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黄山西递、宏村、唐模等古村落,保留许多完好的"祠堂",这是历史文物."活态传承"的"祠祭"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代代相传"、"世代相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本质属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差异在于它"活态性"."活态传承"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真魂".建设文化生态区一定要守住这个"真魂",具有神圣仪式性的民间信仰类民俗活动不能以纯粹的"表演"方式存在.  相似文献   

2.
"虚拟人"替你"吃"药"挨"刀"虚拟中国人"计划启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爱华 《科技潮》2002,(6):10-11
也许在不久的将来,病人不必再为误诊担惊受怕,因为将有"虚拟人"心甘情愿地为你"吃"药"挨"刀.这不是梦境,因为,一项名为"虚拟中国人"的计划已经启动.据中国科学院自动化研究所人工智能实验室张晓鹏博士介绍,中国科学家已向国家有关部门提出了"虚拟中国人"计划,以提高中国整体医疗水平,推进中国医学的信息化、可视化、诊断定量化和现代化.  相似文献   

3.
"人体"与"身体"是当下中国人体文化研究中频繁使用的一对概念,它们的含义常常被混淆."人体"与"身体"的概念既涉及人的赤裸状态,又涉及人的服饰状态.但"身体"泛指万物之体,"人体"则特指人之身,且"人"通"仁义"之"仁"."身体文化"是西学中的热门研究,"人体文化"则可以让人引起对艺术与科学更多的关注."人体文化"与"身体文化"概念在中国学术界的出现、发展,内涵虽有区别,但两者的理论可相互借鉴.  相似文献   

4.
"人的觉醒"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思想启蒙的一个重要主题,也是反对封建旧文化的一个重要收获.这一思想成果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现代文学,这便是"人的文学"的诞生.但是,时代、个人与作为参照的西方文化的特殊性决定了"人的觉醒"问题的复杂性,从而决定了"人的文学"的复杂面貌.  相似文献   

5.
分析中国古代特别是中国传统医学中关于“神”即人“魂”的学说.作者论证,中国人所认为的人“魂”与欧洲的传统有很大的不同,是以物质性作为其特征的,或者说“魂”并不是一个非物质的东西.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和谐社会"理念哲学意蕴的阐发,认为"和谐社会"理念从全新角度阐释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关系,为今天中国人思考自己的发展问题提供了思想前提;"和谐社会"理念既葆有中国传统文化的整体统一性思维方式和"和合精神",又批判吸收了西方分析社会的理性主义方式;"和谐社会"理念是现阶段中国人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社会发展理论的继承与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封建文化"吃人"意象是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中的重要创作母题."五四"时期,以鲁迅为核心的中国新文化运动的先驱者们痛切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吃人"的本质,他们张扬着个性主义的大旗,对中国传统文化尤其是封建礼治秩序进行了深刻的抨击与刻画:从食人者"吃人"到被食者"吃人"再到残酷的"自食",一层比一层残酷,一层比一层令人发指.五四先驱者所描述的中国封建社会的历史无异于"吃人的筵宴".  相似文献   

8.
张楠 《天津科技》2004,31(1):56
2003年10月15日,一个令所有中华儿女骄傲的日子.上午9时整,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载着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进入预定轨道,就在那一刻,浩瀚太空迎来了第一位中国人!从此,太空俱乐部写下了中国人的名字,中国继前苏联、美国之后,中国成为太空俱乐部的第三位成员,杨利伟也成为举国景仰的民族英雄.那么,太空俱乐部中进入太空并进行地球轨道飞行的前两位"第一"都是谁呢?他们和杨利伟一样,都是自己祖国的民族英雄,他们分别是前苏联的尤里·加加林和美国的约翰·格伦.  相似文献   

9.
古代中国人以朴素的有机系统观看待宇宙,认为人与自然不可分离,是相通无碍的.这就形成了独特的"天人合一"观.儒、道、禅宗三家都持"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它对中国传统诗学影响深远从这一宇宙观出发,认为艺术创造于物我互通、心物交感之中,而西方人则从主客二分出发,认为艺术是主体对客体摹仿的产物;中国诗学从人与自然的和谐中去寻求艺术的美,而西方人则从审美对象的物理属性中去寻求和谐之美;中国传统诗学强调心与物相合,我消融于物,化入其境,西方人却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来分析事物,艺术创造中强调主观情绪和知性的介入.  相似文献   

10.
陈衡哲的创作一直就成为女性文学的"另类",杨义在《中国现代小说史》中评价其"理智多于情感".她摆脱了当时困扰女性作家的许多问题,脱离狭小的女性视野.本文认为她以知识精英的姿态,把性别意识和人的意识高度融合,用"超性别"看待女性解放,强调两性人格平等,承认每个人的个性差异,以铸女性"大魂"为己任,因而其女性观具有积极的现代意义,是真正解放了的女性话语.  相似文献   

11.
陶林 《菏泽学院学报》2007,29(3):15-17,20
周恩来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理想精神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时代精神的集中体现。周恩来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主要包括以下九大方面:奋斗进取、善于学习、实事求是;和合、民主;创新、严于律己、人民公仆、无私奉献。对"周恩来精神"的解读,对于当今推进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升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加强和改进党员干部的官德建设,抵制腐败的不正之风,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无疑都具有长远的重要时代价值。  相似文献   

12.
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思想是共产党员党性锻炼的集中,凝炼,简明,便于掌握的强大思想武器。它对党性锻炼具有对应性的指导,中在个人整体素质上如何增强创新力,人格力和凝聚力,在思想和世界观上如何树立紧定的发展观,崇高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在工作实践和具体行动上如何铸炼走有中国特色社会道路的“铁心”,在形形色色文化生活中需要恪守的“铁纪”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铁劲”,等等。  相似文献   

13.
《庞阿》、《离魂记》、《阿宝》是三篇古代离魂型小说,其魂去——魂归的结构模式是这三篇小说的基本模式。三篇小说主要人物的性格、心理、形象在这一模式下得到了很好的表现,主要应用避实就虚的创作手法来加以表现的,从中反映了圆文化是中国古典文化特征之一。  相似文献   

14.
乔治·桑后期转入了田园小说的创作,把民间文学时间的完备性移植于其中,以纵线延长表现出"时间回环节奏";又以"田园"生活为基本事实,以家庭生活为基本内核,揭示出人性的永恒价值和深刻的人道精神,最终形成了她"田园、艺术、精神"的三重统一体;同时,又以截然不同的风格和时空结构,与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家庭小说相得益彰,既形成对比而又强化了彼此的内在联系,从而使两者在艺术和精神上达到了某种补充、修正,甚至互补.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篮球队员“篮球意识”的培养和探讨,从技术训练、战术训练、作用训练等几方面进行了阐述,论述了篮球意识是篮球运动员最宝贵的精髓,是比赛中指导正确行动的“活的灵魂”。  相似文献   

16.
从具体词语入手,结合古人社会生活,阐释其文化蕴涵,是当前文化语言学一个重要课题."桑"文化深厚的内涵也凝结在词语中.通过对"桑"字形音义及相关部分文化词语的考察,发现"桑"同祭祀、神灵、帝王、祥瑞等有着密切关系,从而揭示出其灵异之物的民族文化意蕴.  相似文献   

17.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科学总结党的80年历程的基本经验的基础上得出的科学结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跨越充满希望和挑战的新世纪的关键时刻作出的重大理论创新,它把实践标准、生产力标准、社会进步标准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的标准有机地统一起来,科学地回答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个什么样的执政党,怎样建设执政党”这个根本问题。“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我们党在新世纪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的伟大纲领,也是指引我们不断夺取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胜利的伟大思想武器。可谓是“卓越的理论创新,伟大的政治宣言”。  相似文献   

18.
江泽民同志提出“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实际上总结概括了周恩来的革命实践和革命思想。周恩来一直始终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早提出“四个现代化”的建设目标,并亲自组织实施了科学规划,使中国科学技术有了长足的发展,在我党历史上,周恩来的革命实践和革命思想,无疑成为“三个代表”思想概括的重要材料和理论来源。  相似文献   

19.
《诗经》的悲态美初探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诗经》具有高度的悲态审美价值。其悲态的主体往往是普通人,悲态的表现往往是深层心灵的隐蓄吟唱,悲态的根.源来自相应的社会道德审美判断方式,这与西方悲剧理论有着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0.
和合文化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对中国的多边外交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和合文化传统中的“和为贵”、“兼相爱”、“和而不同”、“协和万邦”等思想中透析中国多边外交思想,分析出中国多边外交思想的共生性、平等性、多样性、自主性,并以构建和谐世界作为奋斗目标,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世界的一大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