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春秋、战国时期,大江南北诸侯国或王国处于大分裂、大组合的剧变时期,社会制度也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转变。中原和江南社会的变化,多少也影响到了贵州地区。贵州原有的部落或部落联盟在缓慢发展中也日益出现了“古国”组织,有的已进入奴隶社会;大江南北的诸国或亡国之民,为防守边境或为避难也逐渐进入贵州地区,在一定程度上也推动了贵州社会经济的发展。但总的情况还是落后于中原和楚、吴、越国之区域。自楚灭越国后,“百越”之称出现,贵州亦属此“百越”之域。翁独健先生主编《中国民族关系史纲要》说:“百越这个族称始于战国时越国…  相似文献   

2.
春秋战国时期自然科学的(医学)的发展为传统养生思想的发展奠定理论基石。“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学术思想主张为养生思想创新和发展提供重要平台。同时也对养生理论形成和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正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从奴隶制社会转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时期,古代历史上最为动荡的一段时期,新旧阶级,各阶层之间的斗争复杂而激烈,与此同时,文学作品也随着社会的不同形态发展呈现出不同的语言风格和色彩。《左传》和《战国策》这两本史书是这个时期的典型代表,最大程度反映了春秋与战国时期迥异的文学语言风格。如果从时代背景上看的话,春秋处在一个周王室衰落,礼崩  相似文献   

4.
博大精深的中国体育伦理思想与泛道德化的中国传统文化背景有密切联系.春秋战国时期体育伦理思想主要体现了儒家仁爱精神,其精神实质是:天人合一,尚中贵和;先德后艺,以艺显德;积极入世,建功立业;遵从礼制,严格等级;重义轻利,诚信守诺.深度解读春秋战国时期体育伦理思想,旨在有所领悟并在此基础上精深把握此时期体育伦理思想的渊源及其发展脉络,从而更好地预知体育伦理思想未来的走向.  相似文献   

5.
为全面了解春秋战国时期丝绸纹样风格的形成及影响因素,以考古资料为依据,从纹样的总体文化内涵上,分析其人文背景、造型特征、组织形式及寓意.归纳出这一时期丝绸纹样的构成特点,为继承和创新现代丝绸纹样的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春秋战国是一个强力抗争的社会。不强则亡,不仅仅是诸侯竞争时铁的法则,也是士在社会参与过程中所必须牢记的信条。这一时代精神主要表现在对强者的向往、对智者的追求和竞争的残酷性三方面。  相似文献   

7.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华文化史上的“轴心时代”。在这一时期,中国龙的形态和观念都发生了引人瞩目的变化,特别是龙的观念由具体表象层次开始走向抽象象征层次,最终结晶定型于《易》传中。  相似文献   

8.
春秋战国出现了历史上的大动荡时期,这时期的士人由于摆脱了宗法制的束缚,加之自身掌握礼乐文化知识,有入仕之才,本身又有强烈的入仕精神,在春秋战国的舞台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在整个先秦时期的相当长的时间里,戎夷蛮狄诸多部族,无论就语言、地域、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都还处于极不稳定的状态.所谓"夏"、"夷"间的最主要区别即表现于饮食、服饰、社会生活习俗和物质文化等方面.然而,二者之间在以上诸多方面的差别,可以随着民族间的文化交流与融合而逐步消失.夏夷思想是从春秋、战国时期到秦统一中国的漫长的历史过程中由产生而日渐系统化的.华夏族由于占据了自然环境优越、经济文化发达的中原地带,自然而然地产生了对周边四夷的歧视心理和敌对态度.但与此同时,战国秦汉时期对周边地区大规模的政治军事经营,却又具有一统天下夷狄诸族的意义,容纳夷狄和统一夷狄的思想遂构成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夏夷思想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此历史背景之下,华夏一体与天下一统最终成为夏夷思想的理想抉择.  相似文献   

10.
春秋战国时期民族识别的实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据文献记载,我国古代民族识别产生很早,夏商时期就已有民族区分的观念和称谓,如《竹书纪年》、《尚书》和《诗经》中就有“夷”、“西戎”、“蛮”、“狄”的记载。殷虚出土的甲骨文和商周时期的金文,也有同样的字眼,而且已具有族称的意义。周朝除夏族外,四方还有夷、狄、戎、蛮等民族集团,这在历史文献记载中是很多的。周平王东迁以后,王室衰微,结果列国内乱,诸侯  相似文献   

11.
有一位外国朋友曾说过:“我认为,中国人已经用自己的历史证明了,他们在较早时期至少是和希腊人一样善于推测大自然的法则的,假使说中国并没有产生一个亚里士多德,我认为,那是因为阻碍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发展的那些抑制因素,早在中国可能产生象亚里士多德那样的人物以前就已经开始起作用了”([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第一卷 P·40,据科学出版社1975年译本)。这位朋友把“阻碍现代科学技术在中国发展”的“抑  相似文献   

12.
就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和以后文化发展中出现的曲折而导致的不良后果,从历史角度分析政治与文化的关系,强调政治的过多干预对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为历史文化良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就春秋战国时期出现的"百家争鸣"的文化繁荣和以后文化发展中出现的曲折而导致的不良后果,从历史角度分析政治与文化的关系,强调政治的过多干预对文化发展的负面影响.以及如何为历史文化良性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充分发挥文化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春秋战国这样一个乱世,出现了三种颇具代表性的人,即逆时之士、隐逸之士与顺时之士。他们在历史舞台上扮演了不同的角色:逆时之士不满于现实,不愿与世沉浮,他们固守着自己的道,甚至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隐逸之士虽然对现实不满,但不同的是,他们能够超然物外,或游于精神世界,或躬耕于田园;顺时之士与此二者恰恰相反,他们顺应历史发展潮流,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从而成为那个时代的主角。  相似文献   

15.
唐代张骜《朝野佥载》记载鲁班为敦煌人,这种说法是由所谓的"箭垛效应"造成的,这里的鲁班其实指代了敦煌工匠这个群体,是对他们高超技艺水平的一种认可。敦煌文献中的《上梁文》和造窟功德文都表达了工匠渴望得到鲁班先师庇护的意愿。  相似文献   

16.
对春秋战国时期社祀形态的特点进行了探索,认为春秋战国时期的社祀形态与以前相比,出现了一些自身特点,这些特点包括:社祀场所开始成为经常性的行政场所;社稷开始成为政权的代名词;民间社祀得到迅速发展.这些特点,反映了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变革.  相似文献   

17.
春秋战国时期,在我国古代有着悠久历史的谏诤制度在各国普遍存在,当时不仅有专职的谏官,而且各级官员也可以对国君直接进谏,使谏诤之风大为盛行。但其达到顶峰之时也是其衰落的开始,随着专制主义的逐步加强,需要以民主制度作为其表演舞台的谏诤终于走向衰微。  相似文献   

18.
春秋时期的战争中投降礼仪经常出现,而且不同国家之间的礼仪有很多的相似之处;而战国时期投降礼仪则明显减少,礼节也十分简化。两个时期的差异是很明显的。这种不同背后的根本原因是社会结构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9.
为了探讨中国绵羊的起源,对内蒙古凉城县小双古城和板城墓地春秋战国时期24个古绵羊进行了DNA分析,分别扩增并测序了线粒体DNA控制区271 bp和细胞色素6基因300 bp序列.系统发育树和中介网络图结果显示,中国内蒙古地区古绵羊存在3个含有不同频率的单倍型类群A(73.9%),B(17.4%)和C(8.7%),细胞色素b基因的分析结果显示这3个母系世系的分化时间远早于动物的驯化时间,这揭示了中国绵羊有3个不同的母系起源.研究还发现中国古绵羊群体与中国现代绵羊群体的遗传距离最近,并且二者之间的遗传结构极为相似,这表明2500年以来中国绵羊的遗传结构就已经趋于稳定,并对现代绵羊的基因贡献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春秋战国时期,是我国古代社会大变动时期。在这一时期,我国实现了由奴隶制到封建制的转变。基于这一时代背景,儒家思想分别产生了孔子以仁为核心的伦理学说和孟子以仁义为核心的伦理思想。西汉时期,随着儒家思想的发展更替,以及当时社会背景的需要,以董仲舒天人三策为核心的政治道德观成为当时儒家伦理思想的代表。总的来说,儒家伦理思想的产生及发展都符合并适应当时的社会需求关系,并且顺应了社会发展规律,具有深刻的时代意义和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