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花色素是植物体内类黄酮生化合成的产物,存在于花瓣的液泡中,它的含量直接影响花的颜色.在花色素合成途径中,二羟基黄酮醇还原酶(Dihy-droflavonolReductase,DFR)特异地催化二羟基黄酮醇还原成花色素,对底物具有相对专一性.我们成功地从矮牵牛(Petuniahybrida)花瓣的cDNA中克隆了DFR-A基因,进行了全序列分析,结果表明,DFR-A基因全长1122bp,编码373个氨基酸,与国外报道有98%以上的同源性.此外,我们在大肠杆菌中实现了DFR-A基因的表达,并将对DFR的结构与功能作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中华眼镜蛇毒神经生长因子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CM-SepharoseCL-6B和SephosilC8以及HPLC层析方法,自广西产中华眼镜蛇毒中分离纯化神经生长因子(NGF),此NGF经8d鸡胚背根神经节体外培养证明具有促进神经纤维生长的活性。经HPLC及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鉴定为单一组成,经SDSPAGE及HPLC测定分子量分别为24.1KD和24.9KD,等电聚焦电泳测得pI为8.2,氨基酸组分分析表明NGF含酸性氨基酸较少,通过125|标记NGF测定出NGF在生物体内主要分布于肾、肺、及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3.
通过一个完整的骨条藻赤潮发生过程(起始─—发展─—维持─—消亡),研究水体中Fe、Mn含量的变化及其与赤潮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表层水中,赤潮发生的起始阶段Fe、Mn浓度很高,分别为大于17.8μmol/L和0.51μmol/L.随着骨条藻的增殖,藻类细胞的增加,Fe、Mn含量下降,赤潮消失后,水体中Fe含量回升:Mn含量仍保持低浓度(未检出).(2)4m层水体中,在起始和维持两阶段,Fe、Mn含量均较高,其它与表层水一致.(3)底层水体,在起始阶段,Fe、Mn含量比表层和4m层的要高,赤潮消失后,Fe、Mn含量均回升。可见,水体中Fe、Mn含量的异常升高,可能是诱发骨条藻赤潮的因子之一。赤潮发生过程中,Fe、Mn含量的变化是藻类对其吸收利用所致。每年5月到8月,为长江丰水期,迳流携带Fe、Mn入海的量也大,这可能是造成长江口外赤潮多发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4.
针对赤潮的概念以及我国目前赤潮灾害概况和研究现状,介绍了赤潮对海洋生态平衡、海洋渔业、水产资源和人类健康的危害.分析赤潮发生的原因和机理:海水富营养化是赤潮发生的物质基础和首要条件,水文气象和海水理化因子的变化是赤潮发生的重要原因,海水养殖的自身污染亦是诱发赤潮的因素之一.最后总结了赤潮的预报和防治对策,提出赤潮研究趋势.  相似文献   

5.
红海束毛藻(Trichodesmium erythraeum)属蓝藻门、颤藻科、束毛藻属。2004年6月28日至7月1日涠洲岛附近海域发生了一次小规模的红海束毛藻赤潮,这已是该海域近3年内的第3次红海束毛藻赤潮。赤潮生物的最高密度为7.0×10^8cell/L。在赤潮发生前涠洲岛附近海域海水中的营养盐含量变化较大,海水硅酸盐和磷酸盐含量逐月降低,赤潮发生前1天硅酸盐和磷酸盐降至最低。赤潮发生前海水温度持续升高。赤潮发生区与未发生赤潮海区相比,赤潮发生区在赤潮发生前硅酸盐含量更低,基本检不出;赤潮发生区磷酸盐含量降低,但是较对照区含量高。在赤潮形成期间,赤潮发生区硅藻数量明显的降低。本次赤潮发生与海水的富营养化无关,是一次非富营养化引发的赤潮,赤潮的发生导致海区的COD升高。  相似文献   

6.
扩展青霉(Penicilliumexpansum)PF868脂肪酶的纯化 …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扩展青霉(P.expansum)PF868所脂肪酶通过硫酸铵沉淀纤维素柱层析以及Sephacryl200柱层析等步骤被纯化了74倍。最终比活力为69.7u/mg。纯化后的脂肪酶经过SDS-PAGE纯和微内径高效液相色谱纯。分子量经SDS-PAGE确定为28.44KD。脂肪酶N-端氨基酸序列测定的结果是:ATADAAAAFPD-这与其他一些真菌产的脂肪酶的序列具有国闫的同源性。  相似文献   

7.
采用GC/AAS联用系统研究了海河河口表面微层水中二氯化二丁基锡(DBT)在悬浮物上的吸附行为,在低浓度下,其吸附率基本符合Freundlich吸附等温线,对各种影响因素的研究表明,pH对DBT的吸附有很大程度,在pH6.0时悬浮物对其吸附最强,盐度对DBT吸附有一定的影响,在盐度为7.5‰时悬浮物地其吸附最弱,另外,悬浮物浓度对DBT的吸附也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FSK调制方式与CDMA结合起来构成新的FSK/CDMA通信系统的通信特性、多址特性、同步跟踪特性等.结果表明,该系统既体现CDMA的优点,又保留了FSK的简捷、方便的特性.还对MFSK/CDMA、FM/CDMA通信系统性能作了分析.最后,给出了FSK/CDMA通信系统的实现方法及相应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9.
通过研究不同温度时热等静压(HIP)多元扩散偶DD402/FGH95中的A1,Ta和Ti元素 的扩散规律,发现DD402单晶中存在A1和Ta元素的上坡扩散.因此单晶中在近结合界面处形 成了A1,Ta和Ti元素的富集区以及γ’相的筏形化.对A1和Ta元素的扩散流量及扩散深度进行 计算.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吻合.  相似文献   

10.
在ADP-Fe3+存在下,NADH可诱导牛心肌线粒体发生脂质过氧化作用.以丙二醛的生成量来衡量脂质过氧化水平,研究NADH,ADP,Fe3+及反应时间对线粒体脂质过氧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中药四叶参中的氨基酸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徐勤  刘布鸣  邓立东  白先群 《广西科学》2008,15(2):176-177,180
用氨基酸分析仪分析中药四叶参(Codonopsis lanceolata Benth.et Hk.F)的氨基酸成分,并比较四叶参中水解氨基酸和游离氨基酸含量。结果是,四叶参中鉴定出16种氨基酸成分,水解氨基酸总量为5.70%,游离氨基酸总量为4.17%。四叶参中含有16种氨基酸,结合状态和游离状态存在的氨基酸差异不大。  相似文献   

12.
刺槐,国槐根际土壤中氨基酸和IAA的含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刺槐和国槐根面与根际土壤中游离氨基酸及植物生长素IAA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茎环割后上述生化成分的数量变化。结果表明:刺槐和国槐根面氨基酸组成和数量有很大差别;茎环割后,根面氨基酸的含量显著增加;两个树种根际土壤中氨基酸含量显著低于根面刺槐根面和根际土壤中IAA含量均大于国槐。茎环割后,刺槐、国槐根面IAA显著增加,表明根面IAA的存在是根系代谢和根际土壤微生物共同作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寒温带林区不同林型土壤中游离氨基酸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解大兴安岭北部寒温带林区不同林型各层次土壤游离氨基酸种类和含量的变化,以及不同林型对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的影响,应用柱前衍生高效液相色谱法采用梯度洗脱在254 nm波长处检测土壤中常见的17种游离氨基酸。结果表明:①不同林型下游离氨基酸态氮的平均含量分别为杜鹃-白桦林(33.86 μg/g)>杜鹃-落叶松林(31.44 μg/g)>杜香-落叶松林(28.76 μg/g)>偃松林(27.66 μg/g)。②同一林型不同土壤层次游离氨基酸态氮含量整体表现为凋落物层高于矿质土层,0~5 cm的矿质土层高于≥5~20 cm的矿质土层。③不同林型各土壤层次检测出的氨基酸种类和含量不同,种类上各林型均以凋落物层出来最多; 含量上大多表现为中性氨基酸所占的比例最大,酸性和碱性氨基酸次之,含硫氨基酸最少。研究结果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不同森林类型由于林内气候环境、土壤条件和林下伴生树种等的差异,对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和种类存在不同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干红葡萄酒中原汁含量的测定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缓冲系数法和氨基酸态氮定量法对干红葡萄酒中原汁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利用缓冲性鉴定葡萄酒原汁含量时,与未调配的葡萄酒相比,经过调配的葡萄酒的缓冲系数减小,缓冲性降低,但缓冲系数和原汁含量仍呈线性关系;利用氨基酸态氮定量法鉴定葡萄酒原汁含量时,氨基酸态氮的测定不受葡萄糖、酒石酸添加的影响且氨基酸态氮含量与原汁含量也呈线性相关。并且利用上述两种方法测定葡萄酒原汁含量具有迅速、简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对新生产的未经催陈处理的酒,自然陈酿3年的出厂成品酒、经催陈处理的0.33t中试酒及4.5t生产性实验的酒样,测定其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对氨基酸含量的增减及味感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甜味氨基酸增加较多,苦味氨基酸减少较多,结果使酒的苦涩味减少,口感更加舒适、协调,达到了陈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6.
分别测定1、5、10、20、45日龄黄姑鱼仔稚鱼中的氨基酸、游离氨基酸、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黄姑鱼仔稚鱼的氨基酸组型和游离氨基酸组型是不断变化的。必需氨基酸中的精氨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赖氨酸5种氨基酸占必需氨基酸总量的70%左右。非必需氨基酸中的天冬氨酸、谷氨酸和丙氨酸占非必需氨基酸总量的60%左右。随着仔稚鱼的生长,游离氨基酸含量呈显著降低的趋势。1日龄仔鱼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高,为12.134 g/100 g;45日龄稚鱼的游离氨基酸含量最低,为1.497 g/100 g。黄姑鱼仔稚鱼的主要脂肪酸为:16:0、18:0、16:1、18:1和DHA。各日龄黄姑鱼仔稚鱼体脂肪酸含量差异较大,但仔稚鱼的必需脂肪酸DHA、EPA和ARA始终保持较高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柠条锦鸡儿细根生长与游离脯氨酸含量关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区位于内蒙古敖汉旗黄花甸子流域,在10a生柠条锦鸡儿人工林中分别选取了坡上和坡下样本5丛.通过四分之一圆法采集根系,并将标准丛根系按细根、中根、骨骼根进行划分,并测定长度及游离氨基酸含量.通过比较分析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的各径级根的长度差异,两样地中各径级根中游离氨基酸含量相关性.得出游离脯氨酸含量百分比在不同土壤含水率条件下变化趋势,和游离氨基酸平均含量与根长的相关趋势.结果表明:(1)细根长度和游离脯氨酸含量均与土壤含水率呈负相关关系.(2)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根系新生细根存在正相关关系.(3)两样地中各径级根之间游离氨基酸含量具有显著相关性,相关系数均在0.980~0.997之间.(4)游离脯氨酸平均含量与细根比表面积存在正相关关系,且R2=0.9371.研究证明游离脯氨酸对植物对抗干旱胁迫的重要作用,为柠条锦鸡儿复壮和内蒙古农牧交错带植被恢复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新疆马鹿茸血口服液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采集的新疆马鹿茸血用现代生物技术进行酶水解和酸法水解,使鹿血中蛋白降解,得到的酶解液与中药浸膏配制成口服液,经检测,其氨基酸、微量元素和维生素C及SOD酶类均成倍提高,产品稳定性好,增加了鹿产品科技含量,对工艺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9.
闽北3种人工林土壤游离氨基酸组成及其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3种人工林土壤游离氨基酸总含量表现出明显的垂直分布特征.针阔叶混交林和针叶林表层(0~20 cm)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显著高于深层(20~40 cm)土壤的含量(P<0.05);而阔叶林表层土壤游离氨基酸含量低于深层土壤的含量,但差异不显著.土壤游离氨基酸各组分均表现出显著的垂直分布特征,阔叶林表层土壤中天冬氨酸、谷氨酸、组氨酸、精氨酸和苯丙氨酸的含量显著高于深层土壤对应组分的含量,但苏氨酸、脯氨酸、甘氨酸、丙氨酸、亮氨酸显著低于深层土壤对应组分的含量;针阔叶混交林表层土 壤中酪氨酸、组氨酸和脯氨酸低于深层土壤的含量,而其余组分均显著高于深层土壤的含量;而针叶林中除甲硫氨酸和赖氨酸外,其余15种氨基酸在表层土壤中的含量均高于深层土壤中对应组分的含量.3种人工林中无论是表层土壤还是深层土壤,游离氨基酸均以中性氨基酸含量为最高,碱性和酸性氨基酸含量次之,含硫氨基酸含量最低.表层土壤中天冬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缬草氨酸、甲硫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和精氨酸的含量依次为: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交林,而赖氨酸和脯氨酸的含量则以针叶林为最高,针阔叶混交林次之,阔叶林最低;阔叶林表层土壤中络氨酸和胱氨酸含量最高.深层土壤中各组分氨基酸除赖氨酸之外均以针叶林中含量最低,针阔叶混交林次之,而阔叶林中含量最高.  相似文献   

20.
对新生产的未经催陈处理的酒,自然陈酿3年的出厂成品酒、经催陈处理的0 33t中试酒及4 5t生产性实验的酒样,测定其17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并对氨基酸含量的增减及味感进行分类,结果表明,甜味氨基酸增加较多,苦味氨基酸减少较多,结果使酒的苦涩味减少,口感更加舒适、协调,达到了陈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