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榆林科技》2006,(1):4-5
为了认真贯彻“科教兴榆、人才强市”战略,深刻理解和有效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学科发展,学术繁荣,推动知识创新,鼓励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和参与学术交流。我刊现将由榆林市科协、市人事局、市科技局共同组织开展的榆林市第八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评选活动中评定出的优秀学术论文,一等奖32篇名单刊登,以飨读者。[编者按]  相似文献   

2.
《榆林科技》2006,(2):4-4
各县(区)科技局市属各有关单位: 2005年,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围绕“科教兴榆”战略的总体思路,以科技服务“三农”为重点,在科技宣传、技术培训、试验示范、开发推广以及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和自主创新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科技对经济的引领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3.
《遵义科技》2006,34(4):13-21
一、序言 改革开放特别是撤地设市以来,我市科技工作始终坚持“科学技术足第一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始终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方针,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遵”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技事业取得了明显成就,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4.
各位领导、同志们: 全市科技科普工作大会今天隆重召开了,这充分体现了市委、市政府对科技科普工作的关怀与重视,也是全市科技界的一次盛会。我们要认清形势、明确任务、动员全社会做好科普工作,这对推动“科教兴榆”、“人才强市”战略、贯彻实施《科普法》、《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教兴省》2008,(3):80-80,F0003
1998年7月,原国家计委正式批准实施《陕西省榆林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规划》,拉开了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规模化建设的序幕。1999年2月,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了榆林经济开发区,作为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的核心载体。目前,在优势资源开发的强势带动下,榆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已形成“两区六园”的战略发展格局,榆林经济开发区就是在响应西部大开发号召、加快推进国家能源化工基地建设中涌现出的一朵奇葩。  相似文献   

6.
榆林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服务项目简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榆林科技》2007,(2):4-6
榆林市综合信息服务平台,是在国家和省上关于加强国家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的思想指导下,围绕市委、市政府建设“西部经济强市、绿色生态文明市、特色文化大市”的中心任务,结合我市的实际,特别是建设国家能源化工基地这一现状而实施。在各有关部门和市科技局的精心指导和大力支持下,针对工作重点我们采用现代的网络技术,依托国家级大型数据公司,  相似文献   

7.
《榆林科技》2007,(6):7-10
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了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实施“科教兴榆、人才强市”战略,弘扬科技创新精神,鼓励优秀科技人才脱颖而出,营造“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社会氛围,充分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根据《榆林市科学技术奖励办法》的规定,2007年度市科学技术奖经过专业评审和市科学技术奖评审委员会的综合评议审定,市政府决定,授予“单采分注、集输工艺技术研究及应用”等6项科技成果为榆林市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授予“额带悬吊式支撑鼻镜的研制”等6项科技成果为榆林市科学技术奖二等奖;授予“灵芝新品种引进及栽培试验研究”等8项科技成果为榆林市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相似文献   

8.
芦音 《遵义科技》2006,34(4):28-31
1 现状 目前,遵义市市内共有高等院校4所,其中,省直属普通高等院校1所(遵义医学院),省属市管普通高:等院校1所(遵义师范学院),市属职业技术学院1所(遵义职业技术学院),市属专科学校1所(遵义医药高等专科学校)。“十五”以来,各高校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遵”、“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市”战略,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教学与科研相互促进的指导思想,在以教学为主,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大力培养人才的同时,积极利用高等院校人才、技术和科技条件平台等科技资源,围绕促进教学、促进学科建设和服务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相似文献   

9.
大力实施“科教兴宜”和“人才立市”战略是建设活力宜宾、魅力宜宾、美好宜宾的基本前提,大力抓好科技人才队伍建设,加快推进我市人才资源向人才资本转变,实现人才资本的最大化,有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和科技事业的全面进步是科技部门的主要职责和任务。  相似文献   

10.
《遵义科技》2007,35(6):12-17
1997年撤地设市以来,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全市科技工作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坚持经济建设必须依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工作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指导方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工作部署,大力实施“科教兴遵”和“人才强市”战略,组织发动全市广大科技工作者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积极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主线,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为重点,以重大科技项目工程的实施为载体,开拓进取,努力工作。  相似文献   

11.
一、“十五”以来县(市)科技工作回顾(一)科技意识普遍提高,科技兴县(市)已成共识 围绕省委、省政府提出的“科教兴省”战略,各县(市)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强了对科技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科技领导小组,制定和实施了“科技兴县(市)”的发展战略,把科技进步放在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位置,“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深入人心。科技兴县(市)、科技兴农、科技兴企等活动广泛开展。县(市)科技发展环境不断优化。  相似文献   

12.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山西省省长孙文盛建设龙头企业特色县,对我们进一步实施科技兴市、兴县战略,促进县(市)科技进步,推动“两个根本性转变”,具有十分重要而现实的意义。下面对我省依靠科技进步、促进县域经济发展的问题谈几点看法,供大...  相似文献   

13.
创新发展,人才为先。改革开放以来,昆山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农业县跃升为全国百强县(市)第一,成为江苏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样本,是与大力推进人才强市的战略分不开的。特别是近几年,昆山高度重视打造区域性人才高地,在大量引进外来人才、着力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要求,努力实施借脑袋发展的柔性引才工程,取得积极成效,引起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4.
何萍 《遵义科技》2006,34(1):4-8
“十五”以来,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科技厅等有关部门的关心指导下,我市各级各有关部门始终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深入贯彻“经济建设必须靠科学技术,科学技术必须面向经济建设”的科技工作方针,大力实施“科教兴遵”和“人才强市”战略,以构建区域创新体系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动力,全力推动全市科技进步和促进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健康、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太原科技》2005,(4):35
未来五年是太原市建设中西部经济强市、生态园林城市和全国文明城市的重要时期,也是实施率先发展第二阶段战略目标的攻坚阶段,科技工作肩负着重要的历史使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和人才强市战略,科学规划、合理部署“十一五”科技进步和创新,对提高太原市科技竞争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辽宁科技参考》2005,(5):16-17,13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大力推进我省县(市)科技进步,把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落实到基层,充分发挥科技进步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建设和谐辽宁及促进县域经济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依靠科技富民强县,促进县域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特提出我省贯彻落实全国县(市)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实施意见。  相似文献   

17.
重庆作为我国六大老工业基地之一,工业是重庆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直辖十多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一直坚持"工业立市、工业兴市、工业强市"战略,分步推进工业经济建设,促进了工业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实现了重庆工业的新跨越。本文在分析重庆市新型工业化人才现状及面临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走工业化多层次人才建设的意义与对策。  相似文献   

18.
何萍 《遵义科技》2007,35(1):4-8
本届政府任期以来,我市依靠科学技术,始终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原则,认真贯彻落实“科教兴遵”和“人才强市”战略,科技工作对促进全市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取得了明显成就。本文结合《遵义市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就依靠科技,促进我市农村产业结构和工业产业结构调整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19.
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加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步伐——在全省科教兴市兴县工作会暨龙头企业特色县现场会上的讲话山西省省长孙文盛召开这次全省科教兴市、兴县工作会暨龙头企业特色县现场会,对我们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市、兴县战略,促进县(市)科技进步,推动“两个根本性...  相似文献   

20.
方争鸣 《安徽科技》2009,(12):16-17
今年以来,安庆市科技部门认真组织实施“创新推动”、“人才强市”战略,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加速创新型安庆建设.为促进全市经济结构调整升级和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