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宋四家"代表着宋代书法的最高成就,而苏轼更被黄庭坚推为"当朝第一".苏轼的书法风格雄浑自然、藏巧于拙、朴实无华而深厚质直,既擒纵有度又恣意挥洒.他对于书法风格的追求是多面的,但前提必须是自然和率真.对于书法创作他主张"自出新意,意造无法",这种观念是由他寓书于乐的书法功能观直接导致的.  相似文献   

2.
宋代书法"尚意"的思潮,是一代文宗欧阳修、蔡襄和苏轼等人引领下形成的。蔡襄的书法和理论作为中国传统书法文化艺术的组成部分,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然而在很长的历史时期里,学界在研究蔡襄的诗和书法时有"论者或不然",或认为"宋四大家"的书法是蔡京而非蔡襄等悖论。现根据史料,让我们以今人的眼光对蔡襄的书法进行整体的审视和评价。  相似文献   

3.
苏轼书法在南宋南渡后的复兴和意义的彰显,不仅仅是书坛本身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得力于政治的推助。人文环境和气氛的变化对苏轼书法的接受也产生了直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苏轼是宋代的一位文学全才,他乐观的人生态度对后世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文试从苏轼谐谑诗的功效来诠释苏轼化解苦难的独特人生方式,进而审视苏轼的生存智慧。  相似文献   

5.
杜娟玲 《科技信息》2010,(29):I0285-I0285,I0292
苏轼在诗、文、词诸领域都有杰出成就,又兼精书法、善丹青,堪称宋代文学之集大成者。作为“唐宋八大家”最杰出的人物,他一方面走过了封建社会文人志士共同的道路:恪守儒家之进取精神,学优而仕、忠君爱民:而另一面则表现为对社会人生目的意义的怀疑、解脱与超越,宠辱不惊、旷达从容,这或许就是苏轼让后代文人普遍景仰的原因之所在。本文试就苏轼黄州期间词作之孤独、寂寞意象透析其深刻的人生感悟。  相似文献   

6.
苏轼是具有民胞物与思想的一代文化巨人。无论是在理论上、作品里还是实践中,苏轼都表现出对各个阶层、种族、地区的人和世间万事万物的博爱之情。作为苏轼人生哲学重要组成部分的民胞物与思想。既是苏轼个人性格、经历、学养的结晶,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以仁为本的继承,更是宋代“三教合一”和新宗族制的产物。  相似文献   

7.
苏轼“平淡”美的意蕴及其思想渊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德军 《长春大学学报》2004,14(3):43-45,70
苏轼的所谓平淡并非平凡与枯窘,而是要强调无意于佳的创作心态,随物赋形,达到行云流水、外枯中膏的天籁之美,而这种艺术思想的形成,除了宋代审美文化背景的影响外,更主要的是老庄和禅宗哲学对苏轼的浸染所致。  相似文献   

8.
苏轼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特殊的文化现象,其人格代表了华夏文化豁达大度和乐观向上的民族精神,给人以“悦神悦志”的审美享受。本文从苏轼人格的文化内涵和美学特征两方面入手,认为苏轼人格立足于坚实的文化心理基础,代表了宋人立足社会的心理归隐方式,是宋代文人群体心态的反映;它具有风流标格、随物赋形、自然萧散、诙谐戏谑的美学特征。  相似文献   

9.
稽首天中天,毫光遍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金莲。这是中国佛教协会会长赵朴初为香港天坛大佛落成手书的一首诗。以前我以为是赵老专为大佛写的,因为他在诗词、书法方面都是名家。近来才知道这是宋代大文豪苏轼的作品。这就有点神,因为这诗同天坛大佛极贴切,难道曾经到过广东的东坡居士,900年前就预知南天会出现这尊巨大佛像不成?  相似文献   

10.
王卓 《科技信息》2010,(36):I0122-I0122
苏轼作为整个宋代文化精神的的代表,是宋代文坛天才创作巨匠,也是重要的文学理论批评家。他结合自身文学创作实践,对文艺创作理论提出了一系列重要见解,形成较完整的体系。这些文学思想除了来源于苏轼自身学识修养,还深受当时儒释道三教合一的时代思潮和北宋独特的士大夫精神等影响。  相似文献   

11.
《叶梦得与苏轼》一书以历史上多有争议的叶梦得与宋代文学史上的冠冕人物苏轼作为研究对象,通过诸多领域的对比分析,较为客观地展现了当时的政治文化生态,为宋代文学的比较研究作了有意义的尝试。  相似文献   

12.
阮蓓 《凉山大学学报》2001,3(3):142-143
宋代杰出学家苏轼,以其特有的性格和人生阅历,形成了“大江东去”的豪放风格,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千古绝唱。本作参阅了名家关于苏轼其人事其的评价,以自己的和视角,对东坡的身世,诗、人生哲理,作了充满感情色彩的评述,并将东坡与同属豪放型的稼轩、李白的学风格作了比较。  相似文献   

13.
"苏""白"二字连用,并作为一个特定称谓释义为苏轼、白居易,实自宋始。《鹤林玉露》等文献说明,苏轼追慕白居易在宋代已司空见惯,苏轼号"东坡"也不乏此种因素在内。"东坡"名闻天下是苏轼之功,然该称谓不仅是苏轼在黄州东坡的实际体验,更是其追慕先贤,调剂心性的外化。但歌咏"东坡"不自苏轼始,早在唐代,白居易就瞩目此词,"东坡"可称"苏白"之纽带。  相似文献   

14.
王铎书法理论主张"善师古者不泥古",在拥有传统功力的同时,又要拥有创新精神。王铎书法创新观念与释亚栖、苏轼、黄庭坚、米芾等的创新主张遥相呼应。"不规规模拟""拓而为大"与"挥斥八极之势",是王铎在自己"不泥古"观念和释亚栖、苏轼、黄庭坚、米芾等创新主张的基础上,在艺术理论中的进一步拓进。它使王铎在书法临帖与创作中拥有了非凡的实践手段,并使他获得了迥异前人的书法艺术审美个性,而且,它对当代中国的"大幅式"书法创作及日本的"明清调"书风影响至大。  相似文献   

15.
苏轼游记散文艺术特色论何梅琴"中国的游记散文源远流长,它启始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大盛于明清"。①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宦海浮沉,其阅历见闻之广博,徜徉于林泉山石的机会之多,其知识的渊博,胸怀之旷达,艺术修养之高超,为其写出多姿多彩的游记文字,准备了得天独...  相似文献   

16.
楚冬玲 《科技信息》2007,(15):139-139
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且苏轼与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其文学成就世所罕匹,尽人皆知。然其在书画方面的成就,也是闻名当世,泽被千载。  相似文献   

17.
王芳 《科技信息》2009,(29):130-130
中国的游记散文源远流长,它启于魏晋,成熟于唐宋,大成于明清。宋代大文豪苏轼一生宦海沉浮,徜徉于林泉山石的机会很多,其知识的深厚、胸怀的旷达、艺术修养的高超,为他写出大量优美的游记散文准备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这些游记散文中政治家有不少优秀亭台记散文。据《苏轼文集》统计的亭台散文主要有《喜雨亭记》、《超然台记》、《灵壁张氏园亭记》、《书临皋亭》、《临皋闲题》等等。本文主要通过对苏轼这些亭台散文的分析.了解散文中“姿态横生”的特点。  相似文献   

18.
宋代大家苏轼在中国古代贬谪文学史的演进中有着突破性的重要地位。从贬谪文学的概念范畴出发,选取苏轼贬谪至黄州期间的所作诗歌,分析此时期的诗歌特点,以探讨苏轼在此时期的心态变化。其心态变化轨迹主要为初至黄州时的苦闷心情,然后通过游玩山水、诗酒唱和、躬耕自足等方式得以自我宽慰,但整体而言,此时的苏轼始终处于苦乐交织的矛盾心态中。  相似文献   

19.
《封建论》是唐代著名的古文家柳宗元的经典名篇,文章立论有据,驳斥有力,凸显了严谨的文法及见识。《封建论》被宋代古文家苏轼接受及被选文学家高步瀛再接受的过程中,体现了高步瀛对苏轼评析柳文经典论断的认同。  相似文献   

20.
王水照教授潜心研究宋代文学40多年,发表了大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其成就主要体现在四个领域;一是苏轼研究,二是散文研究,三是宋词研究,四是专题性的综合研究。既注重传统考据之学,也善于运用现代文艺学新方法,其学术笔记的撰写也是一种独特的治学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