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997年2月24日,英国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用取自一只6岁成年羊的乳腺细胞成功培育出“多利”羊后,中科院院士、胚胎发育专家施履吉先生等专家对世界上首个体细胞克隆哺乳动物问世的意义给予了高度评价。时隔6年,当多利的死讯传来.记者就此再次征求施先生的意见时.这位著名细胞生物学家认为,“多利”之死再次提醒我们:“还是应该关注一些最基本的问题。”尽管人类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离真正能理解生命发生、发展整个过程的目标还相距甚远。  相似文献   

2.
当英国科学家维尔穆特成功地用体细胞克隆出“多利”羊之后,在世界上掀起了一股轩然大波。卷入这场克隆热的,不仅有科学家,政治家,而且还包括普通老百姓。大家为什么热衷于“多利”羊呢?它带给我们什么?其实克隆动物的成功,在此之前早已有之。从两栖类动物,到鱼类,直至哺乳动物,生物学家都成功地克隆过。当初仅仅作为一项科学研究的成果,写成论文发表,这是司空见惯的,不足为奇。唯独这克隆羊非同一般,这是因为,它是用体细胞的遗传物质,说得具体些是用一头6岁的母绵羊的乳腺表皮细胞的细胞核,移植到一个受精但去核的受精卵…  相似文献   

3.
[编者按]世界首例体细胞克隆羊问世之后,在世界上引起轩然大波。“多利”,带给人们的既有惊喜,也有恐慌。当英国人宣布克隆绵羊成功之后,美国也宣布在1996年克隆重猴成功。因此舆论对“克隆人”深表担忧。于是政界出来宣布禁止用克隆技术复制人,同时呼吁立法加以阻止。对克隆技术的科学意义,应该正确地评价.不能误导。尤其对“克隆人”的问题更应慎之又慎。英国权威科学杂志《自然》在1997年2月27日刊登了一篇文章,向世人首先宣布复制绵羊成功。这标志着人类在生物科学研究领域获得新的突破。文章尚未发表之前,消息不胫而走,──…  相似文献   

4.
正二十多年前绵羊多利诞生,无论从科学带给人类的挑战,还是苏格兰人在科学上的勇于创新,至今它依然留存在我们的视野中。传奇降生绵羊多利于1996年7月5日诞生于爱丁堡郊外的罗斯林研究所。它是一只芬兰多塞特绵羊,出生于一只苏格兰黑面绵羊体内,从遗传学上来看,多利是由另一只母羊的乳腺细胞培养后克隆出来的物种。最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已经克隆出来了青蛙,在多利之前,研究人员在罗斯林研究  相似文献   

5.
正在多利羊诞生20周年之际,埃文·卡拉韦以卡伦·沃克、比尔·里奇、安吉拉·斯科特、艾伦·科尔曼、伊恩·维尔穆特、约翰·布拉肯、安格利卡·施尼克、哈里·格里芬和吉姆·麦克维尔等当年经历者的描述为基本内容,为您讲述世界上最著名的绵羊背后的故事。1996年7月5日,第一只由成体细胞克隆的哺乳动物——多利羊在英国爱丁堡郊外的罗斯林研  相似文献   

6.
科学之窗     
《世界科学》2005,(9):47-48
《路透社韩国汉城》-世界首只克隆狗问世;英国《自然》杂志-大脑中的地图;美国《科学》杂志-新的二氧化硅晶体;美国《化学与生物学》杂志-高分子纳米材料的合成;美国《科学美国人》网站-纸张也有“指纹”;美国《斯坦福日报》-质疑“莫扎特效应”;  相似文献   

7.
克隆动物     
<正>从克隆多利羊到计划克隆猛犸,克隆技术已经走过了一段长路。1996年7月5日,一头不同寻常的羊诞生,它背后的技术不仅为科学家恢复濒危物种数量提供了一条新途径,而且可能会让已经灭绝的动物重返人间。意外的多利羊这头羊之所以不同寻常,是因为它是采用另一头羊的乳腺细胞进行克隆而得到的。它的缔造者是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的科学家,他们用一名歌手的名字为这只羊命名为“多利”。  相似文献   

8.
1997年2月27日,英国权威杂志《NATURE》(自然)上刊出了一条惊人的消息,由英国(苏格兰爱丁堡)罗斯林研究所胚胎学家维尔穆特博士率领的科研小组,用无性繁殖(克隆)技术,成功地复制了一头芬兰多赛特绵羊—多利。消息一公诸于世,引起全球的轰动。上至国家总统要员,下至普通百姓,不论是生物学家、医学家,还是伦理学家,都在议论“多利”,众说不一。多利的产生,为什么会引起如此巨大的震撼?因为多利的诞生,使经由高等动物的体细胞无性繁殖成一个动物,从不可能变成完全有可能。众所周知,人类和哺乳动物的生命延续,都要经过…  相似文献   

9.
<正>2013年12月14-18日,美国细胞生物学学会2013年会在美国新奥尔良欧尼斯特莫里尔会议中心举行。这是一次细胞生物学家云集的国际盛会,年会期间,涉及学科包括:细胞生物学和医学;细胞生物学和物理科学交叉;以及专业发展的新内容。当然,年会历来的传统核心部分依然独具特色。  相似文献   

10.
易家康 《世界科学》2006,(11):34-35
10年前7月的一个夜晚,一只独特血统的小羊——“多莉”——出生在爱丁堡以南数英里以外的一个狭小窝棚里。从外表看,“多莉”与数千只在夏季出生的其他绵羊并无两样。然而不久,世人就确认“多莉”与众不同。它是从一只成年母羊身上取得的一个乳腺细胞克隆而成的,这一事实推翻了科学家们长期固守的教条,即认为这类事情在生物学上是不可能的。“多莉”羊的诞生在全世界的实验室里掀起了一场重复这一重大突破的竞赛,同时也引起了人们对人的克隆的恐慌,虽然这还遥遥无期。10年后,科学家才开始了解“多莉”是多么的不同。自这只小羊羔问世后,已有…  相似文献   

11.
最近,无性繁殖绵羊成功的消息轰动了世界,这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通过成熟细胞的核移植克隆出哺乳动物。这一生物技术的重大突破一经传媒报道,立即引起了全球公众的极大关注。克隆技术既给人类带来潜在的巨大经济利益,也向我们提出了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为对这一重大科技热点及时作出反应,3月12日,本刊编辑部与文汇报科技部等联合组织了一次主题为“克隆羊的问世给世界带来了什么”的专家讨论会。现将讨论会上专家的发言整理发表以飨读者。施履吉(中科院院士、细胞生物学家):对我们这样的人来讲,一个科学新发现一出来,首先面临…  相似文献   

12.
“多利”羊昨天庆祝了它的 5岁生日。然而 ,大多数克隆动物却没有这样幸运 ,它们很少长到成年 ,甚至出生前就死去了。美国研究人员现在已经知道克隆动物成功率如此之低的原因。克隆的不可预测性似乎是由于某些不稳定的基因。这些基因的激活依赖于它们胚胎时生存于哪个母体中。这些“标记”基因哪些被激活 ,哪些被关闭 ,在克隆胚胎和正常胚胎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麻省理工学院的鲁道夫·詹尼斯 (RudolfJaenisch)及其同事们用胚胎干细胞核克隆了老鼠。这项研究显示胚胎干细胞比成年细胞的克隆成功率更高。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 …  相似文献   

13.
“克隆”技术的社会伦理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21世纪将是生物学的时代,在下一个时代里,生物学的科学研究及其应用将获得突飞猛进的发展,给人类的生活带来极大的改变。”──这是一个建立在综观科学历程基础上的对21世纪科学发展趋势的合理推测。在即将跨进新千年之际,这个预测似乎已经悄悄地在向现实靠近。今年的2月27日,英国的《自然》杂志报道了首例无性繁殖的克隆绵羊“多利”由苏格兰罗斯林研究所维尔穆特博士及其领导的研究小组培植成功。一时在世界各地激起了激烈的反响,不仅仅局限于生物医学界,而且扩展到了社会各界。克隆绵羊对社会的冲击不只是由于这项技术本…  相似文献   

14.
自从英国科学家小组克隆出多利羊之后,世界上对克隆人的喧闹也达到了不可开交的地步。出来宣布禁止克隆人的国家有好几个,就在严禁克隆人的美国,又有科学家公开宣布克隆人的计划。 我主张克隆技术用来为人类服务,基本上反对用克隆技术克隆人。因为克隆人一旦出现,就带来了大量的伦理道德和社会问题,使我们这个社会一下子变得“可怕”起来,不知该如何对待克隆人。 那些对“梦之队”有着特殊感情的大财主,提出用克隆技术克隆出一支新的“梦之队”,并认为这样的“梦之队”会赚大钱。是赞成,还是反对? 有钱的企业家,因为没有子女,…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世界上第一头克隆羊“多莉”不幸得了关节炎,后腿不能站立。5岁半的羊在其家族里不过是个少年,关节炎在这个年龄段并不多见。紧接着,我国山东出生的一头克隆牛“委委”,在落地仅一个小时后就短命夭折。克隆动物的生命质量及寿命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其中一种观点认为,本来进入老年才开始变短的染色体端粒,在多莉身上已经缩短了很大一截,或许它已提前进入老年。据此质疑克隆技术,京都大学生殖生物学教授今井裕认为——  相似文献   

16.
克隆植物     
说起“克隆”,不由令人想到1998年2月22日在美国爱丁堡大学出生的克隆羊羔“多莉”。多莉的诞生标志着动物克隆的成功。其实,生物的克隆并非在动物克隆上首先成功。早在1960年由美国采用组织培养法就克隆出了的小苗,这是第一批克隆植物。科技的发展,显微镜的发明,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确立,为植物克隆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技术条件。科学家们确信,生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细胞可以分裂和生长,生物的每个细胞都具有全功能性一一带有母体所有遗传基因信息。因此,只要创造适宜的环境条件,就可以用取自生物体的任何一个细胞培养…  相似文献   

17.
1998年,美国《细胞》杂志出版了一期生物分子机器研究专辑,时任美国科学院院长的生物学家和生物学教育家艾伯茨(B.Alberts)为该专辑撰写了导言,题为“作为蛋白质机器集合体的细胞:写给下一代分子生物学家”,他在文中指出,将细胞简单地视为化学反应器的传统观念正在被颠覆,  相似文献   

18.
"多莉羊"之父引发新争议--"多莉羊"是通过成年羊克隆出来的第一个哺乳动物,于1996年问世.伊恩·威尔穆特(Ian Wilmut)作为创造"多莉羊"的科学家而受到全世界的认可,并在此后的科学表彰大会上被封为爵士.威尔穆特爵士现任爱丁堡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9.
科学与伦理     
克隆技术问世之后 ,人们就担心克隆人诞生 ;胚胎干细胞研究获得突破 ,又引来一阵议论。最近我国科学家在人兔细胞方面取得一项成果 ,即使用人类皮肤细胞核移植到家兔卵细胞中 ,成功地使男童皮肤细胞克隆出人类胚胎 1 0 0多枚 ,其中部分发育到“桑葚胚”阶段。消息一经传开 ,引来不同反响 ;在这里我不准备评论人兔细胞克隆人类胚胎的结果 ,而只想谈谈由此引起的科学与伦理问题。事实上 ,科学史上的许多成果 ,都曾有过类似的大讨论 ,特别是涉及到的人类生命问题。人们都不会忘记 ,当世界上第一例试管婴儿诞生时 ,体外受精同样遭到非议。在试管…  相似文献   

20.
《科学》杂志与中国科学社史事汇要(1914-1918)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樊洪业 《科学》2005,57(1):37-40
1915年1月,一份创办于美国大学校园之中的学术杂志在上海刊行问世,刊物封面上醒目地印着中文“科学”和英文“Science”字样。这份刊物的创办者们是一批身居异乡、心系祖国的中国留学生。在接受了几年的系统科学训练后。他们从内心对科学发出了深切的呼唤,立志引进西方人称为Science的科学,来改变祖国国力衰微的面貌,是谓“科学救国”。他们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创办《科学》月刊,为此他们首先组建了“科学社”,不久又改建为“中国科学社”。今年时逢《科学》创刊和中国科学社成立90周年。90年来,前辈的科学救国理想已化为国家的科教兴国战略。往事并非如烟.几代科学家奋斗的足迹已深深地印在中华民族文明发展的史册中。本刊今年各期将连载由中国科学社史研究专家樊洪业先生编写的“史事汇要”。为读者再现“赛先生”在中国发育成长的这一重要侧面,并借以为《科学》杂志后承者祭奠前辈的一瓣心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