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传统观点认为严监生是个吝啬鬼形象。文章试从三个角度加以论析之,即在详细解读文本的基础上,将严监生放在具体生活环境中,与世界文学当中的吝啬鬼形象加以比较,对严监生临死之时引起争议的两根指头的含义进行解析等。结论认为无论从哪一个角度来看,严监生都不是一个吝啬鬼形象,相反在他的身上蕴含着多重意蕴,是一个丰富的悲剧形象。  相似文献   

2.
“趣”作为一种审美范畴,在严羽、袁宏道二人诗论中占有重要位置,严羽所谈之“趣”指“韵味”,而袁宏道所谈之“趣”指“自然”,二在内涵、目的、特征上有差别。而从禅学上来看,二也有根源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作为现代西方著名的哲学家--叔本华和尼采均是唯意志论哲学的主要代表.前者是直觉主义艺术理论的创始人,而后者和他有着师承关系,这就必然导致二人的文艺理论存在着千丝万缕、错综复杂的微妙关系,其主要不同点表现在艺术价值论、艺术本质论和艺术发生论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在中国20世纪文学的现代性进程中,小说的现代革命是经由鲁迅、郁达夫等先驱者的创作实践才得以形成气候的。郁达夫以他愤激的控诉、伤感的喟叹、对自然美的沉醉与散文式的行文笔触,使中国现代小说较古典小说相比具备了更齐全的花色品种与更开放的疆域。正是这种对传统小说的规定性的超越,成就了郁达夫的文学生命的个性,并影响了后来一代又一代的作家。  相似文献   

5.
郑杰 《咸宁学院学报》2006,26(2):64-66,69
意象派被认为开启了二十世纪美国现代诗歌的新时代。艾米.洛威尔和庞德并称为意象派的两位主要代表。早期的欧洲之行让洛威尔接触到庞德和其他意象派诗人,在他们的影响下和启发下,洛威尔提出了意象派的基本教义。然而,在其创作后期,洛威尔深受印象主义和东方诗风的影响,其后期作品呈现出鲜明的偏离庞德等定义的意象原则,以至于庞德戏称其为“艾米主义”。本文试图探讨洛威尔对意象派诗风的发展来论证,正是这种所谓的偏离从而把意象派诗带入一个新的领域,为其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6.
“国中之国”问题是关乎国家安全利益和中华民族凝聚力的一个大问题。笔通过对中国历史上曾经存在过、当今中国仍存在着的冠有“国”字称谓之政权组织的分析研究。得出迄今为止,中国历史上所有的“国中之国”都不是现代国际法语汇中的“独立国”,更不是相对中国而言的所谓“外国”。它们或为中国改朝换代时遗留的“残存国”,或为统一多民族中国缔造时期的“并立国”,或为中国巩固时期的“藩属国”,全部都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结论。有力批驳了“台独”、“疆独”和“藏独”谬论,阐明了台湾、新疆和西藏自古就是完整中国的组成部分的正确结论。  相似文献   

7.
廉政建设中蕴含着廉政传播,在廉政传播过程中要注意发挥编辑出版媒体的作用,通过编辑出版可以使廉政文化的传播亘古不休、源远流长。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编辑出版已经成为廉政传播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廉政传播期刊(《中国监察》和《廉政嘹望》)的诞生,有力地发挥了编辑出版媒体在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中的教育、警示、揭露、监督功能以及在廉政形象塑造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明清小说评点中频繁出现“点睛”、“画龙点睛”、“传神写照”等画论述语,深受中国古代画论的影响,本文主要梳理明清著名小说评点中的“点睛”等术语的源流,揭示中国古代小说评点的某些特征及其与画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期的学者对明末清初的实学教育思想有不同的研究状况.1983年-1990年的研究是从简单的、零碎的研究走向正规化、系统化;1990年-2004年的研究步入了正规的、系统的研究和大范围的比较;2004年至今集中于对颜元思想的研究.每个阶段对清末明初实学思潮的研究也都存在着优缺点,而对颜元的研究具有很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忠君观念与绿林化精神的冲突是作痛苦和悲剧心理产生的根源,同时也是作并不一味颂扬这些英雄行为的原因。作强烈的忠君观念指引着梁山英雄接受招安,但他又清楚招安的结果势必带来英雄的覆灭。宋、方挥戈,实为同类相残。鹬蚌相争,将同归于尽。忠义本应两全,但义不得已而毁灭。所热爱的英雄必须毁灭,使他产生浓烈的悲剧意识。这些矛盾长期撕扯着灵魂,使他产生近似于自虐的心理倾向,产生一种刺痛自己的需要和满足。《水浒传》这一悲剧的创作使作获得了刺疼自己的快感。作在作品中表达的他对传统思想某些领域的思考,使他成为明代反传统思潮发轫前,对传统思想产生重大疑问的思想。  相似文献   

11.
鸦片战争以来的近百年间,中国文化的主题是中西文化的冲突、调和与融合创新。因此,中国文化的现代转型,可以说是中学在吸纳西学过程中的重建。面对西方文化的挑战,中国文化价值如何,如何进退?怎样去评估中西文化的优劣?中国传统要不要发展,如何发展?西方文化要不要吸收,如何吸收?这是当时中国知识分子十分关注的问题。针对文化上顽固守旧与过度西化两种倾向,严复、梁启超、章太炎提出了“观通”、“化合”、“附益”说,他们从“昌明东方学术”着眼,强调立足本土、化合中西古今,创新中华文化。他们有关未来中国新文化再造的学术探讨,是非常富有实践价值和前瞻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乡土文学”和“农村题材小说”是贯穿现当代文学的两个比较重要的文学史范畴,它们的形成是话语实践的结果,包含着不同的价值取向,因而也具备不同的历史形态,但二者之间的界限分野却常常为人们所忽视。如果回到历史现场考辨它们所存在的蜕变和置换关系,则可把握隐藏于背后的意识形态动机。  相似文献   

13.
"修辞立其诚",语出<周易·文言传>.这一论述,被后代学者不断地阐释和发挥,从而使古代文论中,延续着优秀的思想传统--重视创作主体人格品质的修养,强调作者应具有高尚的情操,美好的道德,诚信的态度.  相似文献   

14.
利用《考工记》中科技记载来探索《伐檀》的主旨,说明科技史与古代文学之间能够进行交叉研究.首先,根据《考工记》在周代车轮制作及其检验过程与水密切相关,推定《伐檀》的作者应为古代车轮制造者-轮人.其次,根据《考工记》中关于古代社会分工的相关记载,说明周代百工的特殊社会地位,从而表明《伐檀》中的君子,即轮人是无需从事耕作和狩猎的.第三,根据《考工记》中周人上舆的论述和关于车辆制造特别是车轮制作的详细记载,说明轮人对社会的重要价值.由此可知,《伐檀》的主旨不是对剥削者不劳而获的讽刺,而是对轮人劳作和生活的赞美.最后,建议在科技史与古代文学之间交叉研究应是双向的,即不仅从古代文学作品中发现科技史的信息,而且以科技史成果来探讨古代文学中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清末民初,上海等沿海沿江通商口岸的商会自成立以后就与资本主义列强战和不止,与此同时也与本国政府进行合作与斗争;贵阳等内地的商会由于自身力量很弱,容易受政府的控制,对抗的时候不多,但也有一定的斗争。在沿海通商口岸商会领导下,近代商会在中国近代历史上有一定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朱耷八题”续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八大山人曾否亲身参予抗清军事活动,言人人殊,向无定论;又其五十岁前之编年史缺环颇夥,空白甚巨,且于清顺治五年左右、康熙十三年前后等重大历史关节点内,盲点、疑点、误点过多,积成朱耷生平谜中之谜。本文首揭朱耷师兄一浊即南昌中洲龚夔一足,龚一足“中洲”家世及其“茶陵”抗清逸史发覆,为深切了解朱耷旧传在进贤介冈灯社与奉新芦田耕香院“竖佛称宗师”廿九年间丛林秘史真相及动向,提供了首个可靠的参照系。  相似文献   

17.
何丙郁先生是海外研究中国科技史的一位著名学者。《一位漂流学者的回忆录:科学、人文和李约瑟》是2005年出版的何丙郁先生的英文学术性自传。这本回忆录非常值得一读,不仅因为书中包含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和珍贵信息,有助于我们了解海外中国科技史研究近五十年来的发展,尤其是有关李约瑟研究所近年来的发展动向及其背景,更因为从这本书,我们可以深切地感受到一位海外学人对中国科技史研究长达半个世纪的执着和眷恋之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