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论Nationalities University的可接受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民族大学”英语译文格式存在争论,在实际运用中也存在UFN和NU两中译文格式。基于对短语“民族大学”的汉语语义及其英译的语法分析,结合对同类校名译文的适用性调查,从语义、语法和文化翻译的角度佐以译例,对Nationalities University译文的可接受性进行了充分的验证。  相似文献   

2.
提出一种新的篇章约束辅助的译文质量评估模型,不依赖参考译文,为源文篇章中的每条句子的译文进行打分。首先从句子级别的语义表示和词级别的指代特征的角度建模源文和译文上下文之间的差异,然后设计额外的损失函数,使得模型在预测分数的同时,尽可能地约束两者之间的差异。实验结果表明,所提方法能有效提高译文质量评估的性能,在Pearson相关系数上较基线系统最高可提升6.68个百分点。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广告翻译以对等翻译理论为指导,存在一些不足。本文尝试从新的角度,即以目的论(功能翻译的核心理论)为理论基础,通过对广告翻译的实质、目的和译文预期功能的分析,说明为实现译文的预期目的和功能,广告语篇的英汉翻译应采用目的论指导下的“自上而下”的功能翻译策略,同时结合意译、删译、改译及仿译等行之有效的翻译手段。文章从广告语言特点、文体风貌、交际功能实现的角度,分析了该策略的运用及特点。  相似文献   

4.
词的联合意义即词的社会文化意义,是与词的理性意义相对而言的。把词义研究置身于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领域之中,将会使词义研究及运用进入一个崭新的广阔天地。本文试从修辞这的角度论述词的联想意义的产生及其在言语交际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5.
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早期代表作《伊豆舞女》中运用了大量的拟声词拟态词,这不仅使人物活动更加生动,人物心理更加细腻,对于其他事物的修饰也更加真实。文章选取被广大中国读者熟知的林少华译本和叶渭渠译本,根据拟声词拟态词的功能分类和翻译形式对其中的拟声词拟态词部分的翻译优劣进行评析,探讨两位译者的翻译特点。经分析,林少华译者倾向于直译,译文主要体现了拟声词拟态词的音声化效果和形象化效果,多采用了译文原文完全对应的翻译形式;而叶渭渠译者侧重于意译,译文主要体现了感情化效果,多采用译文原文部分对应或无对应的翻译形式。这体现了拟声词拟态词在传达文章深层意义方面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翻译中的不同策略。  相似文献   

6.
由于英汉两种语言的表达方式和语言结构的差异,在英汉翻译时,需要按意义和句法上的需要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一些必要的词或减少一些多余的词,使译文通顺、流畅、自然。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适当地增词或减词也是英汉翻译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7.
考察颜色词"黄"的多个修辞义,并从修辞学角度对各个修辞义的生成情况作出描写和分析,揭示颜色词修辞义的形成与修辞手法的频繁运用及生产实践、民族文化等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对解构主义翻译观的主要思想,即"延异"、"作者死了,译者诞生"、原文与译文的"共生互补"关系以及译文多元流动的评价标准等,从原文与译文、作者与译者以及译文的评价标准三方面进行浅析,认为解构主义翻译观尽管有其一定的积极意义,但其过分强调差异性,否认原文文本的终极意义;过多强调译者的翻译主体性和创造性,否认作者的权威性和独创性;同时提出译文的多元评价标准,否认忠实的翻译准则等,在一定程度上,必将导致翻译的不可译性。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以来,中西文化交流更加频繁,语言接触作为一种"催化剂"使我国的语言文字发生了多方面的变化,其中商标词也在悄悄发生着改变:从过去的汉语拼音商标词改进为正规的英语商标词;从过去的专有名词、普通名词商标词扩大到臆造词汇商标词.本文试图从社会语言学的角度对我国商标词的"欧化"现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本文拟从文化的角度,首先对中英亲属称谓的特点及其各自形成的历史原因作简单的对比分析,接着就《红楼梦》英译本中亲属称谓的尊称谦称、从“他”称谓和拟亲属称谓三个方面的译文进行了探讨。文章认为,文化词的翻译需要译者对两种文化有深刻的理解,并能灵活而创造性地进行文化移植。  相似文献   

11.
"文明"一词渊源已久,中外古今哲人智士都赋予其丰富的涵义。我们可从"文明"来源词的语法、历史哲学的角度与人类学的角度以及从文明与文化之间的关系等侧面对"文明"概念的多方面多层次的涵义进行解构。  相似文献   

12.
目前性能最优的译文质量估计系统使用神经机器翻译中的编码器-解码器模型作为特征提取器.该方法由于限制词表大小易导致数据稀疏问题,从而使得较多的未登陆词不能被正确评价.为了缓解上述问题,在详细分析不同子词切分方法的特点后,提出了基于字节对编码(BPE)子词切分和基于一元文法语言模型子词切分的神经译文质量估计方法,并将两者的译文质量估计的得分与基于词语切分的神经译文质量估计得分融合后进行译文质量估计.在WMT18句子级别译文质量估计子任务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融合BPE子词切分、一元文法语言模型子词切分和词语切分的神经译文质量估计方法的性能在多个评测子任务上超过了WMT18给出的最好参与系统,深入的实验分析进一步揭示了融合不同粒度的句子切分方法提高了译文质量估计的健壮性.  相似文献   

13.
《相思》一诗是唐诗中的名篇,其英译文已有不少版本,但对英译文的标准仍没有统一看法,而且对古诗英译的评论大多从文学批评和文学翻译的角度出发。运用Halliday的系统功能语法对《相思》原文及其三种译文进行经验纯理功能分析,来探讨译文的得失,进而检验功能语言学在语篇分析和翻译研究方面的可应用性和可操作性,或可加深对原诗及其译文的理解和欣赏。  相似文献   

14.
与传统的机器译文评价方法不同,译文质量估计技术旨在无参考译文的情况下对机器译文质量进行评价.针对目前流行的基于深度学习的译文质量估计方法因数据匮乏和模型限制导致所提取的深度学习特征不充分的现状,提出一种多特征融合的方法.该方法将词预测特征、语境化词嵌入特征、依存句法特征和基线特征等从不同模型中提取到的特征分别输入到基于循环神经网络的下游模型中,进一步学习后采用不同的特征融合方式进行融合,以此来提高译文质量估计的准确性.通过对比实验表明,本文所提出的多特征融合策略相比于单个特征能更好地对双语信息进行表达,且进一步提高了译文质量估计的皮尔逊相关系数等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5.
张蹊  许嘉琦 《科技信息》2010,(29):216-216
在中西方不同的文化语境下,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是十分重要的因素,由于其特殊的文化内涵,存在一定的不可译性。译者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要根据不同的文化语境,准确把握文化负载词中反映的源语中特定的文化意义,再现原作的精神风貌。本文以文化语境角度对《两个比尔》的译文中文化负载词的翻译,进行了评析。  相似文献   

16.
基于Web的未登录词(Out-of-Vocabulary,OOV)译文挖掘过程主要包含双语摘要获取、候选多词单元提取、最佳译文提取等步骤。通过改进候选多词单元提取方法和最佳译文选择方法以获取更高的译文挖掘准确率。在候选多词单元提取方面,在层次迭代的对数似然比(LLR)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内部信息层次化过滤的对数似然比方法,相比LLR方法降低了噪音比且准确率提高了5%。在最佳译文选择方面,提出了基于左右熵(LRE)邻接信息过滤候选多词集合,同时将频度-距离模型(F-D)和基于LLR的词对关联度模型相结合使译文挖掘的召回率同比提高了5%~10%。  相似文献   

17.
借助多种汉语字词典,考察颜色词"黑"多项修辞义,并从修辞学角度对各个修辞义的生成情况作出描写和分析,揭示颜色词修辞义的形成与民族文化、社会交际、人类的联想、认知及修辞手法运用等有密切的关系,以期对颜色词研究者和词典编纂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8.
童瑶  谭丽萍 《科技信息》2013,(16):174-174
本文以博物馆简介翻译为例,从翻译目的论角度论述了旅游文本翻译的基本目的应该是满足目的语读者的交际需求,而在实现其基本目的的过程中,还需结合中西文化背景差异,并灵活运用增译法、减译法、合译法、分译法等翻译技巧才能实现译文的交际目的。  相似文献   

19.
由于英汉两语的差异,英汉翻译过程中需运用各种翻译方法。通过省略英语特有的词、省略汉语多余的词等方式,能使译文更加符合译入语的语言习惯。  相似文献   

20.
蔡瑛 《科技信息》2006,(12):104
本文试图从关联理论的角度研究译者的主体性.关联理论从认知角度研究翻译,提出译事是一种三元关系,即原作者,译者和译文读者,他们各自的认知都不相同,因此,给译者留下了较多自由处理的空间,从而使译者的主体性得到凸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