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贺莹  黄慎江 《工程与建设》2007,21(5):721-722
预应力混凝土梁端锚固区的局部承载力设计是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该文通过对局部受压区应力状态的分析和计算理论阐述,论述了单束尤其是多束预应力筋作用下的受压承载力的计算,供工程设计参考.  相似文献   

2.
配体外预应力钢束的曲线箱梁桥抗扭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抵抗曲线箱梁桥的扭转效应、改善结构的受力状态,在不增加预应力钢束数量的前提下,提出一种利用体外预应力钢束形成空间抗扭作用的方法.基于空间解析几何关系推导了体外预应力扭矩计算公式,以此建立了以最小扭矩为目标的体外预应力钢束的抗扭设计流程,并利用非线性规划方法给出钢束最优平面线形参数的数值解法.分析结果表明,与体内预应力钢束相比,通过合理的体外预应力钢束空间布置,能大幅降低扭矩峰值,抗扭效果明显,且不影响抗弯、抗剪能力;扭矩计算数值解与有限元分析结果吻合良好,能方便地用于实际设计.  相似文献   

3.
预应力钢束布置形式在混凝土曲线梁桥中受力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宏  姜峰  赵伟 《科技资讯》2011,(21):66-67
预应力曲线梁桥是设计中的经常遇见的结构形式,本文主要从不同的钢束布置形式上对结构进行计算分析,从而对不同钢束布置产生的预应力效应对弯桥的受力、变形及支座反力等进行比较,并通过比较分析找出较适宜的预应力桥梁的配束方法。  相似文献   

4.
简述了混凝土局部受压区域在高应力状态下的随机性和非线性特点,尤其是预应力锚具区这一复杂应力区域的受压强度评估的不确定性.引入4个试验系列,考虑垫板刚度、受压面积比和横向钢筋等因素的作用,将这4个试验系列的结果作为网络的训练样本和验证样本,经过合理的网络选择和训练,对受压强度进行预测并获得了满意的精度.应用实例表明,人工神经网络可作为预测混凝土局部受压强度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5.
针对工程实践中常用的预应力钢束布置形式,推导了预应力钢筋回缩影响长度的数值解法和预应力等效荷载的一般计算式.计算机编程实现了预应力钢筋回缩影响长度和预应力等效荷载的计算,并通过算例对程序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6.
预应力次弯矩的设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现行唯一的预应力结构专业设计规程--《无粘结预应力混凝土结构的技术规程》(JGJ/T 92-93)中有关预应力次弯矩条款的局限性,对预应力混凝土超静定结构两 类极限状态设计中如何考虑预应力次弯矩的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并基于作者首先提出了的“积极,有效地利用预应力次弯矩”的设计思想,对预应力束的优化布置方案,预应力束的截面偏心距e和拐点系数α的合理取值,提高预应力束的有效预应力Npe等问题,提出了有关的设计建议。  相似文献   

7.
吴育龙 《甘肃科技》2004,20(2):42-43
以杭州市中心路立交工程为例 ,对预应力混凝土异型连续箱梁钢束的计算及布置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8.
长山大桥为主跨260m的双索面预应力混凝土部分斜拉桥,跨度为同类型桥梁之最.为保证双索面布置的主梁受力可靠,基于索梁传力机理提出了一种具有稳定三角边箱室的主梁结构形式——脊骨梁,并优化分析确定了多向混合预应力配束尤其是主梁下缘"弓形"预应力束的布置方案,以及在三角边箱室设置加劲肋以替代横隔板的横向传力构造.通过建立全桥有限元模型进行数值模拟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最不利状态下全桥应力、挠度远低于规范限值,剪力滞现象得到明显改善,横向受力更为均匀、合理.  相似文献   

9.
预应力混凝土异型连续箱梁钢束的计算及布置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某市中心路立交工程为例,对预应力混凝土异型连续箱梁钢束按不同的使用承载情况进行计算,对其布置进行分了析。  相似文献   

10.
大跨度预应力混凝土连续刚构桥箱梁底板裂缝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某些连续刚构桥在张拉底板预应力筋时和成桥运营时发生的底板崩裂和底板裂缝事故进行分析,得到底板开裂的主要原因是按桥的立面线型布置形成拱形的底板纵向预应力筋产生的径向力所致;且通过力学分析得到不使底板开裂的底板预应力曲线半径、钢束定位成折线产生转角和合龙段的高差的合理范围;并提出了平衡每根底板纵向预应力筋产生的径向力所用箍筋的间距与单肢箍筋截面面积的关系式.  相似文献   

11.
考虑垫梁下砌体局部受压时,砌体设计规范仅给出了垫梁长度大于πho的具体计算公式。但对于垫梁长度不大于πho的情况没有分析研究.因此,结合弹性力学理论和弹性地基梁计算方法.对不同长度的垫梁进行应力分析.得到不同长度的垫梁的不同折算高度.最终得到不同的承载力计算公式.所得结论不仅验证了砌体设计规范中垫梁长度大于πho的计算公式,也给出了垫梁长度不大于πho的计算公式.弥补了规范的不足,为砌体结构设计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进行了12个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试验,探讨混凝土强度等级、局压面积比对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极限承载力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等级提高,极限承载力增大而延性降低;局压面积比减小,则承载力越高延性越低.采用合理的材料本构关系,利用ABAQUS有限元软件建立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的壳-实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之上,利用ABAQUS软件及相应的有限元模型探讨局压面积比、含钢率、钢材强度和混凝土强度对短柱局压极限承载力的影响.通过拟合分析提出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极限承载力的实用计算公式,将该计算公式、有限元计算值、其他学者提出的计算公式与笔者试验及其他学者共47组圆钢管混凝土短柱局压试验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笔者提出的公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相比具有较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13.
为了考虑柔性垫梁下砌体局部受压问题,GBJ3-88给出了具体的计算公式,但这一公式给设计者造成一个误会,即当垫梁宽为定值时,砌体的局部受压承载力随墙厚的增加而减小。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理论上推导了计算公式。修正了垫梁折算高度。  相似文献   

14.
针对钢管混凝土短柱轴压状态,考虑屈服时钢管竖向应力对承载力的贡献,采用厚壁圆筒理论和双剪统一强度理论,对钢管进行极限承载力分析;对混凝土采用Drucker-Prager屈服理论进行钢管约束下的承载力的计算分析,两者叠加得到钢管混凝土的极限承载力计算公式,并与现有试验数据进行对比,结果吻合良好,为圆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极限承载力的计算提供了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针对钢筋混凝土桥墩压弯承载力的计算,提出了基于极限状态的截面应力-应变关系,并分别以等效矩形应力图和混凝土应力-应变公式处理受压区混凝土的抗力计算图式,将轴压-压弯-纯弯的计算方法统一起来,使计算更简捷,最后给出工程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矩形条孔烧结页岩多孔砖砌体的非均匀局部受压性能,进行了梁端无约束和有约束2种局部受压情况下18个试件的试验研究,分析了破坏形态及受力机理,推导了局压应力图形完整系数,并对比分析了局压承载力的理论值与实测值.结果表明:墙段端部局压受力较边缘局压有利;沿局压边界产生的通长竖向裂缝大大削弱了"内拱卸荷"的有利作用;多孔砖砌体按现行规范计算有效支承长度值是偏于安全的.试验研究结果和建议可供承重多孔砖砌体结构设计和规范修订参考.  相似文献   

17.
钢框架梁柱栓焊连接组合节点抗弯承载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得到钢框架组合节点抗弯承载力的计算方法,采用"组件法",借鉴已有对各组件承载力的研究结果,计算抗弯承载力时考虑了包括钢梁柱屈曲、混凝土局部受压、腹板抗剪、栓钉剪切等因素对节点承载力的影响。根据足尺试验中组合截面应变分布特征,用两种方法推导出栓焊连接组合节点正负弯矩承载力公式。与现有试验数据的比较说明,公式可以较准确且偏保守地计算节点抗弯承载力,方便于设计应用。  相似文献   

18.
采用能量法分析加肋薄壁方形钢管局部屈曲,探讨加劲肋的数量和刚度对屈曲系数的影响,以及加肋薄壁钢管混凝土柱的承载力;同时,在考虑构件屈曲作用及管壁对核心混凝土承载力提高的基础上,提出带肋薄壁方钢管混凝土轴压短柱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并用试验数据验证其合理性。研究表明:在薄壁钢管中设置加劲肋,使钢管的局部屈曲系数变大、核心混凝土约束增强,构件极限承载力也相应得到增加;钢管局部屈曲系数随着加劲肋的刚度和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合理设置加劲肋可防止构件提早屈曲,提高构件承载力;提出的极限承载力公式和试验结果有较好的吻合度,与实际受力情况更符合。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冷弯薄壁方钢管与纸面稻草板(稻草板)组成的组合墙体的轴压性能,对三面组合墙体试件进行轴心受压试验,得到组合墙体的轴心受压承载力和破坏模式.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墙体的破坏模式是钢管端部屈曲破坏、稻草板局部发生褶皱和弯曲.方钢管和稻草板协同工作性能良好,稻草板对方钢管起到了良好的约束作用,组合墙体承载力较高.采用有限元软件ANSYS对组合墙体进行非线性分析,数值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在此基础上,利用有限元模型分析了钢管壁厚、墙体高厚比及自攻螺钉间距对组合墙体承载能力的影响,提出了该组合墙体轴压承载力计算公式.计算结果表明,该公式能很好地计算组合墙体承载能力.  相似文献   

20.
钢管高强混凝土承载能力计算公式适用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实测的钢管高强混凝土短柱的承载能力与目前常用的钢管混凝土承载能力计算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从而找出适用的计算公式。结果表明,欧洲规范和Good C.D.提出的公式低估了钢管高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JCJ01-89提出的公式有局限性,在含钢率超过13.6%后将低估其承载能力;用我国规程CECS28-90中提出的计算公式来计算钢管高强混凝土的承载能力最为准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