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遥远的地中海上,有一个美丽的小小岛国马耳他,居住在岛上的居民总爱津津乐道他们的三件国宝:阳光、海水和石头。地中海的阳光、海水在世界上享有盛名,但最普通不过的石头又凭借什么竟然与阳光、海水并驾齐驱呢?  相似文献   

2.
海底是一个黑暗的世界,在2000多米深的海水之下,没有一丝阳光,生物赖以生存的光合作用也已停止,只有那骇人听闻的巨大压力,约有1000个大气压,凭添一种恐惧的感觉!但是,海底并不全是寂寞冷清的环境:海底有热泉涌动、喷射!  相似文献   

3.
2007年6月30日是"通古斯大爆炸"发生99周年的日子,这个困扰科学家近百年的爆炸原因,不断又有新的解释被提出。最近科学家在爆炸地点附近发现了一个湖泊,这个湖宽300m、深50m,形状类似一个低速撞击坑,为行星撞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有意大利科学家指出"通古斯大爆炸"很可能是坠落在当地的一颗巨大陨石引起的;但俄罗斯研究人员认为坠落的不是石制的陨石,而是一颗由冰和干冰组成的彗星。  相似文献   

4.
奥茨山谷位于意大利的北部.这里海拔高达3000 m,天气寒冷,即使是在夏天,山谷中依然覆盖着一层厚厚的冰雪.  相似文献   

5.
曹夫 《科学之友》2003,(11):10-10
扬起帆的船,在风的推动下,可以在浩瀚的海洋里航行。那么,是否有一种“阳光帆船”,利用太阳光的推动,可以在宇宙间航行呢?日本文部科学省太空科学研究所的科学家回答:可以。原来,光除了具备波性质,也拥有粒子性质,光的粒子(光子)碰撞到阳光帆船的帆,会在帆上施以极微小的力,这个力可以使阳光帆船加速前进,最终以极快的速度航行。当然,他们正在设计的“阳光帆船”,外形和普通帆船有很大不同。但原理有异曲同工之妙:太阳的光子就像“风”一样,驱动阳  相似文献   

6.
四海 《科学之友》2007,(9A):30-31
2007年6月30日是“通古斯大爆炸”发生99周年的日子,这个困扰科学家近百年的爆炸原因,不断又有新的解释被提出。最近科学家在爆炸地点附近发现了一个湖泊,这个湖宽300m、深50m,形状类似一个低速撞击坑,为行星撞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有意大利科学家指出“通古斯大爆炸”很可能是坠落在当地的一颗巨大陨石引起的;但俄罗斯研究人员认为坠落的不是石制的陨石,而是一颗由冰和干冰组成的彗星。  相似文献   

7.
基于8个准全球模式模拟的南海深层与底层环流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谢强  肖劲根  王东晓  俞永强 《科学通报》2013,(20):1984-1996
初步分析了8个准全球高分辨率海洋模式模拟的南海深层和底层环流,总结了模式中南海深层与底层环流的基本特征.温盐误差分析显示深层温度相对偏差一致偏负,而盐度偏差大部分模式基都是为正偏差,表明深层偏冷偏咸.温度的偏差幅度要大于盐度,且温盐在深层存在趋势.吕宋海峡深层1500m以深水交换各模式平均为0.36Sv,与观测相比偏弱.同化过的模式和一个未同化的模式(OCCAM)都显示,吕宋深层水交换在春季达到最小,而在冬季达到最大.大多数模式2400m以深垂直积分流函数显示南海深层在大尺度上为气旋式环流,但流函数的分布与由气候态温盐数据集(GDEMv3)诊断出来的流函数相比存在较大的差异.南海1000m以浅经向翻转结构比较类似,但1500m以深的经向翻转结构空间分布和强度大小存在较大的差异.而2400m以深的经向翻转与气候态温盐数据集(GDEMv3)诊断出来的经向翻转相比偏弱,这表明着模式中深层水垂直混合过程偏弱.在上述分析基础上,详细探讨了初始温盐场、地形、垂向混合方案对南海深海环流的影响,对今后专门构建适合南海深海环流研究的模式提供了必要的参考.  相似文献   

8.
《世界科学》2010,(9):4-4
<正>8月26日,中国科技部和国家海洋局在北京联合宣布,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自主集成研制的"蛟龙号"载人潜水器3000米级海试取得成功。"蛟龙号"最大下潜深度达到3759米,超过全球海洋平均深  相似文献   

9.
栎属高山栎组植物化石推测青藏高原的隆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浙昆  杨青松  夏珂 《科学通报》2007,52(3):249-257
简要回顾了关于青藏高原隆起的不同学术观点, 结合对栎属高山栎组的综合研究, 以及西藏希夏邦马峰和南木林2个化石点最接近现代类群的共存区分析, 佐以化石群所代表的植被类型在共存区垂直分布范围, 分析了徐仁和Spicer关于青藏高原隆起幅度的研究结果, 重新推测了上述两地的古海 拔. 希夏邦马峰化石点代表的古海拔可能在2500~3500 m之间, 故此从上新世以来希夏邦马峰地区上升了2200~3400 m. 而中新世南木林乌龙组上下两段的化石组成所代表的古地理有所不同, 下段所代表的古海拔为2500~3000 m, 上段所代表的古海拔为2800~3000 m, 故自中新世以来该地区至少抬升了1300 m, 不支持Spicer认为该地区从中新世以来就没有抬升的观点.  相似文献   

10.
四海 《科学之友》2007,(17):30-31
2007年6月30日是"通古斯大爆炸"发生99周年的日子,这个困扰科学家近百年的爆炸原因,不断又有新的解释被提出.最近科学家在爆炸地点附近发现了一个湖泊,这个湖宽300 m、深50 m,形状类似一个低速撞击坑,为行星撞击说提供了有力证据.  相似文献   

11.
地磁是怎样产生的呢?100多年来科学家提出了许多假设,但最终难以自圆其说。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地磁呢?众所周知,相对于地球而言,阳光自东向西环绕地球旋转,而根据安培定则有环绕地球从东向西流动的电流。为什么环绕地球流动的电流和环绕地球移动的阳光的方向一致呢?为什么阳光相对地球而言绕地球旋转  相似文献   

12.
歌鲸之谜     
一艘美国海洋研究与教育学会的研究船,停泊在加利福尼亚的雷维利亚希黑多群岛海域,夕阳照耀着碧波万顷的海面。突地,一条近20m长的座头鲸轰然一声跃出海面,它那庞大的身躯在空中作优美的旋转动作,长长的鳍肢在蓝空里摆动,又是轰隆一声巨响,40~50t重的躯体跌落海面,水花飞溅。远远望去,浮卧海面享受初冬阳光的座头鲸喷出一道道3~5m高的粗矮雾柱,在阳光下映出一条条彩虹。面对如此壮观的景像,  相似文献   

13.
结合对塔里木河下游不同断面地下水位变化和植物生理生态特性的分析测试,研究了塔里木河下游主要建群种胡杨和柽柳在不同地下水位条件下的生理响应和适应性,探讨了塔里木河下游干旱环境下胡杨、柽柳的合理生态水位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胡杨和柽柳叶片的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内源植物激素脱落酸以及细胞分裂素浓度等与地下水位埋深有着密切的关系.随地下水位埋深加大和植物受到的生理胁迫加强,植物叶片的细胞分裂素浓度逐渐减少,而可溶性糖、游离脯氨酸和脱落酸含量增加,在距河道最远处(500m)达到最高值;比较胡杨、柽柳对不同断面地下水位变化的响应可见,在地下水位埋深较浅的亚合浦马汗断面,胡杨、柽柳的各项生理指标变化较小,而在地下水位埋深较大的依干不及麻断面,随地下水位埋深加大,可溶性糖和内源植物激素脱落酸含量呈线性关系增加,其中游离脯氨酸含量在距河道300 m处出现异常积累,反映了植物生理受到强烈胁迫;同时还发现,在一定强度的水分胁迫下,柽柳的生理过程较胡杨强烈,对地下水位埋深变化更为敏感,胡杨的抗旱性较之为强;结合样地调查结果,推测塔里木河下游胡杨、柽柳的合理生态水位埋深在4 m以内,9 m以下为胡杨和柽柳死亡的临界地下水位.  相似文献   

14.
利用近50年来实测水沙及地形等资料,采用河段平均的方法,详细计算了监利段河床平面及断面形态的调整过程,主要包括河道深泓线及岸线变化、平滩河槽形态调整及其与前期水沙条件之间的关系.计算结果表明:上车湾裁弯后监利河段河势调整剧烈,其河段尺度的年均深泓摆幅约为35.1 m/a,20世纪90年代因该河段高水位历时较长深泓摆幅增至45.4 m/a,三峡工程运用后受护岸工程影响该值降至32.8 m/a.2002~2013年监利河段年均崩退速率约为14.3 m/a,岸线累计崩长达15.4 km,其中左岸占64%;荆江门、七弓岭及观音洲河湾的凸岸发生崩退,岸线崩长占河段崩岸总长的43%.目前该河段的曲折系数稳定在2.02,而局部河段——七弓岭河湾的曲折系数随八姓洲狭颈逐步缩窄增至3.82,有发生自然裁弯趋势.监利河段典型崩岸断面的平滩河宽可随水沙条件的改变迅速做出响应,但由于大规模护岸工程的修建,河段尺度的平滩河宽变化不大;断面形态调整主要表现在河段平滩水深变化方面,已累计增加约0.9 m,相应平滩面积增加近6.6%,且二者均与前5年汛期平均的水流冲刷强度密切相关.此外在持续冲刷过程中,监利段河床纵比降趋于调平,目前稳定在4.35×10~(-5)左右,河床在纵深方向上趋于稳定.  相似文献   

15.
乍看,动物与发明两者之间似乎风马牛不相及。然而,人仇在探索动物世界的奥秘中受到启迪,许多科技发明竟与动物结下了不解之缘。乌贼与侧壁气垫艇乌贼素有海上火箭之称,速度可达41m/s,这主要靠它那简单的结构和安全可靠的高速喷水推进器。人们模仿它制成了有喷水推进器的侧壁气垫船,其速度可达40m/s,能在不足1m深的浅水中飞速航行。  相似文献   

16.
行走在南极     
南极奇观 地球七大洲中,南极洲是最高大、最冷酷、最纯洁、最美丽、最神秘莫测、最桀骜不驯的. 南极真是高得出奇,有2350 m,犹如一个巨人.南极又是最低的大陆--南极大陆上的本特莱冰下槽谷,在海平面以下2500 m,比北冰洋的平均深度还要深两倍多呢!这是由于在巨大冰盖的重压之下,大陆地壳产生了向下弯曲的缘故.  相似文献   

17.
大位移井下套管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在介绍国内外大位移井的基础上,指出大位移井下套管工艺技术的关键技术与难点,分析了国外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工艺技术措施,为解决我国钻3000m以上水平位移的大位移井固井问题提供了指导.  相似文献   

18.
深海探秘     
不该存在的生命深海球形潜水器“阿莫尔”号离开潜水母船“贝格尔斯坎”,在东太平洋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缓慢下潜。透过潜水牛眼窗,我们清晰地看到充满熔岩的谷底耸立着层层山脉,火山口的深裂缝中黑们袅袅。驱动机械臂将温度计伸入洞日的喷泉,温度竟然是450℃,而在此时的海面却是冰冷刺骨。更令人震惊的是,在这几千米深的海底,水下摄影机的镜头捕捉到了一个生物群落。而在我们原来的认识中,没有阳光.压力巨大,温度超过400℃的海底是不可能有生物存在的。机械臂调整摄影镜头的焦距,一条20厘米长,红肤蓝眼的管状蠕虫出现在我们的视…  相似文献   

19.
<正>在地表之上,万物生长依靠太阳。但哪怕是最清澈的海水,在200 m以下也几乎是漆黑一片。没有阳光,驱动生物界运行的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断绝,但是并非没有其他途径。深海海底的生物可以依靠化能合成和海面输送来的物质维持生命,热泉口是它们的城市,洋流是它们的道路,从海面缓慢飘下来的食物碎属是它们的天降甘霖,而偶然落下的巨大身躯,则是它们在大洋荒漠之中  相似文献   

20.
大洋奇观     
在人们的印象中,深海底是一个美丽幽静的世界。但海洋科学家说:海 底并不平静。同陆地上相类似,深海底也有飞泻直下的“瀑布”,奔流不息的“巨河”,横扫一切的“风暴”,纷纷扬扬的“雪花”,以及漂浮不定的“云朵”, 等等。深海底是一个动荡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