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蛇蜥     
田禾 《小学科技》2013,(2):17-17
生活在欧洲的蛇蜥,长40厘米左右,没有脚,行动时很像蛇,因此常被误认为是毒蛇而遭残杀。它们捕食蜗牛和昆虫,大的蛇蜥还捕食鼠类。  相似文献   

2.
本文测定丽棘蜥12SRNA、16SRNA、Cyt 6基因部分序列,并从GenBank中下载15种有鳞目动物的同源序列,以鳄目的2个种(Alligator sinensis和Cairman crocodilus)作为外群,构建MP、NJ和ML分子系统树,探讨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MP、NJ和ML分子系统树聚类的结果显示:蛇蜥亚目、壁虎亚目、蚓蜥亚目、石龙子亚目和鬣蜥亚目能够完全分开,蛇亚目和蜥蜴亚目在有鳞目中为姐妹支关系.  相似文献   

3.
中国特有物种西藏温泉蛇的食性及取食行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在西藏温泉蛇的重要栖息地——羊间温泉的实地观察,发现西藏温泉蛇主要以高山蛙、异齿裂腹鱼和高原鳅为食,以活吞为常见。捕食地点以河岸、河流以及湿地为主。栖息地内高山蛙种群数量330只,鱼的种群数量298条。温泉蛇捕食高山蛙的时间大约需要1h,100﹪从头部开始吞食。温泉蛇捕食鱼的最短时间为3min,最长为47min,平均17min。从头部开始吞食的占80﹪,从尾部开始吞食的占20﹪。西藏温泉蛇的数量少,分布地区狭窄。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正在构成对温泉蛇的极大威胁。因此,文章认为开展对温泉蛇保护工作显得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4.
《科技知识动漫》2011,(7):44-44
双嵴龙曾在1993年的电影《侏罗纪公园》中出现过。影片中,双嵴龙形象怪诞,颈部拥有可收缩的皱褶,类似褶伞蜥,而且能射出致盲毒液,使猎物失明并且瘫痪,类似喷毒的眼镜蛇。事实上,并没有证据显示双嵴龙会喷射毒液,这仅仅是编剧的个人想象而已。  相似文献   

5.
2018—2019年,在内蒙古扎鲁特旗地区开展了栗斑腹鹀的巢捕食率及影响巢捕食因素的研究.结果表明:蛇和草原黄鼠是栗斑腹鹀繁殖期的主要巢捕食者.两年间共找到栗斑腹鹀繁殖巢94巢,其中44巢被捕食,巢捕食率为46.8%,占繁殖失败的65.7%.对栗斑腹鹀被捕食巢和繁殖成功巢的9个巢址因子进行二元逻辑斯蒂回归分析发现,裸地...  相似文献   

6.
我家有一只小刺猬非常可爱,全身长满了刺,嘴巴尖尖的,小眼睛乌黑发亮。听爸爸说,小刺猬捕食很奇特,它喜欢吃蛇,看见蛇后缩成一团,装成很害怕的样子,等蛇缠绕在它身上的时候,猛然展开刺将蛇刺死,然后把蛇当成一顿丰盛的大餐,美美地吃起来。  相似文献   

7.
爬行纲动物中,蜥蜴亚目是蛇亚目的近亲,同属于有鳞目。从进化的角度审视,蛇亚目很可能是在中生代恐龙类绝灭前不久,由蜥蜴亚目中的巨蜥类(Varanus)退化了四肢演变而成的类群。那么现存蛇类中既然有“胎生”种,蜥蜴类中除了卵生种类外,是否也有“胎生”繁殖的蜥蜴呢?答案是肯定的。中国的“胎生”蜥种在分布于我国的156种蜥蜴中,至少有14种(原红原沙蜥、泽当沙蜥因已被否定为无效种,故不统计在内)是“胎生”蜥蜴,约为我国蜥种总数的9%左右。这些胎生蜥蜴分别隶属于鬣蜥科、石龙子科、蜥蜴科和鳄蜥科,其中尤以石龙子科的种类最多,高达7种,恰…  相似文献   

8.
《科技知识动漫》2013,(4):50-51
正竹叶青蛇又名青竹蛇,可以说是中国的国粹之一,是一种美丽的毒蛇,全身翠绿,眼睛多数为黄色,瞳孔呈垂直的一条线,有点像猫的眼睛,观赏价值极高。它喜居树上,多夜间活动,捕食鸟、蛙、鼠类,有冬眠习性。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以南各省、区。  相似文献   

9.
吐丝蛇     
晓天 《小学科技》2009,(10):11-11
吐丝蛇生长在希腊北斯波拉提群岛上,它的头部下方有一个鼓鼓的囊包.这个囊包里盛满了半透明的液体。这种液体喷出后一遇空气即可成丝。吐丝蛇的捕食方法是:先将囊包中的液体喷出成丝,然后用丝织成网兜住猎物。  相似文献   

10.
2008年8~9月在广东罗坑自然保护区,对大竹园管护站和鳄蜥研究中心的部分人工饲养鳄蜥Shinisaurus crocodilurus进行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的测定,实验鳄蜥共分为一龄幼蜥组、二龄幼蜥组、三龄亚成体蜥组、成年雄蜥组、非怀孕成年雌蜥组和怀孕雌蜥组6组.结果表明:怀孕雌蜥、一龄幼蜥和二龄幼蜥的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均显著高于三龄亚成体蜥、成年雄蜥和非怀孕成年雌蜥,而三龄亚成体蜥、成年雄蜥和非怀孕成年雌蜥间的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差异不显著.从选择体温和静止代谢率的年龄差异推测幼蜥发育成熟的时间跨度约为3年.建议在饲养怀卵雌体及幼体鳄蜥时,应注意保持适宜的热环境.  相似文献   

11.
马克  于泽 《科技咨询导报》2010,(20):215-216,218
啮齿类动物与蛇是一对不相容的动物,只要两者存在就会存在捕食关系。而在啮齿类动物不断进化中,也学到了许多自我保护的方法。在相同环境的实验室下通过对不同气味和不同温度的感应,研究气味对于啮齿类动物是否具有保护自己的功效。结果表明:在实验室条件下,表明不同气味会对蛇辨别食物起到一定的误导作用。而不同温度,并不能使蛇改变自己最初的决策。这些结论对于生物链中存在不同种间关系的生物具有自身调节能力和适应能力做出了很好的证明。  相似文献   

12.
龙年话龙     
叶清 《厦门科技》2012,(1):47-48
2012年是中国农历壬辰年,俗称龙年。龙,或称中国龙,是中华民族十分熟悉的神异动物.形象威武,能呼风唤雨,腾云驾雾。这种“身似蛇、头似驼(牛)、角似鹿、腿似蜥、爪似鹰、掌似虎、髯似羊、尾似鳄”的动物,是中国传说的龙.起源于黄帝时代的图腾。  相似文献   

13.
鳄蜥趣话     
鳄蜥,多么有趣的名字,是鳄类还是蜥类?就这两个字的前后顺序来分析,可能是像鳄的蜥蝎吧!正是这样。这是一种较大型的爬行动物b体长约30厘米,身体可分为头、颈、躯干、尾和四肢。它的头像蜥蜴,跟鬣蜥的头型没有什么两样;身体和尾又极似鳄鱼,特别是尾部,既有两排整齐的纵行背棱,又有许多黑色的横纹,跟扬子鳄的尾没有多大区别。鳄蜥不仅在长相上既像鳄,又似蜥,而且在生活习性和生理特征上也具有这两种动物的特点。它跟鳄一样,很善于在水中游泳,  相似文献   

14.
猎隼是个体最大、体重最重的隼形目动物,体长约460~510毫米。常栖息于河流、湖泊、沼泽、草原地区,营巢于高山悬崖峭壁顶端,有时也将巢建在树权上。每年4~5月产卵,每产4~5枚,由雌隼孵卵。猎隼主要捕食野鸭、鸥类和鸠鸽类,有时也捕食鼠类、野兔、蛇、蛙等。猎隼是广布种,东至我国东北地区,南至北非,西至东欧和伊拉克,北至俄罗  相似文献   

15.
贵州之有爬行动物的记载,最早见于明永乐十六年(1418)之《普安州志》,记有蛇数种,归之于鳞类,其次为嘉靖十五年(1536)的《思南府志》,仅有鳌一种,归入介属,与蟹、蚌并列。稍后,在《贵州通志》(1555)中则有龟、蛇、蜥蜴的名称,归于虫属。康熙三十七年(1698),田雯撰《黔书》两卷,指出贵州有脆蛇,不仅有正确描述,并且还说明它的药用价值:脆蛇“长尺许,围如钱,背黑腹白,暗鳞斑斑,可翫也,生黔地,伏草泽间,出入往来有度,捕之者置竹筒于其径,则入其中,急持之方可完,少缓则自碎,故名脆,暴之使干,已风去厉”。此脆蛇即今之脆蛇蜥。乾隆六年  相似文献   

16.
我们从1973-1984年对辽宁蛇岛上的蝮蛇的生态习性进行了观察。蛇岛蝮蛇的活动规律、捕食特点、繁殖习性等都适应了蛇岛的特定环境,因而得以生存至今。  相似文献   

17.
许多东亚和北美的生物类群之间呈现较近的亲缘关系,格雷分布即指这种生物洲际间断分布的现象.本文通过线粒体DNA (mtDNA) 12S rRNA基因序列分析,证明北美的滑蜥属Scincella (Squamata: Scincidae)物种Sc. lateralis 与中国的滑蜥属南滑蜥种组呈现典型的格雷分布. 南滑蜥种组包括宁波滑蜥Sc. modesta,秦岭滑蜥Sc. tsinlingensis,南滑蜥Sc. reevesii,和一个采自广东鼎湖山自然保护区的未命名种Scincella indet..这个鼎湖山未命名种并不具备滑蜥属所特有的鉴别性特征“睑窗”,但显示它与Sc. modesta,Sc. tsinlingensis都是由Sc. reevesii演化而来的近缘种.证实了之前认为亚洲的蜓蜥属Sphenomorphus 与滑蜥属Scincella是复系的观点,目前美洲物种Sp. cherriei应隶属于滑蜥属Scincella,具睑窗或不具睑窗的物种分别出现在系统树的不同分支中).支持前人将Kaestlea travancorica从滑蜥属中划分出去的观点.根据分子钟估算,北美的滑蜥从它们的中国祖先分化出来的时间可追溯到第三纪中新世,约7.3-21.6百万年前,当时白令陆桥还露出海平面而且气候湿润. 该研究为洲际分布的物种的系统发育和生物地理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8.
麻蜥和蟾蜍肺微血管铸型的比较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搞清蜥蜴和蟾蜍肺微血管构筑的特征与差异,利用扫描电镜对密点麻蜥(Eremiasmultiocellata)和花背蟾蜍(BuforaddeiStrauch)的肺微血管做了铸型观察.结果表明,密点麻蜥肺内壁上有许多网状隔膜、次级隔膜和三级隔膜,将其肺壁内表面分隔成许多囊状室、小室、亚小室.花背蟾蜍肺内壁上仅有网状隔膜和次级隔膜而没有三级隔膜,将其肺壁内表面分隔成许多小室和亚小室,花背蟾蜍肺内壁上的网状隔膜比密点麻蜥明显稀少.在肺泡壁和各级隔膜上均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相互吻合成单层密集网.密点麻蜥和花背蟾蜍肺泡毛细血管直径分别为7 0~12 5μm和11 5~15 5μm,毛细血管间的网眼孔径分别是5~17μm和9~21μm.  相似文献   

19.
为了明确密点麻蜥(Eremias multiocellata)与荒漠麻蜥(Eremias przewalskii)2个物种间的基因渐渗问题,基于形态学研究方法,对采自10个样点的麻蜥样本进行形态鉴定,再进行样本形态可量性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以及主成分分析.结果表明,在密点麻蜥与荒漠麻蜥分布重叠区所采集的杂交个体,有与密点麻蜥相似的眼斑、背部斑纹,且其生殖方式也与密点麻蜥相同为卵胎生;但8个形态可量性状单因素方差分析与主成分分析的结果则表明,杂交个体与荒漠麻蜥间不存在极显著性形态差异,表明密点麻蜥与荒漠麻蜥之间存在一定渐渗杂交.  相似文献   

20.
在具连续温度梯度(范围 18~60℃)的实验缸内测定北草蜥(Takydromus septentrionalis)的选择体温,实验动物来自浙江北麂岛、丽水和安徽滁洲.我们希望通过测定北草蜥选择体温的性别、地理和昼夜差异等来验证北草蜥选择体温在进化上是否具保守性.本实验结果显示来自浙江和安徽三个种群的北草蜥选择体温不存在明显的性别、地理和昼夜差异,因此,我们倾向于北草蜥选择体温具进化保守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