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黑箱和灰箱模型对氯化铵回收三效降膜蒸发系统进行了分析,找到了系统损的关键,即二次蒸汽的消耗引起的外部损.对各效蒸发器采用白箱模型,分析了蒸发器损的主要环节,结果表明,对于一、二、三效蒸发器,传热温差引起的损率分别为77.64%、68.59%和75.87%,降低传热温差引起的损是提高蒸发系统效率的主要途径.由于浓缩热引起的损也是不容忽视的,应提高系统的真空度,采用低温蒸发路线.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随着能量供求关系的紧张,热泵系统的研究和利用逐渐被人们考虑和重视,可是,以前的计算方法是以热力学第一定律为基础,它只能在量的方面予以评价。本文以热力学第二定律为基础,把环境作为基准,用参数对热泵系统的四种工质R—12、R—22、R—113和NH_3进行了计算分析。利用计算机计算,并作出各计算结果曲线和流图,对热泵系统从质的方面作出评价,指出了改善热泵循环的方向。此外,通过计算分析,可以进一步了解参数作为能量利用性能比较基准的指数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3.
建立一维喷射热泵(EHPC)系统热力学模型,以R245fa为制冷剂,采用能量分析和分析相结合的方式,分析设计工况的变化对喷射器及系统性能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当发生温度升高时,喷射系数及系统热效率(COP_h)增大,效率降低;当蒸发温度升高时,喷射系数和COP_h,效率均增大;当冷凝温度升高时,喷射系数和COP_h减小,效率升高;该系统适宜的工作范围为蒸发温度-15℃以上、冷凝温度45℃以下.  相似文献   

4.
阐述了天辰化工有限公司粒碱系统蒸发冷凝水的回收再利用工艺改造内容,结合现场实际情况对剩余蒸发冷凝水进行处理,实现了粒碱系统蒸汽冷凝水的回收再利用,解决了水不能回收和处理的难题,同时为企业节约了水资源,降低了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现有集中供热系统的供热能力和供热效率,以缓解冬季日益增长的采暖供热缺口,文中基于一现有热电联产集中供热系统,设计了新增热源和利用热泵两种提升供热能力的方案,并对比分析不同方案对供热系统COP(制热能效比)、效率和经济性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新增热源方案的供热系统COP为0.98,与现有系统基本持平,效率为28.39%,相比于现有系统降低了39.15%,动态回收期为7.98年;采用热泵方案的供热系统COP为1.34、效率为62.69%,相比于现有系统分别提升了35.4%、34.36%,动态回收期为5.73年,且具有良好的经济适应性.  相似文献   

6.
根据碱回收蒸发工段的工艺特点和控制要求,设计了S7-300PLC控制系统.详细说明了控制系统的硬件组成、软件程序设计,工程实际运行表明,该系统控制效果良好,具有较好的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7.
空调节能分析 ,传统的办法就是对空调系统各设备的热损失进行计算分析 ,设法提高热效率 ,来保证充分利用能量之目的。现有的理论和实践已证实这种传统的方法是不完善的 ,甚至会误入歧途。节能的分析及优化已不只是能的量的问题 ,而是能的质与量的综合估价的问题。通过对热泵系统的分析、模拟出各部件的损失情况 ,提出系统的节能部位和应采取的措施 ,使整个系统的损失为最小 ,效率最大 ,实现热泵节能优化  相似文献   

8.
空调节能分析,传统的办法就是对空调系统各设备的热损失进行计算分析,设法提高热效率,来保证充分利用能量之目的。现有的理论和实践已证实这种传统的方法是不完善的,甚至会误入歧途。节能的分析及优化已不只是能的量的问题,而是能的质与量的综合估价的问题。通过对热泵系统的Yong分析、模拟出各部位的Yong损失情况,提出系统的节能部位和应采取的措施,使整个系统的Yong损失为最小,Yong效率最大,实现热泵节能优化。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带有冷凝水闪蒸和溶液闪蒸等节能措施的逆流多效蒸发淡碱浓缩系统优化设计的数学模型.以系统的年总费用最小为优化目标,以生蒸汽温度、冷凝器中二次蒸汽温度及各效有效传热温度差为决策变量,提出一种新算法———遗传算法结合拉格朗日乘子法、矩阵法、迭代法求最优解.算例表明:采用冷凝水闪蒸和溶液闪蒸是有效的节能技术,生蒸汽温度、冷凝器中二次蒸汽温度对优化结果影响显著,优化设计比常规设计可节省年总费用20.1%左右.新算法对初值要求不高,能快速稳定地收敛于全局最优.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喷射式低温乏汽回收利用装置的分析模型.对比研究了无旋流、水旋流、蒸汽旋流、水汽旋流4种结构形式下装置效率的变化规律,分析了喉嘴距、混合腔收缩角、喉嘴面积比等结构参数对装置火用效率的影响,研究了水旋流形式下装置火用效率随汽水参数变化的规律.发现最佳的结构形式为水旋流结构,最佳的结构参数为:喉嘴距L=145mm、收缩角θ=18°、面积比M=5.44,得出装置火用效率随进水温度和进汽压力的增加而增加,随进水压力的增加而降低.研究结果可为装置结构的优化和运行参数的选择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造纸厂碱回收蒸发工段的复杂性、不确定性和难以建立准确的数学模型的特点,研究了蒸发工段的工艺及流程,提出用模糊控制的方法实现蒸发工段的自动控制。详细讨论了模糊控制系统的结构和原理,分析了蒸发工段模糊控制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新型全开式吸收式热泵技术用于烟气余热回收,利用燃烧器产生的高温烟气在发生器中驱动稀溶液再生,降温、加湿后的烟气经冷凝器被冷却水冷却到饱和状态,再与待回收的目标烟气混合进入吸收器,被浓溶液吸收.其中,冷凝和吸收过程放出的热量可用于供热.系统的3个主要部件均为喷淋塔结构,节省了传热管材,有效降低初投资;同时,这种全开式常压结构对强度要求不高,可进一步降低制造和维护成本.该技术在热网回水温度较高时仍能有效回收烟气余热,而且烟气最终被处理到过热状态,避免了排出过程中结露腐蚀的问题.采用欧拉-拉格朗日方法建立了细致的液滴动力学和耦合传热传质模型,根据该模型理论计算,设计并搭建了实验样机,结果表明,系统COP最高达到1. 621,排烟露点最低达到36. 2℃,相对湿度为62. 4%.仿真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理论模型得到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从考虑技术能量系统的环境因素的角度 ,采用I.Dincer等人的环境费用计价方法 ,提出了一种新的考虑环境因素作用的产品成本模型。通过丙烯常规精馏工艺与热泵精馏工艺的比较研究发现 ,丙烯精馏的热泵流程具有明显的节能、环保和经济效益。研究表明 ,在过程的技术评价中 ,新的产品成本模型能够更为显著地表征节能和环保技术措施的先进性 ,同时研究也证明了新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刘刚 《科技资讯》2010,(7):62-62
目前能源危机已经成为各国发展的主要瓶颈,石化燃料的开采和利用已经给地球的有限能源造成了严重破坏,同时对环境产生了不利影响。这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就是社会对再生能源的需求越来越紧迫。太阳能作为一种可再生能源的主要形式,也是将来的一种最重要的能源,将在各个领域发挥积极的作用。分析的方法即太阳能电力系统的设计、决策、优化方法。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油田废水的来源和水质特征,提出1种热法处理油田废水,即热泵蒸发浓缩法.构建热泵蒸发浓缩系统的物理模型,根据物理模型,依据质量和能量守恒原理进行恒算,分析油田废水浓缩倍数、油田废水入口温度和油田废水中油类质量含量的因素对热泵系统总耗电能的影响,为节能减排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设计一种具有2个独立吸排气口的新型双缸旋转压缩机,并搭建双回路排风热回收实验系统;研究采用新型压缩机的双回路热泵热回收系统在冬季和夏季测试工况的运行性能.研究结果表明:在冬季工况下,当室外温度从15℃降至-15℃时,系统工质循环流量和功耗分别降低54.24%和12.45%.在夏季工况下,当室外温度从30℃升至40℃时,...  相似文献   

17.
文章建立了地下水池蓄水水源热泵系统地下换热物理、数学模型和池水的基本热平衡方程,采用有限差分法求解,应用VB编程迭代运算,模拟分析蓄水池水温随系统运行时间、地面负荷、导热系数及有效传热面积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根据夏季空调制冷极限与池水温升变化规律,对于一定的地面负荷,增大池水与土壤间的有效导热面积可有效减缓池水到达温升极限;此外,通过填充导热系数大的物质可以增大池水与土壤间的导热系数。  相似文献   

18.
针对烧结余热回收存在的余热利用率不高、生产不稳定的难题,采用分析方法对某钢铁厂烧结余热回收系统进行研究,建立了评价系统运行效率的效率模型,并对不同运行工况下系统效率进行了计算分析.在此基础上,建立效率优化模型,并通过粒子群算法进行求解.根据不同入口余热资源量动态地调整蒸汽参数设定值,从而增加系统对变工况运行环境的适应能力.基于工业运行数据的仿真结果表明,动态优化法可使烧结余热回收系统的效率提高4%~11%.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某学校食堂太阳能热泵系统与蒸汽采暖方式比较进行分析,对太阳能系统、空气源热泵系统作了详细的介绍,包括运行原理,工作流程,以及改造后带来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当前一般船用柴油机的余热回收装置,对特定型号主机废气余热回收装置进行平衡分析,通过计算求出了该装置的分配及利用情况,以及各装置效率的潜在提高程度.结果表明,该余热回收装置具有较高的效率和较好的经济性.分析的结果可以指导人们合理的提高的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