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在对电影特殊欣赏机制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意识形态角度对电影《庭院里的女人》的深层蕴涵予以了较为细致的解读,揭示了影片的叙事冲动和潜抑话语,旨在关注与警惕大众传播媒介特别是电影文化所具有的意识形态功能。  相似文献   

2.
立新教授认为美国的核心价值观是自由主义,然而,他却忽略了美国自由主义的根子在于清教思想。自由主义是清教在世俗层面的表达。清教作为内在、本质的部分,提供了自由主义价值上和道德上的源泉,并且规正和限制了自由主义,防止其腐化,这是美国信条的基本因素。立新教授从包罗万象的美国思想中求取出“自由”的中心,却把清教思想的内核丢弃了。  相似文献   

3.
电影不仅是一个产业,同时也是一种意识形态国家机器。好莱坞电影人不啻会遵循"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的资本与利润原则,也可能集体无意识地推销隐匿于影片之中的美国支配性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4.
电影《美丽心灵》(A Beautiful Mind)以博弈论创始人、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约翰·福布斯·纳什(John Forbes Nash)为原型,讲述了纳什创立博弈论——陷入、抗争与克服妄想型精神分裂症获得诺贝奖的人生历程。在纳什克服精神分裂症的过程中,妻子艾丽西娅以及朋友用深沉的爱帮助他最终克服了精神分裂;分析纳什罹患精神分裂症的原因,除对数学事业的不懈追求外,政治的诉求是更重要的原因,从这点来看,爱的拯救并不能完全克服精神分裂。  相似文献   

5.
当前乡村振兴主题类电影除了需要思想性,也要注重一定的商业策略。乡村振兴主题类电影需要契合振兴本质的农村景观塑造,包括现代化人造工程的塑造、意象式风物符号的塑造、本真式栖息空间的塑造等。乡村振兴主题类电影也需要迎合商业诉求的叙事表达,包括新兴式主题探索、创新式剧情策略、真实化人物塑造等。乡村振兴主题类电影还需要建构贴近时代需求的积极传播体系,包括建立农村院线、拓展“融媒体+微电影”、扩大海外传播等。  相似文献   

6.
在白人占支配地位的社会结构中,权力问题是理解黑人主体性的一个关键因子。以福柯的微观权力理论解读《看不见的人》中的权力关系,以揭示微观权力如何通过规训黑人的身体和灵魂,塑造关于白人至上和黑人低劣的种族话语,这种话语继而演变为一种支配意识形态,成为黑人身份认同的羁绊;黑人在争取自由的过程中,抵抗成为黑人的一种重要的社会实践,在抵抗中,黑人复苏了自我意识,重塑了主体的独立。  相似文献   

7.
在<德意志意识形态>(<形态>)中,马克思通过时"德意志意识形态"的批判,论述了(一般)意识形态理论.在本质上,意识形态是统治阶级维护其统治的一整套思想体系,虚假性是其主体特征.<形态>基本上是在这层否定意义上来展开意识形态批判的,这层涵义一般被命名为意识形态的经典定义.<形态>的意识形态概念是复义的,之后马克思的研究重点逐步转向世俗的经济生活,意识形态批判逐渐发生理论转向,给后人留下了巨大的话语空间和启发.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电影《白鹿原》在角色塑造、故事叙述、场景布局等方面的鉴赏,并与原著小说进行对比,进而评价影片在思想和艺术上的成败得失。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戏剧与电影的比较谈起,以结构主义符号学理论分析了莎剧电影改编史上著名的布拉纳版《哈姆雷特》的改编特色和艺术魅力,指出莎剧电影改编对戏剧文学和电影艺术的意义以及电影改编中应关注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0.
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从艺术批评的角度,以真实性、创新性、艺术个性为标准来衡量影片的价值,这种批评范式一直在发挥重要的作用,为观众发掘和推荐了许多优秀影片,更为电影史确立了一部部经典。然而,当艺术批评面对商业电影时,却遭遇了不少批评尴尬,有时还给商业电影带来了伤害。在当下发展电影产业的迫切要求下,要促进商业电影的健康发展,有必要分析和纠正其中存在的批评标准错位问题。应该确立什么样的批评标准来衡量商业电影的价值,这是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电影本体论讨论一方面从本质论视角提出电影的审美意识形态论观点;另一方面从形式主义视角提出电影性的艺术形式本体论观点,分别从两个端点阐发电影性质或本质的本体论意义,但各执一端,众说纷纭.因此,需要清理和辨析各自存在问题与不足,应该在属性论和构成论视角中,在电影内容与形式统一、审美意识形态性与艺术形式性统一的基础上,把握电影本体论及其电影性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12.
李博文  刘小玲 《科技信息》2009,(9):144-144,84
好莱坞曾两次根据麦尔维尔的巨著《白鲸》改编拍摄电影《白鲸·MobyDick))~《白鲸记》,内容基本依托原著,十分精彩,但将电影与《白鲸》两相比较,就会发现不能将电影与原著等同,本文将从电影的解读角度、原著的丰富内涵以及原著的多义性来阐述《白鲸》电影与原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3.
意识形态批评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是最重要也是最具活力的电影批评理论,对于揭示由大众文化所负载的新主流意识形态的建构过程,保持着现实的活力。影视文学的意识形态批评受益于路易·皮埃尔·阿尔都塞的意识形态国家机器理论。《阿甘正传》这部既在美国国内又在世界上引起轰动的影片正好是进行意识形态批评的恰当文本。从意识形态批评理论的角度对《阿甘正传》进行分析,可知该影片反映了两种意识形态,一是种族问题及和解;二是性别、文化间的冲突与和解。  相似文献   

14.
顺应全球女权运动的高涨,当代的女性电影,其中不乏隔靴搔痒的商业电影,但也有真正反映女性主义理论认同标准的成功作品.本文通过对美国影片<复制娇妻>的分析,透视其中反映出来的女性主义思想.  相似文献   

15.
由于两岸长时间隔绝的原因,过去我们对台湾电影法律制度研究和探讨的较少。本文从台湾现行电影法律规范入手,通过对其电影基本制度层面的研究,以期得出可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6.
在哲学语境中,马克思用"意识形态"概念指称编造幻想、掩蔽现实关系的精神力量,本质上是对社会现实的颠倒的、歪曲的反映。而在经济学语境里",意识形态"这一术语则"隐身"于拜物教观念、精神生产之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继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新领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新"替身"——拜物教,指明了走出意识形态牢笼的根本途径——建立自由联合体。  相似文献   

17.
在哲学语境中,马克思用“意识形态”概念指称编造幻想、掩蔽现实关系的精神力量,本质上是对社会现实的颠倒的、歪曲的反映。而在经济学语境里,“意识形态”这一术语则“隐身”于拜物教观念、精神生产之中。马克思在《资本论》中继续捍卫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理论的哲学基础——唯物史观,开辟了意识形态批判的新领域——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分析了意识形态的新“替身”——拜物教,指明了走出意识形态牢笼的根本途径——建立自由联合体。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所有制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他们从分工、交往、劳动、阶级等方面,对所有制的内涵、形式、基础和国家与法的关系作了大量既有理论意义又有现实意义的论述。  相似文献   

19.
电影单纯靠票房盈利已逐渐不能适应市场的发展,作为高层次的资金回收阶段的电影后产品的开发,在中国尚处于起步阶段,本文由电影<长江七号>出发,阐述了中国电影后产品的现状及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20.
本文旨在探讨奥斯丁未完成的小说<桑迪顿>在其文学创作生涯中的重要意义.奥斯丁在小说中描述了对当时新兴的商业资本主义并对其进行了尖锐的抨击.这样题材的选择体现了与其原本创作题材的背离,为我们重新审视奥斯丁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