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普通高校体育社团不仅能使学生掌握锻炼身体的科学知识、技能与方法,陶冶学生的品德情操,还可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本文对普通高校如何有效地利用体育社团作为德育载体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2.
文本式课程是德育的小课程,它只能影响学习者道德发展的一个层面、一个片断,不可能带来人整个道德面貌的变化。学校德育实践需要的是生活化的德育大课程,它包括社会道德文化系统、学校道德生活系统和学校道德教育活动系统三个有机组成部分。走向全景式、循环式德育大课程是德育课程走向生命形态、具备生气活力、回归生活场域的应然所向。  相似文献   

3.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井冈山精神及反映井冈山宝贵精神财富的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载体,是丰富的红色资源。高校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理想信念之“魂”、立牢民族精神之“根”、夯实基本道德规范之“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毛泽东、朱德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用鲜血和生命培育的井冈山精神及反映井冈山宝贵精神财富的革命旧址、革命博物馆、烈士陵园等载体,是丰富的红色资源.高校充分利用井冈山红色教育资源,大力开发德育校本课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坚定理想信念之"魂"、立牢民族精神之"根"、夯实基本道德规范之"基",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职课程改革进程中,德育课程的改革是高职课程改革不可分割的部分,它对高职课程设置、教材的内容及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德育课程设置中突显隐性课程的价值,高职德育课程的改革必须要把显性德育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置于同等重要地位,注意德育课程的建设方法,把隐性德育课程渗透到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方面面.  相似文献   

6.
宋阳  林榕  包静 《科技信息》2007,(15):135-135
教师的专业发展和专业修养使教师成为一项重要的课程资源的同时,教师还是其他课程资源的载体,因此教师在课程资源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7.
孙丽娟  赵晴 《甘肃科技》2010,26(10):170-172
道德教育历来是学校教育的重中之重。而作为学校教育心脏的课程是学校道德教育实施的有效载体,是沟通学校道德教育和学生个体道德发展的桥梁。通过对目前国内隐性德育课程研究现状的考察,用文献法比较、分析和归纳目前隐性德育课程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和研究趋向,以期为隐性德育课程的深入研究做铺垫。  相似文献   

8.
代峰 《井冈山学院学报》2009,30(7):117-120,132
高校德育的“主体性”、“生活化”特点决定了潜在课程对提高高校德育的实效性具有重要意义,高校德育潜在课程的实质是高校教师和大学生能动而现实的交往实践过程。这一交往实践过程是动态的、双向的“主体性”道德教育过程,高校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园此提高教师专业素养是构建高校德育潜在课程的中心环节,由此进一步提出提高教师专业素养的路径和措施。  相似文献   

9.
校史中蕴涵着历史传统、文化氛围、大学精神,以及大师风采、校友事迹、育人环境等十分丰富的教育资源,利用校史资源开展大学生思想品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而推进校史教育的系统化、课程化、景观化是实现校史资源德育价值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0.
高校生态德育是大学生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提高大学生思想素质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作为一种生态德育的创新模式,环保社团有助于社团形成团队合作、核心竞争力及和谐文化建构等方面的发展理念,进而实现社团富有特色性的可持续发展。针对"绿原子"环保社团在实践生态德育道路上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把握生态德育实践方向、培育社员生态德育立项理念、加强社团团队组织建设、寻求各方面支持等一系列对策。  相似文献   

11.
潜课程长期以来被教育者忽视,但在今天,面对职教学生这样一个特殊群体,课堂教学的传统知识点难以为继时,重视德育潜课程的作用应成为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2.
江祥花 《镇江高专学报》2010,23(4):56-58,63
针对高校社团的特点及存在的问题,结合高校的培养目标,不断加强高校学生社团的自身建设,建立健全学生社团的管理制度与运行机制,完善评价体系,打造精品社团,争取学校的政策倾斜和适当的经费支持,从而更好地加强对学生社团的引导和管理,充分发挥学生社团在高校教育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关于课程和隐性德育课程概念界定的立体思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课程是学校作为整体提供给学生的教育经验的总和,是学校通过显性或隐性的方式,有目的、有计划地使学生获得整体性教育经验的教育内容和因素的总和。隐性德育课程是教育者为了实现德育目标,有目的、有计划地通过一定的教育环境和教育活动,通过受教育者无意识、非特定的心理反应使其获得良好品德经验的教育因素。  相似文献   

14.
深化德育的渗透教育需要重视隐性课程的建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瑄 《科技信息》2009,(15):142-142
渗透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的一种新型教育方式、途径和原则。深化德育的渗透教育,必须从学校显性课程、学校物质层面、学校组织和制度层面、学校精神和文化层面等几个领域加强隐性课程的开发与建设。  相似文献   

15.
社团文化视角下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高校学生社团现存的问题,通过对社团文化理论的梳理,分析了社团文化的三种特征和四元结构层次。在此基础上,对高校学生社团的建设、高校学生社团现存问题的对策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6.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指出,要给学生心灵埋下真善美的种子,引导学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聋校学生由于听力障碍,语言发展受限,沟通交往存在困难.近年来随着融合教育的不断推进,轻中度的聋生大都进入普通学校随班就读,聋校的学生大都是重度或极重度听力障碍者,多重障碍的学生也越来越多.如何让听障学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  相似文献   

17.
德育是关系到一个民族和国家持续发展、兴旺发达的大事,尤其是高校德育工作,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未来.然而高校德育环境十分复杂,受社会和家庭影响较大.因此,加强德育工作,必须通过整合德育资源,促进高校的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方法、德育场所和德育功能的和谐与统一,维持学校的稳定发展,开创高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得到了迅猛发展,院校数量增多,学校规模扩大。然而高职德育工作也面临许多新的情况。面对新的形势,本文从德育课程设置,德育教学方式,德育评价体系等方面对德育课程改革做了一些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9.
校本课程开发与研究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重要保障,教师资源又是校本课程开发中一块肥沃的可耕植的土壤.在课程资源相对薄弱的农村中学,利用教师资共享提高教学质量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0.
吴永华 《科技信息》2007,(13):40-41
德育的隐性课程在理论上已有很多研究,但在实际操作中隐性德育课程很少,有时也是一阵风而过。是什么因素导致隐性德育课程在实践中夭折?本文在分析隐性德育课程的特点、作用基础上,考虑我国教育观念、教师权责关系、社会保障、方法设备等方面的情况,得出我国隐性课程之所以处处受阻与这些因素的相互作用分不开,从而试着提出些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