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山水赋作在魏晋(尤集中于东晋)的成熟继而勃兴,归因于先秦两汉以来文学作品中自然山水描写内容的延伸和拓展,而这种延伸和拓展是以中国文人审美意识的逐步提高和审美活动的不断深入为基础的。山水赋作为一种独立的文学样式,它所体现的意境美是自然山水美在“夸饰”、虚构等外在形式上艺术追求作用下的艺术美创造。是人们征服自然、战胜自然能力不断增强提高过程中的一个小小的回旋,也是中国文人审美意识不断提高,艺术表现力不断提高的历史风标。  相似文献   

2.
唐代律赋中取材于史传类典籍的一些赋作具有故事情节描写,这些描写受到律赋体制的影响和制约。为了使故事情节更生动和更富有故事性,律赋的作者运用了不同的艺术手法对原有题材进行渲染和加工,使其人物形象和情节片段更有冲击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3.
从汉班固的《两都赋》、张衡的《二京赋》、晋左思的《三都赋》及清程先甲的《金陵赋》看京都赋体文学的传承及演变,再从写作目的、写作手法、辞赋观等方面对其进行考察,进而指出京都赋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汉晋音乐赋的创作专事铺叙、体物写志、虚构夸张。语言绮丽,注重文采,讲求韵律。结构上追求"繁类以成艳"以造成气势,并运用铺陈、比喻、排比、夸饰、用典等多种艺术手法,来表现音乐之美,体现了繁花似锦的艺术特色,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与美学价值,从而使音乐赋成了赋体文学的主要分支之一,在文学史上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5.
白璧无瑕《闲情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从《闲情赋》描写真实的爱情体验 ,以及这种狂热的爱情追求与陶渊明对人性真实美的追求相一致 ,肯定它是一篇光明正大的爱情赋 ,体现了陶渊明还有柔情似水的一面  相似文献   

6.
音乐赋是一种描写音乐、舞蹈等内容的文学作品。汉晋音乐赋在描写音乐、舞蹈等内容的同时,也担负着政治教化与娱乐两大社会功用。汉晋音乐赋的政治教化功用常与"移风易俗"的伦理说教联系在一起,并试图通过音乐、舞蹈等内容的描写,来净化人心,从而有助于立身、立国。同时,汉晋音乐赋也注重追求音乐的娱乐功用,描写乐舞给人赏心悦目之感。在汉晋阶段,音乐赋的这两种功用常常交织在一起。到了六朝,音乐赋的娱乐功用渐渐取代了政教功用而一枝独秀。  相似文献   

7.
建安咏物赋从题材上可分为描写植物、描写珍奇器物、描写动物三类。作品侧重表现物象的美质,反映了建安文人的精神内质和人格理想,反映了作家特定的生活遭际和内在情感。在艺术经验上,情绪化、意象化的倾向,使建安咏物赋显示了突出的特色。  相似文献   

8.
论赋思维对六朝诗歌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六朝时期赋与诗俱盛,但六朝赋禀承汉赋之丽辞,又兼遇情深怨重之时代,故而在形式内容两方面俱至于极盛。其历数百年的创作思维方式对当时的诗歌构成了强大的影响力。这主要表现在赋的空间表现方式对于诗歌中环境描写的影响,赋的条分缕析的细节描写方式对诗歌表现的影响两个方面。  相似文献   

9.
以神女为题材的神女赋滥觞于屈原《九歌》中的《湘君》、《湘夫人》、《山鬼》,兴盛于汉末三国,曹植《洛神赋》是其巅峰之作,六朝后渐趋消亡。从笔法上看,神女赋文辞华美,对女性神情外貌的描写细致入微,颇多传神之笔;从结构和内容上看,诸多神女赋大都遵循"遇神女"——"描写神女"——"人神交接不成"这样一个既定的格式;从主题看,神女赋一方面体现了主人公遵从儒家伦理准则不为女色诱惑而动的品质(显性意义),另一方面体现了赋之作者壮志难酬、郁郁寡欢难以施展政治抱负的心理(隐性意义)。  相似文献   

10.
咏蚊赋浅论     
咏蚊赋对蚊子的描写是多方面的,但是总起来看,这些作品的内容基本上都是从四个方面来对蚊子进行描写的:体态、声音、吮血、活动状态。赋家们还借助蚊子来抒发情感,表达人生态度或人生志向。蚊之意象类型有两种:害虫、奸邪小人。  相似文献   

11.
宋代咏洛赋因其时代和作家心理的原因具有其独特的特点,成为作者通过旧有文学形式———赋来追思往昔,表示以正统为己任的心灵独语。内容上大抵与社稷国家、人生理想、社会伦理等沉重的话题有关,少有闲情逸兴之作。艺术手法上多喜用类喻手法。然而因其过于拘泥于传统,影响了它艺术上的创新。  相似文献   

12.
建安文人山水园林之游与园林山水赏会,刺激了建安文人山水审美意识的滋生与发展。建安文人已经进入了初期山水诗创作的进程。同时,进一步关注山水景物,描写山水景物,积累了艺术描写的经验,也表现了建安文人的山水审美意识。  相似文献   

13.
谢惠连《雪赋》是南朝咏物小赋中的名篇,受《雪赋》的体例、谢氏家族的命运、刘宋时期的文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雪赋》中的自然观复杂而多变。在典故中出现的雪,似雪,又非雪,它代表的是道德比附的自然;用大赋手法,竭力铺叙的雪,是真实的雪,它代表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诱人悲歌,感叹易逝的雪,非雪,是人,它代表的是悲情的自然;阐述玄理,坐斋静忘的雪,是真实的雪,也是艺术虚构的雪,它代表的是超脱的自然。  相似文献   

14.
袁虹 《河池师专学报》2010,(3):30-33,54
音乐赋发展到唐代,在乐教思想,文道说,重功利文学观及文学自身发展规律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更加注重理的阐释,呈现出较为明显的尚理倾向。具体表现在赋作内容多述说君臣之道、处世之道或生活中的其他哲理;在对音乐的描写上多以抽象之语叙述;在创作程式上也体现出由尚情转向尚理的趋势等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谢惠连《雪赋》是南朝咏物小赋中的名篇,受《雪赋》的体例、谢氏家族的命运、刘宋时期的文风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雪赋》中的自然观复杂而多变。在典故中出现的雪,似雪,又非雪,它代表的是道德比附的自然;用大赋手法,竭力铺叙的雪,是真实的雪,它代表的是客观存在的自然;诱人悲歌,感叹易逝的雪,非雪,是人,它代表的是悲情的自然;阐述玄理,坐斋静忘的雪,是真实的雪,也是艺术虚构的雪,它代表的是超脱的自然。  相似文献   

16.
杨晶瑜 《科技资讯》2014,(5):141-142
唐宋两个朝代,赋体文学有了新的发展。作为赋体文学最重要的题材之一,狩猎赋的篇数超过之前几代,质量却参差不齐,当代赋学研究者往往轻视这段历史时期的赋作。本文介绍了唐宋时期狩猎赋的总体情况并就部分代表作品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17.
兴寄是传统诗歌重要的艺术手法,东晋中后期之后诗歌中山水描写不断增多,兴寄艺术也出现新的发展。首先是兴寄的内涵,由情感的寄托拓展到山水审美与哲理的体悟;其次则是对作为取兴之象的山水景物的刻画不断深入,逐渐实现了兴寄与体物写景的结合。山水之兴促进兴寄艺术重要的发展,对传统山水诗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杜甫一生创作了六篇赋作,其中《雕赋》和《天狗赋》少却“三大礼赋”的御用之气,而更具一份悲情之美。本文以美学的视角,从意象、表达、情感方面对二赋进行了深入解读,分析其中所含的意象之美、温柔敦厚之美和作为赋作情感基调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19.
汉魏六朝是我国古代赋体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该阶段出现了我国最早的赋论。这些赋论是我国古代文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其内容多针对于赋的渊源、创作、文体特点及地位等方面的概括与评价,具有早期的文章辨体意识与论赋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20.
2000多年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汉魏六朝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奠基期。这一时期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虽然零散,不成系统,但已涉及到汉魏六朝音乐赋的题材、体制特征、艺术手法等方面,体现了汉魏六朝人追求独特和经世致用的音乐赋观,反映了他们的美学追求。出现了评音乐赋,集音乐赋,注音乐赋的著作。唐宋元是汉魏六朝音乐赋整理研究的延续期,研究进展不大。出现了大量搜集整理汉魏六朝音乐赋的类书。明清及近代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总结期,汉魏六朝音乐赋的整理卓有成效。现当代是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的鼎盛期,研究方法角度多样,涌现出大量专题论文。总之,每一时期的汉魏六朝音乐赋研究都有各自鲜明的时代特色,而人们的汉魏六朝音乐赋观也渐趋完善和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