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孟 《科技资讯》2013,(27):74-75
论文对电动汽车的发展历史、类型及结构特点进行了阐述,深入了解电动汽车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由于电动汽车存在动力不足、不能高速行驶等缺点,探讨了限制电动汽车发展的因素,阐述了电动汽车的核心技术,指出电动汽车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陶尚华 《科技信息》2008,(35):110-110
机电一体化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必然结果。文章概述机电一体化的核l心技术,分析机电一体化发展进程,提出机电一体化向智能化迈进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电动汽车技术进展和发展趋势   总被引:60,自引:6,他引:60  
通过对国内外电动汽车关键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技术水平的比较分析,以及H∞鲁棒控制方法在电动汽车驱动控制、再生制动控制和运动控制系统上应用的研究,展望了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首先发展铅酸蓄电池电动汽车(BEV)是明智的选择,由于开发混合电动汽车(HEV)的难度较大,所以燃料电池电动汽车(FCEV)将成为今后的主流技术,是未来汽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本文主要论述了电动汽车在我国的发展需求,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通过对一些关键技术的介绍为问题的解决提供思路。同时,对政府在电动汽车发展过程中的作用进行了强调并提出了建议。最后,对电动汽车在我国的发展前景进行了描述,提出了我国电动汽车工业者应抓住机遇,迎难而上这一展望。  相似文献   

5.
我国电动汽车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迅速发展的汽车在给人类带来现代文明和巨大财富的同时,也给环境造成了极为严重的污染并引起石油资源的匮乏。分析了21世纪发展电动汽车的必然性,并提出对我国发展电动汽车的建议和需要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趋势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了移动电子商务的含义和特点,从移动电子商务的现状入手,分析了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制约因素,着重探讨了我国移动电子商务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世界电动汽车的发展与种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晨光 《科技潮》2004,(9):38-39
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推进,世界范围内汽车工业持续发展,汽车保有量不断增加,对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发挥了十分重要的带动和支撑作用。然而,随之而来的汽车尾气排放及对石油资源的过度消耗所引发的环境、能源问题也日益严重,已经引起了世界各国的普遍重视。以电动汽车为代表的先进技术汽车以其良好的环保、能源特性开始成为国际汽车工业发展的潮流和热点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柴树慧  刘军 《甘肃科技》2001,17(4):38-39
电子商务(Electronic Commerce),简称EC,是利用现有的计算机硬件设备、软件和网络基础设施,通过一定的协议连接起来的电子网络环境进行的各种各样的商务活动。即电子方式的商务活动,它包含两个方面:一是电子方式,一是商贸活动。电子商务能给人们带来极大的方便。在现代生活节奏日益加快的社会,日常生活中,人们可根据所需,直接从网上电子商店定购商品(通过浏览、下订单、交割,在一定的时间内东西就到自己面前)而不用去商场,可节省相当的时间和精力;企业、公司的商务活动更是打破传统的流动模式,商务交流的各方通过网上公…  相似文献   

9.
我国纯电动汽车消费的影响因素分析及其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纯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成为实现我国低碳经济发展重要的途径之一,但是纯电动汽车的消费受到技术、电池性能与成本、充电的基础设施、政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制约了纯电动汽车消费的发展。鉴于上述问题,本文系统地归纳了纯电动汽车的自身、生产、研发等各方面对其消费的影响,从纯电动汽车、企业、政府、消费者四个方面构建了纯电动汽车消费的影响因素指标体系,并提出促进纯电动汽车消费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尹华 《科技信息》2011,(8):187-187
电动汽车是解决目前汽车带给人们生活环境污染的最佳途径,本文结合我国电动汽车发展现状,从电动汽车产业化发展的不同方面进行剖析,提出电动汽车是我国汽车发展的主要方向,而政府的政策扶持将推动我国电动汽车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1.
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及技术路线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电动汽车是 2 1世纪绿色交通工具 ,电动汽车技术是当前国际上正在进行研究的一项高新技术。文章介绍了电动汽车的基本结构以及电力驱动的几种方式如集中驱动、车桥驱动、双电机驱动和轮毂电机驱动等 ;分析了电动汽车开发的关键技术如蓄电池技术、蓄电池管理技术、电动机技术、电动机控制技术、电动汽车车身和底盘技术等以及电动汽车最新技术动态 ;并提出了突破这些关键技术的措施和电动汽车开发的技术路线  相似文献   

12.
中国汽车维修企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新形势下中国汽车维修行业进行了五力模型分析,并阐明了目前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发展的优势、劣势和发展机会。认为我国汽车维修企业多数价值链结构较简单,应在原有的汽车维修的基础上扩大经营活动范围,通过对业务的延伸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扩展利润增长点,提高企业综合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13.
 北汽新能源C30纯电动汽车平台采用全新整车下车体平台结构,以动力电池布置为核心,集成整车安全性与可靠性,保证了优异的整车操稳性。通过高压集成系统开发与搭载,实现高压部件集成设计,简化机舱布置。基于系统效率进行整车性能匹配开发与优化,并进行轻量化设计开发,实现EV200比EV150减重80 kg。基于ISO26262和AUTOSAR4.0标准完成集成控制器自主研发,以整车控制策略的协同化、精细化及智能化为导向完善整车控制策略。依托整车需求,进行高能量密度电池系统和高效永磁同步电机及集成控制器系统的开发。自投放市场以来,C30平台已累计销售超过6748辆,覆盖私人、租赁、出租及物流用车多个领域。  相似文献   

14.
燃料电池汽车开发及产业化的关键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燃料电池电动汽车技术是当今世界上正在进行研究的一项高新技术,文章介绍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和燃料电池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工作原理。从燃料电池电动汽车的车身和底盘设计、燃料电池系统、驱动电机系统、电控系统以及系统优化等方面,分析了燃料电池电动汽车开发及产业化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技术路线和对策。  相似文献   

15.
重型车辆本身特点导致其侧倾稳定性较差,极易发生侧翻事故,为此必须提高车辆主动安全性、操纵稳定性和车辆侧翻预警技术,从而减少重大交通事故发生几率,保证公路运输安全。在全面阐述国内外车辆侧翻预警方法及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现有研究方法存在的问题,最后介绍了隐马尔可夫理论和车路协同2种侧翻预警关键技术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四轮轮式驱动电动汽车在行驶过程中需对4个轮毂电机进行协调控制,其动力回路电流大、电压高,电机输出功率受行驶工况影响大,因此其安全可靠的电气系统设计至关重要.首先通过电动汽车动力学分析和驱动电机分析,建立了车辆行驶动力学方程,得到车速、电机功率、电机转速、电机扭矩与主电路的负载电流及电压之间的匹配关系;然后计算系统动力回路中继电器、熔断丝和接触器等关键元器件的电气参数,设计了四轮轮式驱动电动汽车的电气系统.研制出的四轮轮式驱动电动汽车经过了城市工况测试,其结果表明,该电气系统能很好地满足四轮轮式驱动电动汽车的电气需求,有效保障电动汽车的运行.  相似文献   

17.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建模与仿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预测和分析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性能,在系统仿真软件Matlab环境中建立了某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仿真模型以及相应的控制器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纯电动和混合动力行驶工况下仿真分析.结果表明,实际的仿真车速、扭矩与驱动循环规定车速、扭矩相一致,因此所开发的仿真模型能够跟踪循环工况,从而验证了仿真模型的正确性,也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中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迅速,成为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的亮点领域。核心技术的突破带动了产品性能的提升,鼓励政策的实施促进了产业化的进程。本文对国家科技研发计划支持下的新能源汽车技术进步及其产业化进行了总结,展望了未来5年新能源汽车科技研发的重点。  相似文献   

19.
电动汽车作为清洁绿色的新能源汽车,将在未来交通体系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电动汽车的研发需要在大量实际行驶数据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分析,以定位存在的问题,从而对技术进行改进。目前针对车辆的感知分析系统主要针对传统动力汽车,并采用IPv4作为通讯协议,无法满足大规模部署对地址空间的需求。针对这些不足,该文设计实现了基于IPv6的电动汽车状态感知系统。系统接入车载网络后,全面感知电动汽车行驶的各项状态参数,并利用3G网络上的IPv6隧道上传至远程数据中心。一年多的实际部署应用表明: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对大量电动汽车进行集中式的统计分析,使电动汽车研发机构可以更加深入全面地对电动汽车进行评估分析。  相似文献   

20.
某型纯电动汽车动力系统参数匹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建立了某型纯电动汽车的动力系统结构和控制策略,提出了其动力系统的匹配设计方法.在理论计算和工程分析的基础上,对其电机、电池以及传动系传动比进行了参数匹配,并用计算机对实例进行了仿真研究,结果表明这种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