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发源于古希腊的社会契约论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西方社会的协调发展起过重要作用。这一理论所蕴含的丰富的社会和谐思想内容,对于我们今天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今天要实现社会和谐,一是要使社会成员的角色从"身份"向"契约"转化。二是进一步从法律上和实际行动上维护个人的生命权、财产权和自由权。三是要不断提高公民的道德意识,尤其是诚信守约意识。四是要学会理性的妥协,在民主宪政的政治框架内解决社会利益矛盾与其他社会矛盾。五是要转换政府角色,建设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2.
法治中国建设是当前我国的重大使命,其外在目标是追求人类最高层次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社会和谐。社会和谐与法治中国建设是统一的,社会和谐是法治中国建设的重要目标。同时,法治中国建设是社会和谐的根本保障:法治公平分配各种利益,法治矫正社会不公,法治有效化解社会矛盾纠纷。  相似文献   

3.
公民团体是在自愿的基础上公民按共同的利益追求和共同的兴趣爱好形成的社会组织。公民之间及公民和社会之间存在着差异和矛盾。公民团体是维护公民正当利益的有效平台。和谐社会视野下的公民团体建设就是要推动社会利益整合。实现利益的共存共赢,实现多元利益共享。  相似文献   

4.
公民参与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能够有效拓宽利益诉求渠道,缓和社会矛盾,减少社会冲突,对于做好社会维稳工作具有重要的价值意义。然而,在社会维稳的实践探索中,引入公民参与的认识误区及现实困境制约了其作用的有效发挥。要充分发挥公民参与对社会维稳的作用,营造安定和谐的社会环境,就务必理性审视公民参与在社会维稳中的角色和功效;推动公民参与的制度化建设,畅通体制内参与渠道;促进民间维权组织的发展,提高公民参与的组织化水平。  相似文献   

5.
诚信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政府诚信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关键。政府失信不仅会影响到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还会危及政府自身存在的合法性。从表面上看,政府失信是由政府诚信意识不足、制度约束不够导致的。从更深层次上看,政府失信还是由于政府对于自身利益的过度追求引起的。因此,从利益的角度探讨政府失信背后的利益动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然和谐、社会公正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可持续发展已成为众多国家的一种战略选择。然而,由于各种利益冲突,导致其实施过程中遇到种种困难。实践证明,要真正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就必须遵循自然和谐原则,解决好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遵循社会公正原则,解决好人与人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7.
《科技智囊》2010,(12):28-34,36,37
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化和利益格局的不断调整,利益主体多元化、利益关系多样化、利益诉求复杂化的趋势越来越明显,由经济物质利益引发的人民内部矛盾大量涌现。群众各类诉求的现状表明,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各个领域表现出来的各种矛盾,往往是不同利益主体、不同利益诉求引起的利益矛盾。利益矛盾已经成为引发人民内部矛盾的主要方面,已经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主要因素。化解各种利益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需要我们应用马克思主义的"利益分析方法",正确看待群众的利益问题,妥善处理不同利益群体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治理中利益相关者的角色再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等教育治理是政府、高校和社会之间控制、协调和权力分配的方式。政府中心化模式导致了资源浪费、高等教育发展与社会需求脱节,教育产出同质化严重。利益相关者角色再造意味着政府由教育提供者和操作者转变为教育质量的保证者和监督者;高校坚守学术研究,融入社会发展,成为具有学术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独立法人;社会积极参与到高校的投资、创立及管理中。政府、高校和社会之间相互依存,和谐共生。  相似文献   

9.
论和谐社会视野下的道德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云杰 《科技信息》2007,(12):25-26
胡锦涛同志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可以说,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充满了对道德方面的要求。和谐社会的构建取决于人与人之间和谐、人与社会之间以及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道德作为维系人际关系的纽带和协调社会利益的  相似文献   

10.
目前在我国体制转轨的过程中,社会结构也在缓慢地发生变化,现代民间公益性组织开始出现,带有公民自治色彩的机构也少量存在,这表明一个介于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新的生活领域正在萌芽。这种正在变化的社会结构系统称为公民社会。当然,中国公民社会仅处于萌芽阶段,需要政府的主导和推动,同时需要社会文化的支撑,需要构建以自立平等、责任信任、协商参与和宽容和谐等为主要内容的基本的价值范式。  相似文献   

11.
中国政府为了实现绩效评估的公民化,正在探索一条具有完整制度的路线。由于我国现存的问题很多,比如没有相对完善的制度、公民参政的过程过于烦琐、公民的社会责任感不够强烈等一系列问题给政府工作带来了阻碍。所以,我们必须把公民当作工作重点,推动政府绩效评估工作与公民之间的可持续发展,从多元化角度进行角色分析,打通一条实现合理公民参与绩效评估的捷径。  相似文献   

12.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目前,随着各项改革的深入,在社会内部,利益矛盾的运动不断推动着利益的分化和整合。就个人而言,利益动机仍在深深地影响着人们的行为取向,同时也在塑造着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而对执政的中国共产党而言,对利益矛盾调控的水平将直接决定着社会的稳定状况、发展趋势和自身执政地位的合法性。考察利益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我们不难看出:评判一个社会和谐与否归根结底看的就是这个社会的利益关系是否和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尤为如此。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城市建设商业开发日益加快发展,发生在政府、拆迁人和房屋所有人之间的有关房屋折迁的矛盾急剧增多.在一些经济发达的大城市大规模的违法、强制拆迁使公民的基本权利和国家的法律利益受到严重侵害.本文通过对当前社会城市拆迁问题的现状、原因及影响分析,谈谈政府部门在政权建设与管理过程中应如何积极审慎解决好拆迁遗留问题,维护社会稳定。  相似文献   

14.
失地农民权益受损是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失地农民在遭受制度不公和社会排斥的情况下,形成了他们独有的希望获取更多利益补偿的行为方式。这是以“道义经济”为根基的“理性经济”行为,即在“道义经济”和“理性小农”之间寻找到的共生点,是国家制度因素、基层政府因素和农民自身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即农民与国家、基层政府利益博弈的结果。政府应充分重视失地农民行为背后的生存伦理,切实把握失地农民的心态,把失地农民的负担控制在其经济上能承受、文化上可认同的合理范围内。  相似文献   

15.
政治共识具有多重蕴涵,具有凝聚人心、增进社会和谐稳定、维护民族团结和促进祖国统一等作用。政治共识的基础在于相互依存的利益构架、合法的政治统治、多元的社会结构以及共同的价值关涉。政治共识是可以培育的,一定国家可通过发展协商民主,培育公民社会和培养公民精神,建立社会共识形成的良性机制以及弘扬核心价值体系来促成政治共识的形成。  相似文献   

16.
社会矛盾的消融与和谐社会的构建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二者具有共生性,却是以前者为基点的。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共产党人长期的追求,而这种追求应该是放在历史、现实与未来中,遵循历史发展规律,对芸芸众生的切实利益加以关注。只有这样,社会矛盾才会更容易消融,才会更容易出现和谐社会,而不是个别和谐区域、和谐阶级、和谐阶层、和谐集团。  相似文献   

17.
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最基本的是经济利益关系。经济利益关系不和谐,社会关系难以和谐。实现社会和谐要处理好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与各种利益关系、改革与各种利益关系、提高执政能力与各种利益关系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两型社会"构建凸显了政治国家为应对气候变化与低碳经济转型而谋划可持续发展蓝图的政治意愿,而政策和立法中公民参与缺失的现状使得"两型社会"构建缺乏实施基础。促进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在"两型社会"建设中协调共进,明晰公民环境权的内涵和发展权的要旨,将真正协调政治国家和公民社会的不同利益攸关者的可持续发展的实现,为"两型社会"和"公民社会"的未来发展、完善提供和谐的空间和进路。  相似文献   

19.
当前利益分化加剧、利益表达机制与利益协调机制缺位、利益"收敛"呈现低效性,加强社会利益协调建设,协调好各方的利益关系是化解当前社会矛盾的关键所在。我们必须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利益协调的思想和实践中吸取经验,建立健全利益"发散"与"收敛"机制、利益协调与共赢机制、利益发展与保障机制,以促进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20.
我国生态旅游发展:利益相关者视角分析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发展生态旅游需要在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建立一个合理的利益协调和分配机制,而利益相关者角色的错位、缺位,其间关系的交叉、矛盾是制约我国生态旅游发展的关键。为了确保生态旅游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对现有的利益相关者角色和关系进行调整,真正使政府、当地社区、旅游企业、保护地、旅游者、非政府组织、学术界及相关机构、媒体分别扮演好调控者、参与和受益者、执行者、执行监督者、实践者、协助者、研究指导者、宣传监督者的角色。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