件及其在特殊语境下的用法。 相似文献
6.
英语中存在着许多矛盾现象,某些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便是其中之一。它主要表面在句式、结构和词组等方面,本文将对此进行归纳和探讨。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生成语法理论为框架,借鉴传统语法理论探讨否定词“不”在句法否定中的位置。“不”可以作为否定短语NegP的中心语,而其可能带有的情态意义使其更可能处于C中。对“不”的句法地位描写的过程体现了语法研究中语法与语义相结合的必要性以及生成语法与传统语法理论互为补充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8.
周虹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9)
敦煌曲子词的发现 ,具有重大的文学史意义 ,它解决了有关词的起源和发展的一系列遗留问题 ,反映了曲子词在转变为词之前的发生形态 ,分析它的内容和形式 ,可以了解通俗文学与文人文学的一些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9.
周虹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6):81-82
敦煌曲子词的发现,具有重大的文学史意义,它解决了有关词的起源和发展的一系列遗留问题,反映了曲子词在转变为词之前的发生形态,分析它的内容和形式,可以了解通俗文学与文人文学的一些根本区别. 相似文献
10.
多彩的颜色词是英语语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但英语中的颜色词在很多情况下并不代表自然界的颜色,它们的语义在不断转化、不断被赋予更为形象、生动和深刻的意义。本文通过列举英语中六个常用颜色词在部分搭配中的不同延伸意义,提醒英语学习者在理解颜色词时切忌望文生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教学实践的基础上,采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英语中用否定形式表达肯定意义及肯定形式表达否定意义的一些情况,作了详细的阐释。这对于指导学生更好地理解英语的这种特殊现象,便其在阅读中翻译这类句子时避免望文生义,无疑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变音别义、变音造词是上古汉语词汇的突出特点。汉字的形、音、义三要素在发展过程中呈现出密切而复杂的关系,读音、字形是表示词语意义的形式,意义是汉字读音和字形的内容,是推动读音、字形分化的决定力量。汉字读音分化是汉语词汇发展的一个重要途径,通过“衍音”,汉语里出现了大量同源词、孳生词,是汉语声训的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3.
宋季遗民词在思想内容与艺术手法上达到高度和谐统一,颇受号称词学复兴的清人关注。清人对宋季遗民词的批评研究集中在对宋季遗民咏物词、节序词的阐释接受,及遗民词人风格流派的划分和艺术优劣的评判上。通过对这种批评接受的检讨及利弊得失的分析,不仅可以廓清清人心目中的宋季遗民词学观,而且对当今的词学批评研究也具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神秘的动物王国里,各种动物都有不同的形态和特征,因而许多动物都被赋予不同的含义和象征,即伴随意义;但又因文化差异,不同民族又使它们具有不同的文化感情色彩,从而导致其文化伴随意义产生差异。本文对动物词的英汉文化伴随意义作了个比较。 相似文献
15.
颜色与人类的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一个重要领域。但颜色词除了其本身所特有的物理属性,还由于其受到不同民族的生活方式、价值取向、社会规范等因素的影响,赋予了其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延伸意义。本文旨在通过对俄语中不同颜色词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意义进行的浅析,从一个侧面来了解和认识俄罗斯文化。 相似文献
16.
申焕 《西安联合大学学报》2006,9(1):1-4
李清照的《词论》是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第一篇词学专论,是词学研究的重要文献。立足《词论》文本予以探讨,它是词发展的概述和对词人的品评,实际上首次提出了词学研究极其重要的两个问题:词与诗的关系和词的特质问题。基于音律规范来区分诗文和词,词在文体中“别是一家”,指出“以诗为词”和“以文为词”都会损害词的“本色”。基于内容方面的特点,社会重大题材适合入诗,而儿女私情琐事适合入词。把词从诗余的附庸地位独立出来,自立门户。这符合文学自身发展规律,也是宋词走向成熟的标志。这一切决定了《词论》在词学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朱赛萍 《温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7(6):26-30
作为程度补语,“死”类词极性意义的获得是两次词义跃升的结果。词义跃升的推动力源于人的认知途径和“死”类词词义特殊性的共同作用。 相似文献
18.
廖慈惠 《长春师范学院学报》2004,23(1):97-100
作为表音文字的英语和表意文字的汉语有很大的区别。具体运用到使役意义和偏正关系的动词诃化的表达上,英语动词中表示使役意义的派生词和单纯词以词化式呈现,汉语则需借助分析型表达法;汉语双音化偏正关系动词常常表达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意义,呈词化表达法,而英语无双音化倾向,对此只能依赖分析型表达法;英语在表示一些动作性动词的偏正关系意义的时候,多采用词化表达法,而汉语基本上是用短语表示。 相似文献
19.
文章通过对英汉某些颜色词使用的比较和它们之间不同点的分析,指出英汉颜色词之间的不对应性,在各自的语言中伴随着不同的文化意蕴,同时要正确理解中西方文化不同的背景,掌握颜色词本身所包含的民族文化信息,从而达到正确使用。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