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然灾害管理系统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牛文元 《科学通报》1990,35(17):1320-1320
20世纪最后10年,已被第42届联合国大会一致通过定为“国际减轻自然灾害十年”(见联合国第169号决议),将对人类环境中的天文灾害、地质灾害、生态灾害、气象灾害、人为灾害等,广泛地进行研究,并从理论、应用和技术诸方面,为防灾、减灾、救灾作出积极贡献。在这一国际性合作研究中,自然灾害管理系统的研制与运行,已成为关注的“热点”之一,并被明文规  相似文献   

2.
丝绸之路经济带自然灾害与重大工程风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丝绸之路经济带穿越了地质结构复杂、构造运动活跃、气候条件多变的地区,区域内各种原生和次生自然灾害频发.地震作为典型的原生自然灾害具有突发性强、危害范围广、破坏严重等特点,并诱发一系列次生灾害.气象灾害具有种类多、空间分布广、时间跨度大等特点.山区地质灾害大多由地震、极端降雨等灾害诱发,具有类型多样、分布广泛、危害严重等特点.该经济带沿线各类自然灾害风险严重影响沿线各国深入合作与交流,制约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本文阐述了丝绸之路经济带上地震灾害、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等三类主要自然灾害特点及其发展趋势,并针对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大工程建设,提出了5点应对策略:(1)建立丝绸之路经济带孕灾背景和灾害数据库;(2)集成现有的灾害防控技术,研发减灾关键技术;(3)发展空-天-地立体、全天候的监测预警方法;(4)科学评估灾害风险;(5)建立多国协调减灾和信息共享机制.  相似文献   

3.
<正>中国科学院山地灾害与地表过程重点实验室,沿袭始建于1961年的中国科学院东川泥石流观测研究站的科研工作,于2005年被批准为中国科学院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成都山地灾害与环境研究所。实验室立足于国际学科前沿,面向国家重大减灾需求,坚持过程机理认识、技术方法创新和重大减灾实践相结合,发挥学科积累和平台体系的综合优势;系统深入地开展泥石流、滑坡、崩塌滚石、山洪和堰塞湖等山地灾害形成运动机理与减灾技术研究,在山地灾害形成机理与演化过程、风险分析  相似文献   

4.
崩塌滚石灾害的力学机理与防治技术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崩塌滚石灾害是中国西部山区一种常见的地质灾害类型,具有突发性和随机性的特点,是山区地质灾害防治的难点和薄弱环节。针对中国崩塌滚石灾害基础研究薄弱,减灾关键技术研发能力不足的问题,开展了崩塌滚石灾害形成条件与形成力学机理的研究,研发了系列耗能减震崩塌滚石灾害防治的新技术。结合汶川地震、芦山地震崩塌滚石灾害防治难题,建设了崩塌滚石灾害防治新技术的试验示范区,并取得了良好的防护效果,为地震灾后重建和崩塌滚石灾害防治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地理学区域性特点的扬弃”的观点提出不同的看法,从以下几方面论述地理学现代化与地理学“区域性”特点的关系。(1)地理学的“区域性”特点来自地理学“描述独特事物”的基本研究传统;(2)“发现区域”与“认识区域”不能混为一谈,认识区域的任务不会随学科的进步而终结;(3)地理学应与其它学科合作,以加强地理系统和地理过程的研究;然而,不应改变区域观点在地理学的中心地位  相似文献   

6.
1989年7月,上海市科协、科委会同有关部门先后召开了《上海市自然灾害与城市安全学术研讨会》和《上海城市灾害学学术研讨会》。这是我国第一次就城市灾害作为专题研究的学术讨论会。与会者百余人,提交论文百余篇。城市灾害是防灾、减灾的重点。值此国际和国内减灾十年肇始之际,我们将这二次会议的部分学术论文摘要刊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7.
每年10月的第二个星期三是联合国倡导的“国际减灾日”,2006年10月11日是第十七个。还在今年6月5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及国际减灾战略就在巴黎总部发起了“减灾始于学校”的活动,旨在以安全减灾教育推进全球校园及学生们的安全,尤其促进各国把减灾内容编入普通教育的教学大纲中去,此活动已进一步由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确定为2006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纵览历年国际减灾日的主题,可看到国际减灾行动的发展脉络。内容涉及到环境、发展、自然灾害、城市、森林、水害、火灾、妇女、儿童、青年教育、安全网络、抵御灾害、减轻易损性等方方面面。今年…  相似文献   

8.
金磊 《科学》1999,(12):46-48
安全减灾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作为一种战略思想逐步在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活动中得到认可。回顾中国减灾自199O年迄今的历程会发现,我国已将减灾重点进一步明确,逐渐加强了减灾规划,安全保障的可持续发展观念深入人心。但也应该提及在不少国家减灾计划及目标中对涉及灾害的综合战略研究规划不足中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中虽充分考虑环保问题,但并未从根本上树立安全减灾的基本地位,不能不承认这是中国面向21世纪减灾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现存在的重大缺陷。在人类即将告别20世纪的今天,作为科技工作者必须倾心关注减灾的科学理性及管理思想,有责任向政府及决策者进言,以期创造一个推进科技减灾的知识及文化氛围。  相似文献   

9.
罗祖德 《世界科学》1990,(2):38-41,57
20世纪是科学昌盛的世纪,也是灾害频频的一个世纪.回顾80多年的历史可见,灾害危害性之大、影响之深远、波及面之广,在人类历史上都是罕见的,已日益受到世界各国政府的密切关注。因此,开展对灾害的系统性研究,制订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把灾害的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已是全人类面临的严峻课题。一、灾害威胁人类的生存灾害一般是指那些可以造成人群伤亡和物质财富毁损的自然或社会事件,主要来源于天体、地球、生物圈三个方面以及人类本身的失误.其成因是一个综合的复杂系统。据统计,灾害的种类可达数百种。但一般可概括为两大类:即自然灾害和人为灾害。按其发  相似文献   

10.
1 现代灾难中的人为因素令世人警醒1999年是联合国“国际减灾十年”的最后一年,而1998年的全球性灾害令世人震惊。初步估计,1998年在世界范围的暴风雨、水灾、旱灾和火灾对全球造成近10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而中国长江大水灾是损失最惨重的灾害,经济损失高达300亿美元。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