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歌剧是一种音乐、戏剧、舞蹈综合的艺术形式。歌剧的产生是文艺复兴运动在音乐上的最大成就。这并非是突然而来的偶然现象,而是文艺复兴时代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结果。一、16——17世纪早期意大利歌剧的影响1.歌剧兴起于16世纪的意大利中世纪末期,意大利有两种从神灵赞歌曲发展而来的宗教戏剧:一是在乡村演出的神迹剧,一是在城市演出的神迹剧。在意大利的宫廷戏剧里还有田园剧,情节剧,幕间剧和用牧歌风格写的戏剧。这些戏剧品种都是歌剧的前身。歌剧起源于16世纪末的佛罗伦萨,那时有一些受文艺复兴思想影响、进步的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2.
臧琳佳 《科技信息》2008,(17):175-175
罗西尼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浪漫乐派,喜歌剧大师,其作品《塞尔维亚的理发师》是意大利剧作家斯太尔比尼根据法国剧作家博马舍的戏剧《费加罗三部曲》中第一部的故事编成歌剧脚本。本剧是一部意大利传统风格的二幕喜歌剧,成为歌剧创作中有代表性的精品之一,艺术魅力经久不衰。  相似文献   

3.
美声唱法作为西方声乐的一个学派,它对我国声乐界以及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影响是深远的。美声唱法从它的产生及其发展来看,都离不开意大利的歌剧,特别是歌剧咏叹调。当今,在我国音乐事业蒸蒸日上、对外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日趋繁盛的形势下,全面认识、探索美声唱法和意大利歌剧咏叹调,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4.
美声唱法作为西方声乐的一个学派,它对我国声乐界以及广大声乐爱好者的影响是深远的.美声唱法从它的产生及其发展来看,都离不开意大利的歌剧,特别是歌剧咏叹调.当今,在我国音乐事业蒸蒸日上、对外开放和对外文化交流日趋繁盛的形势下,全面认识、探索美声唱法和意大利歌剧咏叹调,显得非常必要.  相似文献   

5.
毕莹 《科技资讯》2011,(15):245-245
17世纪的意大利正歌剧形成了较规范的格局,并产生了风格迥异的歌剧流派和颇具代表性的歌剧作家。本文试图以17世纪的意大利歌为蓝本,从诞生、发展以及定型三个方面对其进行梳理。  相似文献   

6.
纪事     
《世界博览》2012,(15):8-9
1498年8月1日,哥伦布在第三次航行中于奥里诺科河口附近发现了南美洲。1778年8月3日,意大利米兰的斯卡拉歌剧院启用。在世界艺术史上,很少有一座剧院像斯卡拉歌剧院那样,被看成是完美的化身、建筑的典范。它不仅是一鹰华美的大歌剧院,同时也是歌剧、尤其是意大利歌剧的象征,甚至还是意大利音乐的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  相似文献   

7.
莫扎特歌剧的《费加罗的婚礼》是意大利谐歌剧的代表作。本文对这部歌剧运用各种重唱形式表达复杂的戏剧内容以及运用鲜明活泼的音调来刻画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手法,对他喜剧音乐语言的独特风格进行了分析、论证、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8.
杨俊平  杨家平 《科技信息》2010,(23):162-162
歌剧是一种以歌唱为主,集音乐、诗歌、舞蹈、美术等艺术为一体的综合性戏剧形式。这种形式诞生在歌剧之乡意大利,经过作曲家、歌唱家们不懈的努力探索和尝试,发展和确立了由咏叹调、宣叙调、重唱、合唱、序曲、间奏曲等曲式组成的新型结构的歌剧模式。  相似文献   

9.
周莹 《科技信息》2007,(10):218
普契尼是近代意大利最杰出的歌剧作曲家,其作品已成为世界各大歌剧院竟相上演的主要剧目,也是声乐赛事和教学的重要曲目。本文从普契尼歌剧中的人物性格特征和演唱特色两方面入手,简明地阐述了其歌剧作品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美声唱法是意大利文(belcanto)中文直译为美好的歌唱,也译为美声唱法。 美声唱法是产生在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在十六世纪末和十七世纪初,意大利受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成立了佛罗伦萨创作小组,并以希腊悲为剧榜样创作出歌剧。为了用独唱去取代人数众多的合唱,就需改进歌唱的演唱方法,因此,美声唱法也可以说是歌剧的产物,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的产物。  相似文献   

11.
莫扎特歌剧的<费加罗的婚礼>是意大利谐歌剧的代表作.本文对这部歌剧运用各种重唱形式表达复杂的戏剧内容以及运用鲜明活泼的音调来刻画现实生活中活生生的人物形象的手法,对他喜剧音乐语言的独特风格进行了分析、论证、归纳与总结.  相似文献   

12.
巴洛克时期的意大利歌剧在艺术上实现了与宗教的分离,趋向世俗化和人性化,封建的、神学的、禁欲主义的桎梏被打破了,个性解放的直接结果是爱情成为音乐强烈、突出的主题。虽然这个时期的意大利歌剧音乐过于依赖剧词,音乐在旋律、节奏和形式上均缺乏特性,但却是此后歌剧发展的一个基础,成为巴洛克时期艺术领域中最耀眼的一颗珍珠。具有重要的美学价值和实践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3.
因歌剧《弄臣》中的歌剧主题“诅咒”的戏剧发展的内在要求,曼图阿公爵戏剧形象和音乐形象的塑造和形成的过程其实就是歌剧在舞台空间不断展现和发展的过程之一,要突现歌剧主题,对曼图阿公爵音乐主题的情感要求、发展和形成的基础、主题的内涵以及在歌剧主题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的详细分析是必不可少的程序,它是研究这部歌剧的艺术特性不可或缺的步骤,也为揭示这部歌剧在意大利歌剧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作出有力的说明。  相似文献   

14.
韩春丽 《科技信息》2010,(13):10-10
19世纪末20世纪初意大利歌剧艺术中,广泛流传着“真实主义”的思潮,普契尼是“真实主义”歌剧流派的主要人物之一。他在自己的创作中。继承和发展了意大利传统歌剧的表现手法,并以他对歌剧艺术形式本质上的深刻理解,使得歌剧在戏剧性的表现以及剧情与音乐的贯穿发展中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一切都体现在他那富有创造性的优美流畅的旋律和对多声部音乐那丰富多彩的技术超群的艺术处理上。他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和艺术实践,使歌剧的戏剧效果和音乐效果达到了完美的统一,使演员和观众之间达到了十分融洽而有益于理解的交流。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威尔第的歌剧《阿依达》的理解与分析,阐述了对这部历史巨著的评价。从音乐历史上看,《阿伊达》的最大特点是场面豪华绚丽、旋律优美动听、故事精雕细琢、异国情调浓厚感人。这部歌剧具有民族特色,讴歌了人类的文明和进步,是世界悲剧艺术之巅,是近代意大利歌剧创作的先驱。  相似文献   

16.
金英敏  刘明 《奇闻怪事》2009,(11):102-102
19世纪时的意大利音乐,主要是以歌剧创作为主导,随之也涌现出了不少优秀歌曲作品。本文以19世纪意大利作曲家罗西尼、贝利尼和托斯蒂的歌曲代表作为例,来简要的分析一下这一时期,意大利歌曲的风格特点[1]。  相似文献   

17.
威尔第和普契尼都是意大利伟大的歌剧作曲家,本文以《多么冰凉的小手》和《啊,再见了,神圣的回忆》为例,以男高音的演唱风格为切入点,论述了他们在男高音歌剧创作中不同的演唱风格。  相似文献   

18.
歌剧咏叹调《姑娘的秋波》出自意大利著名的歌剧作曲家多尼采蒂的歌剧作品《唐·帕斯夸莱》,是整部歌剧中最受欢迎且极为经典的一首作品。这首作品塑造的音乐形象深入人心,艺术价值也非常高。本文将从咏叹调《姑娘的秋波》的演唱技巧及情感表达两方面探讨《姑娘的秋波》这一经典曲目。  相似文献   

19.
威尔第是19世纪意大利著名歌剧作曲家,他在世界歌剧艺术史上有着非一般的杰出地位。威尔第在一生中创作了许多优秀的歌剧作品。《这美好的夜晚多寂静》就选自威尔第的中期代表作之一《游吟诗人》。这首咏叹调真挚地表达了女主人公莱奥诺拉对曼里科的爱慕之情,同时在声乐演唱技巧上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对后世的歌剧创作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在欧洲文艺复兴发祥地的意大利,文艺事业正遭受着空前的苦难。最近美国的“商业周刊”和“纽约时报”以报道生意经的笔调说:号称“意大利荣誉”的意大利歌剧由于经济困难而面临厄运。如果短期内筹募不到二百四十万美元,意大利的歌剧院(包括米兰、罗马、威尼斯、那不勒斯和另外六个省的歌剧院)都将被迫在数星期之内关门。“意大利歌剧头上悬着利斧”。在欧洲,歌剧院向来都是亏本的。政府的补贴已经成为歌剧院维持体面的重要因素。这一点,就是曾经向世界贡献过但丁的意大利也不例外。意大利的歌剧院每年从政府得到六百七十万美元的补贴。靠着这笔补贴,它们的歌星、舞星、名演员、大指挥们才能在豪华瑰丽的舞台上施展身手。在修养很深的艺术家像大歌星玛丽亚·卡拉斯等的经常演出的情况下,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