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在世界园林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两个分支,一支是西方的规则式园林,另外一支是东方的自然式园林。西方园林讲究对称,以巨大的尺度创造出真实而有限的空间,东方园林则以"一峰山则太华千寻,一勺水则江湖万里"的意境创造了无限的空间感。西方园林重在写实,东方园林重在写意。中国古典园林是东方园林的典型代表,它综合了山水画、书法、建筑、雕塑、植物学、园艺学等多种艺术形式,反映了中国的传统美学思  相似文献   

2.
分析了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一些独特的哲学观念,如“象天法地”,“道法自然”,阐述了在这些哲学思想指导下所形成的中国古代建筑,城市规划、园林等方面所积淀下来的深厚文化内涵,并对如何继承这些遗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典园林文化博大精深,古典园林艺术是人类文明的重要遗产,受到世界欢迎。中国的造园艺术,以追求自然精神境界为目的,从而达到“相地合宜,构园得体”、“虽由人作,宛白天开”的旨趣。文章通过古典园林营造,论述了古典园林的意境特征及意境的营造要素。  相似文献   

4.
建筑是经济、技术、艺术、哲学、历史等各种要素的综合体,作为一种文化,它具有时空和地域性,各种环境、各种文化状况下的文脉和条件,是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生活方式和生产方式在建筑中的反映。欧洲的古希腊建筑,北非的古埃及建筑,南非的古印度建筑,以及古代中国建筑是世界民族建筑文化的历史源流。东方建筑文化是世界建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特色。从东方文化入手,深入浅出地描述了东方独特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5.
田鹏  任君 《科技信息》2009,(22):200-200
中国古代造园艺术魅力之所在,就是只要身临其境都会为其所感染,这是由于其中包含的中国传统文化、美学原理以及造型艺术的有机结合。以师法自然为主题思想的中国园林通过运用植物,水景,建筑等要素,将高度的自然精神境界融入其中,如诗如画,集建筑、园艺、书画、文学等艺术的精华于一体,达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艺术境界。在营造空间环境时,突出天人合一、融于自然、传统写意的中国传统文化,是独立于世界之林的最大特色,也是其艺术生命力长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6.
朱青晓 《河南科学》2004,22(1):139-142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古典园林中的一只奇葩,本文首先阐述了中国古典园林所蕴藏的生态伦理理念,继而分析了中国古典园林生态伦理理念的哲学渊源,旨在为可持续发展及生态景观建设提供文化及哲学支持。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园林艺术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 ,悠久光辉的中国园林在世界园林艺术中独树一帜 ,形成了自已的风格 ,并同中国几千年的木结构建筑一样 ,一脉相承 ,在延续之中丰富与发展。中国古典园林无论在构图、情趣 ,还是空间组合、意境创造上都有着自已的独特风格。中国古典园林始于殷、周时代的“囿” ,距今有 3 0 0 0多年的历史 ,一直到明清 ,共经历了形成、发展、成熟、高潮、鼎盛五个时期 ,园林的处理手法日臻成熟与完善 ,强烈表现出了其民族风格。全国各地园林遍布 ,数量众多 ,又因地制宜 ,形成了百花齐放和不同的地方风格。而研究中国古典…  相似文献   

8.
任园 《科技资讯》2009,(35):85-85
中国是世界园林起源最早的国家之一,与古希腊、西亚并称为世界造园史中的三大园林流派。中国古典园林大致可分为皇家苑囿园林、文人私家园林、寺观园林。中国园林从始于殷周的雏形"囿"到今天,已有两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汉代在囿的基础上发展了以宫室建筑为主的建筑宫苑。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历史阶段。  相似文献   

9.
“自然”是中国古典哲学和美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的含义有很大的区别,首先应该从文字学上对它进行溯源和释义。在中国古代文论中,“自然”范畴一开始就带有很深的哲学意味,直至魏晋期间才开始由哲学向文艺转型,随着“自然”论文艺观的最终确立,它的理论构成也逐渐成熟,并在当代的文艺实践中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同属东方园林体系的中日古典园林,都是优秀的园林艺术,虽然两者本质上都是自然山水园,但是由于地理环境、思想文化背景、历史发展情况的不同,呈现出不同的艺术风貌。中日园林都十分注重用花木营造自然氛围,不过中国园林建筑成分较重,显得人工味较浓;而日本园林建筑一般偏于一隅,显得自然意趣浓厚。意境创造上中国园林极力表现花木繁盛、欣欣向荣的喜悦之景,而日本园林营造的是静谧幽玄、伤春悲秋之美。  相似文献   

11.
对中国传统园林进行了界定,进而对山、水、植物和建筑等造园要素进行了较深入的探讨,在对叠山、理水、植物配置及建筑经营的分析过程中,突出了中国传统园林本于自然,高于自然;山水为主,建筑是从;诗画情趣和意境蕴涵等特征.归纳出自然美、艺术美和情景美交融等造园艺术境界.这对于现代城市规划具有较大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欧美的中国古典式园林分析与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的园林艺术,曾于17世纪左右在欧洲刮起“中国热”的旋风。当时在欧洲各国建造了不少中国风格的园林和建筑。至1980年后,中国的造园艺术再次被介绍到西方世界。介绍这两次建筑文化交流中在欧美建成的中国式园林,分析其特点和文化背景及所产生的影响,比较两次建造园林的区别,并且分析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  相似文献   

13.
议中国园林景观中假山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国古典园林是世界景观设计艺术中最丰富的遗产之一。本文从不同的角度,按照不同的时期看待假山在园林中的作用。假山的造景功能在我国园林中是非常强的,无论是独立摆置,还是与建筑、水体、植物、灯光相结合,都能构造出富于自然风貌的园林景观。研究探索假山在园林中的风格特点、发展趋势,对假山能够广泛的应用于现代园林有着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中国园林基本上是感性的、写意的,强调自然、野趣、情感、想象,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虽由人作,宛自天开”;而西方园林则基本上是理性的、写实的,强调人工、图形、秩序、规律,以一种天生的对理性思考的崇尚而把园林也纳入到明晰、精确、严谨的科学范畴。分析比较中西园林的艺术风格和美学思想,对传统造园艺术的继承和发展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5.
中国——世界园林之母亲,全球花卉之王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是世界的‘园林之母’和‘花卉王国’”,这是英国植物专家威尔逊(E.H.Wil-son)首先提出的。威尔逊曾在长达11年里,多次到我国采集野生植物,主要是观赏植物,重点在华西。1929年,他著书总结在华的发现和收获,书名《中国,园林的母亲》(China,Mother of Gardens),此书在美国出版。从此,我国即以“世界园林之母”和“全球花卉王国”之称号闻名世界。这位世界级的植物学家的巨大贡献有三:一、他远赴中国山野,发现了极为丰富的树木花草新种。二、由他直接或间接从中国引种、繁殖、推广、应用的全新植物达1000种以上。三、提倡、推广部分新…  相似文献   

16.
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召开由河南省社科联、中原宋学研究会、摆阳行政学院、开封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东方文化研究所、中国社科院东方哲学研究室联合举办的“中国宋学与东方文明国际学术研讨会”5月6日至9日在设阳召开。参加此次国际学术研讨会的88位专家...  相似文献   

17.
李蔚  潘文明 《科技信息》2010,(20):133-133
中华思想文化的源泉是《易》,原始的《易》画成八卦,将天地问万物的现象都包括在内,《周易》就发展成为一部内容博大精深的阐述宇宙变化的哲学著作.园林是营造空间的学问,园林营造空间要源于自然、高于自然就必须师法自然.中国园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具有丰富的哲学内涵,可以说,中国园林是伴随着"天人合一"思想的演变轨迹而发展变化的,在学习八卦中汲取营养和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8.
中国园林是自然山水风景的艺术概括,是由理水、叠石、建筑、植物配置所组成的综合性艺术作品。从古代皇家苑囿、私家园林,到现代城市公园、宾馆庭园,我国造园艺术家们无不借取天然石材,巧妙地构筑假山来作为园林的重要景观。它是我国造园艺术家对自然美的再创造,是我国园林的独特产物。一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石多,奇石种类层出不穷,堪称世界奇石之王国。在长期造园实践中,叠石常用的石种大致如下:太湖石:主要产于浙江一带。石材线条浑圆流畅,洞穴通空灵巧,适宜特置或叠石。灵璧石:产于安徽省灵璧县。石灰岩类,颜色有深灰、白、红等,是一种较高…  相似文献   

19.
花卉与旅游——首届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7年9月22-23日,首届“中国花文化国际学术研讨会”在中国南京召开。本次会议是由中国花卉协会、东南大学、南京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由中国花卉协会花文化专业委员会、江苏省旅游学会、南京市园林局、南京市旅游局、中山陵园管理局、东南大学旅游学系具体承办,并得到中荷花卉促进会、江苏省哲学与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中国旅游时报花草园林周刊、中国花卉报社、中国旅游报社、中国花卉园艺杂志社、花木盆景杂志社等单位支持的一次专业学术研讨盛会。  相似文献   

20.
探寻中国风景园林起源及生态特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现今许多中国园林历史书中,都把中国风景园林的起源仅仅归由于帝王游乐的“囿苑”,而本文所要阐述的是:“囿苑”只是中国风景园林起始源流之一;中国风景园林实际是众流汇集而形成,风景园林的整体面貌应该是体现自然生态境域的艺术,建筑空间艺术或人工造型艺术只是在此之上的文化点缀。它最初起源于自然生态环境的审美选择,以“因地制宜”、“巧于因借”顺乎自然规律的设计指导思想,最终达到“虽由人作,宛自天开”的审美标准;更有“道法自然”以追求“天人之意,相与融洽”的审美理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