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从武汉焦化厂的活性污泥中筛选出4株具有稳定絮凝活性的菌株,对其中1株进行培养条件及废水絮凝实验研究。结果表明,该菌可产生高絮凝活性的最佳培养条件为:通用发酵培养基,初始pH值7.0,摇床转速80r/min,温度35℃,发酵时间72h。对高岭土悬浊液絮凝率达95.35%。同时在最佳培养条件下,该菌所产絮凝剂对多种废水净化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2.
本文旨在通过实验对等离子体技术净化NOx进行研究,为该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实验中采用低频高压脉冲电源与等离子体发生器来净化NOx,检验了不同电压和频率,以及不同气体成分对净化效果的影响.实验证实低温等离子体技术对NOx的净化效果较好。对NOx的净化率可达65.8%;通过提高脉冲电源的电压和频率,可进一步提高净化效果.尤其是在实验中发现C3H6对氨氧化物的净化具有重要作用。对NOx的净化率,可从没有C3H6情况下的30.40%,提高到有C3H6情况下的约60%。该技术特性在汽车尾气处理、工厂烟气脱硝等领域,可望具有较好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几种新型含氰废水净化剂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膨润土和高岭土为原料,讨论了膨润土吸附剂的改性方法,制备了系列含氰废水净化剂,进行了废水处理实验,测定了净化后水样含氰量,绘制了净化剂用量与CN^-去除率关系曲线。研究发现,经复合改性的膨润土净水效果最好。当投加1%的改性膨润土,CN^-去除率可达80%以上,并讨论了膨润土的结构与改性机理。为含CN^-离子废水处理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间接紫外吸光光度法测定蔬菜中Vc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I3^-间接紫外吸光光度法测定了11种蔬菜中的Vc含量,并进行了重复实验和回收实验。结果:Vc含量在0.116—0.872mmol/kg之间;重复实验的CV在0.38%--8.31%之间;回收率在92.05%--107.09%之间。该方法的准确度较好,且方法简便,灵敏度可达0.025mmol/kg,可用于新鲜蔬菜中Vc的快速、简易测定。  相似文献   

5.
根据离心力、重力和磁力的联合作用原理,研制了一种具有分极和分选功能的高岭土精加工的新装置,其分级效果可达87%的粒度小于2μm,除杂增白效果可与高梯度磁选机相比.结合应用“还原-配合溶解”的化学漂白方法,进一步提高了高岭土产品的的度,并能保持长时间不返黄。  相似文献   

6.
一株产絮凝剂无花果沙雷氏菌的条件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土壤中筛选得到了1株絮凝效果较好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无花果沙雷氏菌,其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液的絮凝活性达94.1%.对该菌株进行了培养条件的优化.实验表明该菌株生产絮凝剂的适宜碳源为乳糖,氮源为酵母膏和尿素,pH为6.0~8.0,无机盐为0.2%的K2HPO4和0.5%的KH2PO4,接种量为1.0%,培养时间为3d,条件优化后絮凝活性达到96.0%.  相似文献   

7.
从活性污泥中分离筛选出3株对高岭土悬浊液具有较好絮凝作用的絮凝剂产生菌,通过对培养基初始pH和培养时间的优化及对采油废水絮凝处理效果的研究以了解其絮凝性能.结果表明:在培养基初始pH接近中性(pH6.0-7.0),培养时间为12~24h条件下,3种菌株对高岭土悬浊液的絮凝效果最佳,最大絮凝率达91.5%;3种菌株对采油废水具有一定的处理效果,其絮凝率为30%~40%,CODcr去除率可达40%.  相似文献   

8.
氧化絮凝复合床处理印染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传统铁屑内电解的慕础上.提出了氧化絮凝复合床的新技术,并用该技术对印染废水进行处理,研究pH值、反应时间等工艺参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酸性条件下(pH为6左右),停留时间30—45分钟.处理效果基本稳定。CODcr的去除翠可达30%—95%.色度去除率均可达95%以上,且可提高废水的可生化性.为后续生化处理创造了有利条件。  相似文献   

9.
铁盐类混凝剂去除水中藻类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通过用自制聚硅硫酸铁、聚硅氯化铁、聚合氯化铁铝等高效混凝剂对武汉三个典型湖水进行了混凝除藻实验,发现聚合氯化铁铝除藻效果最好,其中叶绿素浓度为200--300μg/L的湖泊水去除率可达99.8%,加入助凝剂和氧化剂后,去除率明显提高。还对其进行了后续过滤实验。  相似文献   

10.
高岭土经煅烧、粉碎、表面改性处理后可制取橡胶补强填料.经改性处理对补强性能影响的实验研究表明:高岭土由于其本身性质的特殊性,极易在表面进行接枝改性;过320目筛;经含量为3%的处理剂表面改性后的高岭土填料对橡胶具有较好的补强作用,可完全替代碳酸钙或陶土,产生较好的补强效果,也可部分替代炭黑,降低生产成本.表6,参3  相似文献   

11.
微生物絮凝剂BS-5的筛选及其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河水底泥中筛选出一株高效稳定的微生物絮凝剂产生菌BS 5·对该菌培养条件进行优化后,BS 5产生的絮凝剂对高岭土悬浮液的絮凝率可达97 5%·研究了微生物产生菌BS 5培养时间与其培养液絮凝性能的关系,培养液中絮凝活性的分布·以高岭土悬浮液为研究对象,考察了MBFBS 5的用量、pH值对絮凝性能的影响和热稳定性能·结果表明,MBFBS 5具有培养时间短,用量小,pH值应用范围广,热稳定性能高等优点·啤酒废水的净化处理结果表明,BS 5产生的絮凝剂具有良好的絮凝作用,CODCr去除率可达79 2%·  相似文献   

12.
针对生物方法净化污水问题,为光合细菌处理海水养殖废水的实际应用提供实验基础,探讨光合细菌对污水中COD、氮和磷的去除能力。人工模拟配置海水养殖污水,采用碱性高锰酸钾法测定COD。从细菌投加量、初始COD浓度、光照好厌氧条件等方面测定去除效果。结果表明:COD初始浓度为500 mg·L-1时,每100 ml污水投加200 ml光合细菌处理效果较佳;COD初始浓度为1 000、500、250和125的污水,4天去除率分别为28.1%、75.0%、87.5和87.5%;好氧微光和好氧黑暗有利于COD去除。光合细菌(PSB001)可以作为生物强化菌株用于海水养殖废水的净化。  相似文献   

13.
将德化高岭土应用于重金属废水和印染废水处理,并与膨润土、硅藻土进行比较.探讨了黏土用量、pH值、搅拌时间、絮凝剂用量等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高岭土对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既可应用于重金属废水的处理,也可应用于印染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复合人工微生物组对制革废水处理体系中微生物群落的影响,在传统的厌氧/好氧(A/O)污水处理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基础上,投加微生物复合菌形成人工微生物组。利用复合人工微生物组强化废水处理,应用高通量测序技术测定各样品中的细菌16S rRNA V3-V4变异区序列,并对测序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Alpha多样性分析以及物种组成分析。结果表明,投加微生物组后,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的处理效果得到提升,COD的去除率约为82.60%,氨氮的去除率约为99.47%。高通量测序结果表明,人工投加微生物组使得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群落丰度以及多样性提高,污染物降解功能菌占比有所提升,陶厄氏菌属(Thauera)成为其最主要的优势菌属。复合人工微生物组的投加对强化制革废水处理系统有一定潜力。  相似文献   

15.
催化氧化法处理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催化氧化为主的工艺对高浓度、高酸性和 BOD/ COD值低的难生化降解的有机废水进行了处理试验 .实验结果表明 ,对含 CODcr为 30 0 0~ 80 0 0 m g/ L,p H<3的难生化降解有机废水采用中和混凝沉淀与催化氧化法组合工艺处理 ,在控制中和混凝沉淀 p H为 8~ 8.5 ,催化氧化时间为 2 h和 p H为 2 .5~ 3,并定量加入 Fenton试剂等条件下 ,可获得总 CODcr去除率为 94 %~ 96 % ,SS、p H和色度均可以达到排放标准的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16.
利用UASB反应器处理红霉素废水试验运行结果表明:通过控制进水中COD浓度和对厌氧污泥有效的培养驯化,红霉素生产废水可以被有效处理,进水COD为6700-7500mg/L,出水COD为820-1000mg/L,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25h,容积负荷达到3-4.5kgCOD/(m3.d),COD去除率达到88%.  相似文献   

17.
利用含有沼泽红假单胞菌 (Rhodopseudomonas Palustris)等的光合细菌 ,处理豆制品废水并对影响因素进行了初步研究 ,得出最佳处理工艺条件为 :好氧黑暗培养 ;p H值为 8;接种量为 70 %和较高的废水浓度 (CODcr值为 12 g/ L左右 )。在此条件下用光合细菌处理豆制品废水 72 h,其 CODcr去除率为 84.0 %。  相似文献   

18.
为改良活性污泥性能,采用生物强化技术,在含食品废水的污水处理厂曝气池中投加具有高效降解蛋白质、脂肪、苯胺的复合微生物菌剂(由异养硝化-好氧反硝化菌株以及反硝化聚磷菌组成),有效降低出水总氮(TN)、氨氮(NH3-N)、COD,使其水质稳定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中规定的一级 A标准。实验结果表明:于曝气池投加复合菌剂后,出水水质有了很明显提升,二沉池出水TN去除率达到93.48%,在原有基础上提高近70%;NH3-N去除率达83.15%,在原有基础上提高60%以上;COD去除率达到91.40%。在复配菌剂生长成熟并和曝气池内土著微生物形成共生菌群后,停止加菌2个月,并在此期间控制回流污泥,从而将生化池中污泥质量浓度持续降低(从9000mg/L降低到6000mg/L左右)。最终系统TN、NH3-N、COD能够稳定达到GB18918—2002规定的一级 A标准,大大减少了原系统运行能耗。  相似文献   

19.
在实验室内采用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处理南宁市明阳淀粉厂的木薯淀粉废水。结果表明,UASB反应器处理COD浓度低于8000mg/L的淀粉废水时,COD去除率为70%~80%,容积负荷能达到每天11kgCOD/(m3·d)。UASB反应器处理木薯淀粉废水是无能耗、基建投资少的废水处理工艺。  相似文献   

20.
 采用自行设计的脉冲布水器,建造脉冲水解酸化-A/O(厌氧好氧工艺法)中试装置处理实际石化废水。水解酸化池和A/O的容积分别2.6 m3和3.9 m3;脉冲布水器的频次为10次/h;A/O池污泥龄25 d,污泥回流比100%,温度15~32℃。反应器稳定运行近7个月的结果表明:尽管进水化学需氧量(COD)和氨氮波动较大,但出水COD和氨氮的去除率保持稳定。在进水COD质量浓度为(458±107)mg·L-1,系统COD去除率为80%,其中脉冲水解酸化池(PHA)的COD去除率为29%。进水氨氮质量浓度为(35.9±11.3)mg·L-1,系统氨氮的去除率为86%。UV254和TN的平均去除率约为58%,TP去除率可达86%。PHA泥水混合良好,出水挥发性脂肪酸(VFA)浓度比进水提高近1倍,BOD5(5天生化需氧量)/COD值比进水提高35%,显示其良好的水解酸化效果,并可提高进水的可生化性。Ilumina Miseq测序结果表明: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是主要的优势菌群,所占的比例在50%以上。在属的水平上,Anaerolineaceae和Clostridiales在水解酸化池中丰度较高;A/O池中丰度较高的菌属为Flexibacter,Thiobacillu,Nitrosomonadaceae和Nitrospira。通过反应器各段不同微生物种群的共同作用,石化废水中复杂的有机污染物得以有效降解。结果表明,脉冲布水水解酸化-A/O工艺是一种很有前途的石化废水处理技术,并可应用于其他工业废水的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