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谈作文命题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题目,题目是文章的“眼睛”。人的眼睛能传神,能表现出人的喜怒哀乐等思想感情。文章的“眼睛”——题目,当然要起到概括文章思想内容、突出文章中心的作用。人们看文章,首先就是看题目。一篇好文章有好的题目,可以引人入胜,使人产生阅读这篇文章的欲望。差的题目,往往首先使人对文章产生厌恶的心理。  相似文献   

2.
结合自己的经验,总结了关于SCI论文写作需注意的几点细节. 一定要有吸引力强的题目、思路清晰的摘要和漂亮的图片.这三者是决定文章命运的关键.实际上,大部分reviewer(审稿人)的方法是快速看一下文章题目、摘要和图,如果对这三者不满意,这篇文章基本就over了.所以一定要让reviewer心情愉快,不要挑战他的心情!因为这些reviewer大多是大忙人,让他觉得烦了,文章就不会有好结果.  相似文献   

3.
作文是一种创造性很强的脑力劳动,如果离开了创造思维就出不了好文章,文章显得呆板,没有活力,缺乏生气,缺少新意。因此,必须在作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相似文献   

4.
一、标题须引人入胜 标题是文章眼睛,是文章内容和读者情感、心理之间的第一个接触点,也是传递作品主题、展示作者才情的重要窗口。俗话说“秧好一半谷,题好一半文”,“文题善,佳篇成一半”,好的标题能使文章光彩照人,因此,学生一定要在文题上多下工夫,切不可将话题直接作为标题,简洁醒目有文采的题目方能快速攫住读者的目光,为自己的文章赢得良好的“第一印象”。  相似文献   

5.
正阅读一般从品题开始。因为题目是文章的眼睛,是阅读文章的窗口。打开了这扇窗口,就等于找到了阅读的向导,可以提高阅读效率。怎样品味题目呢?了解内容梗概有的题目高度浓缩了文章的内容,阅读时加以扩展补充,就可抓住文章的梗概:谁在什么时候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比  相似文献   

6.
资讯     
读者观点贵刊上期的封面文章——“公用事业民营化”是一个相当好的题目,这可能是今后几年内国内企业改革的重点。盛洪先生指出了公用事业在于定价,寻找真实成本,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也是目前公用事业民营化的关键。不过,这只能是在非市场化的情况下如此。如果有了好的规则,进入市场后这些问题就会迎刃而解。另外对公用事业民营化的担忧,有一点想法。其实不必多虑,什么事情不要付出成本呢?更何况是触及不少人利益的改革。事实早已证明是无效率的东西,早就应该改革的东西,就因为担心会出现腐败而缓行,我想没有这个必要。腐败…  相似文献   

7.
 感谢张勤教授写了一篇题材重要、观点鲜明、论述清楚的好文章——“中英文‘一稿两投’的道德问题思考”,感谢《科技导报》发表了这篇文章并组织讨论相关学术规范。这正是我思考再三、有话想说的题目。  相似文献   

8.
科学搜搜     
手指太阳镜 如果今年夏天你实在是不想和满大街的熊猫眼一样的话,那么这款手指眼睛你绝对不能错过哦。戴上它,就好像被一双涂着红色指甲油的双手蒙住眼睛一样,中间只留下一条细细的缝。它虽然没有任何镜片,但是仍旧可以抵挡室外强烈的光线。戴上它绝对是百分之百的回头率。  相似文献   

9.
“看书先看皮 ,看报先看题。”当今社会 ,随着生活节奏的加快和信息传播量的增加 ,人们往往是依据新闻标题来选择自己所阅读的内容 ,因此 ,新闻标题的价值与意义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试图就新闻标题的语言作些探讨。一、新闻标题语言的特点新闻标题是一篇文章的门面 ,又被称为文章的眼睛。俗话说“题好一半文”,一个好的新闻标题往往能使新闻内容不胫而走。新闻标题的语言一般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 )简明性晋代文人陆机有云 :“立片言以居要 ,乃一篇之警策”。标题位于文章之首 ,它是文章总体格调、情绪和内容的高度浓缩体。相对正文而言 ,…  相似文献   

10.
教材是教师教学的依据。作为一位语文教师要想很好地进行教学,就必须熟练地掌握教材,妥善地处理教材,灵活地运用教材、驾驭教材。一、疏通教材疏通教材是钻研教材的第一步,其目的在于通读全文,疏通文字,了解作品全貌,掌握文章中心。特级教师钱梦龙“六步读书法”,对我们疏通教材是有很大帮助的。其作法是:⒈认读:解决学生新字生词问题。⒉辨体:辨别文章体裁,根据不同的体裁确定不同的阅读方法。⒊审题:题目是文章的眼睛,辨别题目的语言、结构、含义,理解作者命题意图。⒋自问自答:写什么?怎样写?为什么?等等。⒌质疑:在…  相似文献   

11.
 今天读到一篇文章(《读者》,2014年第5期),题目叫“做个能讲出细节的人”,吸引了我的眼球。文章一开始就说:“北岛曾经说我们生活在一个没有细节的时代。”就是这句话,触发了我一直在思考的一个问题,多年来,我总感到今天的一些科学技术学术论文,读起来空洞乏味,干巴巴,不细。若要深究起来,这样的论文,这样的笔法中,应该说到的东西好像也说了,说不上来是作者没写好论文。今天看来,失去细节是这类学术论文的一大特性。  相似文献   

12.
日前,笔者接到了青年科学杂志负责人冠雄、紫燕二位先生的电话,告诉我倪方六、黄震云、韩甫政三位先生联名写了一篇《论安阳西高穴“曹操墓”“认定”是行政违法行为》的文章,希望我谈谈对这篇文章的想法。我原来不想就这个问题和这三位先生进行无谓的论战,但是看了他们的文章内容后,认为他们的文章对一般读者颇具迷惑性,如果本人不对他们的言论进行及时“解读”和揭露,其文章极易给读者以错误的导向,于是在匆忙中写下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13.
《今日科技》2009,(2):25-26
看到绯就是个发电栅这篇好新闻,首先是标题吸引人,通俗易懂,独特新颖。这篇科普新闻,就像科普读物《十万个为什么》一样,看到题目,读者就想知道文章的内容究竟是什么。  相似文献   

14.
字字笑     
《少儿科技》2010,(2):47-47
报价 配镜师教一个新上岗的雇员向顾客报价:当你给顾客配眼睛时,如果他问多少钱,你就说‘2750元’。如果他的眼皮没有颤动,你就说‘这是镜架的价格,镜皮5000元’。如果他的眼皮还是没有颤动,你就补上‘每片’。  相似文献   

15.
开场白三年前的一天,偶然与一位老同志谈论杂志的选题。他说:“谈到知识,有个题目值得一写。现在有一股学习英语的热潮。可是人们很少知道英语的来龙去脉。如能写篇文章,谈谈这个问题,读者是会欢迎的。”我说:“题目虽好,可惜没有人写。”他向我瞥了一眼说:“你写。”“我毫无把握。”“可以试试嘛。”就这样,我半推半就地答应下来了。  相似文献   

16.
光的骗术     
唐云江 《科学世界》2012,(10):90-91
物体发出光,或者被发光,总之,只要从物体来的光到达我们的眼睛,就会在眼睛中成像,这样我们就看到了物体。因为日常经验中光是直线行进的。沿着光到达眼睛的方向反推过去,就判断出物体所在的方向;再根据光线角度的变化程度判断出物体的远近。如果光线拐了弯到达我们的眼睛,我们无法判断光的弯曲,只能认为物体在光线来的方向。当然,如果有物体在那里,但其光线不能到达我们的眼睛,那也看不到这个物体。所以,有时眼睛是会被欺骗的。  相似文献   

17.
高考考场上写出的作文,如果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没有创意,没有真心实感,不太容易得到阅卷教师的青睐,也就自然无法得到高分了.可我们要如何在短时间里写出一篇文章,而且是质量较高的作文?  相似文献   

18.
有理函数的积分,在高数中可以说是令学生们最头疼的一部分知识点。有的学生看到此类型的题目就没有思路、无从下手。如果是有一定特点的有理函数,我们可以利用题目的特点  相似文献   

19.
蜜蜂眼中的花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如果人类眼睛看到的花儿只有一种颜色,比如说黄色.那么在昆虫的眼中,这些花儿又会是什么颜色呢?这次我们就借助蜜蜂的眼睛,带你进入一个别样的颜色世界。  相似文献   

20.
唐徑的《琐忆》和巴金的《永远不能忘记的事情》是讴歌鲁迅先生的两篇纪念文章。两文在主题、体裁和人称上存在着许多共同点,但两文在构思、语言、结构及表现手法诸多方面却表现出了各自不同的审美价值。一、“设置主线,串连玑珠”与“聚焦动情点,多角度表现”在构思上,《琐忆》设置了一条主线———“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全文把所要表现的这一主题的材料统统串连于这根主线上,形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从题目可以看出,本文选取的材料是一些琐碎的生活小事,如果没有一条贯穿全文的主线,文章就会显得散漫。作者匠心独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