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0 毫秒
1.
在陈染的文本中,象征手法大量泛化,不再是辅助方法,而是一种独立的、主要的表现手法.陈染文本中的象征手法可以归结为事象、人象和景象三类进行阐述;陈染文本的诗意内涵、意象境界,是通过运用各种形式的象征手段达到的.  相似文献   

2.
“诗意地栖居”是生态美学的重要命题之一。在广义的生态美学概念下,它是指在生态平衡的立场上,实现人与自然、社会“审美地生存”。《丁登寺旁》和《前赤壁赋》作为东西方山水作品的代表,都表达了人与自然“诗意地栖居”的生态美学观念。但前者受“泛神论”的影响,而后者受到“佛老”思想的影响,在实现“诗意地栖居”的方式上有很大不同。  相似文献   

3.
当代著名白族作家杨苏先生早期创作的短篇小说《没有织完的筒裙》,被誉为"绚烂的文锦"。从语言的陌生化和"攀枝花"意象等方面剖析文章,可探究其建构的诗意的语言艺术世界。  相似文献   

4.
媒介变革与语言诗意危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电视为主的现代电子传媒迅速发展,有力地改变着人的生存方式、感受方式和理解方式:一是消弭了人与欣赏对象间的距离感,强化了现场感;二是清洗了文学艺术的“氛围”或诗意,以“去差异化”消解了各个领域的界限;三是将“理性自律主体”置换成“多重的、撒播的和去中心化的主体”,令语言成为能指的飘移。上述种种变化强暴地摧残着传统的语言的诗意并逼迫它彻底调整自己。  相似文献   

5.
在21世纪的艺术视域中,数字影像成为新媒体艺术创作的主要媒介,电影、电视、录像、计算机网络等媒体制造的影像成为主要的艺术传播平台。利用新媒体进行创作的影像艺术以数字化的图像语言为视觉表象,以新技术手段为诗意载体,借助于Video、摄像机、投影仪、互联网和多媒体视频编辑软件,制造了后现代社会的“仿真”与“拟像”现实。大量的影像与Video艺术实例证明,影像艺术具有视觉诗意:借助视觉画面的审美表现力传达作者对影像文化的诗意追思。  相似文献   

6.
屠格涅夫六长篇的诗意美卢兆泉早在40年代初,在一篇描绘意大利南国迷人之夜的短篇小说《三次会见》中,屠格涅夫就以“无比优美的诗意”①,倾倒涅克拉索夫。别林斯基高度评价屠格涅夫的长诗《巴拉莎》,认为它“蕴藏着”“馥郁、清新的诗意”,“显示了非凡的诗才”。...  相似文献   

7.
本文所谈的对比修辞,限于词、语、句、段这些语言单位的对比修辞方式,偏重于语言技巧方面的问题。作为结构全篇的对比艺术手法,不在本文论列范围之内。如《热风·随感录三十八》,把“个人的自大”和“合群的爱国的自大”从不同角度所作的对  相似文献   

8.
本结合制作生物教学片《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的实践,总结了电视教学片的编制手法及经验,肯定了电视教学片对教学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9.
《品读粤北》是一本全面阐释粤北文化的散文诗学作品。作者以散文游记的手法,从美学的角度去观察粤北的山水,以诗学的感悟去阐释粤北的文化。作品呈现的人文粤北意象、影像粤北意象、风度粤北意象和心灵粤北意象,展现了粤北文化的自然风情之美、人文哲理之美、文本艺术之美,表达了诗意的激情、理性的凝重以及浑然一体的气度等美学品格。  相似文献   

10.
托妮·莫里森在其处女作《最蓝的眼睛》中自如地运用各种修辞语言,其中,贯穿全文的修辞意象"蓝眼睛"首先作为一种修辞技巧有效地建构小说话语,然后作为一种修辞诗学有效地建构小说文本,最后在修辞哲学层面有效地建构小说人物的价值取向及生存方式。通过这三个层面的递进和衔接,小说的内涵更加丰富。  相似文献   

11.
影视剧和小品中出现的东北方言多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向观众展示出一种独特的语言风貌。从修辞学的角度分析,赵本山影视剧和小品中的语言主要运用了谐音析字、摹绘、省略、激问等4种修辞方法。  相似文献   

12.
"文学香港"与都市文化认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学香港"这个论题的提出,是想探究"文学"在形成"香港"文化身份的过程中究竟可以发挥怎样的作用,特别在以民族国家作为基本规划单位的现代,香港作为一个大都市,它是否有可能建立起真正属于自己的文化认同.从对相关问题的讨论以及文学作品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都市文化认同的建构当然不能依赖于刻板的想象方式,"文学"为香港文化身份的获得提供了不同的想象和理解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模糊语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具有不确定性、不精确性及相对性等特点;它以各种表达方式被广泛运用于文学作品中,达到一种积极的修辞效果,使语言简洁、明快、生动、含蓄、幽默,留给读者产生想象和联想的模糊空间,获得文学审美的愉悦。探讨英汉文学作品中的模糊语及其语用功能,可以深化对语言现象本质的认识,提高文学赏析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自1996年<实话实说>开播,我国真正的电视谈话节目发展起来.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谈话节目抢占了中国电视市场.从近年成功的电视谈话节目中我们不难发现支撑和驾驭这种节目的是"甚至比策划人显得还要重要"的节目主持人.主持人的听知素养在电视谈话节目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新时期以来,文学阅读的群体不断收缩,大陆电视剧则逐渐俘获了绝大多数普通中国百姓的眼球,成为大众精神生活中的重要一极。但文学创作与电视剧生产之间却绝不是你死我活、取而代之的二元对立关系,相反,当代文学作为电视剧生产的伟大传统,既给后者提供了内容母本,又规定了后者的叙事范型。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把电视剧看做是文学文本的一种通俗化转译和大众化表达,是中国当代社会的一种新通俗叙事。  相似文献   

16.
电视散文意境的营造方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视散文是从文学散文发展而来的一种新的文学样式。电视散文意境具有自己的营造方式,其方式为:正对与偏对、连对与跳对、显对与隐对。  相似文献   

17.
“文革”时期,政治以其极端的高压剥夺了文学的自主权和独立性,迫使文学产生严重畸变,文革“老三篇”就是想象力极度匮乏、走向极端的政治小说,无论是它的英雄塑造、情节设置,还是肖像描写、人物语言,无一不是按照固定的模式来复制。解读这种受政治利益驱动的“机械复制”,对于我们今天认识世俗化文学大潮中受经济利益驱动的“机械复制”大有启发,从而获得一种关照中国当代文学的整体文学视角。  相似文献   

18.
“一形多义”是汉语中一种十分常见的现象。它是指一种语言形式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意义。“一形多义”在语音、语词、语句方面的表现,形成了双关、换义、飞白、易色、拈连、别解等常见的修辞格,在语言表达过程中有很好的修辞效果。  相似文献   

19.
“四六结构”与修辞三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四元六维结构”的哲学高度指出:“修辞过程”不限于“由想而移为辞”,“想”之前要先对世界有深刻的体验和理解,“移为辞”之后,还要考察对读者和社会所产生的影响;“修辞效果”不限于表达效果,还包括接受效果和社会效果;“修辞学”有内外之分,内修辞学包括本体修辞学、表达修辞学、接受修辞学,外修辞学包括文化修辞学、文明修辞学和道德修辞学等。  相似文献   

20.
采用文献资料查找、理论分析等方法,对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发展过程进行了回顾,对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所有者,电视转播权的分类、销售权、销售方式及收入的分配方式等进行了分析,结合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营销实践,总结了奥运会电视转播权的营销策略,指出了其对我国体育赛事电视转播权市场开发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