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论语言的模糊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的思维具有模糊性,是人类大脑高度发达的表现。人的思维具有模糊性导致人的语言也具有模糊性。语言的模糊性不仅丝毫无损人类语言的交际功能,反而极大地增强了语言的柔性和张力。词区分为模糊词和精确词。现代口语中模糊词使用的频率很高。有时精确词的含义也会变成模糊的。语法学家无法消除语法范畴中的各种模糊现象。在文学创作中,模糊语言有它特殊的表达功能,它可以增添含蓄蕴藉的审美效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当前中文词嵌入模型无法较好地建模汉字字形结构的语义信息,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中文词嵌入模型.该模型基于词、字和部件(五笔编码)等粒度进行联合学习,通过结合部件、字和词来构造词嵌入,使得该模型可以有效学习汉字字形结构所蕴含的语义信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中文词嵌入的质量.  相似文献   

3.
现有的中文事件触发词抽取方法大多数采用特征工程和触发词扩展方法, 无法利用同一文档中各个触发词实例之间的内在关系。为了解决上述问题, 基于马尔科夫逻辑网络(MLN), 利用核心词素, 训练语料中触发词实例填充真假事件的概率, 以及触发词实例间的关系等信息来推导测试集中缺乏有效上下文信息和低可信度的触发词实例。在ACE 2005 中文语料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与基准系统相比, 该方法在触发词识别和事件类型分类阶段F1值分别提高3.65%和2.51%。  相似文献   

4.
作为对中国文艺理论有自成一家建树的王船山,他的词学思想,虽因所编《词选》的散佚而无法窥测,然而艺术的相通及船山部分词前的序言,皆为我们了解船山的词学态度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柳永是千年词史上人们无法回避的一位词人,自宋以来的词学批评里,柳永受到了颇多訾议,因其创作了俗词,引发了历代文人几乎一边倒的犀利批判。然而在晚清,这一形势有所改观,继江苏词人冯煦对柳永词给予了较高关注后,湘籍词人陈锐取法于前,推衍于后,对柳永词大加赞赏,他在词学著作《袌碧斋词话》中对柳永"俗"词的重新认识,对柳词协词韵、重字句的欣赏,对周邦彦、柳永师承关系的认同等,都是非常有深度的见解,为柳永在清末的正名、重建词史上的地位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增词的选词标准、选词方法和判断方法以及增词使用的注意事项,阐述了增词规范及增词规范档、增词的上报。  相似文献   

7.
词学属于文学研究的范畴,它是一个包括词源、词乐、词调、词律以及词人、词籍、词论、词派、词史等众多内容的广泛、复杂而相对严密的学术体系,词学批评的概念虽为后起,但具体实践在词坛形成之日已萌动,而批评的精神、理念随着词学的发展也不断传递和积淀,词学批语研究作为对批语实践经验的理论概括和总结,更应注重它的科学性,以当代意识和历史实感来凸现词学批语研究的科学性,深入研究宋代的词学批评,将大有裨益于我们对后世及整个词学批评史的体认和把握。  相似文献   

8.
况周颐的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辑补况周颐词集之词论文献,对其词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9.
身居清王朝危机和以儒家为主的中国传统文化危机的交叉点上,清末常州派词人表现出了强烈的文化自救意识。尤其表现在词这一领域里,即极力将词纳入儒家文化的轨道,使之成为儒家文化自救的一种载体。它既有一定的学术渊源,又有自身的特点,并通过一系列有目的的理论引导来实现。它有增加词参与现实的力度与深度的一面,但毕竟是一朵行将枯萎的末世之花绝望中的自我挣扎,无法完成自身所属文化的更新。  相似文献   

10.
况周颐癖词五十余载,词论、词作成就卓著。其词集除《蕙风词》之外有总集两种、别集十一种,为其成就更高的词论所掩,未引起学界足够重视。其词集自序、论词之词、词之题序与自注,蕴含丰富的词学理论,可与《蕙风词话》正续编及其他词学文献相互发明,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其扩展了况周颐的词学研究领域,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11.
许浑山水诗有其独特的审美视角,“许浑千首湿”便是一个集中体现。从“知者乐水”的角度来分析这一创作现象可以从一个侧面反映出许浑有着如水般圆融通脱的性格特征。  相似文献   

12.
何其芳的诗歌作品和诗歌理论研究成果颇丰,但何其芳谈论翻译诗歌的言论及其创作所受译诗之影响却很少有人论及。有鉴于此,文章首先探讨了何其芳谈论翻译诗歌的学术思想,然后论述了何其芳的创作及其后来的诗歌语言观念受到了译诗的影响,由此给何其芳研究带来新鲜的内容。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朱湘诗歌中的意象和意境入手,分析了朱湘诗歌特有的孤清涔冷的风貌。同时,探讨了朱湘如何通过对中西方诗歌的借鉴完成了对新诗形式的改造和建设,确立了自己中国新诗史上特殊而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4.
:“九叶诗人”穆旦因其创作实绩深厚而成为中国诗坛上一颗最亮丽的星宿。近年来诗界对他进行了严肃、认真、虔诚的研究 ,从多方面考察了他的诗歌艺术。穆旦生命中的独特的品质由他生命的高蹈意志和生命的悲剧意识构成 ,正是这两者共同演绎了诗人丰富而痛苦的一生 ,以及形成了他那独具个性的诗歌品质。  相似文献   

15.
曹植是三国时魏诗人。他的诗、赋、各体散文,不论数量质量,都堪称当时之冠。诗歌是曹植文学活动的主要领域,他在诗歌艺术上有很多创新发展,特别是在五言诗的创作上贡献尤大。  相似文献   

16.
王芳 《南昌高专学报》2009,24(4):28-29,32
劳伦斯的诗歌具有浓郁的自传色彩。他把自己的生活经历、爱情体验和哲性感受融入了诗歌创作之中。本文旨在分析劳伦斯诗歌中的“黑暗意识”,探寻他生活中的矛盾、爱情中爱与恨的冲突及晚年面时死亡的心境在其诗作中的表现,深入了解劳伦斯对生活、爱情和死亡的哲学思考。  相似文献   

17.
闻一多的意义是由他在中国新诗史上的起点位置决定的,这就决定了后来的诗人和诗学者必然不同程度地经历“回到闻一多”的过程。从根本上说,闻一多这位辩证处理古今中外诗学关系的诗人本身也经历了一个“回到闻一多”的过程,这具体体现在他的诗歌转向方面。  相似文献   

18.
刘克庄是南宋后期著名词人,目前对后村词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他的爱国时政词,对其词风则基本定性为豪放排宕。通过对刘克庄花卉鸟兽词咏物词中“物”、“我”关系以及“我”的感情的分析,说明后村词艺术风格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19.
由诗意写实到散文写实——孙犁《芸斋小说》研究之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犁小说由前期列后期,有一个由诗意写实向散文体定实的转变过程。孙犁晚年创作的芸斋小说三十篇,以简洁的文笔刻画出复杂多变的人情世态,不复有《荷花淀》式的单纯。在形式上,孙犁杂取古代文言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传统散文的特点,创造出一种介于小说与散文之间的小说体式。  相似文献   

20.
沈光文诗歌中的典故来源丰富,经史子集无所不涉。作者善于以典抒怀,以史明志,体现了活用典故、以故为新、如水着盐、浑融无迹等用典技巧。沈光文诗歌通过对典故的娴熟运用,自然贴切而又含蓄蕴藉地表现了明清之际遗民诗人复杂深沉的思想感情,赋予了诗作古雅凝重、沉致深婉的审美风格,也折射了作者崇高峻洁的人格之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