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董民 《科学大观园》2005,(24):67-68
石像打造早于秦兵马俑的鬼崽岭疑为舜帝墓地?考古工作者在湖南道县田广洞村鬼崽岭发现一处人形石像群,规模达到数千个。这一继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石雕人物像的又一重大发现,立即受到各方关注。对于石像造型和来历身世的各种推测不绝于耳。有人认为,石像的打造年代远早于秦始皇兵马俑·奇山鬼崽岭很可能是舜帝墓葬;而史料有载,石像与同一流行地域的女书有密切关系;更有人把石像来历与传说故事联想起来。石像群何以引发各种猜想?鬼崽岭为何被推断为墓葬?为  相似文献   

2.
本试验基于土壤肥力定向培育与养分综合管理,以作物根系生长环境调控为突破,在有机无机合理配施基础上,应用水肥一体化手段进行大、中、微量元素平衡施肥,形成新垦地土壤肥力定向培育与养分综合管理技术模式.适用于土壤养分瘠薄、透气良好的风沙土或土壤存在钙积层、易盐碱的灰钙土等障碍性土壤,对玉米进行水肥一体化管理,以水促肥、以肥调...  相似文献   

3.
12年前,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周春茂、阎毓民主持发掘了位于西安市临潼区零口村一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中的一座单人墓葬,使常年跑野外、发掘过许多墓葬的考古人震惊了:墓葬中,一具少女骨骼上共有35处损伤。12年后的今天,当考古专家们看到由省考古研究院编写的考古发掘报告——《临潼零口村》时,禁不住潸然泪下。  相似文献   

4.
<正>现年43岁的美国青铜雕塑家Johe Lopez用废旧农具金属创造了一系列的具有美感的艺术品,他采用焊接、锻造等技术,将废旧的农具重新赋予"生命",变成了马、水牛、恐龙、牛仔……Lopez的姑妈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去世,他因此搬到姑父的牧场上,并着手建立一个家庭墓地。他利用姑夫焊接车间里的废铁,创建了墓地周围的篱笆、大门,并且在大门上用废铁制作了一个小天使雕塑。  相似文献   

5.
去年在苏州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7月1日批准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  相似文献   

6.
seismites,按其字面意思理应翻译成地震岩,即与地震有成因联系或受发震断裂改造、变形的岩石。按发震时地质材料的固结程度与力学性质,地震岩可分为震积岩(地震时尚未固结成岩的含水沙土层,即软沉积物)和脆性断层岩(地震时已经固结成岩的沉积岩、岩浆岩和变质岩)。脆性断层岩包括断层角砾岩、碎裂岩、超碎裂岩、假熔岩和断层泥等。发育由沙土液化形成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的沉积岩,统称为“沙土液化岩”(liquefactites),但是长期以来一直被误译为seismites。大量的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的沙土液化和软沉积物变形都是由地震造成的,也并不是所有地震都能导致沙土液化。只有那些所在区域存在重要发震断层、真正由地震引起的区域性的沙土液化造成的软沉积物发育变形构造的岩层才能称之为震积岩(seismic liquefactites)。震积岩不应再翻译成seismites。零星出现的软沉积物变形构造与沙土液化构造(例如:砂涌丘)不足以作为古地震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高句丽古迹     
《科学大观园》2006,(5):52-55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2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7月1日批准中国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次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的高句丽王城、王陵及贵族墓葬主要包括五女山城、国内城、丸都山城、12座王陵、26座贵族墓葬、好太王碑和将军坟1号陪冢。“高句丽”(“句”读作“勾”),史书中记作“高句骊”,简称“句丽”或“句骊”,是公元前1世纪至7世纪时期生活在中国东北地区的一个古代民族。汉武帝建昭二年(公元前37年)扶余人朱蒙在西汉玄菟郡高句丽县(今辽宁省新宾县境内)建国,故称高句丽。后建都于纥升骨城(今辽宁省桓仁县境内五女山城),…  相似文献   

8.
历史:天然自然,人体自然、人工自然三者统一,由此产 生人工自然观。在实现中,以人工自然观全面认识与把握科技力量,使经济发展形成良性循环的人工自然,即生态自然。确立绿色文明:自然发展是人类发展的前提。由此,必然生出实践的认识与立法基础:自然与人平权。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2014,(1):24-24,29
人工心脏、人工心脏瓣膜和人工心血管等对材料的血液相容性要求很高,尤其是人工小口径血管内血液流速低,使用过程中容易形成血栓,导致再狭窄,危及患者生命。人工心血管再狭窄已成为人口健康领域的国际技术难题,其中生物材料血液相容性是当今亟待解决问题。为此,天津大学和德国GKSS研究中心结合各自在生物材料、纳米技术和心血管支架加工方面的技术优势,  相似文献   

10.
2001年10月,在安徽省黄山市屯溪县,当人们清除掉花山上层层厚厚的淤泥后,花山古石窟在隐藏了千百年后,重现天日。人们惊异地发现,屯溪花山石窟群并非天然而生的溶洞。而是巧夺天工的人工开凿的洞窟,内壁上人工凿痕整齐美观、清晰可辨。地质学家对35号石窟中一条5厘米的石钟乳的初步考证表明,迷窟群始建于至少1700多年前的晋朝。  相似文献   

11.
傍晚的阳光照在永恒花园的墓地,一片凄凉。伊丽莎白·帕迪拉安详地躺在玻璃面板上,人们在她漂亮的脸蛋上给她最后一次化妆。  相似文献   

12.
电阻式压冷传感器通常在活性层制作微结构,来减小杨氏模量并提高灵敏度。然而,这种方法常常需要复杂的制备工艺且很难控制微结构均一性。因此,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多壁纳米碳管(MWCNT)-低极性液晶分子(LPLC)-聚二甲基硅氧烷(PDMS)活性层的高灵敏度电阻式压力传感器。低极性液晶分子在PDMS中形成聚合物分散液晶(PDLC)结构,该结构不仅能减少活性层的杨氏模量,同时也能在活性层形成导电通路,易均一性控制。通过优化PDMS中LC的含量,该电阻式压力传感器表现出高灵敏度(5.35 kPa~(-1))、快速响应时间(150 ms)和很高的耐久性。  相似文献   

13.
在北京麋鹿园里,有一座特殊的灭绝动物墓地,让每位过往的游客心情沉痛.它为我们揭示了地球生命史上生物空前的灭绝……  相似文献   

14.
坟地变金矿     
在西蒙·波格尔50岁那年,他苦心经营的公司因一桩官司和内部管理不善而破产。重新变得一无所有的他用手中最后的一点钱在市郊买了一处坟地,他想自己已经老了,还是为死后的灵魂安个家吧。可以想象,那段日子西蒙·波格尔的人生是多么的黯淡无光。意想不到的是,4年后,一条铁路欲从他那处坟地前方穿过,火车站就建在坟地前边。于是,有人找到西蒙·波格尔,愿以极高的价钱买他的墓地。一块看似不起眼的墓地竟轻松地为  相似文献   

15.
为了达到自然交互状态,情感成为人工智能发展的必然需求。通过分析情感生成的具身、认知和感知三个层级,探讨人工情感生成的哲学基础。在现象层,指出当前情感计算研究的认知预设仍然是功能层面的个体加工模式,因此无法摆脱对人类情感模拟的方法论和情感相似性的评价标准。将人工情感进行主体间性和外部构成性视角转换,可以在逻辑层面摆脱情感模拟和因果律的制约。在内生性层面,人工情感的生成依赖于人机之间的具身交融、本体感受和共感的基础。由此,人工情感研究进入到情感交互和情感共享的维度。  相似文献   

16.
《科学大观园》2010,(7):37-37
“谷歌地球”首次曝光世界最大“飞机墓”的高分辨率卫星图片,向世人清晰地展现这一壮观图景。 “谷歌地球”图片显示,B-52型轰炸机、F-14型战斗机、A-10型攻击机这些曾经的空中霸主如今像秦始皇兵马俑一般陈列在美国西南部亚利桑那州沙漠的“墓地”中。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10,(15):32-32
据国外媒体报道。加拿大艾伯塔省发现了世界上最大的“恐龙墓地”。《温哥华太阳报》报道,这个恐龙骨地层占地370万平方米。  相似文献   

18.
技术人工物二重性及其产生的"难问题"越来越受到学界关注,本文尝试将直觉作为解决问题的新方案。首先讨论"经验转向"中"经验"的本真含义,发现其既包括外部经验又包括内部经验,而这种内部经验在技术实践中就表现为直觉。然后,从对"难问题"的历史考察中发现,对于结构-功能之间的本体论标准已经开始转变,这就为直觉的合法性奠定了基础。并由此转入直觉如何将技术人工物纳入到实践层面中的讨论,即把直觉作为默会知识来进行研究,通过形成"实践感"在主体与技术人工物之间建立联系,来表明直觉可以作为技术实践的基础。  相似文献   

19.
温莎 《科学大观园》2013,(11):10-11
英国流行"环保葬礼"在英国为前首相撒切尔夫人举行的葬礼,尽管过程格外的繁复和隆重,但其葬礼的实质与一般英国人大致相同,入殓、教堂仪式、火化以及埋葬入土。维多利亚时期,英国人将死者入殓到深色的棺材中,在教堂接受牧师的祝福后,通过黑色的马车或者汽车运至墓地,下葬在用大理石或水泥砌成  相似文献   

20.
英文seismite是德国地质学家赛拉赫在研究美国加州的一段特殊岩层之后,于1969年正式提出的,用以代表因受地震扰动而形成的一套岩石。此后,这一术语迅速被地质学界接受并加以发展,现在虽然还有部分地质学家对这一概念有不同的理解,但是绝大多数地质学家都同意seismite是受地震扰动而形成的岩层,是地层中的古地震记录。1987年和1988年,龚一鸣将seismite翻译成“震积岩”。seismite自创立至今已经接近50年,其中文译名“震积岩”至今已存在30余年,其间一直没有大的争议。但是到了2016年,山穆玕(Shanmugam)开始质疑seismite一词,列举了十余条与这一术语有关的问题,并强烈建议地学界废弃这一术语。在将山穆玕的思想介绍到国内的过程中,冯增昭先生建议将seismite的中文译名更改为“地震岩”。文章作者认为,山穆玕列举的问题几乎都不是真正的科学问题,沉积学界的地质学家早已经进行了更仔细和深入的讨论,“震积岩”这一中文译名既强调地震作用的影响,又很好地体现了seismite主要发生于沉积地层中,并且已经在国内被广泛接受。而地震岩不仅包括沉积岩,还包括与地震作用形成的岩浆岩和构造岩,与英文原文有很大出入。因此,文章作者认为,seismite不能被取消,建议其中文译名仍保留龚一鸣的原始译名,以防止在学术界引起不必要的混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