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在人脸的特征提取及分类识别实验中,使用K-L变换提取了人脸图像的数字特征,用SVM进行分类识别,对40个人的280幅图片构成的训练样本集构造基于支持向量分量的两个不同核函数的分类器。对这40个人的其他120幅图片构成的测试样本集分类,两种分类器分别取得了9.83%和10.08%的分类错误率,分类器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小波变换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脸识别是机器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的研究热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利用小波变换对人脸图像进行预处理,减少表情变化对人脸识别的影响;根据PCA法,将处理后的人脸图像映射到相互正交的特征脸坐标轴上,实现了特征降维;利用支持向量机分类模型对人脸图像在特征脸坐标轴上的投影向量进行识别,并在ORL和Yale人脸库上进行实验,...  相似文献   

3.
主要研究了快速识别人脸的基本算法,它包括人脸检测和人脸识别两部分.人脸检测部分利用肤色电平的聚类特性和形态学处理检测出准人脸图像,再利用小波特征提取出特征进行人脸认证.人脸识别部分采用支持向量机(SVM)神经网络进行人脸识别.支持向量机神经网络对二类判别具有很强的识别能力.对于N类判别需连续使用N次.该方法识别速度快,且不受发型、头饰、眼镜等的影响.仿真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4.
基于小波分析的人脸识别算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一种利用小波分析提取人脸特征的方法。对人脸图像做小波分解,用网格划分其子图像,在各子块上提取统计特征,用其训练多分类支持向量机模型,最后用训练好的支持向量机进行人脸识别。选择ORL人脸库对该算法进行实验,与PCA算法的比较结果证明了该算法在识别性能方面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5.
以ORL人脸库为基础,采用不同的小波和多小波,对人脸图像进行不同层次的小波和多小波分解,提取低频分量作为特征向量,利用支持向量机(SVM)进行人脸识别,通过实验具体给出了在采用不同的小波和多小波对人脸图像进行不同层数的小波分解时,支持向量机的识别率,该文对实际应用具有良好的指导价值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利用小波变换对训练图像和待识别图像进行小波分解,提取低频分量,通过行扫描转化为列向量,作为特征向量;在此基础上,提出利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利用最小二乘法获得训练特征与待识别特征之间的线性模型,经由残差分析确定待识别样本的类别.利用ORL人脸库,与支持向量机(SVM)分类器和K-最近邻分类器(KNN)进行了对比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算法识别精度跟SVM相当,优于KNN.  相似文献   

7.
基于Gabor小波和支持向量机的人脸识别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提出一种将Gabor小波和支持向量机相结合的人脸识别算法。运用AdaBoost算法在复杂背景图像中快速准确地检测出人脸部分,进而用Gabor小波提取归一化人脸图像的特征。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进行人脸的分类识别。在ORL人脸库和CAS-PEAL-R1人脸库中对算法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算法识别率较高。  相似文献   

8.
杨颖娴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2,12(20):4930-4934
针对人脸识别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奇异值分解特征提取和改进的二叉树支持向量机实现多分类的人脸识别方法。在使用改进的二叉树支持向量机对不同人脸图像的奇异特征向量进行分类时,先利用Mercer核,将输入空间非线性可分的训练样本映射到高维特征空间Hilbert中,使之线性可分,将类超球体半径分解成核心半径和最小半径,通过两者加权计算最终的类超球体决策半径,并以此半径大小为依据生成二叉树结构。在ORL人脸数据库的仿真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提高人脸识别性能,具有较高识别率。  相似文献   

9.
侯国栋  常迎梅 《科技信息》2010,(20):I0123-I0124
本文介绍了一种新的具有红外测温功能的人脸识别门禁系统设计,它在原有的IC卡门禁系统上增加红外测温功能,并采用IC卡信息加人脸特征进行身份识别取代单一的IC卡的方式,使门禁系统不但能够阻止具有发烧高温特征的患者入内,极大减少其他人员的感染几率,并具有人脸识别技术的高安全性,这种门禁系统更安全,更易被人接受.实验证明,该系统能够起到很好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为提高人脸识别系统的性能,提出了一种基于离散小波变换DWT(discrete wavelet transform)特征提取和支持向量机(SVM)分类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采用DWT对人脸图像进行降维和去噪,然后,对小波低频子图像进行核辨别分析(KDA)提取人脸特征,最后,结合SVM进行分类识别。基于该方法,对ORL人脸库进行分类识别,采用39个特征识别率达到98.2%。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明显减少了高频干扰对人脸特征的影响,增强了特征的辨别能力。而且,SVM有效地提高了分类器的分类和推广能力。  相似文献   

11.
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容错系统实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一种基于控制器局域网(controller areanetwork,CAN)总线的多冗余计算机构成的实时控制网络,设计并实现了分布式容错计算系统。该系统采用软总线保证数据可靠传输,使用数据表决屏蔽节点计算与传感故障,通过同步保证数据一致,利用成员关系管理维护动态成员关系。该系统完全独立于控制应用程序,包括了分布式容错计算的典型功能,充分利用分布式系统的优势和CAN总线传输的特点,在保证系统实时性的基础上为应用程序提供容错计算服务。测试结果表明,在性能指标上能够满足某实时控制系统的要求。  相似文献   

12.
锂离子蓄电池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发展起来的先进蓄电池,它具有电压高、比能量大、寿命长、无记忆效应等特点.控制器局域网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由于具有抗干扰性强、使用可靠等优点,目前已被广泛应用到工业控制领域.本系统以CAN总线进行数据传递,使用一台上位机和多个下位机对锂离子电池进行电压、电流、容量等测试.实践证明该系统具有实时性高、性能可靠、传输距离远、抗干扰性强等特点.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五维力 /力矩传感器的电路结构和已经建立的仿人机器人运动控制系统结构分析 ,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力信息检测系统 .主要介绍了设计思想和方案 ,对接口电路设计的硬件结构和软件流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所设计的系统已应用于仿人机器人的力信息采集 ,通过实验证明能够较好地完成力信息的实时采集与传送 .  相似文献   

14.
基于CAN总线的通用多点温度控制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分布式通用多点温度控制系统,给出了系统的总体结构框图.介绍了ADI公司的数字温度传感器AD7416工作原理及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该系统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的通用性,适用于各种大范围的温度监控场合,且精度高,可靠性、实时性好,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基于CAN总线的PLC-PC控制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CAN总线技术,构建了3层结构的PLC-PC控制系统模型。提出了一种混合的网络拓扑结构,有效地解决了大规模生产条件下复杂控制系统的可靠性与实时性问题;同时,通过提供生产数据的输出接口,为企业数字化全面改造提供了可应用的底层实现模型。  相似文献   

16.
控制器局域网络是一种能有效支持分布式控制或实时控制的串行通信网络,具有高性能和高可靠性的特点。文章介绍了一种基于CAN总线,以嵌入式系统为工位机的汽车检测线计算机控制系统,详细论述了该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结构,着重分析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该方案成本低,可靠性高,能更好地满足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的实际需要。  相似文献   

17.
针对现有井下系统与地面系统传输技术中数据通信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基于CAN总线的井下系统与地面系统数据通信方案,论述了测井数据传输系统总体结构和CAN总线的数据传输系统,着重阐述了CAN总线数据传输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及实现方法.  相似文献   

18.
提出了基于CAN的分布式数控系统通讯模型,设计了PC机,CAN网络适配卡、PLC、全数字伺服驱动器三者之间应用层通讯协议。  相似文献   

19.
分析了当前矿用广播对讲系统的实现方式和存在的问题,介绍了CAN总线的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CAN总线的嵌入式矿用广播对讲系统的设计方案.系统采用ARM9芯片作为主控制器,以CAN总线作为传输方式,用AMBE算法来对语音信号进行压缩编码,从而降低语音信号对通信带宽的要求,以实现低速率语音信号在CAN总线上的远距离传输.实验测试结果表明,采用CAN总线实现煤矿井下语音通信,传输距离远,语音质量高.  相似文献   

20.
为了实时监控舰船机舱环境和设备运行状态,提高延伸报警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基于NXPLPC1766及CAN总线实现了一个舰船机舱自动延伸报警系统.系统采用集散控制方式和双主控热备冗余结构,具有良好的人机接口;采用模块化思想进行软件设计,实现了主控人工、自动切换,系统运行状态自我监测,运行参数设置和多种形式的声光报警等功能;给出了系统硬件结构、软件结构:并对系统进行功能测试、可靠性测试和环境适应性测试,且将系统成功应用于多条船舶中.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实时侦听多路报警信号并按预设规则进行声光报警,且功能完善、结构简单,能够满足现代舰船机舱自动监控与延伸报警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