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思政教育是当前高校工作的重要内容,在思政教育中融入地方文化,既能提高思政课实践教学的实效性,又能丰富学生的课堂教育。枣庄地方文化包含了始祖文化、先贤文化、城邦文化、运河文化、工业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等多种优秀的思政教育资源,通过对地方文化现状的梳理和整合,把枣庄文化本土资源贯穿到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以真正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  相似文献   

2.
枣庄地域文化根基于自然地理环境和社会构成,既受传统文化的滋养和固化,又积极地接受外来文化的挑战和补充,文化内涵淳厚丰富。作为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支脉,枣庄地域文化不仅孕育了中国早期的农耕文明,丰富和繁荣了城邑文化,还发展了两汉经学,创造了汉画像石艺术和富有地域特色的土陶工艺,形成了融南汇北的运河文化。在枣庄地区还诞生了辉煌的中国近代工业文化,创造了提振民族精神的大战文化和红色文化。构建枣庄区域文化通览,客观全面地梳理枣庄区域文化形态,整合出学术性与大众化相结合的文化体系,是一项庞大而繁缛的系统工程,也是一件传承历史,激发创新的不朽盛事。  相似文献   

3.
《枣庄师专学报》2009,26(3):F0002-F0002
为推动运河文化研究与弘扬墨学精神,加强学术交流,拟于2009年10月16日至10月19日举办“枣庄学院首届运河文化高峰论坛暨第二届墨学国际研讨会”,会议由中国国际文化书院与枣庄学院联合举办,具体内容请登陆枣庄学院科技处网站(http://kyc.uzz.edu-cn)查询,特此公告!  相似文献   

4.
《枣庄古代史纲》,堪称地域性通史的范例。中华上古史,实际上是华夏东夷两大族群交互斗争、融合的历史。枣庄地域是东夷文化的重要滥觞地之一,更是夷夏融合的典型地域。史纲以开放的视野,采取“夷夏东西”说对枣庄政区、人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即社会生活的诸方面,全面展开历史性纂述,通观百代,波澜壮阔,彰显出鲜明的枣庄特征,给读者新知的同时,也给读史者以深刻的心灵的启迪。中华民族自秦汉肇基,隋唐宋是发展时期,明清是全盛时期。《史纲》对每个时期的重点史实,都有简劲的勾勒。不仅重点突出,隐显得当,且一脉贯穿。这不但有益于读者执简驭繁,深度掌握历史知识,也给今后枣庄近现代史的编纂留下了榫枘可接的机翘。《史纲》的“叙事之工”,“文采之富”,致使诸多记述已成史笔。其思想价值和学术价值,或将历久而不衰。  相似文献   

5.
从研究水文化角度人手研究枣庄文化,分析枣庄经济发展机制及优势,更加全面地了解水文化在枣庄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以便为枣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枣庄段运河作为京杭大运河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凿400多年来,为历史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枣庄段运河特色鲜明,个性突出。同时,在确保京杭大运河的畅通、台儿庄城市的繁荣、枣庄乃至全国商品经济的发展、枣庄地区文化的兴盛、台儿庄军事地位的重要以及今日枣庄段运河旅游事业的发展,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枣庄十里泉是中国北方典型岩溶泉之一。近年来,随着泉域自然条件改变和人类活动强度的加剧,一系列岩溶水文地质环境问题凸显,对人民健康,供水安全,工、农业生产安全乃至社会安全提出了严峻挑战。本文叙述了枣庄十里泉域的岩溶水问题,并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提出了岩溶水资源保护措施,对指导枣庄十里泉乃至中国北方岩溶泉地区合理开发利用水资源,建设可持续性发展岩溶泉系统有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在第二次高校调整升格的浪潮中,枣庄师专顺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和知识经济发展的要求,加强了创建工作,经过广大师生及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枣庄师专顺利升格.枣庄学院的创建过程,是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过程,是整合优化枣庄高等教育资源的过程,是创新凝聚市场经济条件下创业精神的过程.学院创建的成功必将对枣庄的高等教育事业乃至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作为建设者,我们要更新观念,为学校的发展定好位,加强规范化管理,更好的为枣庄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9.
兰岚 《长春大学学报》2014,(10):1431-1434
通过对中国礼文化内涵、特征的概述,探寻中国礼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并从将中国礼文化纳入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开展中国礼文化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加强校园文化中的中国礼文化建设三个方面论述中国礼文化在当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价值实现。  相似文献   

10.
政治文化与政治现代化关系密切。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以其丰富的内涵和独有的特征,在中国特定的历史时空中,对其早期现代化产生了复杂的影响。一方面,它制约着后者的价值选择和发展进程;另一方面,它又为后者提供了逻辑起点和理论依据。笔者认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政治现代化的影响具有必然性、辩证性和持续性,这种影响将是与时俱进的。  相似文献   

11.
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视角,分析了中国政治文化发展的必要性,考察了近代以来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历史。认为:马克思主义赋予了中国政治文化以崭新的形式和内容,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中国政治文化取得了重大的发展;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应该继续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不断推进中国政治文化的发展,为实现政治现代化奠定坚实的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12.
李成华  田军鹏  林一鸣 《科技信息》2011,(27):I0005-I0006
本文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缺失现状,并对其形成原因进行分析,阐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在大学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要作用,积极探求以中国传统文化加强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和方法,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  相似文献   

13.
政治文化是由多种不同的政治文化因素构成的一个文化系统,其维持、传播、创新必须通过政治社会来实现。中国特色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文化、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完整的政治文化的体现。各种政治亚文化的存在,需要一种政党制度来加以整合。中国政党制度下的特色政治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为政党制度形成提供了结构要素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4.
中国传统文化是当代大学教育最为深厚的文化背景,本文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的特点,剖析了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盲区,着重论述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借鉴作用,从而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更好的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提高其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中华民族有着五千多年的悠久文明历史,其文化事业在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奠定了中国文化在世界历史文化长河中无可比拟的地位。但是,中国传统文化在市场经济建设过程中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尤其是在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本文在提出了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之后,分析了现阶段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改善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路径选择,以期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这也是"古为今用"思想的价值之所在。  相似文献   

16.
周恩来作为新中国关键的领导人之一,立足于实际工作,对经济、政治、文化都做出了深刻的理论阐述和实践探索,他初步探索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政治和文化。经济方面坚持实事求是,重视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重视科技和环境;政治方面探索民主政治建设,关心民族问题;文化方面关心文艺和文化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政治文化是由多种不同的政治文化因素构成的一个文化系统,其维持、传播、创新必须通过政治社会来实现.中国特色政治文化是传统政治文化、资本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主义政治文化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结果,并且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不完整的政治文化的体现.各种政治亚文化的存在,需要一种政党制度来加以整合.中国政党制度下的特色政治文化具有先进性、时代性,为政党制度形成提供了结构要素与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18.
以小农经济、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关系和儒家文化为基础的、具有家国同构、重人伦、权力本位和重民特点的中国传统政治文化,曾为中华文明的发展提供了不竭动力。文化具有滞后性和独立性,只有不断地对其进行现代性转化,才能古为今用。我们应该对传统文化进行批判性剥除,努力为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在新环境下升华,构建中国现代政治文化创造一切条件和有利环境,更好地适应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发展需要。  相似文献   

19.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为指导,在吸收了古今中外政治文化优秀成果的基础上,由中国共产党人集合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集体智慧和政治文化理想创造而行成的。它为我国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了政治文化基础、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不断提高,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也将与时俱进,不断取得新发展。  相似文献   

20.
阐述了公民文化的背景,认为当前制约中国政治共识的因素有三:经济共享的分化对政治共识的掣肘,历史革命因素强化对政治共识的牵制,儒家理想主义的内在冲突对政治共识的阻碍。在由“臣民文化”向“公民文化”转变的过程中,政治共识是一个为公民文化研究者所忽视的症结。只有在中国社会发扬和谐文化,培育社会共同生活的平台,塑造公共理性,才能构筑出普遍而深厚的政治共识,进而为中国公民文化建设摆脱困境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