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生态风景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城市林业是为城市服务的林业体系.如何改善城市环境发展城市林业,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课题.从城市林业的兴起,城市林业的骨干林种和新方向,生态风景林的设计原理以及关于生态风景林的效益评估等几个方面讨论了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2.
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生态风景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林业是为城市服务的林业体系.如何改善城市环境发展城市林业,已成为现代城市建设管理的重要课题.从城市林业的兴起,城市林业的骨干林种和新方向,生态风景林的设计原理以及关于生态风景林的效益评估等几个方面讨论了新世纪的城市林业方向问题.  相似文献   

3.
徐州市区丘陵荒山生态风景林规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江苏省徐州市区丘陵荒山生态风景林规划实践,介绍了徐州市区丘陵荒山生态风景林规划的4种类型和7个典型模式。研究表明:城市丘陵山地生态风景林规划应围绕生态性、文化性、社会经济性3大目标,遵循维护人类身心健康、维护自然生态过程、充分发挥市域土地资源特点、注重与城市文脉相结合的原则,根据不同区域位置和主导功能,按照立地调查—造林技术规划、典型森林植被调查—造林树种规划、城市规划分析—群落结构规划3条主线,统筹考虑,系统规划。  相似文献   

4.
生态林树种选择与配置对景观效果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建设 《科技信息》2009,(25):I0372-I0372,I0290
通过对近年来的生态风景林建设的经验总结,详细阐述了风景林建设的树种选择方法和树种规划原则,以及设计的树种搭配结构布局。调查分析4年来在林冠下套种、隔带皆伐更新、小块状皆伐造林三个不同改造方式建设的生态风景林中不同树种的生长效果,以乡土树种小叶榕、香樟、山杜英、枫香表现较好,马占相思、杨梅、毛杜鹃、三角梅也表现理想,黄花槐在块状皆伐造林的情况下表现较理想,台湾栾树、洋紫荆、铁刀木、木荷等则表现一般,凤凰木受白蚂蚁危害严重表现不理想。生态风景林建设应以乡土树种为主,以绿色植物为主景,适当搭配彩叶树种、季相变叶树种、显花树种、显果树种可呈现理想的景观效果。建议引入非木质利用的景观植物,在满足生态观赏的情况下,能够有一定的经济收入.以维持生态风景林的培育和管护费用.促进生态风景林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文章对风景林建设的艺术手法和生态问题进行了探讨,同时,在艺术原理方面对何如创造风景林进行了提出,利用生态规律对其结构形成进行了指导,能够实现艺术和生态方面的统一。  相似文献   

6.
浅谈南京市风景名胜区风景林的营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德福  骆曼 《科技信息》2009,(22):269-269
根据南京地区植物分布状况,在对南京市风景名胜区风景林营建树种作出建议的基础上,提出了科学营建风景名胜区风景林的技术方法,对于城市风景林营建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城镇化的持续快速推进,我国经济社会水平和综合国力不断提升。然而,在城镇化快速发展的过程中,城市生态居住环境的质量却难以令人满意。因此,2006年国家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将"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保障"列为城镇化的优先领域之一。本文介绍了自《纲要》实施以来,我国在城市生态居住环境质量领域的科技布局、技术进展、对社会经济的贡献、面临的挑战等情况,并提出了进一步提升居住环境质量方面研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曹正万  程斌  吴苏琴 《科技信息》2012,(36):487-488
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优美、舒适、健康、方便的生活环境,我国推行了“生态园林城市”的创建活动。实施绿色交通,完善城市生态交通系统,建设生态交通系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基本内涵之一。本文以南京生态城市建设为例,时生态城市与城市生态交通的关系、生态城市建设对城市交通建设的要求、生态城市整体交通规划理念、建设城市生态交通的措施与方法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目前实施的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建设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9.
北京市山区风景林现状分析及经营措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北京市山区风景林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全市各区县山区风景林面积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昌平区(8 022.1 hm2)、海淀区(5 881.9 hm2)、门头沟区(4 999.8 hm2)等少数几个区县,且有77%面积的山区风景林由中幼龄林构成。从风景林树种组成上来看,由纯林组成的风景林面积比例较大;树种也主要集中在少数几个树种上,不利于风景林林分稳定,也降低了风景林观赏性。针对北京市山区风景林现状,笔者提出采用分类经营措施,按照分类经营原则,将北京市山区风景林划分为游憩型风景林和生态型风景林,同时对风景林经营措施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张世启 《天津科技》2002,29(3):16-17
指出了在沿海盐碱土地种植盐生植物对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了以往农田林网建设不能全功的原因,提出了营造盐碱地改良林、防护林,营造地上水源截流林和建设海防林、风景林的设想以及适宜的植物种类。  相似文献   

11.
城市生态学与生态健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个健康的生态系统不仅具有维持其组织结构、活力和自我更新的能力,而且还具有满足人类合理需要、为人类提供支持服务的功能。城市生态健康是指包括人类、植物和动物群落在内的生物群落复合体的健康,是由城市人王环境、物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环境组成的生态系统的健康,其研究尺度为城市内各单元的生态健康,从建筑生态健康、拥挤环境下的生态健康、交通生态健康以及代谢生态健康等4个方面,较为系统地阐述了目前城市所面临的生态健康问题,旨在推进城市生态与生态健康研究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为总结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生态保护的规划设计要求,并为国家标准《城市地下空间规划规范》中生态保护章节的编制提供技术支撑,依托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片区核心地下空间规划,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生态保护进行了专题研究。在对济南市及其地下空间开发区域的环境现状进行详细调研的基础上,总结了与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相关的城市生态系统的空间构成要素,结合案例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对城市生态系统的影响,包括对地质环境、地下水环境、大气环境、环境振动、植被的影响等。据此,进一步论述了京沪高铁济南西客站片区核心地下空间开发利用中生态保护的具体要求,包括地下水保护、大气环境治理、环境振动与噪音控制以及城市的绿化建设等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园林绿化建设对于一个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决策,有利地推动了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的绿化美化建设.石河子市近几年来,紧紧围绕城市"绿化、亮化、净化、美化"的奋斗目标,在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使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各项指标基本达到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但与内地先进城市相比,还存在不少差距.  相似文献   

14.
生态城市建设已成为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宝鸡以其独特的区位优势,在全国生态城市建设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宝鸡建设生态城市具有其优越的自然环境、悠久灿烂的人文文化、丰富多彩的生态旅游资源、雄厚的经济基础和坚实的社会基础等优越的条件,但也存在城市占地规模过小,空间环境紧张,城市生态系统超载;城市基础配套设施有待于进一步完善;城市"三废"污染严重,生态问题愈来愈突出;生态屏障脆弱,生态环境质量下降等诸多问题.提出生态城市建设应做好生态城市的规划和设计;发挥政府在生态城市建设中的主导作用;完善基础设施,加强城市绿化;以生态重点工程带动生态城市全面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台湾地区生态城市发展评价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整理全球生态城市相关研究成果,拟定台湾地区生态城市评价指标体系,其架构分为环境、社会、经济等3个层面。其中,环境层面包括了城市绿化、城市环境、环境治理等3部分;社会层面则包括人口结构、居住适宜性、社会保障、资源条件、文化教育等5部分;经济层面则包括产业结构与生产效益两部分。在案例研究中,选择台湾地区台北市、台中市、台南市、高雄市进行比较,结果可知4个城市中以台北市的各项发展现况较接近生态城市指标的理想值。  相似文献   

16.
正生态足迹越广,表明其对资源的消耗强度越大。据推算,到2030年人类将需要两个地球才能满足每年的资源需求。生态足迹可不是指某个人在土壤、沙漠、湿地等自然生态环境中留下的脚印,而是指人、城市、国家乃至整个人类对自然生态环境产生影响所留下的痕迹。生态足迹是地球伤痕的"标尺"在地球生态环境备受关注的今天,人们设计出多种指标来衡量人类行为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生态足迹就是其中之一。生态足迹可以这样理解:一只负载着人类和人类所创造的城市、工厂、铁路、农田等的巨脚,踏在地球上时留下的脚印就是  相似文献   

17.
改革开放20多年来,厦门市通过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环境管理政策、措施与手段,在保障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确保了环境质量保持在较好的水平,初步实现了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荣获了全国首批"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殊荣.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目前在宏观和微观环境管理中仍存在的一些问题,若不及时解决必将制约厦门市建设海湾型生态城市战略的顺利实施.  相似文献   

18.
栖霞山风景林群落结构特征与土壤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南京栖霞山风景林群落的生态学调查以及土壤理化性状的测定,揭示了该群落的植物种类、多度、重要值等生态学特征和土壤的肥力特性,在此基础上提出栖霞山风景林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措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问题及规划对策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10  
根据城市环境和城市生态的理论,对我国煤炭城市的生态环境现状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煤炭城市所存在的土地资源危机、水资源短缺、环境质量恶化、生态绿化系统简化与缺乏及城市生态系统的非协同进化等问题。论述了生态规划、污染预防、加强城市绿化及建立生态环境再造的决策支持系统等是改善我国煤炭城市生态环境的有效调控措施。  相似文献   

20.
在城市化进程中,城市与生态和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统一体,协调二者的关系,走生态城市之路,是实现城市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笔者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00~2009年的统计数据,结合武汉市具体情况,构建了城市化与生态和环境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了城市化与生态和环境的综合指数及协调度指数.结果表明:2000年以来,武汉市城市化综合水平逐步提高,而生态和环境综合质量呈现出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总体来看,武汉市城市化与生态和环境处于不协调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