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理解和使用非谓语动词是困难的,然而又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当各种不同形式的非谓语动词具有同一句法功能时,它们的异同更难掌握。本文从非谓语动词的性质和特征入手,探讨了非谓语动词句法功能的异同。  相似文献   

2.
康庆业 《科技信息》2008,(10):158-159
本文对受事主语句中谓语动词做了详细的研究。用及物性理论分析了受事主语句中谓语动词的特点,得出受事主语句中的谓语动词一般时及物性较强的动词。  相似文献   

3.
本文阐述了次级动词在英语句中与谓语动词之间既有外部的横向关系,更有内部的纵向关系。笔者首次提出了“动词层次论”的新观点,为论证其纵向关系提供了确切的论据。  相似文献   

4.
《周易》是《十三经》的第一篇 ,成书于西周前期 ,句末语气词“也”是《周易》中最常见的语气词 ,而且绝大部分位于动词和形容词谓语之后。此外 ,句末语气词“也”还可以位于名词谓语之末 ,位于动词谓语之末 ,位于代词谓语之末 ;位于介宾短语充当的谓语之后。它的主要作用是表示判断、肯定的语气 ,现代汉语中没有与之相对应的语气词。  相似文献   

5.
本文考察了动词结构形式“一V一V”与现代汉语语汇构成中“一……一……,’结构式的差别.指出“一V一V”式有自身特点,进入结构式的必须是自主性动词,主要充当谓语、状语、定语,有时也做补语,这一结构式无论充当何种成分,语义都指向主语,具有描写主语,突出并强化动作的量、频率的反复、可持续的修辞特点,一般在口语中使用。  相似文献   

6.
说“得”     
“得”在现代汉语中代表了几种不同层级、不同类属的语言单位,各具不同的功能,表示不同的意义.“得_1”是一个半虚语素,是判别动词词性的后缀之一,表示“已经得到”的意思.“得_2”是一个普通的能带宾动词,具有一般动词的功能,表示“拿到”、“占有”的意思.“得_3”是一个比较特殊的能愿动词,表示“要”或“可以”等多种意思,除具有一般能愿动词的语法功能外,还可以充当可能补语.“得_4”是结构助词,用于中心语与补语之间,充当补语的标志,对补语的语用意义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在关于行为表述时,与中文相比,日文的动词具有丰富的语用功能。对于比较强调“行为者”的中文而言,日文的动词除表示“行为”本身外,还具有包含“行为者”和情感表现的功能。同时,通过对中、日文具有替代其它动词功能的“来”和“行く”进行考察后得知,中日文行为表述中的“行为”指向性完全相反。  相似文献   

8.
在“的”字短语做谓语的体词谓语句中 ,“的”字短语含动词性成分是较复杂的一类 ,本文根据不同的语义结构对这类句子进行了分类描写 ,分析了动词进入其中的语义制约 ,并从认知上对各次类间的联系和使用频率差异提出了解释  相似文献   

9.
一般讲 ,间接引语中的时态要受引语句谓语动词的制约 ,即主句谓语动词为现在时 ,从句时态不需变动。主句谓语动词为过去时 ,从句时态应用相应的“过去”来呼应。  一、用过去时引述动词转述 ,直接引语中的动词通常要由现在时变为过去时  直接引语谓语动词和间接引语谓语动词时态对应转换如下 :1)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 2 )一般将来时→过去将来时3 )现在进行时→过去进行时 4)一般过去时→过去完成时5 )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 6)过去完成时→过去完成时另外 ,情态动词也要变成相应的过去时。can—could ;may—might;…  相似文献   

10.
两周金文中的"休"有形容词、动词、名词三种词性.用为形容词时有充当修饰语、单独成句和充当谓语三种句法功能;用为动词时主要表示"赐予"义,可出现于多种句式中;用为名词时表示"恩惠""美德"一类抽象义,是形容词"体"的词性转变.三种用法中,形容词是基本用法,名词和动词为其引中用法.  相似文献   

11.
“动词 趋向动词”不能简单地一概分析作中补关系。从跟宾语的语义搭配关系上看,部分动词更多地是表动作的方式,趋向动词才是谓语中心,宜分析为状中关系。  相似文献   

12.
英语动词研究经常需要借助动词的分类,图示理论框架下动词的分类却又困难重重。但当将其与我们说熟知的动词延续性、终止性相比时,其语义结构就明晰很多;与动态动词和静态动词相比时,就更容易探究它的词汇意义了。  相似文献   

13.
本文就有相似功能(表体功能)的“V有”结构与“V了”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分别从句法、语义、语用三个方面比较了二者之间的差异。句法上,主要是二者对动词的选择、所带主语、能否单独回答问题、能否和趋向动词连用以及能否带动量宾语和时量宾语之间的差异。语义上,主要是“了”、“有”性质以及二者表体功能上的差异。语用上,主要是修辞效果以及语体上的差异。  相似文献   

14.
英汉句子结构存在着差别,尤其体现在谓语动词上。相对英语而言,汉语兼语句为汉语一大特色。本文从分析汉语兼语句的结构特征入手,通过英汉句子谓语动词对比,以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为指导探讨汉语兼语句的英译方法。  相似文献   

15.
疑问语气在信息交流模式上必须遵循“听者(说者”的语用原则,因此,主语“我”是有标记的。其在与形容词谓语共现时,所受限制主要来自具有内在感知性的感受类形容词。与动词谓语共现时,依小类不同而表现出不同程度的选择限制性。限制原因主要在于违反了疑问语气的语用原则。受限制疑问句在语用上表现为各种非真性问句。  相似文献   

16.
卢凯芳 《科技资讯》2010,(12):191-191
动词是英语活的灵魂,掌握动词的用法是学好英语的关键。那么如何提高学生熟练运用英语动词是英语教学活动中的关键一环,作者结合自己多年教学实践经验,总结了要想提高学生熟练运用动词的能力,就必须让学生掌握动词的时态和语态变化,并且在教学实践中不断提高学生对英语动词在语句中的情景和语境的理解力。  相似文献   

17.
一、部分谓语动词使用主动形式表示被动意义。1.sell,wash,write,clean,drive等动词被用来描述事物特征时,常用其主动形式表达被动意义。例如:This kind of cloth washes well.  相似文献   

18.
重叠是汉语特有的语法手段,它是汉语词形变化的一种形式。在汉语中,重叠这一手段可用于名词、量词、动词、形容词等。本文主要讨论动词重叠后的语义变易以及适合于它的语言环境。一、重叠式动词的语义变易重叠动词除了保留原形词的意义外,新增了一些附加意义。概括起来,重叠式动词的新义体现为四种。1、表动作时间的短暂,具有了“短时量”这一新义。例:(1)吃了饭我们走。(“走”表示“离开”,只表达动作行为本身,没有时量表示。)(2)吃了饭我们走走。(“走走”表示散散步,除了具有动作行为义之外,增加了动作持续时量的表…  相似文献   

19.
刘文卿 《科技信息》2011,(13):212-213
学好英语关键是掌握好动词的变化形式、动词各种形式所表示的意义及用法。正确分析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对于准确把握语义非常重要。掌握好非谓语动词的逻辑主语的各种形式变化才能准确把握句子意思。  相似文献   

20.
英语中有时以客观事物或抽象名词为主语,谓语却用描写人的动作、行为等方面的动词,这种现象称为“动词拟人”。拟人是作者将自己作为人的心理感受转移到了非人的物体、事物上,动词拟人能使无灵名词所表达的事物具有人的情感、情态或动作,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使静止的物体具有动态的人格化效果。由于中英文的思维方法、表达方式和具体语境的不同,英语动词拟人转义在翻译时要注意使用不同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