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亦"甲骨文作■、"夜"甲骨文作■,"腋"字在甲骨文未见。从隶变和形声造字法来看,"亦"是"腋"的本字,为指事字,"夜"是从夕亦声的形声字,副词"亦"为"本无其字"的假借字。"腋"字出现在隶变时期,从汉字分化理论来看,表"胳肢窝"义的"腋"字为"从肉亦声"构形的形声字,但隶变后的"月"与"肉"书写形式相混,古文中"夕"与"月"字皆从月象形,故"从肉亦声"构形与"从夕亦声"构形相似。从文字构形避让原则考虑,后来才造出"从月(肉)夜声"的后起字"腋"。  相似文献   

2.
从启蒙到革命是20世纪政治、文化发展最重要的转折之一,这种转折也必然会导致思想史书写方式的转型,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思想书写者从自信的"导师"角色转变成充满"罪感"的学生,从中心走向边缘;二是在写作策略上由"五四"时期的凸显主体到隐匿自我;三是在思想传播上由"五四"时期的良性状态走向困境与尴尬。  相似文献   

3.
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书写性"是由中国传统审美与文化而孕育并产生出来的绘画言语与技法形式,它贯通了中国形而上的"气"、"道"、"形"、"意"、"韵"等思维方式,并以形而下的"骨法用笔"、"线面结合"等笔墨线条与笔墨效果呈现,追求笔墨的文化内涵,营造一种尚意的自然境界。现代水墨人物画的"书写性"是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笔墨语言与技法的体现,是诗歌的境界、音乐的旋律、舞蹈的节奏,并能激发人们共性的审美感受。  相似文献   

4.
李廌毕生敬仰苏轼,执弟子礼甚恭,以事父之礼事师。本文以其前后六次拜访苏轼为线索,对不同时期的李廌进行考辨分析,以期对李廌的人生轨迹以及苏、李之师生情谊产生更为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切入,梳理了"莲花落"、"江西的莲花落"、"江西莲花落"的名称演变,着重分析了"江西莲花落"与"萍乡莲花落"名称由"泛指"到"特指"的过程与原因;并结合萍乡市文化馆的保护措施,讨论了萍乡市在保护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做出的积极努力,进而从文化自知、文化自觉的角度书写萍乡地方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6.
在数字时代,汉字书写危机在受过高等教育的高素质群体中,表现得更为突出,有必要在高校中进行"汉字二次教学"。根据影响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的因素,结合裘锡圭"三书说"理论,对形声字、表意字、假借字进行不同模式的教学,从而达到提高大学生汉字书写能力、增强传统文化修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方块白文的书写符号系统与汉字俗字有很密切的关系。一些过去被认为是白文自造字的书写符号实际上是由汉字俗字借用而来的。此外,有一部分白文自造字则是在字形上与汉字俗字偶合。汉字俗字对白文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白文直接借用汉字俗字;二是白文造字法受到汉字俗字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当下中小学生书写规范性不足,其中一个典型现象就是错字、别字太多,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很多。从学生不良的书写习惯到社会生活环境中电视、宣传用语不规范、网络语言文字的负面影响,不一而足。而从汉字本身来看,象形、形声、会意的造字法,纷繁复杂的字义,诸多的同音字、形近字,都给学生的正确书写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但正因如此,从汉字本身特点出发,探究一些基本规律以提高学生书写正确率便成为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文试从汉字构字规律、特点入手,分析学生日常书写中的常见错别字类型,以期分析其原因,探寻改进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9.
正文房四宝指笔、墨、纸、砚,是我国传承文化艺术、传播知识、记录历史的传统工具。蒙恬"造"笔古代,在毛笔出现之前,就有一些书写工具。比如,刀笔可用于在竹简上书写,书写者发现字有误时可以用刀削去这个字后重写。秦朝有一位名将叫蒙恬。有一天,他打猎时看见一只兔子的尾巴在地上拖出了血迹,突然有了灵感:能不能用动物毛做笔呢?于是,他用柘木做笔杆,用鹿毛做心子,再把羊毛包裹在鹿毛外面,最后将羊毛、鹿毛一并绑在笔杆上。  相似文献   

10.
(一) 西江与北江的下游,有幾条河(氵义)相互联络,如心賢滘、甘竹涌,容奇水道,以及容奇以南的幾条河(氵义)等皆是。从各河(氵义)的位置言,思賢滘处于比較上游的地方,又是西北二江最接近的地点,水文上和交通上的意义都特別重大。二河于此形成x形的彎曲,中間相距只一公里,思賢滘就是在x形的二河曲之間联络二河的(氵义)流,从地形上看来,似有一段很有興趣的发展歷史。到底为什么这里產生一条思賢滘呢?从名称上看来,“思賢”二字,很容易使人联想到紀念歷史上什么人物的意义,那末这条西北二江間水运的捷徑,是人工开鑿的运河嗎?  相似文献   

11.
文章比较西藏林芝地区民间舞蹈"波"及"扎年波冬"为首的"斗波""、促东波"、"都波"等波类舞蹈的艺术形式及其文化内涵,着重对"波"字在民间方言及古藏文中的运用等方面进行了考证。认为"波"字在藏文书写上与通常的藏文"卓"(bro)不同,发音也存有区别,但其实际意义与"卓"相同,即舞蹈。  相似文献   

12.
文章谈了仪式研究的文化阐释意义,从"仪式叙事"看中国礼经的文化内涵,仪式叙事、文化认同与历史书写三个问题。  相似文献   

13.
汉语文献对族群身份的表述历来已久,其对"异族"形象的书写在近代亦引起诸多反思与论争。以《史记·西南夷列传》为例,司马迁对"西南"之书写用"蛮夷"二字总括,不免粗疏。如若从"西南"与"蛮夷"、"西南"与"一点四方"之关系加以辨析,将有助于对汉语文献传统中异族形象书写之理解。同时,笔者引入《华阳国志·巴志》中"西南"之自表述,在西南第三人称表述的期待中,意在对多民族文学书写的倡导做一回应。  相似文献   

14.
文学史的书写者应该是带有专业审视眼光的阅读者、接受者,也应该是敢于对历史"改写"的文化立场鲜明者。从对待历史的态度、个人书写痕迹、评价文学的标准、政治色彩、"经典化"问题、写作模式问题等多方面考察几本新近的当代文学史著作,可得出这样的结论:文学史的写作最后总还是一种操作行为,它在历史的表象和记录之间寻觅点滴空白和沉淀,"补白"和"开掘"是文学史书写的一个意义非凡的任务,这里的书写者始终是作为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接受者存在的。  相似文献   

15.
由中年男人的人生困境切入官场生态,在男女两性的角力中深探人性幽微,多层面的日常生活书写是南飞雁"官场小说"的重要特点。借助于日常生活书写,南飞雁在小说中极力还原的是生活的混沌与随意,它既对官场文化予以批判,同时也具备一种穿透力,呈示出人生的某种真相。但作者在日常生活书写背后的中立立场,也容易模糊其价值判断,使作品陷入"存在即合理"的泥淖。  相似文献   

16.
邹文华 《科技信息》2011,(14):I0290-I0290
写字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任务,学生通过长期的写字训练,可以受到美的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培养坚毅意志、审美观念和一丝不苟、爱好整洁等良好习惯,有益于提高学生的道德、文化素养。本文从小学低年级铅笔字教学的实际出发,试从如何培养写字兴趣,如何正确的运笔书写等方面入手,从细节处提高写字水平,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写字写在细微处,写到心灵深处。  相似文献   

17.
汉字与幽默     
汉字不仅是世界上最具形体特征的书写符号,而且本身还蕴藏着丰富的文化信息。汉字在记录汉语同时必然表现出潜在的文化价值与修辞功能。交际中,运用汉字可以构建言语的幽默。本文旨在举例论述运用汉字构成幽默言语的机制,分别表现在错别字、字形示意、析字推衍、重复同字、咬文嚼字、同形字和用宇调侃等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8.
“字本位”观与汉字教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教学通常强调言文并重,然而与其他教学要素相比,汉字教学从研究到教学一直都处于滞后状态。“字本位”观把汉字当做是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紧扣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从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着眼来理解词的意义与读音,强调汉字的理据性,以字带动词的学习,重视汉字书写的训练。这样,汉字的形、音、义就能完整地呈现于学习者的脑海中,并由此而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19.
汉语教学通常强调言文并重,然而与其他教学要素相比,汉字教学从研究到教学一直都处于滞后状态。“字本位”观把汉字当做是书面汉语的基本单位,紧扣汉字的表意性特点,从形、音、义三位一体的“字”着眼来理解词的意义与读音,强调汉字的理据性,以字带动词的学习,重视汉字书写的训练。这样,汉字的形、音、义就能完整地呈现于学习者的脑海中,并由此而受到汉字文化的熏陶和感染。  相似文献   

20.
除了乡土世界,鲁迅小说中还存在一个由"S城"、"京城"及无名城市所构成的空间谱系,涵盖了市镇、城市、都市等不同类型和多元的书写方式,鲁迅惯于描绘远离现代文明的本土城市,不挟带地域文化色彩,拒绝根据现实原型进行城市写真.其文化内涵在于,祛除城市魅影,聚焦底层社会,揭示出欲望压抑、道德困境、看客心理等等城市精神状况,在20世纪中国文学形形色色的城市书写模式中独树一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