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基于GIS的湖北省县域农业投资环境评估与分区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系统观点为指导,以GIS技术和应用建模为手段,通过定性、定量与定位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基于空间性和非空间性两方面影响因素,对湖北省县域农业投资环境进行了评价和分区,分析了政府农业投资决策需要考虑的重点因素,并对各分区的投资方向与投资重点作了简评。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从湖北省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出发,对湖北省土地利用进行综合分区.以湖北省近5年来及未来5年预测数据为基础,建立土地、社会、经济、环境4大指标系统,利用专家打分法确定不同类型区不同指标因子的权重,在已确定的4个一级分区内进行系统动态聚类分析,通过动态调整参数,得到湖北省土地利用综合分区结果.该分区结果将湖北省土地利用分为武汉(鄂东)都市圈协调发展区、鄂中南农业生态协调发展区、鄂西南绿色经济协调发展区、鄂西北林业生态协调发展区4个一级区和都市核心区,鄂中平原区、鄂东平原区、鄂中北平原区、鄂东南山区、鄂东北山地区、鄂中南平原区、鄂中丘陵区、鄂西三峡山区、鄂西南山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鄂北岗地区、鄂西北山区,鄂西北低山丘陵区等14个二级分区.  相似文献   

3.
县域土地生态经济系统区划研究--以广西横县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土地生态经济系统是融自然、社会、经济于一体的复合系统.文章以位于桂东南的横县为研究区,对土地生态经济分区的原则和指标体系进行了探讨,采用GIS技术建立了包括自然生态、土地资源和社会经济等信息的土地生态经济系统的空间数据库,选择其中40项特征指标,运用SPSS软件对研究区的21个农业乡(镇)进行了聚类分析,据此将研究区划分为4类8个土地生态经济分区,在分析各土地生态经济分区的主要特点基础上,提出了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建设方向的合理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陈宵  卢兰 《贵州科学》2016,(3):35-38
贵州是一个农业大省,农业人口和农业产业比重大,而农业生态环境作为农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其综合研究被一再强调。为了得到贵州省内各区县农业生态环境的客观评价,将贵州省的89个区县作为样本,选取自然条件、岩溶环境、社会经济的15个因子作为指标。采用模糊等价矩阵的方法对各区县进行农业生态的评价分析,最后得到了4个农业分区,针对各个农业生态环境分区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农业旅游与农业之间关系的经济学透视--以云南罗平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农业除有一定的经济功能外,还有一定的生态功能、社会功能和化功能,从而表现出一定的多功能。农业旅游是在农业生产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旅游形式,是农业经济、生态、社会和化功能的集中体现。以云南罗平为例,说明了农业旅游是农业外部性的表现,阐述了外部性存在可能对罗平旅游业发展造成的负面影响,并提出了内化外部性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6.
河北怀来县农业生态经济分区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河北怀来县毗邻首都北京,其生态环境退化严重.能否改善其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实现区域可持续发展与首都北京的生态安全休戚相关.基于怀来县地形地貌变化较大的特点,结合其社会经济与农业生产现状,本文运用聚类分析方法,将怀来县分为5个农业生态经济区:分别是官厅水库渔业、生态旅游综合发展区、西部河川粮果菜主产区、中部丘陵粮果牧渔综合发展区、西北部河川丘陵牧粮菜综合发展区、南北两山牧果林综合发展区.同时,探讨了各分区农业生态经济的发展方向、途径和对策,以期为因地制宜地发展区域农业、保护生态环境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7.
深圳特区经济的崛起,引发了经济发达地区人民生活中生态消费的热潮.都市农业作为21世纪农业发展的新形态,引起人们广泛的关注.华南农业大学昆虫生态研究室,深圳市龙岗区农业局和香港生态视野组织合作筹建了深圳市龙岗区示范生态农场.生态农场根据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学原理和生态工程的机巧原则,规划了农场内的六大功能分区一、华南山地农田水利的生态化改造;二、农田生物多样性的培植、保护与开发利用;三、自然富余能源的开发利用与示范;四、生态农业示范与生态化生物产业开发;五、环境监测与农业污染防治;六、生态示范教育与生态旅游开发.六大功能区块互为依托,相互补充,共同构建了农场的生态整体性可持续发展潜能.  相似文献   

8.
根据武隆县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和生产力发展的地域差异,选取了相关方面的14个指标,从区域开发角度对全县进行了模糊聚类分区,在农业地域结构及农业资源综合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按照农业地域专业化与区域农业主导产业开发相结合的原则,提出了全县重点开发区域和区内重点开发项目。  相似文献   

9.
日本农业立法概述Japan′sAgriculturalLegislation¥//姜爱林,于可(湖北省土地局,武汉430070)由于农业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古今中外的国家对制定和实施农业法律法规都十分重视。日本就是这样的国家,他们先后制...  相似文献   

10.
黑龙港地区土地生态类型与农业生态分区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河北省的黑龙港地区,是黄淮海平原组成的一部分,该区中低产田改造是“七五”期间国家攻关项目的重点区域之一。为此,本文从土地生态角度出发,对黑龙港区域农业生态环境,进行了农业生态分区的探讨,为省、地(市)、县进行农业发展战略决策与制订农业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发展优质专用农产品是山西省农业应对入世的对策之一,根据优质专用农产品的标准、分区依据、原则、指导思想,重点探讨了采用灰色聚类评估进行区域划分的方法,并提出了山西省优质专用农产品发展的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2.
地表水功能区划分系统的研究   总被引:21,自引:4,他引:2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分析中国水资源保护状况和水功能区划的基础上,系统地研究了地表水功能区划的基本原则、方法、分级分类系统及区划成果。从可持续发展的高度,提出了水功能区的一级区划和二级区划。按流域将水域划分为保护区、保留区、开发利用区、缓冲区及生态环境恢复区,为正确处理水资源开发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生态功能恢复和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有效解决行政边界水污染纠纷和矛盾提供了技术支持,提出了将一级区划中的开发利用区细划为饮用水源区、调输水区、工业用水区、农业用水区、渔业用水区、景观娱乐用水区、生态环境用水区、过渡区、排污控制区、航运用水区10个二级功能区,明确制定了各级功能区的指标体系和水质管理目标,构成了完整的理论和应用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13.
回顾了景观生态学理论与应用的基本情况,并从景观生态的基本原理出发,探讨了农业生态景观动态及其优化调控研究的内容、目标、技术路线和工作程序,还以地处我国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粤西南鉴江流域进行了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14.
论科技区划     
科技区划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劳动地域分工学说.科技区划分专业科技区划和综合科技区划,二者有着不同的区划原则.本文提出三种主要的科技区划方法及科技区划的一般步骤,依据科技区划的理论、原则,按照所提供的区划方法、步骤,在深入分析我国科技地域结构特征的基础上,将我国划分成七大科技区.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论述了自然资源区划的原则和研究方法,提出了宁夏农业自然资源区划和矿产资源区划方案,并就各分区的主要特点和开发利用方向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6.
在论述自然灾害区划的概念、目的、步骤和分类的基础上,提出了自然灾害区划的5个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7.
论述了宁夏旅游资源的基本特征和旅游区划的原则,提出了宁夏旅游区划方案及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8.
为了研究公路地貌的分异规律,根据公路地貌区划的原则和方法,选择大地构造、地面自然坡度等作为中国公路地貌一级区划的主要指标,将中国分为5个地貌一级区;选择困难度指数作为中国公路地貌二级区划的主导指标,以海拔高程、地面自然坡度、地表破碎程度、地层岩性和植被类型作为主要影响因素,建立了困难度指数计算模型。结合公路工程实际,建立了影响因素等级划分体系和影响度值;采用专家打分的方法,确定各影响因素的权重值;利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计算了困难度指数,并建立了困难度指数等级划分体系。在中国公路地貌一级区划的基础上,按困难度指数将全国分为42个公路地貌二级区。  相似文献   

19.
 2016年中国农业科学领域全面提升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和效率,重大科研成果不断涌现,多个领域取得了一批原创性、高水平研究成果。为追踪农业科学领域发展的前沿和热点,展现农业科学取得的杰出成就,本文回顾2016年作物科学、园艺科学、植物保护、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兽医、生物技术、农业机械化、农业质量标准与检测领域取得的部分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基于土库曼斯坦Ashgabat,Bairam-ali,Chardzhou 3个气象站点多年月均气温、降水、日照时间等数据,得出土库曼斯坦近30a的气候变化特征,并综合分析气温、降水、日照时间等要素与农作物产量的相关性,气候变化对农业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30a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平均气温以0.52℃/10a的速率在降低,平均降水以24.1mm/10a的速率在减少;气候更加干旱、少雨,农业生态环境及草场退化,农作物产量、牲畜数不稳定.可为土库曼斯坦适应气候变化,科学调整农业布局,合理配置农牧业所用的水资源,防治农业生态系统的失衡,提高农业经济、农业区建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