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影响MBR处理高盐废水效果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采用MBR工艺对高盐度废水处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验条件如下:污水中海水比例为50%,COD为700~800mg/L,氨氮为80~100mg/L。分别研究了DO、HRT、MLSS对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盐度条件下,控制DO为1~2mg/L、HRT为12h、MLSS为7~8g/L时,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1.91%和91.44%。  相似文献   

2.
针对珠江水源高有机物、高氨氮的水质特征,在常规处理工艺前引入曝气生物滤池(BAF)对原水预处理,并进行了一个水文年的中试研究.结果表明,BAF对氨氮、有机物具有明显的去除效果,对氨氮的月平均去除率60%~85%,对CODMn的月平均去除率20%~60%,试验过程未发现亚硝酸盐的累计,最终砂滤出水水质主要指标完全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  相似文献   

3.
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采用陶粒为滤料的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考察水力停留时间(HRT)、曝气量、pH值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水力停留时间为3~6 h时,对出水COD去除率可达83.7%~90%,对氨氮去除率可达85%以上;在曝气量为0.08~032 m3/h时,对出水COD去除率可达到83.4%~86.8%,出水氨氮最高去除率可达85.2%.pH值在6.57~8.72之间对COD、氨氮基本没有影响.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的生活污水出水COD、氨氮均可达到国家二级出水的标准.  相似文献   

4.
影响MBR处理高盐废水效果的因素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文 《科技信息》2009,(4):47-48
本文采用MBR工艺对高盐度废水处理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试验条件如下:污水中海水比例为50%,COD为700-800mg/L,氨氮为80-100mg/L。分别研究了DO、HRT、MLSS对COD和氨氮去除率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高盐度争件下,控制DO为1-2mg/L、HRT为12h、MLSS为7-8g/L时,COD和氨氮的平均去除率可分别达到91.91%和91.44%。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三种组成差别较大的粉煤灰(FA)的吸附性能实验,筛选出适宜作微生物吸附载体的FA.根据污水处理系统的MLSS量选定FA投加量为2 g/L.加入粉煤灰的活性污泥处理系统,污泥絮体大,沉降速率明显提高;污水处理系统运行稳定;对CODcr的去除率为87%,对氨氮的去除率为82%,相对于未加粉煤灰的活性污泥系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6.
利用自培养硝化污泥与实验室筛选的1株反硝化细茵共培养形成共生污泥,构建膜生物反应器(MBR)单一反应体系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得到系统良好同步硝化反硝化曝气量和污泥浓度的最优条件.由试验结果可知:在混合污泥质量浓度(MLSS)6.0~10.0g/L时,调节曝气量,可以使单污泥同步硝化反硝化总氮(TN)去除率达到85%以上.不同MLSS下,达到最高TN去除率的最佳曝气量随着MLSS增高而向高曝气量偏移.随着MLSS增高,响应因子F变小,由曝气量的变化而引起的TN去除率变化明显变缓,表示MLSS对O2传递的缓冲能力越强.在MLSS为8g/L条件下,低负荷比较容易达到较高的TN去除率,而高负荷下需要更高的曝气量以获得高的TN去除率,系统适合的NH4+-N负荷范围0~0.30 kg/(m3·d).MLSS≥3.0g/L,出水化学需氧量(COD)低于50 mg/L,COD大部分贡献于反硝化所需C源.单一反应体系同步硝化反硝化系统能对负荷的改变作出及时的回应,整体上运行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水环境中广泛存在的特征污染物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和邻苯二甲酸二辛酯(DOP)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人工湿地对DBP和DOP的去除规律及二者存在对湿地系统除污效果的影响,并通过芦苇生长特性分析探索了DBP和DOP影响人工湿地系统除污效果的内在机制.结果表明:DBP和DOP存在下,湿地系统对COD去除率可分别提高10%~15%和8%~18%;二者存在对氨氮去除具有抑制作用,去除率分别降低3%~9%和5%~10%;芦苇生长受PAEs的影响,可吸收DBP但几乎不吸收DOP.DBP促进芦苇生物量增加1.95倍,DOP抑制芦苇生物量减少1.48倍;芦苇床人工湿地对DOP去除率维持在88%左右,DBP去除率可高达92%.  相似文献   

8.
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的特性及其反应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普通絮状活性污泥为种泥.采用人工配制的模拟生活污水,在序批式反应器(SBR)中成功地培养出了同步脱氮除磷好氧颗粒污泥.污泥颗粒粒径大多在0.5~1.0mm,SVI为27.0mL/g,MLVSS/MLSS为86.8%,具有良好的沉降性能和较高的生物量.采用好氧颗粒污泥进行脱氮除磷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颗粒污泥具有良好的同步脱氮除磷和去除有机物的功能.反应周期结束时氨氮、PO4-3-P去除率接近100%,COD去除率达到90%以上.  相似文献   

9.
探索短程硝化反硝化法处理焚烧厂渗滤液时的快速启动方法,考察水力停留时间(tHR)与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的关系以及进水w(C)/w(N)与COD去除率和氨氮去除率的关系,结果表明:在tHR为6.5~10 d,w(C)/w(N)在3~5的情况下,COD去除率维持在80%左右.氨氮的去除率能稳定在95%左右,是较经济的tHR和w(C)/w(N)控制点.  相似文献   

10.
在传统SBR工艺中,应用一种新型的纳米活性碳纤维悬浮填料,考察其对污水的脱氮除磷效果,并确定其最佳运行条件.结果表明:以进水30min—曝气4h—搅拌2h—沉淀1h—出水30min—闲置30min为最佳运行工况,在此工况运行时,进水NH3—N(氨氮)浓度为16.2~31.8 mg/L,出水NH3—N浓度为0.22~1.55 mg/L,NH3—N(氨氮)去除率为98.6%~95.1%;进水TN(总氮)为19.8~39.1mg/L,出水TN为5.94~13.68mg/L,TN去除率为70%~65%;进水TP(总磷)为3.2~4.5 mg/L,出水TP为0.46~1.13 mg/L,TP去除率为85.6%~75%,系统有较好的脱氮除磷效果,同时还存在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以及较好的反硝化除磷功能.  相似文献   

11.
应用离子束为诱变因素,对活性污泥进行辐照处理,研究经驯化培育后,处理一定浓度的焦化废水的结果表明:活性污泥的性能及数量的评价指标、生化指标、污泥增长率以及与污染负荷等有明显的变化,经离子束照射处理后活性污泥的SV30值为11.0%~14.0%,SVI值为34.97~42.02 mL/g,辐照后的活性污泥SVI值低于未辐照活性污泥的SVI值,MLSS值在2 940~3 515 mg/L,污泥增长率变化范围为17.17%~-2.00%,最佳CODcr去除率为92.17%,最佳氨氮去除率可达到94.64%,挥发酚去除率效果最好,可达到99.83%,处理效果优于未辐照前。  相似文献   

12.
混凝-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印染废水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膜生物反应器对印染废水进行好氧生物活性处理,并对处理水样的化学耗氧量、生物耗氧量、色度和浊度等各项水质指标进行连续测定、分析与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膜生物反应器在混合液悬浮固体(MLSS)质量浓度约5~8 g/L的条件下运行,当系统进水的化学耗氧量(COD_(Cr))为750-900 mg/L,生物耗氧量(BOD)为130-250 mg/L,色度为100-200倍时,出水COD_(Cr),去除率可高达86.6%,BOD、色度、浊度以及悬浮固体(SS)质量浓度几乎为0,处理效果较好.采用混凝-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处理印染废水技术可行.  相似文献   

13.
A/O-MBBR工艺处理制革废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A/O-MBBR工艺对制革废水的进一步处理,考察了废水的有机物处理效果及氨氮(NH3-N)的处理效果。实验结果表明,当填料填充比例为60%时,有机物的处理效果:随着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延长,COD去除率增加,当HRT达12 h时COD去除率达到92%;在HRT为12h时,随着进水COD质量浓度增加,COD去除率增加,在400 mg.L-1时达到95%,之后随COD质量浓度的继续增大其去除率有所下降。氨氮的处理效果:随着HRT的逐渐增大,氨氮质量浓度不断降低,在HRT为12 h时,出水氨氮质量浓度小于1.5 mg.L-1;氨氮去除率随进水COD质量浓度变大呈上升趋势,COD质量浓度在400 mg.L-1时氨氮去除率达到98%。  相似文献   

14.
以锰矿石氧化-磷酸铵镁沉淀-A/O组合工艺联合处理焦化废水.利用锰矿石氧化去除水中挥发酚等有机物,进水p H=2.0,水力停留时间22 min,挥发酚去除率达98.8%,COD去除率64.8%.出水经磷酸铵镁(MAP)沉淀处理,去除和回收大部分氨氮,在最佳p H=10.5时氨氮去除率达81.4%.以A/O工艺生物处理,混合液回流比200%,COD和氨氮去除率为93.8%和97.3%.焦化废水经组合处理后,挥发酚、COD和氨氮去除率分别达98.8%、97.8%、99.6%.  相似文献   

15.
通过控制膜生物反应器(MBR)中溶解氧(DO)浓度、碳氮比(C/N)、污泥浓度(MLSS)和水力停留时间(HRT)等摸索了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工艺条件,同时对好氧反应器中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的机理进行了探讨.化学需氧量(COD)在250 mg/L左右,C/N为10~30∶1,MLSS为5 g/L,HRT为5.0 h,DO为0.6~0.8 mg/L时,总氮去除率达86.0%,取得了良好的总氮去除效果,表明由于好氧反应器中缺氧区的存在,控制好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体系中氨氮、硝态氮浓度的变化与总氮去除的关系说明短程反硝化现象的存在,而且在实现同步硝化反硝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为了降低能耗,节约污水处理的成本,同时达到同步去除碳、氮、磷的效能,采用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SBR工艺过程进行实验研究.采用污泥微膨胀SBR工艺过程使水样处于低溶解氧状态,MLSS在2 000~3 000 mg/L之间.同时,测定控制过程中不同时间点的水样中的氨氮质量浓度、溶解性正磷酸盐含量以及COD值.结果表明,在低溶解氧SBR工艺过程中,COD去除率达到90%,正磷酸盐去除率达到58%,氨氮去除率达到83%.由此可见,采用低溶解氧污泥微膨胀法处理污水的方法能够有效实现同步去除碳、氮、磷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选用螺蛳为模拟实验生物, 利用其摄食污泥的特性, 考察了不同环境条件下的摄食率及污泥减量效果, 从而实现污泥减量化的目的. 结果表明, 螺蛳的污泥减量速率随投放量和初始混合液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id suspended solids, MLSS)的升高而呈上升趋势. 通过模拟不同生存环境(高氧、低氧)的实验对比表明, 在溶解氧(dissolved oxygen, DO)充足的条件下螺蛳具有良好的污泥减量效果. 螺蛳对MLSS、混合液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mixed liquor volatile suspended solids, MLVSS)的去除率可分别达到40.01%, 47.54%, 符合污泥稳定化的要求.  相似文献   

18.
针对某制药厂所排放的废水有机污染物成分复杂、含盐量高等特点,在小试基础上设计了以膨胀颗粒污泥床(EGSB)为主体的"水解酸化+EGSB+A/O"作为废水处理的主体工艺,并运用于工厂运行。在调试过程中EGSB处理单元根据反应器中的挥发酸、碱度和颗粒污泥状态等主要参数调整进水量、循环水量。经调试后EGSB处理单元中COD去除率可达到60%~80%,硫酸根的去除效果明显,厌氧过程中氨氮无去除;A/O处理单元经16 d运行后,COD处理率趋于稳定,氨氮处理率为70%,有待进一步提高。在运行一段时间后,组合工艺COD去除率为90%,氨氮去除率达到70%。分析结果表明,该工艺运行效果稳定,对该类制药废水的处理是非常有效的。  相似文献   

19.
采用缺氧/二级生物接触氧化法(A/BCO)处理食品废水,弥补当前工艺的缺陷,实现投资低、效果稳、污泥少、氨氮和CODcr高去除率.通过对废水中两个主要的指标CODcr和氨氮(NH3-N)的去除率进行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气水比(GWR)研究.结果表明,随着HRT的延长,CODcr的去除率呈现较快的增长,之后速度放缓,并且开始呈下降的趋势.同时在此过程中,氨氮的去除率呈现不断上升的趋势,而去除率的增长速度呈不断下降的趋势,最终可以得到结论,最佳水力停留时间为10 h;对GWR而言,随着GWR的不断提高,CODcr去除率是先上升后下降,氨氮的去除率是先升高后平稳再略有下降,最终得到结论,GWR选择为15∶1为佳.  相似文献   

20.
为了评估表面活性剂对植物修复持久性有机污染物(POPs)的强化作用,研究了Tween 80对高羊茅修复土壤芘污染的影响效应,探讨了Tween 80对植物修复的强化机理.结果表明,实验浓度(20.24~321.42 mg/kg)范围内,Tween 80的存在促进了土壤中芘的去除,在70 d表面活性剂强化植物修复(SEPR)实验间,种植高羊茅的土壤中芘的去除率为66.52%(53.99%~80.18%),无植物土壤中芘的去除率为14.32%(11.28%~20.23%);添加4%Tween 80时,种植植物的土壤中的芘去除率为75.73%(60.96%~86.39%),无植物土壤中仅为18.43%(14.24%~25.79%).所有的芘去除途径中,植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贡献最为显著,无论有(45.67%)、无(51.56%)Tween 80存在,都是污染物芘去除的主要手段.可见,表面活性剂Tween 80的存在强化了高羊茅对芘污染土壤的修复效果,SEPR技术是改善植物修复POPs修复效果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