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敦煌学"作为一门显学,其研究的成果主要集中在人文学、历史学、考古学等方面。而敦煌壁画美术方面的研究则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发展。本文依据"敦煌学"的研究状况,并结合敦煌美术学建设的学术背景,简要论述了有关敦煌壁画色彩的研究现状及其敦煌壁画色彩谱系研究的提出。论述了敦煌壁画在中国美术史中的重要价值及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性,说明了敦煌壁画色彩谱系研究的价值和作用。同时依据图像学、色彩学等现代设计理论分析并提出了有关敦煌壁画色彩谱系研究的思路、方法、步骤、重点。  相似文献   

2.
敦煌壁画自发现以来,就以其精彩绝伦的壁画和雕塑,从色彩、线条、造型等各个方面,对现当代艺术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对敦煌壁画的制作材料和技法进行初步研究,剖析敦煌壁画在现当代艺术中的转述和借鉴,为艺术创作提供更有力的理论支撑和文本成果。  相似文献   

3.
董树雄 《科技资讯》2008,(34):235-235
“佛本生故事”概括了早期敦煌壁画的特色,战祸、灾难、动乱决定了早期壁画消极的内容和形式。至唐代盛世,敦煌壁画无论是内容还是艺术风格,均发生彻底的变化。“经变”取代“本生故事”,“西方净土”成为壁画的主流题材。  相似文献   

4.
浅析动画片《九色鹿》的艺术特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产动画片<九色鹿>取材于敦煌壁画,整个动画片在内容上采用民间故事的表现模式,形式上也充分借鉴了敦煌壁画的艺术特色,从人物造型,色彩再到音乐,都将敦煌壁画的魅力展现得淋漓尽致.<九色鹿>的成功对我国动画片今后的发展以很大的启发.  相似文献   

5.
在充分考虑敦煌壁画自身颜色复杂、线条富于变化以及很难找到质地相近的源图像等因素的基础上,首次采用GrabCut分割算法对颜料化学反应而引起色变的敦煌壁画进行分割和自动采样色彩传递将其修复.在具体操作中,首先采用GrabCut分割算法将色变敦煌壁画中变色和褪色区域进行分割,然后从壁画未色变的区域中采取样本块作为源图,并将其色彩传递分割图.实验结果表明:将GrabCut分割算法和自动采样色彩传递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适合于色变敦煌壁画的修复,且修复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6.
详细阐述了用数字近景摄影测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来恢复敦煌壁画三维信息的过程,以达到原样数字保存敦煌壁画的目的.通过建立洞窟的统一坐标系统,对洞窟壁画进行近景摄影测量,并把近景摄影测量获取的底片用高分辨率的扫描仪扫描成数字图像.然后经过坐标变换,建立每个墙面壁画的辅助空间坐标.在此基础上,经过模型定向、核线重采样、影像匹配、数字表面模型的生成,直至最后生成正射影像,恢复壁画的三维信息.从壁画图像处理的结果来看,所有控制点绝对定向的残差都在毫米级,壁画数字表面模型的中误差也在毫米级,也就是说敦煌壁画图像数据的几何纠正达到了毫米级.这表明用近景摄影测量和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可以很精确地恢复敦煌壁画的三维空间信息,从而达到保护和永久地数字化存贮敦煌壁画、塑像文物的目的.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文物保护的新方法和新思路,为古代珍贵文物的保护、复原与研究提供了新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服饰文化对宗教文化有折射功能,宗教中的祈求、希望、祝愿等情感通过服饰体现。宗教文化对服饰文化具有引导和制约作用,宗教服饰因其特殊身份而与众不同。通过对唐代服饰文化的深入研究,透过服饰的色彩、图案、款式等,阐明宗教文化对服饰发展的多种影响,解读其中蕴含的深厚凝重的文化韵味和宗教内涵。  相似文献   

8.
信息总汇     
敦煌壁画实现计算机保护 操作人员轻轻一按,电脑屏幕立刻显示出莫高窟45窟主室佛龛的画面,只见壁画色彩绚丽夺目,佛像栩栩如生,连脸上淡淡眉毛与胡须亦清晰可见。 由敦煌研究院等数学科研机构联合进行的“敦煌壁画计算机存贮与管理信息系统研究”,历时3年获得成功。研究人员利用计算机有效保存和真实再现了敦煌壁画,使这一艺术瑰宝永驻人间成为现实。最近,这一课题通过了专家鉴定。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我国唐代独特的服饰文化风格的阐述及其成因的分析,不仅使我们感受到了大唐那浸润着时代特性、博大清新、华丽丰满的服饰艺术魅力,同时更让我们认识到服饰文化艺术的繁荣昌盛必须植根于统一、开放、上升、自信社会环境之中。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探讨了两个问题,一是对武术概念的认识问题,主要对武术概念的根本属性重新进行了揭示;二是敦煌武术壁画的分类问题.敦煌武术壁画根据相关度,可分为武术图像、参考图像、相关图像、联想图像.  相似文献   

11.
敦煌壁画虽起于宗教,但在隋唐时期却明显倾向于对世俗文化的艺术表现,创作中带着浓厚的人的思想感情和多元文化中的生活气息。它描绘了现实与理想、人与自然共生的和谐情景。画面中场所空间的一切则充满着人文关怀,融入了虚拟空间、社会空间的理念,营造出理想的、积极健康的精神空间。  相似文献   

12.
敦煌法藏文献《丧礼服制度》写本残卷内容多本唐人杜佑新制《唐礼图》,该卷是研治唐代《丧服图》的存世罕见的重要文本,尤其是杜佑撰《唐礼图》十五卷,今不详,唯见于此残卷.文章结合相关礼书对残卷内容及杜佑礼图之作进行考释,认为残卷有部分错误,然《丧礼图》内容较之前代有不少创新之处,又杜佑《唐礼图》为礼学史上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13.
敦煌唐代经变画的兴盛,在空间表现方面形成了人物群像、建筑等综合表现的方法,使唐代的经变画成为全新的中国式的佛教绘画.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嘉靖初的诗风转向,即由学习盛唐诗转向初唐诗。从三个方面论述唐顺之初唐诗的特点。提出了研究唐顺之的初唐诗,可以更加具体的了解此一时期的诗风转变。  相似文献   

15.
唐代的鹰有两个主要来源,一是唐帝国境内,二则来自唐帝国以外的周边国家或少数民族政权。唐人驯养鹰类,参加鹰猎,玩赏和消遣乃是主流。鹰猎风行于唐代社会,不啻为唐人所追逐的时尚。而鹰的高傲矫健也正与盛唐气象相映,放鹰和鹰猎活动遂成有唐一代精神气质的代表。唐风之刚健,盛唐之雄壮,也俱在唐人对鹰和鹰猎的吟诵之中。但唐人对鹰和鹰猎的喜爱,也给唐代的农业生产乃至社会风气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类书起源很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唐代修撰类书,始于建国之初,大抵是出于帝王之愿,试图把所有的知识进行分类便于提纲挈领地学习,因而唐代还有不少文人学士所编的类书就因循这样的法则。敦煌本《兔园策府》也是其中之一,它的白文本在唐宋间十分流行,《兔园策府》成书时间在《初学记》前,因而偶句之体例不是自徐坚始,很有可能始自《兔园策府》。  相似文献   

17.
据孙琴安先生统计,迄今为止的唐诗选本大约600种。其中,清代蘅塘退士(孙洙)的《唐诗三百首》的出现,历经数百年久盛不衰,使得唐诗这颗耀眼的明珠因此书的出现而更加璀璨夺目。探究《唐诗三百首》成功的秘诀,对今天的唐诗传播和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的佛教情结表现为多个方面,他们不仅在生活上实践着佛家的清规戒律,过着淡泊名利的日子,而且热衷于和僧人们交往,其中也包括那些具有反佛思想的诗人。唐代诗人存在着这种浓厚佛教气息的原因,是社会与个人双重因素作用的结果。而诗人与佛教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对唐代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促进了唐诗走向繁荣昌盛。  相似文献   

19.
论南诏与唐朝关系的动因及其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诏与唐朝的关系是中世纪西南地区民族关系的重要一页。南诏与唐朝的关系经历了曲折发展的历程,从唐朝积极扶持南诏统一洱海地区、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到天宝战争,而后又重新走近、实现贞元会盟,再到后期的和战,利益所在是导致双方关系演变的动因。在这一过程中,唐朝西南边吏的个人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南诏虽在对唐朝的战争中胜多输少,但并没有打出西南、逐鹿中原的想法,这一点有着深刻的历史、现实与西南地区世居民族特有的思维和行为方式等原因。  相似文献   

20.
唐宋词籍在明末清初传播述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词“中兴”局面的形成是多方面合力作用的结果,唐宋词在明末清初的广泛传播是其中一个比较重要的原因。在明未清初,唐宋词主要是通过纸本的方式传播的,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词籍传播”,当时词籍的传播途径主要是唐宋词籍的汇刻和唐宋词选的重印,其中唐宋词选重印者主要有《花间集》、《草堂诗余》、《绝妙好词》和《乐府补题》等,这些词籍在不同时期的传播间接地反映了明末清初词学观念的变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