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美丽的西天目山,不但是佛教胜地,且是华东少有的森林植被茂密的地方.从杭州出发,坐车西北行,三小时便可到达.汽车站就在重翠叠绿的万山丛中.这里是山麓,属浙江省临安县境.抬头远望,只见一片片大树林,还隐约可见古老的禅源寺门墙,微露于参天的巨木之中.这些大树是些什么树呢?主要是柳杉(Cryptomeria fortunei).它们高约30米,胸径1米多,甚至有2米多的.很多人还没有见过这样的大树吧,事实上,柳杉这个树种,长得如此粗壮高大的,也只有在这里.当年乾隆皇帝封过一株柳杉为"大树王",这树还巍然矗立在半山腰的狮子口附近,虽已枯死多年,但高度仍有26.5米,胸径2.33米,材积42.97立方米.如果没有枯死,当然还要大些.其附近50米远的五里亭旁,就有一株高45米,胸径2.216米的活柳杉,材积为70立方米,足资证明了.当我们从山麓的禅源寺循古道上山时,柳杉之外,种种大树,接二连三地出现,真有山阴道上,应接不暇之势.这里枝叶繁茂,蔽天遮日,虽在夏日,每觉凉生肘腋.山中能与柳杉媲美的大树,首推金钱松(Pseudolarix amabilis)与银杏.金钱松从三里亭到老殿,有高达40米,胸径1米多的,直插云霄,姿态壮美,确当得起"世界五大庭园树"之一的称号.(五大庭园树其余四种为:红杉Sequoia,金松Sciadopytis,南洋杉Araucaria,雪松Cedrns).银杏,我国无人不识,与金钱松一样,同为我国特产.也许西天目山还是银杏的故乡,因为在西天目  相似文献   

2.
浙江西天目山天然林及银杏种群考察报告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完成国内多处同类型研究的基础上 ,笔者对西天目山双清溪沟谷天然林及其银杏进行了专题考察 ,所获第一手资料包括 :双清溪森林古道样带式路线考察立木分布平面图 ;天目山双清溪天然林中银杏及伴生树种调查总表 ;双清溪天然林中银杏种群调查明细表 ;“5代同堂银杏”的树木形态学调查研究 ;禅源寺古森林群落的成分、结构及性质考察等。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 ,双清溪天然林原应属於典型“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 ,现已进入“针阔叶、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演替阶段。该演替系人为干扰下的一种“偏途演替”。银杏种群参与了演替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 ,因此 ,它们应该是野生的。“5代同堂银杏”建议正名为“无性系多代同株银杏”比较恰当。禅源寺古森林群落是双清溪沟谷天然林的延伸和残余部分 ,可简称为“禅源寺古森林残存群落”。  相似文献   

3.
浙江西天目山天然林及银杏种群考察报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完成国内多处同类型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西天目山双清溪沟谷天然林及其银杏进行了专题考察,所获第一手资料包括:双清溪森林古道样带式路线考察立木分布平面图;天目山双清溪天然林中银杏及伴生树种调查总表;双清溪天然林中银杏种群调查明细表;“5代同堂银杏”的树木形态学调查研究;禅源寺古森林群落的成分、结构及性质考察等。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双清溪天然林原应属於典型“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现已进入“针阔叶、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演替阶段。该演替系人为干扰下的一种“偏途演替”。银杏种群参与了演替和历史发展的全过程,因此,它们应该是野生的。“5代同堂银杏”建议正名为“无性系多代同株银杏”比较恰当。禅源寺古森林群落是双清溪沟谷天然林的延伸和残余部分,可简称为“禅源寺古森林残存群落”。  相似文献   

4.
浙江省境内的西天目山,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虽没有庐山“匡庐奇秀甲天下”的气势和黄山“奇松怪石传四海”的芳名,但她却以树木的高、大、古、稀称绝,而有“大树华盖闻九州”的美称。因为树多,鸟类大家庭自然兴旺,天目山已记录的鸟有158种,是旅游观鸟的好去处。今年5月,我因啄木鸟的研究又一次去了那里。我下榻的管理局招待所,后面是山林,前面是一望无际的绿色柳杉林。尽管是阳春5月天气,仍觉有几  相似文献   

5.
浙江西天目山苔藓植物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西天目山位于浙江西部,是我国管理得较好的自然保护区之一。这里有保存得很好的柳杉林,种子植物生长繁茂,苔藓植物也甚丰富。前此,未有人对此山的苔藓植物进行过详细的调查和报导。作者曾于1977年5月,9月;1978年4月,10月;1979年5月五次登山,采集标本700号,据此写出本文。内容包括本山苔藓植物名录;常见属种检索表;苔藓植物的生态分布和地理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
浙江西天目山天然林及银杏种群考察报告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在完成国内多处同类型研究的基础上,笔者对西天目山双清溪沟谷天然林及其银杏进行了专题考察,所获第一手资料包括:双清溪森林古道样带式路线考察立木分布平面图;天目山双清溪天然林中银杏及伴生树种调查总表;双清溪天然林中银杏种群调查明细表;“5代同堂银杏”的树木形态学调查研究;禅源寺古森林群落的成分、结构及性质考察等。在充分分析的基础上作者认为,双清溪天然林原应属於典型“落叶与常绿阔叶混交林”群落,现已进入  相似文献   

7.
西天目山土壤线虫区系与生态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987年5月由中国自然科学基金会资助,开始了“亚热带森林土壤动物区系及其在森林生态平衡中的作用”的研究工作,开选定浙江西天目山作为研究点之一。本工作在西天目山选定5个采样区。经鉴定,西天目山土壤线虫可分5目23属40种,其中有13种仅鉴定到属,并认为,土壤线虫数量的变化,主要与海拔高度、温度、土壤pH值、降水量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8.
小蜉属种类多,分布广,全世界目前已知有14个亚属、100多种,但在我国迄今仅知有四个种。1979年5月清晨6时左右,作者在浙江西天目山下的西天目山旅馆墙壁上,采得雄性标本2头,经鉴定分别为小蜉属的两个新种。  相似文献   

9.
浙江西天目山土壤理化性质的海拔梯度格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分析土壤理化性质,了解西天目山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并验证酸沉降导致近年来西天目山柳杉衰退的观点.沿海拔梯度从350~1 350 m每隔200 m选定取样点,每个样点分3层取土样,分析土壤的理化性质.总体来看,随着海拔的升高,粗颗粒比例、土壤含水量和有机物含量增加,土壤容重和pH值随海拔的升高而降低,而总氮和总磷含量没有固定的趋势.与11年和20年前相比,土壤pH值显著降低,表明土壤呈现明显的酸化,土壤的快速酸化提供了酸沉降诱发柳杉快速衰退的证据.  相似文献   

10.
天目山位于浙江省的西部,由东、西天目山两部分组成。该地区有2160多种高等植物,2300多种动物,被誉为"物种基因宝库"。其中模式物种产地在天目山或名称冠以"天目"二字的植物,就有天目铁木、天目木兰等37种。  相似文献   

11.
车出安吉县城,经孝丰到章村镇。沿南溪而上,行峡谷之间。约一个半小时,便可到达龙王山自然保护区了。龙王山位于西天目山北部,主峰高达1587.4米,比西天目山主峰高81.4米,距西天目山仅数公里,两山南北遥相呼应。龙王山原属安吉县林场的一个林区,1985年被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准建成省级自然保护区。龙王山的云雨从长潭大桥到龙王山境内是条10余公里长的大峡谷。公路沿山,溪内流水潺潺,不时地可以看到溪水中的鹅卵石上停着铅灰色的小鸟,一张一合地伸展着红色的尾羽。水流经过的两岸,全是形状怪异的大大小小的鹅卵石。…  相似文献   

12.
园林绿化工程中的大树移植,通常是指胸径在20cm以上的或树高大于4m以上树木的带冠移栽。也有把胸径在8~20cm的大规格苗木的移栽纳入大树移栽之列。尽管大树移栽存在着技术要求和移栽成本偏高、成活率低、易造成资源浪费  相似文献   

13.
神农架集中分布着我国较多的古老孑遗种和特有树种,因而素有“绿色宝库”、“千里林海”和“珍稀植物避难所”的美称。这些珍稀树种如同一颗颗珍珠镶嵌在神农架的原始森林中,增添了神农架迷人的风韵。这里生长着的一株世界上最大的、国家二级重点保护植物——香果树(Emmenopterys henryi),就是它们中的一个代表。这株香果树(原湖北利川县那株最大的香果树目前已被毁掉)位于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内海拔850米的板仓乡电站后,树龄400余年、树高35米、胸径2米、枝下高4米、树冠覆盖面积达2000平方米。大树旁有一根被雷击后脱离了母体的香果树大枝,就是  相似文献   

14.
天目山寻鹿     
在浙皖交界的天目山区,绿色的森林随着起伏的群山伸展开去。这里不仅有孑遗植物银杏、古老树种柳杉,也有枝干挺直的金钱松和数不尽的参天占木、奇花异草。在高山草甸、  相似文献   

15.
北京天坛公园不仅以精湛的古代建筑艺术闻名,也以大片翠绿的苍松古柏著称.这里有大小松柏万余株,其中树龄在三百至四百年以上的,约二千六百余株.在回音壁西北侧有一株非常奇特的老桧柏树,叫做“九龙柏”.这株树高十多米,胸径1.2米.粗大的树干,凸凹不平,好象经过雕刻一般.它自下而上长满了奇特的龙纹,犹如被群龙缠绕的龙柱.许多游人对此称奇不绝.这株古柏相传是明朝永乐18年所植,距今有近五百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6.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是天目山区植物区系和植被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地处浙江西北部的安吉县境内,北纬30°23′,东径119°23′,主峰海拔1587.4米,面积约为12km~2。龙王山的自然植被保存完整,植物区系种类丰富,计有维管束植.149科,560属,1179种。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中有相当数量的中国特有属,形态上孤立的单型属和少型属,及为数众多的古老孑遗和珍稀、濒危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具显著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双重特征。龙王山植物区系成分以华东植物区系为主,与华中植物区系关系密切,华南、华北及东北植物区系成分的侵入和影响显著。龙王山与邻近的黄山、庐山和西天目山的植物区系基本一致,它们是一完整植物区系,北与大别山天堂寨,南与浙南的九龙山和闽北的武夷山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7.
浙江龙王山植物区系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是天目山区植物区系和植被具代表性的地区之一,地处浙江西北部的安吉县境内,北纬30°23',东径119°23',主峰海拔1587.4米,面积约为12km~2.龙王山的自然植被保存完整,植物区系种类丰富,计有维管束植物149科,560属,1179种.区系起源古老,植物区系中有相当数量的中国特有属,形态上孤立的单型属和少型属,及为数众多的古老孑遗和珍稀、濒危植物.植物区系地理成分复杂,过渡性明显,具显著的亚热带和暖温带双重特征.龙王山植物区系成分以华东植物区系为主,与华中植物区系关系密切,华南、华北及东北植物区系成分的侵入和影响显著.龙王山与邻近的黄山、庐山和西天目山的植物区系基本一致,它们是一完整植物区系,北与大别山天堂寨,南与浙南的九龙山和闽北的武夷山之间无明显的分界线.  相似文献   

18.
天目山古柳杉衰退原因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艳  骆晓菁 《科技资讯》2012,(17):137-137
通过调查观测,并结合以往研究,针对天目山古柳衰退现象进行了原因探析,指出了种间竞争,病虫害影响,环境污染,微波影响,立地条件等是导致古柳杉生长衰退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9.
在2008年3月~2009年2月,采用固定样带法,对西天目山区的鸟类多样性动态进行了调查研究.共记录到鸟类1 982只、85种,隶属9目32科,其中,国家二级保护物种8种,省重点保护物种10种,中国特有鸟类7种.西天目山鸟类中,属古北界的有8种(占13.8%),东洋界38种(占65.5%),广布种12种(占20.7%);按季节型划分,留鸟58种(68.2%),冬候鸟13种(15.3%),夏候鸟11种(12.9%),旅鸟3种(3.5%).西天目山区鸟类呈周期性波动特征,表现为丰富度指数、多样性指数和均匀性指数以6月最高,分别为8.551、3.206、1.898;1月最低,分别为2.015、0.051、0.022.西天目山区的鸟类罕见种有31种,占总种数的36.47%,鸟类资源需要进一步加强保护.  相似文献   

20.
正三棱栎属是壳斗科植物中比较古老的类群,也是研究该科系统演化及大陆漂移和环境变迁的重要材料。那么,轮叶三棱栎在中国内地的首次出现有怎样的保护生物学意义?它又面临哪些生存危机呢?轮叶三棱栎(Trigonobalanus verticillata)隶属壳斗科三棱栎属,是一种高大乔木,树高可达20米以上,胸径可达1米左右。顾名思义,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