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常美平 《科学通报》1994,39(15):1429-1429
双炔失碳酯作为抗着床的避孕药已应用多年.我们实验室发现其α-异构体对小鼠的一些肿瘤及多种瘤细胞株有明显抑制作用,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它有诱导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向正常单核细胞分化的作用.本文对α-双快失碳酯诱导HL-60分化后对RNA,DNA合成及O_2产生的影响进行报道.  相似文献   

2.
<正>诱导性多能干细胞(i PSC)为下一代医学提供了激动人心的光明前景。自从2006年京都大学山中伸弥的研究团队诱导出这种细胞,京都大学i PS细胞研究和应用中心(Ci RA)就一直在推进i PSC技术的发展和相关研究。2015年,Ci RA与武田制药公司达成大规模合作,建立了武田-Ci RA联合研发项目(T-Ci RA)。为此,Ci RA主任山中伸弥接受《自然》杂志专访,畅谈T-Ci RA项目的意义及  相似文献   

3.
三尖杉酯碱诱导HL-60细胞程序死亡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方敏 《科学通报》1994,39(12):1125-1125
近年来很多文献报道了拓扑异构酶Ⅰ的抑制剂喜树碱(Camptothecin,CAM)、拓扑异构酶Ⅱ的抑制剂鬼臼噻吩甙(VM_26)(Teniposide,Ten)可诱导HL-60细胞程序死亡.程序性细胞死亡(Apoptosis,Apo)区别于细胞坏死(Necrosis,Nec)的特征是质膜保持完整性、核染色质固缩、核DNA降解成寡聚核小体等.  相似文献   

4.
为研究全反式维甲酸(all-trans retinoic acid, ATRA, 简称RA)诱导人类神经细胞分化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 应用染色质免疫沉淀与启动子芯片联合技术(ChIP-on-chip), 对RA诱导24 h后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细胞中两万余个基因启动子区的组蛋白H3乙酰化修饰状态进行了高通量检测和分析. 首先分别制备RA处理组和对照组的标记探针, 然后将人类基因组启动子芯片与探针进行杂交, 获得RA诱导SH-SY5Y细胞分化早期全基因组启动子区H3组蛋白乙酰化的数据. 结果分析显示, RA处理导致597个基因启动子的乙酰化程度显著升高、647个基因降低. 本研究结果显示上述技术的高效与可行, 并为深入研究RA诱导分化相关基因的表观遗传调控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8-氯腺苷诱导MOLT-4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宪焘 《科学通报》1997,42(2):189-193
8-氯腺苷(8-CA)是我们新合成的腺苷类似物,方家椿等报道8-CA对小鼠肝癌实体瘤以及人白血病细胞系HL-60和K562等有明显抑制生长作用,但在诱导肿瘤细胞凋亡效应及  相似文献   

6.
碘桥双核铂配合物的合成及其抗肿瘤活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合成了一种碘桥双核铂配合物二(μ-碘)·af-二碘·二(环己胺)合二铂(Ⅱ)(BPA), 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1H核磁共振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 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表明, 其对人膀胱癌细胞EJ, 人结肠癌细胞HCT-8, 人胃癌细胞BGC-823, 人急性早幼粒白血病细胞HL-60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五种肿瘤细胞的活性明显好于顺铂; 浓度为1.00和2.00 μmol/L的该配合物可以阻止HL-60细胞周期G1→S的进行; 相同条件下, 其与HL-60细胞的DNA键合量明显高于顺铂; 急性毒性实验表明, 腹腔注射BPA的半数致死量LD50为815.3 mg/kg; 体内药效学研究表明, 腹腔注射BPA, 12 mg/kg的BPA明显抑制人卵巢癌A2780及人结肠癌HCT-116裸鼠异体移植性肿瘤的生长, 而且作用强度与阳性对照药4 mg/kg的顺铂相近; 20 mg/kg的BPA可在一定程度上对人肺腺癌A549裸鼠异体移植性肿瘤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但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7.
徐茂军  董菊芳 《科学通报》2006,51(14):1675-1682
一氧化氮(NO)和活性氧(ROS)是植物体内两种常见的信号分子, 在植物抗逆反应等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NO合成和氧化迸发(oxidative burst)以及ROS积累是红豆杉悬浮细胞在桔青霉细胞壁诱导子处理下出现的两个早期反应. 为了探讨NO和ROS在桔青霉细胞壁诱导子促进红豆杉细胞紫杉醇合成过程中的作用及其相互关系, 分别以NO专一性淬灭剂cPITO, 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PBITU, 质膜NAD(P)H氧化酶抑制剂DPI以及超氧离子(O2-)和过氧化氢(H2O2)淬灭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及过氧化氢酶(CAT)处理红豆杉细胞. 结果表明, cPITO和DPI不仅可以分别抑制红豆杉细胞的NO合成和ROS积累, 同时还可以阻断诱导子对紫杉醇合成的促进作用, 说明NO和ROS是参与桔青霉细胞壁诱导子促进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合成调控的信号分子. cPITO和PBITU同时还可以部分抑制诱导子对红豆杉细胞氧化迸发的诱发作用. 外源NO单独处理可以促进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合成, DPI可以抑制NO对紫杉醇合成促进作用. 然而, 即使在红豆杉细胞中ROS积累被完全抑制的情况下, NO和桔青霉细胞壁诱导子对细胞中紫杉醇的合成仍然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上述结果表明, NO可以通过依赖和不依赖ROS的两类不同信号途径介导真菌诱导子诱发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的生物合成. 实验结果同时也表明, NO和桔青霉细胞壁诱导子对红豆杉细胞中紫杉醇合成的促进作用可以被CAT抑制, 但不受SOD的影响, 说明氧化迸发产生的H2O2可能是介导NO和桔青霉细胞壁诱导子诱发紫杉醇合成的信号分子.  相似文献   

8.
FSK88是本实验室从植物中提取纯化的二萜类活性物质,是一种诱导分化剂.以大鼠成骨肉瘤细胞(UMR106)为模型,分别用FSK88、RA、FR处理UMR106细胞,研究了FSK88处理的UMR106细胞TGF-β1的基因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SK88组TGF-p1的基因表达上调了23.18%.  相似文献   

9.
FSK88是本实验室从植物中提取纯化的二萜类活性物质.是一种诱导分化剂.以大鼠成骨肉瘤细胞(UMRl06)为模型.分别用FSK88、RA、FR处理UMRl06细胞.研究了FSK88处理的UMRl06细胞TGF-β1的基因衰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FSK88组TGF-β1的基因表达上调了23.18%.  相似文献   

10.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骨髓源学说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奚正德  马宝骊 《自然杂志》1998,20(6):318-322
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只局限于关节的自身免疫病,T细胞的功能变化是其发病的主要原因.近来,一系列研究显示骨髓来源的成纤维样和巨噬细胞样滑膜细胞在关节翳的形成中具有更重要的作用;另外,在RA中很早出现具有自身免疫特性的B细胞,滑膜组织的有些方面与骨髓有相似之处,有利于B细胞免疫应答的发生.鉴于RA中同时有骨髓的异常,加上其特有的滑膜生发中心,RA可以被认为是一种有利于B细胞应答的微环境疾病.RA的整个发病过程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异常促进了疾病的发生.大多数与RA发病相关的病毒都有嗜骨髓倾向(tropism).RA的骨髓源理论很好地解释了RA经常与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和良性淋巴细胞增生(如大颗粒T淋巴细胞症)相互交叉的原因.已有报道证实:RA可通过骨髓移植获得缓解,这一治疗手段的风湿病学价值有待深入探讨.RA的发病机制较复杂,但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被理解为是一种需经骨髓移植等方法治疗的干细胞疾病.  相似文献   

11.
JWA参与维甲酸、佛波酯和三氧化二砷诱导急性早幼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曹海霞  夏薇  沈群  陆化  叶健  李爱萍  C.P.ZOU  周建伟 《科学通报》2001,46(23):1979-1984
JWA基因是受维甲酸(RA)、 13顺-维甲酸(13-cRA)和佛波酯(TPA)等调控的细胞骨架相关基因. 以前的研究发现, JWA基因与细胞分化和凋亡有关. 为了探讨JWA基因在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 分别用ATRA, 4HPR, TPA和As2O3处理NB4细胞, Western blot和RT-RCR检测JWA基因在蛋白和mRNA水平的表达, 同时检测细胞周期和CD11b, CD33细胞表面抗原, 分析细胞分化和凋亡. 结果表明ATRA和 As2O3分别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 而4HPR和TPA对NB4细胞分化和凋亡有双重诱导作用. 在诱导细胞分化和凋亡过程中, JWA基因的表达水平均上调, 但PML / RARα 融合基因变化不明显; 用JWA反义核酸处理NB4细胞后, TPA诱导其分化和调亡的作用受到明显抑制. TPA对NB4的作用可能是通过由JWA参与的直接和间接两种途径实现的. 在对APL(M3)原代细胞的研究中除观察到与NB4细胞相似的JWA的变化外, 还发现一特异的与APL细胞分化和凋亡有关的异常分子量的JWA蛋白; 异常分子量的JWA蛋白是否是APL(M3)区别于NB4细胞的一种分子标志物以及JWA是否通过caspases信号调节通路参与NB4细胞分化和凋亡等均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2.
D-半乳糖诱导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衰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了D-半乳糖(D-galactose, D-gal)诱导的大鼠肺微血管内皮细胞(pulmonary microvascular endothelial cells, PMVECs)衰老与细胞凋亡的关系. 以含D-gal(10 g/L)DMEM培养液培养PMVECs, 经内皮细胞鉴定后, 再通过下述鉴定建立了大鼠PMVECs衰老模型: (1) 约90%的细胞呈现b-半乳糖苷酶活性阳性染色; (2) 流式细胞仪检测可见细胞周期分布变化, 90%细胞停留在G0/G1期, 而S期和G2/M期细胞近于消失. 与未诱导的对照组细胞比较得到如下结果: (1) 荧光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 可见D-gal诱导的PMVECs细胞核染色质浓缩和凝聚, 并可见凋亡小体; (2) 流式细胞仪检测Annexin V /PI双染色的D-gal诱导的PMVECs中, 早中期凋亡细胞明显增加, 其细胞凋亡率为(39.8±2.8)% (对照组为(14.0±3.7)%); (3) PMVECs在衰老终末阶段出现典型的晚期凋亡亚二倍体峰. 实验表明: D-gal可诱导体外培养的PMVECs老化, 从而复制细胞衰老. 经D-gal诱导的衰老PMVECs易发生凋亡, 提示细胞凋亡参与了D-gal诱导细胞衰老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黄腐酸引发大鼠肝细胞氧自由基产生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张法浩 《科学通报》1993,38(13):1235-1235
黄腐酸(Fulvic acid)可引起细胞的氧化性损伤,导致大鼠血液、肝脏、肌肉及软骨等组织中的 GSH-Px 活力降低和 SOD 活力升高.这些结果提示黄腐酸可能引起机体组织的氧化-抗氧化平衡失调.已知黄腐酸可促进体外黄嘌呤氧化酶-黄嘌呤体系产生超氧自由基(·o_2~-),它所含的醌式结构部分可能参与生物体中单电子氧化还原过程.但黄腐酸是否可以诱导细胞产生活性氧还未见报道.本文研究了大鼠肝细胞在黄腐酸作用下是否可产生释放活性氧自由基及可能  相似文献   

14.
准分子激光改变C60薄膜电导率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紫外激光直接改变材料电导率,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现正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在这一领域的研究大多集中于各种有机高分子聚合物,C_(60)是最近才出现的新材料。根据能带理论计算,C_(60)晶体为典型的直接能隙半导体,其能隙宽度为1.5eV。但多晶C_(60)薄膜却是良好的绝缘体,其本正电导率低于10~(-7)S·cm~(-1)。最近,Phillips等报道了用248nm的KrF准分子激光提高C_(60)薄膜电导率的实验研究,并提出电导率变化的主要机制是激光诱导的绝缘体-金属相变。 本文进行了准分子激光诱导C_(60)薄膜电导率提高的实验研究。在低于刻蚀阈值的激光脉冲照射下,C_(60)薄膜电导率提高了6个数量级。Raman谱的研究表明:电导率变化的主要机制是C_(60)被光致氧化分解为无定形碳,在较低能流密度的情况下,观察到微晶石墨及C_(60)聚合团簇的形成。  相似文献   

15.
一氧化氮参与茉莉酸诱导蚕豆气孔关闭的信号转导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用一氧化氮(NO)特异性荧光探针DAF-2DA结合激光共聚焦显微技术证明蚕豆气孔保卫细胞中存在NO. 从以下几个方面证明NO可能参与JA调控气孔运动的信号转导过程: (ⅰ) 外源JA促进叶片气孔保卫细胞NO的合成; (ⅱ) JA和NO都能够诱导气孔关闭, 并具有浓度效应; (ⅲ) 低浓度的NO和JA之间在诱导气孔关闭上存在一定的加合效应; (ⅳ) NO的清除剂PTIO可大大减弱JA诱导蚕豆气孔关闭的作用, 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L-NAME能够抑制JA 诱导的蚕豆气孔关闭效应, 也可以抑制JA诱导保卫细胞中NO的产生. 推测JA处理诱导保卫细胞中NO的产生主要来源于NOS合成途径.  相似文献   

16.
小鼠骨髓基质巨噬细胞系的建立及鉴定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秦凤华  谢蜀生 《科学通报》1998,43(2):178-184
将小鼠骨髓细胞进行体外长期培养 ,逐渐换液去掉悬浮造血细胞和多次传代 ,建立了一株小鼠骨髓基质细胞系 .目前在体外培养 15个月 ,传代 6 5次 ,细胞获得了永生化 ,我们将该细胞系命名为QXMSC1细胞 .该细胞平均染色体数为 6 6± 4 .光学显微镜下细胞为椭圆形 ,有多个伪足和单个细胞核 .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细胞浆内有许多脂质体和吞噬小体 ,细胞间无桥粒连接、无大量均匀脂滴 ,无中间丝 .组织细胞化学分析为波形蛋白 (Vimentin)阳性、角蛋白 (Keratin)阴性 .非特异性脂酶染色阳性 .该细胞与鸡红细胞共同孵育后可吞噬鸡红细胞 .上述结果表明 ,QXMSC1为小鼠骨髓巨噬细胞 .QXMSC1骨髓巨噬细胞系的建立为进一步研究巨噬细胞在造血与免疫功能重建中的作用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7.
诱导多潜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iPSCs)自2006年被Yamanaka研究小组发现后,由于其与胚胎干细胞相似的分化潜能,且不涉及伦理问题,在临床研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研究前景并迅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利用该技术能获得疾病特异的诱导多潜能干细胞,避免了移植中的免疫排斥问题,同时也可将其诱导分化为各种细胞类型并用于疾病模型的研究.本综述主要探讨iPS细胞的疾病模型和细胞治疗的研究进展,并就其存在的问题及应用前景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18.
活性氧自由基和细胞凋亡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赵保路  张春爱 《自然杂志》1996,18(6):324-327
活性氧自由基可以引起衰老和一系列严重疾病,这已经被很多实验所证实,衰老的最终结果就是死亡,细胞死亡有两种:一是细胞坏死(necrosis),常常是细胞严重和突然受伤所产生的一种死亡形式,如缺血,高氧或物理的和化学的创伤,它属于细胞事故死亡,与衰老关系不大;另一种是细胞凋亡或细胞程序死亡(apoptosis,program celldeath),即受基因控制的死亡,也就是老死,细胞程序死亡的研究对延长寿命和肿瘤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哺乳动物的生存需要氧气,其细胞就存在于一个氧化环境中,它的存活需要一个适当的氧化和抗氧化的平衡,最近研究表明,很多诱导细胞凋亡的试剂都是氧化剂或细胞活化刺激剂,而很多细胞凋亡的抑制剂都是抗氧化剂或者是可以提高细胞抗氧化能力的试剂,最近—些研究提出,活性氧自由基可能就是细胞凋亡的介质或信号。  相似文献   

19.
由桔青霉(Penicillium citrinum)细胞壁制备的诱导子可以诱发红豆杉悬浮细胞产生多种防卫反应, 包括NO合成、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加强. NO淬灭剂cPTIO和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PBITU可以阻断桔青霉诱导子对红豆杉悬浮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的促进作用. NO供体SNP单独处理也可以触发红豆杉细胞中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加强. PBITU可以抑制桔青霉诱导子诱发红豆杉悬浮细胞中NO的增加. 实验结果证实了在桔青霉诱导子处理下红豆杉悬浮细胞中NO合成与PAL活化和紫杉醇合成加强之间的因果关系, 表明桔青霉诱导子诱导红豆杉悬浮细胞通过NOS产生NO, NO作为信号分子活化PAL并触发紫杉醇生物合成.  相似文献   

20.
汪和睦 《科学通报》1985,30(5):382-382
1980年Zimmermann等首先报告了电场诱导细胞融合的新技术。它包括电介质电泳(dielectrophoresis)和可逆电击穿(reversible electrical breakdown)两个电过程。应用电诱导技术已经融合了燕麦、巢菜等植物原生质体。本实验用电诱导方法,融合了小麦叶肉细胞原生质体。并研究了发展电诱导方法的诸关键因素,改进了实验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