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库仑定律建立至今已二百余年.在这二百余年中,对于这个电磁学的基本定律,特别是对其中的平方反比关系,科学家们一直在探索着其中的奥秘.电力是否精确地与距离平方成反比?其中的误差究竟有多大?随着这种探索的进一步深入,科学家们又提出了更深刻的问题:为什么这一关系恰好是反平方?这种反平方关系是否与自然界某种更基本的东西有着某  相似文献   

2.
作为一种古老而经典的弱力检测工具,扭秤凭借其超高的灵敏度在精密测量领域得到了持续而广泛的应用.本文描述了扭秤的基本工作原理,分析了限制扭秤实验精度的基本因素,在此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华中科技大学引力中心实验小组采用扭秤技术在精密测量物理领域的实际应用,如基于扭秤周期法的万有引力常数G的精确测量,基于扭秤双频调制的近距离牛顿反平方定律实验检验,以及基于旋转扭秤调制的光子静止质量实验检验等.  相似文献   

3.
莫斯科大学两个引力实验室在最近20年中完成了一些引力实验并取得了高水平的结果,即等效原理实验,引力常数绝对值的测定,牛顿反平方律的检验以及引力波的研究,本文就描述这些实验。  相似文献   

4.
科学之窗     
根据一个国际物理研究小组的观点,不仅物理学的定律是在变化的,而且,物理常数也是在变化的。在仔细分析了来自遥远类星体所发出的光后,这个研  相似文献   

5.
回顾了利用近距离引力实验探索洛伦兹不变性破缺效应的现状,并展望了其发展趋势.引力与物质的耦合极其微弱,近距离下牛顿反平方定律的实验检验是探索引力现象对广义相对论偏离的常用方法之一,其实验检验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测量密度较大的2块薄金属片之间的引力相互作用随间距的变化,判断其是否满足牛顿反平方定律.在探索洛伦兹不变性破缺方面,通过测量2块薄金属片之间的非牛顿力的恒星时变化,可以检验标准模型拓展(SME)中包含黎曼曲率2次耦合的洛伦兹对称性破缺参数.分析表明近距离引力实验中,由于洛伦兹不变性破缺,2块有限平板间的非牛顿引力由边缘效应主导,尽管如此,现有的近距离引力实验对洛伦兹不变性破缺系数的限制仍能达到10?8 m2的水平.  相似文献   

6.
<正>按照黄金分割定律,最完美的人体比例是肚脐到脚底的距离/头顶到脚底的距离=0.618;最漂亮的脸庞是眉毛到脖子的距离/头顶到脖子的距离=0.618。黄金分割是将一个整体一分为二,其中较大部分与整体部分的比值等于较小部分与较大部分的比值,其比值约为0.618。这个比例被公认为是最能引起美感的比例,因此被称为黄金分割,亦称"黄金比例"。这样的分割方法叫做"黄金分割定律"。  相似文献   

7.
非线性问题中的数学方法概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谷超豪 《自然杂志》1995,17(6):309-310
一、非线问题概述 科学中最简单的数学关系是线性的,例如比例关系f=ax,或者复杂一点,多变量的线性关系: f=a_1x_1 a_2x_2… a_nx_n 牛顿定律的著名公式f=ma中,力f与加速度a之间就是线性关系,但在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公式f=k/r~2中,力f与距离r的平方成反比,这就是非线  相似文献   

8.
水能载舟,也能覆舟。这正是人与自然关系的缩影,人在自然环境中诞生和发展,也受自然环境的制约。人类自古以来就向往着进游宇宙,但却无法离开地面分寸,其中自有奥妙。17世纪牛顿创立的万有引力学说.揭开了这个秘密。万有引力定律指出,物体都有引力,它们总是相互吸引;引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之间的距离平方成反比。人的质量与地球相比,相差十分悬殊,因而引力的大小显得一边倒,总是地球的强大引力吸引着人,把入束缚在地球上而无法进入宇宙空间。牛顿运动力学还告诉人们,速度是战胜引力的法宝,如果物体的运动速度…  相似文献   

9.
科学信息     
.Nature Nol 319 No 6050 1.美国加拿大酸雨之争在会议桌上意见一致 2.聚变研究:美、日、欧洲合作 3.艾滋病病毒居病毒性癌肿中心 4.脱氧核糖核酸检测控制了去英国的移民 5.牛顿引力被校正了。短距离间两物体间引力的平方反比定律可能是不正确的这个问题已被确认,但还需要进一步的计算。  相似文献   

10.
朱砚磬  王志强 《科学通报》1966,11(3):118-118
在磁有序物质中,由于交换作用常数受离子间距离变化的影响,其中存在自旋波和声子耦合。大多数非金属反铁磁体是离子晶体,因此,对这类反铁磁体,辐射场在激发一个光频支声子的同时通过自旋波和声子耦合有可能再激发两个自旋波和一个声子,从而茌晶格红外吸收带的高频边缘外形成附加吸收峯。本文利用这种辐射跃迁过程解释了Nio红外光谱的0.24电子伏附加吸收  相似文献   

11.
天文学家一贯认为太阳是热和光的恒源,他们甚至把到达地面(平均距离)的太阳辐射量称为“日光常数”。但是,最近的研究结果表明:这个常数每过几星期、几年就要有百分之零点几的变化。由于太阳的辐射受到大气层的削减,所以从六十年代末开始,一些研究小组便开始利用高空飞行器测量“日光常数”。从气球,X—15型火箭飞机、  相似文献   

12.
陆寿坤 《科学通报》1981,26(6):370-370
Hardy-Weinberg定律(下文简称H-W定律)告诉我们:在一个大的随机交配的群体里,如果不发生迁移、突变和选择,则基因频率和基因型频率世代相传不发生变化。这个定律的重要意义,在群体遗传学的许多著作中都有阐明。然而,我们认为这个定律的  相似文献   

13.
李新洲  翟向华 《科学》2006,58(6):11-15
当今宇宙学的主流理论是以一个关键的假设为基础的。在主流理论中引力常数G和光速C都永远保持为同一数值。观测表明这些基本常数确实没有什么明显的变化。然而,迄今的研究仅仅考察了过去10亿年内这些常数的数值,因此认为在整个宇宙时间内不变是值得怀疑的。大约在80年前,一位数学天才发现了大数巧合,所谓大数是指约等于10^40的由宇观和微观物理参量所组成的无量纲量。随着宇宙膨胀的发现,宇观和微观参量之间存在联系从一种信仰,变成了经验定律。大数巧合变成了大数定律。为了解释大数定律,又产生了人择原理与自中心原理之争。带有人择色彩的可变引力常数理论由此而诞生了。近几年来,一些物理学家提出了光速可变理论,用以解决宇宙学的视界问题、平坦性问题以及其他疑难问题。  相似文献   

14.
<正>开普勒第一定律:每一个行星都沿各自的椭圆轨道环绕太阳,太阳则处在椭圆的一个焦点中。开普勒第二定律:在相等时间内,太阳和运动着的行星的连线所扫过的面积相等。开普勒第三定律:各个行星绕太阳公转的椭圆轨道的半长轴的三次方和它们周期的平方成正比,公式为a3/T2=k。  相似文献   

15.
正确定两个静电荷之间作用力大小的定律,是法国人查理·奥·库伦1777年提出来的。如果是单位电荷,则可以简单地说,f∝1/r2,即力和电荷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库伦出生在外省,1758年迁居巴黎。一年后考入皇家军事工程学院,学习土木工程。毕业后被派到法国在加勒比海的海外省马提尼克。库伦在那儿负责修建工事,一忙就是8年,最终因为健康原因回国。生活渐趋安定,而又无碉堡要塞可造,库伦遂潜心研究他所称的"物理问题"。在稍早的文章中,库伦记录了11项  相似文献   

16.
赵煦编译 《世界科学》2014,(3):61+15-61,15
<正>特里·奎因:要确定牛顿万有引力定律中的耦合常数颇具挑战性,但这在超稳定的实验室中是可能做到的以七个物理常数为基础,重新定义国际单位体系(SI)的计划正在进行中———例如,千克是与普朗克常数的数值相关联的,而不是当下通用的依据白金铱圆柱的质量所作的定义。  相似文献   

17.
改进的牛顿万有引力公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付昱华 《自然杂志》2001,23(1):58-59
一、前 言  在牛顿力学体系之中 ,万有引力公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公式 .在天文、航空、航天、地质、石油等领域中 ,许多现象都与引力或重力有关 .例如当计算卫星和火箭等飞行器的运动时 ,就要应用万有引力公式 .  自从牛顿提出万有引力公式以来 ,已经出现一些改进的公式 .例如有人曾对平方反比定律提出质疑 ,认为万有引力公式中的r2 项应改为r2 E,E为一小量 .还有人认为公式中的引力常数G应随时间而变化 ,等等 .这些改进的公式有的依据不足 ,有的过于复杂不便应用 ,而且这些公式对水星近日点进动问题及光线近日偏折问题也不能给出…  相似文献   

18.
吴启光 《科学通报》1982,27(14):833-833
设有线性模型 这里V>0和X都已知,n≥p;β∈R~p,0<σ~2<∞均为未知参数。欲估计可估线性函数Sβ,此处S为已知的常数矩阵。1976年,Rao给出了在平方损失(d—Sβ)'(d—Sβ)下LY在线性估计类(?)={MY:M为常数矩阵}中是Sβ的可容许估计的充要条件。他还提出了矩阵  相似文献   

19.
黑洞热力学第零定律的恰当表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赵峥 《科学通报》1992,37(7):620-620
通常认为,黑洞热力学第零定律是指“稳态黑洞视界面上的表面重力K是一个常数”。它相应于通常热力学中,处于热平衡的系统各点有相同的温度。然而,真正的热力学第零定律应该是指“热平衡具有传递性”。由此可以证明热力学系统存在一个表征热平衡状态的态函数——温度。“处于热平衡的物体,各点有相同的温度”只不过是热力学第零定律的一个推论。  相似文献   

20.
地理学第一定律与时空邻近度的提出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理学第一定律(TFL)由美国地理学家Tobler提出。由于计算机和遥感的应用推动了传统地理学的革命,第一定律作为定量地理空间分析的基础概念,在地理学及相关学科引起巨大反响。但它关于距离的定义和空间邻近关系的描述是含糊的,这局限了它的进一步应用。为此,我们提出加入时间维,用“流”的概念来理解和表达传统应用中的“距离”,从而用“时空邻近度”来替代“空间邻近度”,以促进地理学第一定律的更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